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栽培番茄,醋栗番茄,小花番茄,“醛栗番茄×契斯曼番茄,F1”,‘醋栗番茄×小花番茄,F1’,‘克梅留斯基番茄×醋栗番茄,F1’(作母本),多毛番茄(作父本)与潘那利番茄杂交亲和,杂种能育;智利番茄,多腺番茄,契斯曼番与潘那利番茄(作父本)杂交和,但杂种自交不稔。‘栽培番茄×潘那利番茄,F1’×潘那利番茄,可获能育性低的交后代,性状酷似潘那利番茄,反交不结一果。栽培番茄ב栽培番茄×潘那利番茄,F1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培的方法,以野生番茄为砧木,栽培番茄为接穗进行嫁接,从番茄叶片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两方面研究嫁接对100 mmol·L-1 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番茄自根苗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下降,嫁接苗受影响较小。盐胁迫下,自根苗的ΦPSⅡFv/Fm下降,NPQ显著上升,而嫁接苗受盐害影响不明显。因此说明,盐害引起的渗透胁迫主要因为非气孔限制,嫁接提高番茄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有利于番茄对光能的捕获和转化,减少电子传递过程中以热能耗散的光能,降低盐胁迫对番茄生长的抑制作用,促进番茄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3.
番茄叶霉病是威胁保护地番茄生产的一种严重病害,为世界病害,可直接导致番茄减产,并严重影响番茄品质。根据国内外关于番茄叶霉病的研究情况,综述了番茄叶霉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病菌的形态特征以及适宜菌丝和孢子的生长温度(20 ̄25℃)以及湿度(85%以上)等条件;病害的发生条件和流行规律;不同地区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化情况;生产上应选用毛粉802、双抗2号等抗病品种;番茄与病菌之间的作用机制;番茄Cf及ECP等抗病基因的克隆、结构和功能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钾肥数量与品种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建  陆立华 《农技服务》2007,24(11):20-20
在同等氮磷肥的基础上,进行了钾肥不同用量及品种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大棚种植的番茄施钾肥有增产作用;钾肥适宜用量为K_2O 225 kg/hm~2左右;氯化钾、硫酸钾对大棚番茄均有增产作用,两者作用的差异不显著;钾肥能改善番茄的品质,提高番茄Vc含量,但对总酸的含量影响不大;施钾肥能提高番茄的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硫酸钾与氯化钾对番茄各品质指标的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棚室内多种套作模式对番茄品质的影响,筛选出较好的套种模式。于2018年3—10月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棚内进行试验,试验设番茄单作、番茄与大蒜套作、番茄与分蘖洋葱套作、番茄与大葱套作、番茄与豌豆套作、番茄与豆角套作共6个处理,分别调查番茄的茎粗、株高、果实的单果质量、纵横径及产量,并对番茄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番茄红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除套作大蒜以外,不同的套作模式番茄产量均有所提高。与分蘖洋葱套作和与大蒜套作后果实硬度显著高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与豌豆套作后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的番茄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单作;番茄与大蒜套作后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分蘖洋葱套作、与豌豆套作、与豆角套作后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显著高于番茄单作;番茄与大蒜套作、与分蘖洋葱套作后的果实的糖酸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合理地间套作有利于提高番茄的品质和产量,其中与分蘖洋葱套作番茄栽培效果较好,可以在黑龙江省大庆地区棚室栽培中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番茄细菌性病害很多,除了危害维管束的番茄青枯病外,还有主要危害地上部的番茄溃疡病、番茄叶斑病。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维管束系统病害,从番茄育苗到收获期均可发生。主要侵染番茄茎干、叶片和果实。番茄细菌性叶斑病亦称番茄细菌性斑疹病,主要侵染番茄茎干、叶片和果实。一、典型症状及诊断要点1.番茄溃疡病。在温室条件下的典型症状:病株初期叶片表现可逆性萎蔫,在叶片的叶脉间产生浅褐色的坏死斑点,最后出现永久性萎蔫,致使整株干枯而死。在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7.
栽培番茄与野生秘鲁番茄杂交胚胎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栽培番茄与野生秘鲁番茄(Lycopersicon peruvianum Mill.)的有性杂交及其F_1与双亲回交的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 在栽培番茄×秘鲁番茄、栽培番茄×(栽培番茄×秘鲁番茄,F_1)、栽培番茄×[(栽培番茄×秘鲁番茄,F_1)×秘鲁番茄,BC_1F_4 ]的情况下,父本的花粉均可在栽培番茄的柱头上萌发,花粉管进入胚囊,并可能发生双受精作用,单受精作用或受精过程失败。杂种胚发育滞缓,长时间停留在球形胚阶段,很难进一步分化,并时常出现败育;杂种胚乳的发育仅在最初阶段形成若干游离核,到授粉后约12d时,胚乳游离核完全退化,随后珠被绒毡层(Endothelium)细胞增生而将胚囊填满,最后胚及珠被绒毡层细胞也全部退化,胚囊成为空腔。 在(栽培番茄×秘鲁番茄,F_1)×秘鲁番茄的情况下,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缓慢,在一些胚囊内,会出现胚乳解体退化及珠被绒毡层细胞增生的现象,但在部分胚囊中也有正常发育的胚及胚乳。 当栽培番茄×[栽培番茄×(栽培番茄×秘鲁番茄,F_1)],BC_2F_2自交时,胚胎发育过程基本正常,但较栽培番茄自交时缓慢。  相似文献   

8.
番茄心室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爽 《农学学报》2018,8(12):58-61
番茄心室与果实大小和形状密切相关,心室越多,果实越大,越容易产生畸形果,直接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番茄心室的形成受到环境、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自身遗传和基因的调控。低夜温、高营养水平促进心室的形成;弱光降低番茄心室数;灌水量、灌水频率都会影响番茄心室的形成。GA3、B-9、BA、TIBA促进番茄心室形成,其中赤霉素作用最大;2,4-D抑制番茄心室形成,IAA和NAA则有减少子房心室数的趋势。调控番茄心室形成的基因相关基因有lc、WUS、fin、fab和CLV3,均可调控番茄心室形成,共有两个调控途径:分别为WUS-lc途径和fin / fab - CLV3途径。  相似文献   

9.
番茄叶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的主要病害,它主要侵害叶片,也可在果实上发病,使番茄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严重阻碍了番茄的生产和发展。为寻求防治番茄叶霉病的理想药剂,控制番茄叶霉病的危害,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笔者于2008年进行了80%多菌灵&#183;福美双WP防治番茄叶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温室番茄品种"宝冠"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有机基质配方对番茄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渣能促进番茄幼苗的健壮生长;鸡粪和沼渣对番茄营养生长量增加的效果最好;在增加番茄开花数量和幼果横径及提高单果重和单株产量方面,沼渣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无公害番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毒病在番茄生产中呈现出日益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和质量。一、发病症状番茄病毒病在田间常见的是几种病毒复合感  相似文献   

12.
新疆发生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病毒病是导致农作物遭受重大损失的毁灭性病害.2011年新疆喀什地区设施番茄暴发病毒病,采集病样,鉴定病毒种类和调查发生为害情况.[结果]经专家鉴定,确定致病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该病毒可在番茄、辣椒、茄子、曼陀罗、苘麻和龙葵等上寄生,8月20日至9月25日定植的番茄发病率达50;~ 100;,8月中旬之前定植的番茄有个别病株,10月初以后定植的番茄发病率为6;~40;.[结论]新疆喀什地区暴发的番茄病毒病病原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相似文献   

13.
世界番茄产品贸易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媛 《世界农业》2006,(3):24-27
一、世界番茄产品贸易发展的现状和特征 近年来,世界番茄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总量已经从1994年的1043.65万t上升到2003年的1 460.82万t,其中211.4万t来自番茄出口量的增长.具体来看,各类番茄产品出口的变动趋势并不相同,其中,新鲜番茄出口量始终占居首位,从1994年的324.48万t增长到2003年的436.58万t,但它在世界番茄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从1994年的59.77%下降到2003年的57.88%;去皮番茄的出口变动趋势和新鲜番茄基本相似;浓缩番茄汁和番茄酱不仅出口量有所增加,而且在番茄出口总量中的比重也同时增长,2003年二者分别比1994年增长了0.03%和5.42%;普通番茄汁的出口量和其在世界番茄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均出现微幅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旱地番茄土壤肥力及细菌群落组成特征的影响,以旱地番茄-豆角-糯玉米-旱地番茄(LVZm)、旱地番茄-豆角-西葫芦-旱地番茄(LVCp)、旱地番茄-豆角-花生-旱地番茄(LVAh)、旱地番茄-豆角-葱-旱地番茄(LVAf)、旱地番茄-豆角-秋葵-旱地番茄(LVAe)、旱地番茄-豆角-黄瓜-旱地番茄(LVCs)、旱地番茄连作(CK)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结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最优轮作模式。结果表明不同轮作处理对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结构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LVZm、LVAh、LVAf和LVCs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除LVAe处理外,各轮作处理均显著降低0~10 cm土层的<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除了LVAf处理和LVAe处理有机质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余轮作处理有机质含量都显著增加;全氮、全钾差异不显著;除了LVCs处理全磷和碱解氮显著低于对照,其余各轮作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除LVAe处理外,各轮作处理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各轮作处理pH和电导率降低或显...  相似文献   

15.
番茄是一种浅根系作物,根系弱,地上部分繁茂,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不仅大、中量营养元素对番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微量元素与番茄的生长也密切相关。例如缺硼可造成番茄果实表面木质化;缺锌可使叶缘黄化甚至枯死;缺铁会导致叶脉失绿;番茄幼苗对磷素反应敏感。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番茄上施用后增产显著,生物性状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6.
董华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20-8122
[目的]探讨番茄与玉米间作对番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6629、金矮红、豫星3个番茄品种和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番茄与玉米间作对番茄白粉病的控制效果。[结果]番茄与玉米间作对番茄白粉病有明显的控制效果,6629的相对防治效果最高,达61.1%;其次是金矮红,相对防治效果为49.5%;豫星最低,为30.4%。[结论]该研究为番茄的无公害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总还原力、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以及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对未加热和加热处理的大番茄和樱桃番茄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番茄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抗氧化活性与浓度呈量效关系;加热前后樱桃番茄的抗氧化作用均强于大番茄;热处理有利于提高两种番茄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施用哈茨木霉制剂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施用哈茨木霉后,可明显增加幼苗的株高、根系长度及鲜重;提高番茄幼苗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但呼吸作用没有显著变化;促进番茄对氮和钾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番茄生态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及挖掘有益的微生物资源,比较了不同生育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肥力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基于传统与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番茄幼苗期、花芽分化期、结果期根际土壤肥力与微生物(细菌、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结果显示,番茄结果期根际土壤中具有更为丰富的碳、氮、磷源;另一方面,不同生育期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其中,norank_f_norank_o_norank_c_KD4-96,norank_f_A4b和Bryobacter属细菌是幼苗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细菌属;TM7a和Saccharomonospora属细菌是花芽分化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细菌属;Gemmatimonas属细菌是结果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细菌属;此外,鲍尔壶菌属(Powellomyces)真菌是幼苗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真菌属;Apiotrichum和unclassified_f_Chytridiaceae真菌是花芽分化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真菌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是结果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真菌属。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形成了特异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幼苗期根际土壤中主要富集了可以产生生长激素的微生物类群;花芽分化期根际土壤中主要富集了具有抗逆功能的微生物类群;结果期根际土壤中主要富集了具有促进养分循环功能的微生物类群。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设置不同钾肥盆栽试验,并定期监测设施番茄生长发育、生理、产量及品质等指标,明确了不同钾源对设施盆栽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施盆栽环境下,外源钾的投入对番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番茄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并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番茄产量的增长,其中以硫酸钾增产幅度最大,增产率21.10%;外源钾的投入显著提高了番茄果实V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同时,硫酸钾处理提高番茄糖酸比10.33%,显著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44.84%,改善了番茄风味品质,提高了番茄果实食用安全性。硫酸钾处理对结果期番茄钾素吸收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