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水性透明涂料涂饰单板光变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涂饰与未涂饰的杨木和樟子松单板为试材,利用氙光衰减仪进行光辐射试验,分析其光变色规律及影响因子,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涂饰与未涂饰的单板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主要表现为明度指数L*降低,色度指数a*和b*上升,其中涂饰与未涂饰的樟子松单板的色度指数b*变化明显;涂饰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清漆单板的总色差值明显大于涂饰水性丙烯酸清漆单板,涂饰樟子松单板的总色差值大于涂饰的杨木单板;涂料种类和单板树种对涂饰单板的光变色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涂料种类影响较明显;涂饰与未涂饰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清漆的单板总色差值差异不明显,涂饰水性丙烯酸清漆单板的总色差值小于未涂饰的单板.  相似文献   

2.
纳米TiO_2对水性木器漆涂饰单板耐光色牢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水性木器漆的光变色抑制能力,用制备的纳米TiO2浆料对水性木器漆进行改性。通过测试涂饰单板的耐光色牢度,评价油漆制备方法和TiO2添加量对涂膜屏蔽紫外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漆膜透明度的情况下,纳米TiO2的添加量在1.5%时,漆膜对染色单板和素板均具有较好的屏蔽紫外线性能;纳米杂合乳液直接制备的改性漆膜,其屏蔽性能优于后添加纳米TiO2浆料法水性的漆膜。  相似文献   

3.
涂覆水性透明漆膜单板的光变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直接涂刷涂料与覆膜两种方式,涂饰杨木和樟子松单板,并对涂饰后的单板进行进行氙光辐射试验,分析其光变色规律和光变色度的差异。结果表明:直接涂饰与覆膜的单板受光辐射时均发生变色,且光变色规律基本一致;直接涂饰单板的总色差值(ΔEa*b)大于覆膜单板,说明利用覆膜的方法研究涂饰单板的光变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木材用透明涂料耐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木材涂饰用水性双组分聚氨酯和丙烯酸清漆制备的游离膜为试材,利用氙光衰减仪进行辐射试验,研究游离膜的材色变化规律,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聚氨酯和丙烯酸漆膜受光辐射均会发生变色,并且聚氨酯漆膜的光变色度更甚,主要表现在聚氨酯漆膜的色品指数显著增大,说明聚氨酯漆膜易发生黄化.  相似文献   

5.
以杨木和桦木单板为试材,引入光谱反射曲线研究了室内自然光环境下染色单板的光变色过程,分析了树种、漂白处理、染料种类及浓度对染色单板耐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辐射后染色单板K/S曲线呈下降趋势,光谱反射率曲线向黄光方向移动,染色单板发生黄化。漂白处理加速了染色单板的光变色。染料品种对染色单板耐光性影响显著,酸性蓝染色单板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变化明显,而酸性大红的变化不大。利用光谱反射曲线可快速直观地评估染色单板耐光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丙烯海松酸型聚氨酯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以丙烯酸生松香和丙烯海松酸为原料,制备了NCO/OH双组分型,催化固化型及封闭型聚氨酯涂料,讨论了各种聚氨酯涂料的性能及影响涂料漆膜的各种因素。以丙烯酸改性松香为原料,制备的三种类型聚氨酯清漆与国产NCO/OH双组分型,催化固化型及封闭型聚氨酯清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得三种类型的聚氨酯清漆可分别替代同类型的国产品种。因其质优价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光辐射染色木材的变色规律及化学组分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I-214杨木染色单板为试材、氙光作为辐射光源,考察其在100h光照过程中表面颜色的变化规律;依据红外光谱图的谱峰位置和谱峰相对吸收强度,分析和确定光变色过程中染色杨木木材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染色杨木木材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其中酸性蓝染色单板的明度指数L*和色品指数b*变化显著,其光变色度显著大于酸性大红GR染色单板;若以波数1510cm-1为基准,非共轭羰基C=O振动的吸收峰(1738cm-1)吸收强度显著增强;共轭羰基C=O伸缩振动的吸收峰(1650cm-1)吸收强度有所增强;芳香环骨架C-C振动的吸收峰(1510cm-1)吸收强度明显减弱;C-O-H振动的吸收峰(1160~1052cm-1)吸收强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8.
观光木是广西大力发展的珍稀树种之一,具有优良的材性和机械加工性能.本文以观光木木材用的涂饰聚氨酯清漆和水性木器漆为研究对象,研究漆膜理化性能、光泽度和色度学特征的变化规律,为观光木木材高附加值实木制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研究表明:①聚氨酯清漆的最佳涂饰工艺为:砂纸选用400#(表面粗糙度Ra为2.3),底漆涂布量为50 g/m2,面漆涂布量为70 g/m2,涂饰次数为3底3面;②水性木器漆涂料的最佳涂饰工艺为:砂纸选用320#(表面粗糙度Ra为2.9),底漆涂布量为100g/m2,面漆涂布量为120g/m2,涂饰次数为3底3面;③从漆膜理化性能、改善观光木表面光泽度和色度学特征以及节约原料看,聚氨酯清漆比水性木器漆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围绕水性聚氨酯木器涂料(WPU),以纳米碳化硼(B_4C)为改性剂,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制备改性水性聚氨酯木器涂料,利用磁力搅拌和超声处理的方式提高B_4C的分散性,从而改善WPU的硬度、耐磨性和附着力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不同添加量下纳米B_4C在涂层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纳米B_4C的添加显著增强了固化后水性聚氨酯涂层的硬度、耐磨性和附着力,但光泽度和涂料黏度有所下降。当B_4C添加量为3%时,涂层表面B_4C分散均匀,漆膜表面没有产生明显粗糙感,没有明显团聚现象产生;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涂层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涂层硬度由2H提高至4H;涂层耐磨性与未改性涂层相比明显提高,磨耗量降低50%,最佳磨耗量为0.042 g;涂层附着力没有明显变化,在B_4C各添加量配比下均保持1级;涂层的光泽度随着B_4C的添加逐渐降低,由18.6%变为8.3%。碳化硼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备原理简单、实验过程易操作且绿色无污染,为纳米改性功能型水性涂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I-214杨染色单板光变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染料弱酸深蓝5R和活性艳红X-3B染色的I-214杨素材和漂白板为试材,选用氙光作照射光源,考察不同染料、不同工艺条件下染色单板在110 h光照过程中试材表面材色指数,即明度指数(L*),色度指数(a*与b*)和变色度(△E* ab)的变化.结果表明:染色单板在110 h氙光照射过程中变色明显,b*值提高显著;△E* ab在光照初期大,后期平缓直到不变;同一品种染料,高浓度染液中染色单板比低浓度染液的光照变色大,浸染时间长短对染色单板光照变色影响不明显,先漂白再染色的单板材色均匀,光照变色平缓;不同品种染料的染色单板光照变色规律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将温敏变色粉应用到木质家具涂料中,分析温敏变色粉的加入对涂饰后家具表面的色差、漆膜附着力和漆膜光泽度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发展智能响应材料在木质家具中的应用,得到与传统涂饰方法不同的装饰效果。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温敏变色粉的加入,使得涂饰木材表面的材色发生变化,色差显著增加。升高温度至温敏变色粉响应温度后,添加3%~10%温敏红和3%温敏蓝的清漆涂饰木材表面材色发生消色现象,色差值降低,表面材色恢复至与未添加温变粉的涂饰木材表面材色相近的状态;扫描电镜下观察温敏蓝和温敏红两种类型的变色粉微囊外观形态良好,表面较为光滑,多为球形结构,温敏蓝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3.94μm,温敏红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3.27μm。而在清漆中添加温敏变色粉后,漆膜表面变得粗糙,随着温敏变色粉添加比例的上升,漆膜表面出现了颗粒的团聚。而在油性清漆中添加温敏变色粉时,涂饰漆膜表面的粗糙感并没有水性漆漆膜明显。添加3%比例的温敏变色粉对涂饰木材的漆膜附着力和光泽度并未产生显著性影响;涂饰木材的表面材色表现出良好的变色耐久性。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一种高性能水性纳米聚丙烯酸酯木器涂料的研制过程,通过采用自行研发的纳米丙烯酸共聚物乳液和纳米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丝状纳米碳酸锌和分散剂为变量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乳液∶纳米聚氨酯分散体=8∶2,纳米碳酸锌添加量2.5%,分散剂添加20%(对纳米碳酸锌的量)的时候,涂料性价比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以杨木单板及其染色单板为试材,使用氙光衰减仪进行辐射试验,分析这两种单板的光变色规律及影响因素,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杨木单板的光变色是木材本身;染色杨木单板的光变色是染料和木材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其光变色的主要因素是染料的品种和结构。因此,杨木单板的光变色小于染色杨木单板,而染色杨木单板中酸性蓝染色单板光变色最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丙烯酸水性清漆和聚氨酯溶剂型清漆,分别对进口桃花心木和辐射松木材进行涂饰,测量涂饰前后漆膜色度学变化,并评价漆膜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木材经清漆涂饰后,色饱和度和总体色差均不同程度增加,光泽度值均增大,其中聚氨酯漆涂饰后的总体色差值略大、光泽度更高;两个树种木材表面漆膜性能达到国标GB/T 4893的一级或二级要求。聚氨酯漆涂饰漆膜的硬度更大,丙烯酸漆涂饰漆膜的附着力更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不同添加量的纳米TiO_2和纳米ZnO对丙烯酸水性漆漆膜性能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成分的影响,向丙烯酸水性漆中分别添加占涂料成膜物质质量0.05%,0.10%,0.30%,0.50%的纳米TiO_2以及纳米ZnO制备改性水性漆。将制备的改性水性漆均匀涂在基材上,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测试改性水性漆的漆膜耐磨性、附着力、硬度,并利用15 L小型环境舱采集改性水性漆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VOCs的主要成分、主要危害物质。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氧化物添加量的增大,水性漆漆膜耐磨性逐渐增加。在加入等量纳米氧化物的情况下,纳米ZnO对水性漆耐磨性的增强作用更明显;纳米TiO_2和ZnO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增强水性漆漆膜硬度以及附着力,但是这种增强作用是有限的,当加入量为0.30%时,漆膜硬度和附着力达到最大;纳米材料主要通过增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芳香烃类、酯类)的浓度来增加总体VOC的浓度;丙烯酸水性漆释放的主要危害物质为苯、甲苯,次要危害物质为二甲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相似文献   

16.
赵洺  姜利 《森林工程》2012,28(3):62-64
为改善空气质量,降解大气中的NOX,采用纳米TiO2光催化材料对涂料进行改性,然后喷洒在沥青道路表面。制备分散性及稳定性良好的纳米TiO2浆料,采用高速剪切与超声波震荡相接合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配比。考虑到涂料喷涂在沥青表面上的特殊环境,改性涂料应具备抗滑、耐水、冻融循环及良好的附着力等性能。经过一系列测试,结果表明:3%含量的纳米TiO2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用其制备的改性涂料能和沥青很好的结合,结合后其抗滑性、耐水性、冻融循环和附着力等均优于其他含量的涂料,适用于作为沥青路面表面喷涂的负载涂料。  相似文献   

17.
为获取红锥饰面板优化的生产工艺,促进红锥人工林木材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桉木胶合板为基材,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施胶与热压工艺(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对红锥饰面板含水率、浸渍剥离性能和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不同种类清漆(硝基清漆、水性清漆和聚氨酯清漆)涂饰工艺对红锥饰面板的色差参数和漆膜理化性能(抗冲击性、耐磨性、附着力、铅笔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锥饰面板的含水率、浸渍剥离性能及表面胶合强度均符合国标要求;最佳的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分别为120 g/m2、180℃、60 s和0.4 MPa;经硝基清漆和聚氨酯清漆涂饰处理红锥饰面板的漆膜抗冲击、耐磨、附着力等性能均符合国标要求,水性清漆涂饰的漆膜耐磨性不符合国标要求,但其具有最佳的附着力和抗冲击性能。红锥木材作为高端饰面板的开发潜力大。  相似文献   

18.
抗菌型饰面人造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玲  万祥龙  王金林 《林业科学》2006,42(12):114-119
研究纳米二氧化钛(TiO2)浆料以及以纳米TiO2浆料为抗菌剂的饰面人造板的制备工艺,检测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U)中添加纳米TiO2浆料制成的饰面人造板的抗菌与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以聚丙烯酰胺为分散剂,聚乙二醇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为润湿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保护胶,在高速搅拌下制成的纳米TiO2浆料,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纳米TiO2颗粒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浆料经热水浴处理,TiO2基本未出现团聚,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在MU中添加纳米TiO2浆料调制的胶粘剂,其相容性好,且不影响其胶合性能;加入纳米TiO2的浸渍纸和浸渍单板具有明显的抗菌性,当MU胶粘剂中TiO2加入量为1%时,饰面人造板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纳米TiO2改性竹炭和竹炭抑菌性能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纳米TiO2分别对颗粒状及粉末状竹炭进行改性得到纳米TiO2改性竹炭,并对纳米TiO2改性竹炭(颗粒、粉末)、4种炭化温度(500、600、700和800℃)的竹炭及纳米TiO2共7种材料,在无光照条件下对2种霉菌(黑曲霉菌、绿色木霉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纳米TiO2改性竹炭(颗粒、粉末)抑菌效果最好,其防治效力(E)分别为90%和100%;4种炭化温度竹炭的E分别为25%、25%、25%和0,纳米TiO2材料没有抑菌能力,其E为0.试验表明,纳米TiO2改性竹炭比普通竹炭的抑菌效果好,它是一种抑菌能力强的新型竹炭材料.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性丙烯酸(T1)、自交联聚氨酯改性水性丙烯酸(T2)、水性聚氨酯丙烯酸(T3)对家具用竹集成材进行涂饰,探究不同的丙烯酸种类、涂饰方式及涂布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性丙烯酸种类对漆膜性能有一定影响,T3底漆和面漆的表干/实干时间较快,底漆为8 min/8.5 min、第一次面漆为7 min/7.5 min、第二次面漆为6 min/6.5 min, T2和T3的硬度略高于T1,均为B级,附着力均为0级。综合比较下,T3的性能较佳。涂饰方式对漆膜性能影响不明显,不同涂饰方式下底漆表干/实干时间为8 min/8.5 min,面漆表干/实干时间为6.5 min/7 min,其硬度和附着力均为B级和0级,一底一面涂饰下漆膜耐磨性较佳,为51.24 mg·100 r-1。涂布量对漆膜性能影响较大,漆膜表干/实干时间会随着涂布量的增加而增大,涂布量为80 g·m-2时漆膜的附着力、硬度及耐磨性最佳,分别为0级、B级和51.24 mg·100 r-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