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生态博物馆思想与我国中东部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密切关系,以皖南古村落宏村基于环境—居民游客满意度调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空间是古村落生态主体和生态文化的承载基质,生态主体是古村落生态空间和生态文化延续和创新的关键,而生态文化是古村落生态主体和生态空间核心特质的呈现方式。在立足池州市自然和文化特殊背景前提下,以上述结论为参考,提出了池州市古村落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的相关路径,即正确处理生态空间、生态主体和生态文化三者关系,科学保护、有机更新、合理布局生态空间,保障利益、分清权责、矫正确立生态主体,唤醒民知、推进民为、创新发展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是马克思话语体系中的感性的生活世界,也是科恩所述的现代游客追逐的真实性空间,但现代性的旅游产业系统将古村落从感性的生活世界转换为理性的非生活世界,随之带来了古村落物质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割裂,以及景观同质化、过度商业化,造成古村落旅游体验下降、古村落景观的完整性遭受破坏等诸多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要修复和重建古村落空间的生活世界属性,让景观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与古村落文明的保护和传承相统一。在保护原则上应坚持分类保护、因村制宜原则;应充分发挥古村落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转化,并将其融入到现代乡村文化建设中;在保护、利用古村落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基础上,建构现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充分利用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突出文化创意,打造乡村农业文化综合体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正公共空间,一般是指能够容纳人们的公共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物质空间。与城市不同,农村地区聚落的面积相对比较小,人口相对集中,因此农村聚落中的公共空间往往更能反映该村落的整体特点,研究农村公共空间也对提升村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徽州古村落公共空间的类型徽州古村落的公共空间是以村落基本架构为基础进行划分的,因此村落的形态决定了公共空间的形态。绝大多数徽州古村落基本呈现依山傍水、房屋紧凑、道路狭长的特点,古村落的公共空间按形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点状,主要包括水井、泉眼、大树、凉亭等;线状,主要包括道路及  相似文献   

5.
徐晨曦  张毅 《农家科技》2011,(Z3):72-73
古村落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由于岁月的流逝,现代经济的冲击,保护意识的淡薄以及修缮不利等原因,古村落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其文化内涵也在丧失。我们要改善和提高古村落人居环境,最终使人和自然,人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改善古村落的人居环境这一部分.我国幅员辽阔,村落相较于城镇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古村落的人居环境研究更是我国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古村落的结构分析、生态资源整合等.该文结合婺源县思口镇西冲村的实际案例,在其现状的基础上去研究其人居环境将如何改善,为古村落人居环境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古村落的空间形态是展现山地民族文明、文化的载体,反映了村落的自然生长、社会的发展。本文以贵州省锦屏县瑶白村的空间形态为切入点,运用实地调查和宏观分析方法,对锦屏县瑶白村的村落形态、建筑空间形态进行分析,证实古村落形态演变与自然社会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改善古村落的人居环境这一部分。我国幅员辽阔,村落相较于城镇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古村落的人居环境研究更是我国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古村落的结构分析、生态资源整合等。该文结合婺源县思口镇西冲村的实际案例,在其现状的基础上去研究其人居环境将如何改善,为古村落人居环境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以鼎湖长利古村落公共空间环境景观整治规划为例,认为村落的公共空间与村民平时的生活有着最接近的联系,是传承乡村朴素的自然美、朴素的民风民俗以及悠久历史文化最重要的场所。设计强调地方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充分体现当地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分析鼎湖长利古村落公共空间景观的优点和缺点,结合当地地方文化和朴素的民风民俗,对已遭到破坏的空间景观进行保护和整治。旨在梳理和改善鼎湖长利古村落的公共空间,使村中传统历史文化得到很好的体现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风水林植根于中国传统风水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精神,是区域中一类特殊的景观资源。本文通过对太湖古村落风水林的深入调研与分析,将太湖东西山古村落风水林空间形态划分为聚集型和游离型,其中聚集型包括半月形布局、U形布局和环形布局,并总结了构成太湖东西山古村落风水林的常见植物。从人文价值、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四个方面探讨了太湖古村落风水林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证研究——以徽州古村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叶 《农业考古》2012,(4):245-248
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人居空间,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地域文化,是历史的微缩景观,在历史、艺术、美学、建筑、科考等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被专家誉为"藏在深闺中的瑰宝",应加以保护性地利用、开发,以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的古村落型旅游地,徽州古村落已成为中国古村落旅游的代表,吸引着众多旅游者、研究者。与此同时,不断增加的客流量正在给这些古老的村落构成巨大的压力和威胁。本文以徽州古村落为例,结合其保护与开发现状,探究古村落今后保护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旅游开发经营模式差异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作为一种地方特有的乡村聚落和居住空间的历史遗存,以其独特的景观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我国现存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的个案分析,归纳各种开发模式的特点,为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古村落保护整治利用中存在的机械单一保护古建筑的现象,引入“有机更新”的规划理念,以休宁县“百村千幢”工程——石屋坑村保护整治利用规划为例,从古村落的规划布局、总体形态、道路系统、建筑、村落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有效更新,突出古村落的特点,盘活古村落,让其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规划针对古村落的现实状况,从管理机制、政策法规制订、资金筹措等方面提出具体有效的更新措施,以确保古村落保护整治利用规划的实施。并希望以此为案例,探讨适合古村落自身特点的保护对策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旅游资源的品牌效应和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理论,通过黄山风景区旅游发展对徽州古村落的影响研究,同时对两类旅游资源的对比分析,得出黄山风景区和徽州古村落的优劣层次。借助相关分析和竞争理论建立影响关系特征,根据影响阶段的理论依据,将黄山风景区旅游发展对徽州古村落的影响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利用相关数据对各阶段的影响进行实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徽州古村落与黄山风景区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古村落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村落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成为研究热点。探讨了古村落的认定标准、古村落的价值体系和古村落的空间布局特征,对古村落目前的研究进行了点评,并指出了古村落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村落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俊英  吴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92-10295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08年间收录的83篇有关古村落旅游方面的学术论文的研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排序及主题分析,总结归纳了近8年来国内古村落旅游研究的进展情况和现状,主要包括古村落旅游资源、古村落旅游开发保护、古村落旅游产品、古村落旅游运营管理、可持续发展、社区利益、社会文化影响和古村落旅游研究,从而对我国今后的古村落旅游研究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仓城为例,坚持以协调、共享、创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引方向,采用收集文献、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获取可靠数据,结合古村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空间环境特征,探讨历史文化村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保护规划和发展模式,创意地组织新的功能和新的社会关系,赋予古村落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党在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各级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加快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不断满足乡村民众的文化需求。安徽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它们的保护、利用和传承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安徽地区古村落非遗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徽古村落非遗文化要从整体性保护、优化商业经济环境、复兴传统民俗文化等方面入手,进而推动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传承地区优秀文化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吴昌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612-3613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背景,以徽州地区为例,剖析了其在村落选址、古村落空间布局、建筑特色、文化特色方面的核心理念,认为新农村建设也应汲取徽州古村落的营建思想与发展经验,合理利用地形,注重地域差异,结合民风民俗,打造和谐宜居的居住空间,实行差别化的美好乡村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何颖  韦义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79-10482
以徽州古民居水系、水环境的设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相关的学科理论,以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角对徽州古民居水环境构成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认为徽州古村落水环境主要由线性要素、点状要素和面状要素组成,各要素之间相互组织、联系。结合这些徽州古民居水环境空间的比较研究,以探索其对现代居住区水环境空间设计的特色、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