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了探索秦川牛的发展方向,在保留其优良特性的前提下,改进其体型外貌方面的主要缺点,提高其乳、肉生产能力和商品生产率,特引用乳肉兼用型短角牛进行改良,其产肉性能的改良效果通过屠宰试验进行测定。材料和方法 1.试牛选自周至县楼观台牛场1983年8月至11月出生的短秦F_1代公牛6头,同时选同期出生的秦川牛3头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3.
4.
1988年,我县承担了省畜牧局下达的“大面积导血改良地方良种黄牛的试验”任务。根据方案要求,首先对我县中原的太村、郑家、原底、张洪、职田等8个乡镇“短改短角×本地牛区”基本情况作了详细调查;然后对短角红牛及秦川牛改良效果进行了实地调查;成立了改良协作组并修订了改良方案,制定了短改工作  相似文献   

5.
温岭高峰牛导入瘤牛型肉用品种抗旱王牛的血液,获得F_1(含抗1/2)和F_2(含抗1/4)牛,其体型外貌得到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斜尻现象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并加大了体型。初生F_1、F_2的体重分别比高峰牛增加4.公斤和4.3公斤;体高分别增加9.5厘米和30厘米,体斜长增加2.5厘米和1.3厘米,胸围分别增加6.7厘米和3.7厘米;24月龄时, F_1比同龄高峰牛体重增加108.5公斤,体高增加6.75厘米,体斜长增加16.75厘米,胸围增加16.75厘米。平均日增重F_2比高峰牛增加0.19公斤,F_2比高峰牛增加0.23公斤。为了提高温岭高峰牛的体尺、体重指标,加大体型,同时改进其斜尻等主要外貌缺陷。在保留其优良特性的前提下,我们于1980年5月导入澳大利亚肉牛品种抗旱王牛(Drought master)的冷冻精液,对高峰牛进行杂交改良,观察测定含有不同抗旱王牛血液成分杂种牛的体型外貌、生长发育和体尺、体重指标,来剖析确定其杂交效果,探索高峰牛向兼用型方向改良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6.
秦川牛是产于陕西渭河流域关中广大平原地区、国内外驰名的地方良种,具有体格高大,体质紧凑、结实,肉、役性能较高,毛色紫红,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等特点。全国许多省、区用它来改良本地黄牛效果显著,深受省内外广大群众欢迎。但是,近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落实,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期作为单纯役用的秦川牛,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向乳、肉、役综合利用方向转化,以迅速提高其乳肉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为此,1979年农业部给  相似文献   

7.
8.
近几年来,黄牛改良工作在全国普遍展开。陕西省自1985年开始全面开展黄牛改良以来,主要采用了黑白花、丹麦红牛将秦川牛向乳用方向改良,还采用了兼用的西门塔尔或肉乳兼用短角牛将秦川牛向以肉用为主的肉乳兼用方向发展。目前,已获得了各种杂交后代。一些乳用改良牛已开始投入生产. 陕西省富平县位于渭北旱源,曾是秦川牛的良种产区之一,1987年该县引进丹麦红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县秦川牛,目前已获得各代改良牛3125  相似文献   

9.
郏县红牛是我国十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它具有体格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四肢坚实,肌肉丰满,役用性能好,遗传性稳定,性情温顺,被毛红或紫红,适应性能强等优点。为了适应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之急需,保持该品种性状和毛色特征,增大体型,提高载肉量,克服部分牛只背腰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秦川牛的发展方向,在保留其优良特性的前提下,改进其体型外貌方面的主要缺点,提高乳、肉性能和商品率,从1982年9月开始,西北农大同我场协作,在邱怀教授主持下,引用兼用型短角牛与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四年多来,我们在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用兼用型短角公牛配秦川母牛74头,出生杂种一代犊牛58  相似文献   

11.
《秦川牛本品种选育及导入外血效果研究》是农业部1979年和1986年下达的重点课题。受农业部委托,陕西省农牧厅邀请了国内有关专家教授组成了验收、鉴定两个委员会,于1991年12月17日~19日在西北农业大学和富平县进行了部级验收鉴定。验收、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10年研究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报告和效益评价报告,审阅了有关技术资料,进行了现场牛群考察,观看了有关录像、图片。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12.
郏县红牛导入外血试验研究(三报)—“丹郏F1”牛冻精的研制应用张建中刘庆明(河南省宝丰县农牧局467400)1989年我县承担了河南省畜牧局下达的“大面积导血改良郏县红牛的研究”课题。5年多来,在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及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  相似文献   

13.
14.
南阳黄牛为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之一。具有体格高大,役用能力强,肉用性能好,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性情温顺等优良特性。但南阳黄牛仍有背腰欠宽广、臀部发育尚差之缺陷。为了提高南阳黄牛的肉用性能,在采用本品种选育的同时,导入利木赞血液,在保留南阳黄牛优良品质的基础上,使南阳黄牛尽快育成一个背腰宽广、后躯发达、发育快、肉质好、屠宰率高的大型肉役兼用品种。  相似文献   

15.
复州牛是我国地方良种牛。具有体躯高大结实、结构匀称、四肢粗壮、役用性能高、耐粗饲、适应性强、性情温顺等优良特点。为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我们自1985年起,在复州牛非保种区开展了丹麦红牛与复州牛杂交试验。其目的,一是加快生长发育速度,改善复州牛后躯欠丰满,提高复州牛产肉性能和产乳性能;二是对复州牛如何导入外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短秦F1、F2和本地母牛初生、6、12、18、24月龄体尺、体重进行测定,并对其生长发育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村粗放饲养条件下,F2牛初生6、12月龄体重比本地牛分别增加4.3、37.2、35.6kg,相应提高16.6%、28.2%、17.9%;F1牛18、24月龄比本地牛分别增加30.9、47.8kg,提高11.0%和15.6%,改良牛纠正了本地牛的尖斜尻缺点,且生长发育快,增重效果明显,体躯有向肉乳兼用型发展趋势,若加强断奶后的培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进秦川牛尻部尖斜、股部肌肉欠充实、乳房发育欠佳等外貌缺点,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把黄牛尽快由生产资料转化为生活资料,1682年以来,西北农业大学在周至楼观台牛场、眉县金渠等地,用肉乳兼用短角红牛种公牛,改良秦川牛和本地黄牛,6年来初步取得明显的效果,据不  相似文献   

18.
用49种国际标准抗血清检查了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的4个品种、82头种公牛(黑白花牛71头、利木赞牛7头、西门塔尔牛3头、夏洛来牛1头)的血型(9个血型系:A系、B系、C系、F系、J系、L系、S系、Z系、R′系),分析表型,确定了部分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建立了种公牛的血型档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县引用英国兼用短角牛改良本地黄牛(包括秦川牛),使之向肉乳役多用途方向发展。在农业生产责任制推行的现阶段,每户耕地面积较小,不适于机耕,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牛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和肥料来源之一。为了探索短杂牛的生理潜能,准确掌握本地黄牛改良后役用性能的变化情况,为选择合适的杂交代数、制定合理  相似文献   

20.
<正> 稻谷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省常用能量饲料,但是前几年由于粮食没有过关,不能用大量的稻谷来喂猪,只能用其付产品米糠甚至稻谷壳作为养猪的主要饲料,大大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穷养猪”转为“富养猪”创造了条件,对于配合饲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