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茶归来的热潮如火如荼,放眼神州产茶大地,红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在主要茶区攻城拔寨,上演一出红配绿的茶界大戏。在这轮红茶大潮中,不得不提起2010年横空出世的信阳红。本是名优绿茶信阳毛尖产区的信阳因缘际会创制出"信阳红",让人错愕,让人惊叹,让人不解。本期本刊邀请到和君咨询茶事业部合伙人蒋同为我们解读他眼中的"信阳红"。  相似文献   

2.
金开美  郑杰  任红楼 《茶叶》2013,39(2):81-82
信阳红茶诞生以来迅速在大江南北引起广泛关注,产业化开局良好。为保证信阳红茶产业长盛不衰,本文结合信阳红的由来、产业的现状调查和信阳红茶发展机遇分析,提出该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信阳红"是政府、企业、茶农三者同心协力开发的新派红茶,一鸣惊人。但是经过数年发展已经显得后劲不足,我们对"信阳红"进行复盘、剖析,提出依靠科研投入打破其发展瓶颈的思路,对"信阳红"及整个红茶产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2月17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南召华龙辛夷公司视察时,端起一盏汤色红艳明亮的红茶,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公司用玉兰花和云南茶研制的红茶新品,叫玉兰红茶。卢展工说:"玉兰红,这名字起得好。"由此,玉兰红与信阳红一起被称为"河南红茶五朵金花"。  相似文献   

5.
<正>一、浉河区茶产业现状狮河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淮河上游,享有"豫南明珠"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是新派红茶"信阳红"的发源地。目前,狮河区茶园面积发展到4万公顷,可采摘面积近3.3万公顷,2014年茶叶产量达到2.5万吨,涉茶产值达51.5亿元。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3家,市级龙头企业、各类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24家。狮河区在巩固扩大信阳毛尖名优绿茶生产的同时,开发生产了信阳红、丹桂信阳红、信阳观音茶等新茶类;以信阳毛尖茶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2012,(3):26-26
正近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两会"河南代表团驻地与媒体人员邂逅,随即聊起了信阳红。他饱含深情地向媒体人员以及现场的五云茶叶集团负责人介绍起信阳红的来龙去脉和成因,他说,信阳红是我命名的,在信阳做红茶这个点子就是我出的,它这个品牌也是我给他们  相似文献   

7.
“信阳红”今年产值25亿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茶叶》2012,(1):25
正"信阳红茶从无到有,短短两年时间,实现品牌价值和市场价值双突破。仅2011年,信阳红茶产量就实现了1万吨,总产值达到25亿元。"2011年12月26日,河南信阳市市长郭瑞民宣布。信阳具有丰富的茶叶资源,由于地处中国茶叶基地的最北端,一直以来被认为不适宜出产红茶。省委书记卢展工上任后,希望信阳尝试生产红茶。2010年10月,信阳精心研发  相似文献   

8.
信阳位于我国江北茶区的北缘,是传统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和红茶新贵"信阳红"的故乡;由于冬春气温较低、多为高山茶园、茶农习惯只采制春茶一季,历史上信阳茶的安全不容置疑。随着近年信阳茶产业的发展,茶园面积迅速扩大,夏秋茶利用率提升,信阳茶出口内销均迅速增长,茶产业成为信阳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但茶叶作为一种食品饮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10,(10)
10月9日下午,人民大会堂河南厅气氛热烈。信阳红红茶之北京启动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在京的信阳籍将军万海峰、马炳芝,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铁代生,河南省政协副  相似文献   

10.
丁新  唐淯桓  刘冉霞  梁青  丁立孝 《茶叶通讯》2015,42(1):17-21,26
选用日照红茶和河南信阳红为研究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富集其香气物质,GC-MS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日照红茶香气组分有八种类型,含量较多的是醛类、醇类、杂环化合物和脂类,主要香气成分有苯甲醛、糠醛、水杨酸甲酯、苯乙醛、苯乙醇、1-乙基-2-甲酰吡咯、芳樟醇类、2-正戊基呋喃等;与信阳红相比,日照红茶中的苯甲醛、糠醛、茴香脑、1-乙基-2-甲酰吡咯、乙基吡嗪、4,8-二甲基喹啉等成分的含量明显偏高。香气感官审评表明,日照红茶烘焙香、焦糖香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河南浉河区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产业方兴未艾。全区境内生态环境优越,种茶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是新派红茶——"信阳红"的发源地。区以茶为名,民以茶为富,茶产业是浉河区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2011,(3):22-22
3月6日上午,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河南代表团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对境内外媒体开放,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欢迎记者们来河南团采访,同时要求工作人员给每位记者端上一杯“信阳红”红茶。  相似文献   

13.
《茶世界》2012,(4)
正进入四月份以来,祁门县多家红茶生产企业开始开秤收购鲜叶,加工生产高档名优红茶,全县红茶生产销售红红火火。4月12日,记者来到祁红乡汊口祁门红茶厂看到,这里十几名制茶师傅正在手工制作红香螺、红金针等高档祁门红茶。  相似文献   

14.
《茶世界》2010,(7)
大不同天山红——精选闽东小叶种鲜叶发酵制作的红茶新品,最近在上海大不同天山茶城有限公司的福建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据了解,这不仅是本市茶企独立研发的第一个红茶产品,也是上海茶业史上第一个可以与正山小种、祁红、滇红等外埠红茶名品媲美的高档红茶产品。  相似文献   

15.
<正>来自英红之乡英红镇英红华侨茶场红茶中国,世界英红!1959年,广东省英红华侨茶场创制出了第一批英德红茶,随后出口欧美各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1963年,英国女皇在盛大宴会上用英红华侨茶场生产的英红茶招待贵宾并列为皇室用茶,一时间,英红风靡英国朝野,这是英德红茶的"世界级礼赞"!英红九号是由广东英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荣誉出品,产自英红之乡英红镇正宗原产地,传承古法,融入现代制茶技艺,形、色、香、味俱佳,是追求高品位饮茶体验人士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2014,(2):9-10
正一、浙江红茶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据史料记载,浙江省红茶产制始于清同治年间,起初主要产区在温州,简称"温红",杭县、诸暨、萧山等地亦有少量生产,规模很小。新中国成立之后,浙江省红茶生产一度发展很快,也曾经走过弯路,经历了发展、萎缩、恢复发展三个阶段。1950~1978年是浙江省红茶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因港口被封锁,珠茶出口受阻,浙江省开始大规模改制工夫红茶,销往前苏联和东欧,后来扩大到西方国家。靠出口拉动,全省红茶生产快速发展,红茶产量快速增长,1950年全省收购红毛茶1150吨,1951年增至4000多吨,1955年将工夫红茶定名为"越红工夫",1957年开始加工专门用于出口的分级红茶(后称红碎茶),当年红毛茶收购量  相似文献   

17.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12,(3):8-10,25
正红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历史上曾是我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茶类。现对我国红茶加工机械的研制与发展情况介绍如下。一、近几年我国工夫红茶加工机械研制的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红茶生产下降,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连云南、广东等品质良好的红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红茶生产和贸易的演变与发展策略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栋  卓敏 《中国茶叶》2009,31(1):4-6
红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最具影响力的茶类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饮用红茶的国家。旱在明代初期(1368—1375)中国就有生产红茶的记载。纵观中国红茶6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划分为5个阶段:1840年以前的创始与发展阶段,1840~1886年的兴盛与辉煌阶段,1886~1949年的衰落阶段,1850~1988年的振兴发展阶段和1989年至今的产品结构优化阶段。本文概述了我国红茶的分布区域、种类、品质特点、生产规模,以及科研机构对红茶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分析了中国红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红茶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依靠科技、优化红茶产品结构、加快建立中国国际茶叶拍卖中心和打造茶叶著名品牌的中国红茶产业发展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昌宁种茶历史悠久,被称为"千年茶乡"。处于滇红的核心产区,昌宁生产的红茶品质优异。本文介绍了昌宁红茶的发展历程,审评了一批昌宁工夫红茶,以期发现昌宁红茶感官品质的优势和不足。为提升昌宁红茶品质,对昌宁县红茶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淳安千岛湖茶区红茶生产现状的分析及红茶生产工作中的实践,提出了下一步调整茶类产品结构,实施“绿+红”战略,利用鸠坑种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名优绿茶、红茶共同发展,实现千岛湖茶区茶产业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