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土地准备保墒造墒,对墒情较好的棉田,要耙耢保墒或覆盖地膜,减少水分蒸发;对墒情不好的,要适时造墒,可采用畦灌浇透,然后耕耙保墒待播。灌水一般应在棉花播种前15d进行,以利土壤升温。  相似文献   

2.
棉花播种及苗期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土地准备保墒造墒对墒情较好的棉田,要耙耢保墒或覆盖地膜,减少水分蒸发;对墒情不好的,要适时造墒,可采用畦灌浇透,然后耕耙保墒待播。灌水一般应在棉花播种前15天进行,以利土壤升温。  相似文献   

3.
1播种技术 1.1土壤耕作.春季棉田耕作任务是松土.其作用是增温和保墒.同时,结合春耕增施肥料. 1.2施基肥.基肥用量应占施肥总量60%~70%.抗虫棉易发生早衰,因此,要多施基肥.要求结合春耕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4方、二铵2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尿素10~20公斤、硫酸锌2公斤、硫酸亚铁1公斤、硫酸镁5公斤(非盐碱地)、硼砂1公斤.有条件的可增施100公斤充分腐熟的饼肥,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提高播种质量,科学进行苗期管理是获得棉花高产的关键。1 播种技术要点1 1 搞好造墒、保墒,确保足墒播种足墒播种是一播全苗的基础,应早动手、争主动,充分利用水源,结合施底肥,及时灌水和耙耢保墒。1 2 增施有机肥、磷肥,力争做到配方施肥大多数棉田地力较差,必须增加对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规种子部门供应的纯净度好,发芽率高的优质种子,在播种前选晴朗天气将种子摊2—3寸,晒种2—3天。这样可促进棉籽后熟,提高发芽率,增强发芽势,但注意不要放在水泥地面或铁板上晒,以免形成铁籽,影响出苗率。毛籽播前可冷水浸种12小时,晾干后用0.3%的敌克松进行药剂拌种。  相似文献   

6.
棉花精量播种技术是在棉花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更为精确的1穴1粒播种技术。通过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与常规播种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降低用种量,减少间苗定苗环节,减轻劳动强度,出苗齐且苗壮,促进棉苗早发稳长。  相似文献   

7.
根据鲁西地区的生态特点,结合多年来棉花种植实践,提出了棉花播种保苗和苗期管理技术,具体包括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技术、中耕、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棉花高产高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2003年生产的棉种由于遭受不利气候的严重影响,品质相对较差,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不强;另一方面,由于种子素质差,出苗后棉苗健壮程度也比较差,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比较弱.因此,棉农培育棉苗要提高播种质量,精心管理,努力培育大壮苗.  相似文献   

9.
棉花苗期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棉花苗期管理技术,包括适时打孔放苗、查苗补苗、适时间苗定苗、中耕松土、追肥灌水、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为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棉花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想取得高产,收获优质棉花,苗期管理是关键之一。所以,在管理上,争取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为棉花高产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棉花播种以后,种子在发芽出苗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棉花一播全苗。因此,棉花播种后应不断检查种子的发芽出苗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做到种子落地,管理上马,争取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为棉花高产打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平均单产可以达到500千克每亩,本文我们首先介绍了春玉米的播种技术,随后介绍了春玉米的苗期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平均单产可以达到500千克每亩,本文我们首先介绍了春玉米的播种技术,随后介绍了春玉米的苗期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淄博市玉米播种及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结合良种特性,摸索出一套适合淄博市夏玉米的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栽培技术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良种的高产优势,使玉米单产稳步提高。文章主要介绍了该栽培技术中玉米播种及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17.
18.
近些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新疆南疆棉区播种季气候变化异常,为解决近年来南疆棉花苗期出现的死苗、僵苗、大小苗现象,本文就南疆棉花播种期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农资准备、精量播种、播后管理三个方面对南疆棉花播种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取得的良好的结果,进行总结,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做好灯盏花的播种及苗期管理,推广灯盏花种植规范标准,是灯盏花种植优质高产的基础.介绍灯盏播种及苗期管理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