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庆元县五大堡乡西洋村农民王金水前几年独自做菇,除去成本,没赚到什么钱,去年加入县香菇专业合作社后,做的1.2万袋香菇,尽管受10年难遇高温干旱影响,到目前为止已净赚了1万多元钱。这是组建香菇产销“集团军”给菇农们带来的好处。庆元县的香菇生产原先是千家万户“各自为政”,难以统一品牌和上规模、上档次,为了推行香菇标准化生产,提高香菇出口率,一种由菇农、经销商、加工企业等参加的香菇生产新模式——香菇专业合作社于2002年诞生了。通过香菇合作社统一购料,严格保证了原辅材料绿色无污染,统一生产、加工,又保证了生产加工环节…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西峡县重阳镇菇农董文楼指着大棚里遍地开花的香菇满怀信心地告诉笔者:"现在这些香菇每公斤卖到6元多,我这一个大棚能收入3万~4万元哩!"时下,虽是香菇生产淡季,但在著名的香菇之乡河南省西峡县,笔者却看到,这里的农民正在忙着种植反季节香菇。去年以来,西峡县人大通过到浙江庆元学习考察,成功引进袋料香菇反季节生产技术,鼓励农民打破传统种植模式,瞄准夏季香菇生产的市场空白,大力发  相似文献   

3.
香菇鲜食清香可口,烘干后风味别具一格.是驰名中外的食用和药用菌,随着人们对香菇需求的日益增多,香菇生产面积逐年递增。近两年来,我们石家庄市裕华区方村镇开发食用菌生产新模式,即在承德异地发菌,在本地的温室出香菇。其生产效益可观,亩产量达1万公斤,产值达5万多元,扣除运费及生产成本费,纯效益达3万多元。其主要生产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1遵化市食用菌生产现状 遵化市从1994年开始引进示范发展香菇生产,经过卜几年的发展,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加,据调查,2007~2008年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4698个棚,品种达到10余个,分别是香菇、白灵菇、双孢菇、平菇、杏鲍菇、茶树菇、木耳、栗蘑、金针菇、北虫草等。2007~2008年,全市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了10130万棒,食用菌年产量可达到10.2万吨,综合产值可达到5.559亿元。全市25个乡镇中16个乡镇100多个村4412户6万多人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全市已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遵化市为唐山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近年来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是遵化市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遵化市享有"河北省食用菌之乡"、"中国香菇之乡"的美誉。2011年香菇生产规模达到13000多万棒,产量近14万t,  相似文献   

6.
香菇生产通常安排在晚秋或早春,气温在10~25℃之间,昼夜温差在10℃以上的季节。兴隆县利用其地处燕山中麓,山势高峻,夏季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树木繁茂,林产资源丰富的气候及资源优势发展反季节香菇生产,在5~9月份出菇,此时市场香菇短缺,价格较高。栽培0.07公顷香菇,产值2.5万元以上,纯收入1.8万元以上。该项技术在兴隆县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可观的效益,2004年生产规模达到1600万棒,总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4000万元。是兴隆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香菇生产发展迅猛,1998年产量已达198万吨,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40%左右,占世界香菇产量的50%以上。从产量上看,我国已是香菇生产大国;但从整体经济效益上看,则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8.
遵化市从1994年开始进行食用菌生产,2008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到2011年,全市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04亿棒,产量达到10.2万t,产值达到5.56亿元。遵化市形成了以香菇为主的品种示范、规模基地、产品加工完整的产业化发展链条,食用菌已成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大力发展冬季香菇生产的同时,遵化市又积极探索香菇栽培新模式,进行了夏季地栽香菇的试验示范并取得成功,夏季地栽香菇的成功填补了香菇在夏季的空缺,同时又为农民提供了一条致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抚顺市位于辽宁省东部长白山余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较大昼夜温差气候条件十分适宜香菇生产。从上世纪80年代起,抚顺市的香菇生产已成为全市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由抚顺市创造的香菇“半熟料开放式”接种粮菌间作的“露地香菇”栽培模式,在一段时间里推动了全省乃至东北地区香菇产业的发展。2000年,抚顺市“露地香菇”突破了1.5万亩,  相似文献   

10.
花菇是优质的香菇产品,然而香菇是典型的木腐菌,每生产1万筒菌筒,就要消耗1.25万公斤的阔叶林,全国每年有大量木材用于香菇生产,这样菌林矛盾就越来越突出.为了使食用菌可持续发展,节约森林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我县利用锥粟枝栽培花菇,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刘再民  陶永恩 《新农业》2011,(11):53-54
在东北地区香菇栽培主要包括熟料生产和半熟料生产两种模式。春、夏季出菇的香菇菌种生产时间一般自10月至次年2~3月份结束,尤其是半熟料香菇生产,一旦冬季菌种生产出现问题,对出菇菌棒生产阶段造成巨大损失。根据近十年来对香菇半熟料生产调查,其中绝大多数为三级菌种生产管理不善,出现"伤热"缺氧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出菇菌袋菌种不易萌发、活力不强从而造成生产失败,严重的"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12.
浦城县境内有丰富的阔叶林资源及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中、低温型食用菌的生长,尤以木屑为主料的香菇生产规模最大.全县年生产4000万袋以上。产值超亿元。但多年的香菇生产。给我县的森林资源保护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缓解“菌林”矛盾。维护生态平衡、探索资源的循环利用途径成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和必然选择。笔者在香菇菌渣用于香菇、蘑菇、草菇、鸡腿菇、竹荪等栽培方面进行了多年的试验摸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其主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与资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我县食用菌的发展史,可以看到那艰苦创业和成绩辉煌的一页。自1990年我县实施以香菇为重点的“三种二养”农业综合开发以来,从1990年的115户计45万袋,扩展到目前的万余户,香菇栽培量也从1994年起一直稳定在4000~5000万袋,年产值超亿元,栽培的种类也从单一秋冬香菇生产,发展成冬菇、春菇、反季节高温菇、花菇、地栽菇并举的周年化生产,并成功开发了蘑菇、杏鲍菇、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竹荪、草菇、秀珍菇等多种珍稀菇。2004年全县共种植香菇5596万袋,其中在异地16个省市种植1050万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初期,祖墩乡就开始利用木材资源生产香菇、灵芝等食用菌,多年的生产导致林木资源消耗严重,菌林矛盾日趋突出,这已成为制约食用菌生产发展的瓶颈。利用菌草栽培香菇,不仅可缓解香菇生产与林木资源的矛盾,而且可提升香菇品质,提高香菇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香菇等食用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香菇生产通常安排在晚秋或早春,气温在10~25℃之间,昼夜温差在10℃以上的季节。兴隆县利用其地处燕山中麓,山势高峻,夏季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树木繁茂,林产资源丰富的气候及资源优势发展反季节香菇生产,在5~9月份出菇,此时市场香菇短缺,价格较高。栽培0.07hm2香菇,产值2.5万  相似文献   

16.
<正>凤城是辽宁省柞蚕生产大县,现有柞蚕场10万hm2,每年需要更新2万hm2,每年可产生小径材60万t。以前这些小径材都作为烧火材烧掉了,为将这些小径材合理有效地进行利用,从2007年起,我们开始利用蚕场更新小径材栽培香菇,2008年共栽培蚕场更新小径材段木香菇500万棒,共产香菇560万kg,实现收入2 300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河北农业科技》2005,(2):15-15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北方香菇四季栽培的生产技术、配方、操作工艺及病虫害防治,适用于北纬36°~41°地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程引用了DB13/T382.1-2003北方香菇菌种和DB13/T382.3-2003北方香菇四季栽培设施技术规程。3产量指标1公斤干培养料生产鲜香菇≥1公斤。每亩投放1.5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香菇生产发展迅猛, 1998年产量已达198万吨,占全国食用 菌总产量的40%左右,居各种菇类产量之首.  相似文献   

19.
吴祖善  王永生 《新农业》2007,(12):51-51
瓦房店市杨家乡岚崮村林宝文,9年前开始栽培香菇,180平方米的拱棚内,栽培香菇4800块,每年纯效益在2万元以上。通过他的示范带动作用,周围40余户农民先后搞起了香菇生产,被大家称为香菇生产带头人。他栽培香菇的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香菇产业效益的提升,近年来笔者多次深入乡村开展香菇生产情况调研,发现香菇生产中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很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笔者针对这 节,希望广大菇农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