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玉米病毒病有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一旦发生,很难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行唐县玉米病毒病以玉米粗缩病为主。玉米粗缩病俗称"坐坡",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侵染越早危害越重。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在小麦和杂草上越冬,也可在灰飞虱体内越冬。当春播玉米出苗后,隐藏在麦田和杂草上的带毒灰飞虱即迁入玉米田取食传毒,引起玉米发病。1玉米病毒病重发生的原因1.1播期对病毒病的发生有决定性影响。玉米粗  相似文献   

2.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从90年代初开始,粗缩病流行区域逐渐扩大,危害不断加重,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一、病因及症状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所引起的,由灰飞虱作为介体传播感染。这种病毒在北方春玉米区在灰飞虱的若虫体内越冬,或在冬前受侵染的小麦幼苗或其它禾本科杂草中越冬。玉米1—3叶即开始侵染,生育中后亦可侵染,侵染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2008年在大连地区首次大发生,病田率在80%以上,一般减产5%~10%,严重地块病株率30%~85%,减产30%~70%。大连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使得玉米粗缩病的传毒媒介灰飞虱安全越冬,玉米粗缩病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4.
阳谷县是玉米种植大县,但近年来随着玉米粗缩病的大面积发生,玉米产量不断降低。该文结合阳谷县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情况,总结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广大农民防治玉米粗缩病。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分析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因素,并提出了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阐述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分析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因素,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科学防治玉米粗缩病。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粗缩病在侵染循环中越冬寄主种类少,初侵染来源少。且地理分布不均匀,传病途径单一,侵染时间短。利用这些薄弱环节,调整作物和品种的生产布局。适时晚稻,包括夏病秋治在内的及时防治灰飞虱,加强水肥管理,进行生态,农业和药剂防治,切断其侵染循环中的链条,就能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是由MRDV病毒引起系统性侵染病害,近年来,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直接影响着玉米生产的发展。粗缩病主要靠灰飞虱传播,灰飞虱在麦田、绿肥田和杂草根际越冬,春季在小麦及杂草上,随后转移至玉米上繁殖与传毒。玉米粗缩病的防治,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加强监测和预报,采取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加强灰飞虱的防治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其管理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分析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科学防治玉米粗缩病。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来,玉米种植区玉米粗缩病发病面积一直上升,危害逐年加重,成为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近些年对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了解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原因,并找到了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玉米是中国重要的农作物,而玉米粗缩病是对玉米有着毁灭性的玉米病毒,玉米一旦发病,难以治理,严重的可能会造成绝收。为了防止玉米田粗缩病的发生,我们了解到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病毒病。一、发生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一种病毒病害,玉米一旦感染粗缩病毒很难根治。本文总结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症状及发病规律,并提出了控制措施,以其为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玉米粗缩病是由粗缩病毒引起的玉米病毒病,每年在不同的地区都有发生,造成玉米减产。通过调查观察,总结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的方法,为玉米粗缩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河南省不同播期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情况及药剂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选择在河南省常年玉米粗缩病发生较普遍的开封市开封县和新乡市原阳县进行不同播期和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13年开封试点的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和普遍性比原阳试点严重,开封试点在5月4日-6月8日播种的玉米均发病严重,而原阳试点在5月4日-6月3日播种的玉米有粗缩病发生,其中以5月14日播种的玉米发病最重,但在6月8日后播种的玉米已能避免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开封试点玉米粗缩病为重度发生,原阳试点为偏重发生。拌种处理的结果表明,开封试点处理间株高和病情指数的差异均不显著,原阳试点各拌种处理间玉米粗缩病病情指数差异显著,株高、产量性状表现极显著差异。以高巧拌种处理的病情指数最低、株高最高,且分别和对照差异显著,效果相对较好,但在玉米粗缩病严重发生的情况下,所有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均没有防治效果,即使在发病相对较轻的环境下,防治效果也有限。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05,(8):33-33
玉采粗缩病是以砂飞虱为传毒媒介的一种病毒性病害,病原物为玉米粗缩病毒。刻病发生规律是带毒的灰飞虱成虫或若虫在小麦、温室大棚或田头地追杂草等场所越冬,第二年5—6月.带毒灰飞虱从小麦和水稻田陆续迁移到距离最近春夏播玉米田传毒危害。造成立米粗缩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夏广奎 《农技服务》2011,28(5):639-639
阐述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分析了玉米粗缩病发病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防治玉米粗缩病。  相似文献   

16.
<正> 1 近几年的发生过程及其危害 1993年我市在春播或套播玉米田里已发现点、片发生玉米粗缩病,没能引起注意,到1994年发病率上升到5%~25%,1995年发病率扩大到5%~30%,由于近几年秋冬季温度偏高,夏季多雨,因此有利于越冬寄主毒源增加及毒源积累,至此1996年玉米粗缩病再次严重发生,轻者病株率  相似文献   

17.
玉米粗缩病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玉米病害,应当采用有效措施加强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本文主要探讨玉米粗缩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综合防治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是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本文主要讲述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代灰飞虱5月25日左右迁飞进入玉米田叮咬吸吮玉米汁液传毒感病是玉米发生粗缩病的根本原因。利用杀虫剂严格选择喷药时期(5月23~27日)杀虫防毒对防治玉米粗缩病十分有效。选择抗病品种或调节播期均不失为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我国北方玉米种植区玉米粗缩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给玉米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详细阐述了玉米粗缩病的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分析了玉米粗缩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