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获得具有拮抗棉花枯、黄萎病菌的棉杆促腐菌剂,进行棉杆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及拮抗菌株的筛选,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对棉花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菌株发酵液对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获得1株具有抑菌效果的棉杆纤维素分解菌SJ-3,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达到69.1 U/mL,滤纸酶活(FPase)达到48.5U/mL。该菌对棉花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显著抑制,抑制率分别达到24.7%、23.1%。其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较高的发酵液浓度能增强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发酵液对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最高抑制率为21.6%,而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较弱,最高抑制率仅为6.2%;发酵液对黄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高分别达到32.2%、21.4%。经鉴定,菌株SJ-3为普通青霉(Penicillium commune)。  相似文献   

2.
为杨梅炭疽病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新的生防菌资源,采用解磷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及平板对峙筛选相结合的方法从杨梅种植土壤中筛选杨梅炭疽病菌拮抗菌株,通过菌落直径法验证其发酵液的抑菌特性,并利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杨梅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52株解磷真菌,其中菌株YMMF150101对杨梅炭疽病菌有拮抗作用,平板对峙抑制率达81.6%;其发酵液及无菌发酵滤液均对靶标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84.73%和52.53%;根据形态学特征结合其分子系统发育学鉴定,YMMF150101为米曲霉菌(Aspergillus oryzae)。  相似文献   

3.
拮抗细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6株:B05、B23、B44、B105、B133和B146,测定其抑菌带宽度达10~15mm。拮抗细菌的发酵液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3.71%~88.76%,而经高温灭活的发酵液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6.85%~33.48%;拮抗菌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4.72%~87.36%;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5.30%~37.64%。拮抗细菌发酵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有效地抑制病菌孢子萌发,且浓度越高,抑制能力越强。拮抗菌株B05抑菌作用最稳定、抑菌活性最高,菌株B44抑制孢子萌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黄瓜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新途径,试验以黄瓜灰霉病病原菌为靶标菌,从蔬菜根际土壤中筛选靶标菌的拮抗菌株,并进行鉴定。试验结果如下:从土壤中分离196个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与靶标菌进行对峙培养,筛选了效果较好的6个菌株。通过复筛,6个菌株中M-46菌株对黄瓜灰霉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高达77. 64%,确定M-46菌株作为后续的拮抗菌株。抑菌谱试验结果表明:M-46菌株发酵液对12种常见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其抑菌谱较广,在黄瓜灰霉病的生物防治上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M-46菌株为半知菌类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野外水稻田采集的水稻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生防细菌菌株5株,以水稻纹枯病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划线平板对峙法筛选出细菌菌株B-2对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表明B-2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B-2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抑菌试验结果表明,B-2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为85.33%,能够明显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该研究结果对水稻病害的生物防控、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吉林农业科学》2016,(3):67-72
从黑龙江省16个市县采集水稻根系土壤,利用平板画线分离获得579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进行抑菌试验,筛选获得一株拮抗细菌Sc2。该菌株对稻瘟病菌抑菌率达73.44%。经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分析,Sc2被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Sc2无菌发酵上清液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抑制效果逐渐下降,其中将浓度为1.8×108cfu/m L的无菌发酵上清液稀释至40倍时,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24 h抑制率及菌丝生长的7 d抑制率仍达60%以上。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Sc2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主要在预防,Sc2与三环唑按1∶2混配,防治稻瘟病的防效达90.33%。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特殊生境中分离筛选对植物枯、黄萎病具有较高生防活性的土壤放线菌,为深入开展枯、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高效菌株。【方法】用平板稀释法,从采自广西、江苏、陕西等地特殊生境的5份土壤样品中分离放线菌;以西瓜枯萎菌、茄子黄萎菌、棉花枯萎菌作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法进行初筛和复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水琼脂平板法,测定入选菌株发酵液的活性,并对其中拮抗活性高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鉴定,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从5份采自特殊生境的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53株放线菌,并从中筛选出JSC14、GXW1、GXC1、JSW5、JSW7等5株对所有靶标菌都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其中JSC14菌株发酵液抑菌作用最强。对5株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JSC14和GXW1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2.98%~95.38%,孢子萌发抑制率为69.52%~100.0%。经初步鉴定,菌株JSC14为链霉菌属白孢类群白色亚群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菌株GXW1为拟诺卡氏菌属链孢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 streptosporus)。【结论】获得2株对植物枯、黄萎菌有较高生防活性的土壤放线菌,为进一步探讨利用特殊生境中的放线菌控制土传病害提供了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8.
从油菜根围土壤中分离出156株细菌,通过对峙实验的初步筛选,有10株细菌对油菜菌核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菌株BX-7对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的油菜菌核病菌菌丝边缘由白色变为淡黄色,经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菌丝发生断裂、肿大或畸形等。菌株BX-7的挥发性产物和无菌发酵液均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挥发性产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为74.09%。无菌发酵液随培养时间的不同其抑制效果有显著差异,在培养96 h时达到最佳。油菜叶片离体测定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X-7的菌悬液和无菌发酵液均对油菜菌核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菌悬液处理的防效优于无菌发酵液。  相似文献   

9.
从不同水稻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了486株细菌。采用平板测定法和微培养离体测定试验获得12株对稻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结果表明:B4,B8,B18,B31,B34,B73和B74等菌株对稻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0%以上,其培养液100%抑制稻瘟菌孢子萌发;同时对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草莓炭疽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等多种病原真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经鉴定该组拮抗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1,B43和B44菌株对稻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好抑制作用,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48和B59为链霉菌,对稻瘟菌的抑菌带明显,但对稻瘟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的防治黄瓜疫病,从湖南、贵州等地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放线菌106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及发酵液抑菌试验筛选对黄瓜疫霉菌(Phytophthora melonis)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结果表明,106株放线菌中有26株对黄瓜疫霉菌有抑制作用,抑菌带达到5 mm及以上的有5株,其中2号菌株的拮抗作用最明显,发酵液稀释5倍后对黄瓜疫霉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仍达76%。对2号菌株进行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将其鉴定为绛红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purpeofuscus)。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肿节风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拮抗真菌,为肿节风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从肿节风主产区广西靖西市和都安县健康肿节风根系土壤中筛选出对肿节风炭疽病菌及14种其他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真菌,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拮抗真菌无菌发酵液中的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含量,综合平板对峙培养、抑菌谱及产酶能力选取综合表现最优的拮抗菌株;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T-8、JT-3和DT-5对肿节风炭疽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中拮抗作用最强的菌株是JT-8,对炭疽病菌的抑制率达91.57%.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JT-8、JT-3和DT-5对供试14种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中拮抗作用最强的为菌株JT-8,平均抑制率达89.88%,该菌株可产生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可抑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病原菌菌丝表现为扭曲、断裂、分支缠绕和颜色加深等.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测序鉴定,确定菌株JT-8为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结论]淡紫紫孢菌对肿节风炭疽病病原菌具有强拮抗作用,能产生多种抗菌活性物质,且广谱抑菌,具有较好的生防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SK1的对峙培养和菌株代谢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SK1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对峙培养明显抑制靶标菌菌丝向四周扩展,抑菌带宽度0.8cm,菌株的浓度1%无菌发酵液对靶标菌的生长抑制率在60%以上。菌株BSK1对多种植物病源菌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人参根部分离出4株内生细菌,以灰葡萄孢菌为靶向病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株拮抗细菌GS-1,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GS-1为多黏类芽孢杆菌,其活菌体能够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发酵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2.47%。由此判断菌株GS-1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细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2株内生拮抗细菌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峙培养法检测了2株内生拮抗细菌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观察了其发酵液对灰霉病菌孢子萌发及病菌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其发酵液、细菌悬浮液以及高温处理的发酵液在离体黄瓜上对灰霉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菌株能强烈抑制灰霉病菌生长,其发酵液也能明显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且发酵液高温处理后仍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在离体黄瓜片上检测菌株对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菌株发酵液及其细菌悬浮液均能较好地抑制灰霉病菌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对松枯梢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以赤松枯梢病病原菌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为供试病原菌,赤松林地土壤真菌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拮抗真菌筛选,获得对松枯梢病原菌有显著抑制效果的土壤真菌M75。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所获拮抗真菌对金黄壳囊孢(Cytospora chrysosperma)等8种常见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拮抗真菌M75平板对峙抑菌率为72.65%,培养液复筛抑菌率为78.78%,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将该真菌鉴定为森吉木霉(Trichoderma songyi)。森吉木霉对8种常见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对金黄壳囊孢抑制率为94.05%;对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抑制率为82.30%;对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抑制率为77.87%。菌株M75抑菌谱广,在生物防治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胶孢炭疽菌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抑菌物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获得高效拮抗建兰炭疽病病原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新疆库姆塔格沙漠土样分离的126株细菌中初筛获得23株拮抗菌株,经平板扩散法复筛得到1株高效拮抗菌株N147-1-3。结合菌落菌体形态观察、16S r 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该菌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对拮抗菌发酵液上清测定表明,60%的硫酸铵沉淀物具有最高的抑菌活性,经氯仿抽提后萃取相不具有拮抗活性,经高温处理和蛋白酶K消化后抑菌物质的拮抗作用消失,初步分析抑菌物质是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从吉林省万良地区采集到的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113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5株对人参链格孢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菌株。用生长速率法对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ND-60进行抑菌谱的测定,并进行盆栽试验验证其对人参黑斑病的防治效果。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D-60发酵液对链格孢菌的抑制率达82.43%,其还具有较好的广谱抑菌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D-60对人参黑斑病的防治效果为80.21%(保护作用)和72.22%(治疗作用),与农药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经形态特征鉴定、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ND-60为芽孢杆菌属解淀粉酶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8.
放线菌株D35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南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土样中分离放线菌株,经平板对峙培养初筛和发酵过滤液抑菌试验,得到一个较好的菌株D35,其发酵液经5倍稀释对稻瘟病菌、柑橘炭疽病菌和烟草黑胫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7.6%、80.3%和54.2%.经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D35为三泽链霉菌(Streptomyces misawanensis).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湖南水稻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对水稻稻瘟病具有抑菌活性的拮抗放线菌,通过菌落和菌株形态、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对拮抗放线菌进行鉴定,并分析了其发酵滤液对稻瘟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得到了1株对稻瘟病具有显著抑菌活性的拮抗放线菌CZ133,其对稻瘟病病原菌的平均抑制率为59.47%,经鉴定属于链霉菌属;该菌株发酵滤液能显著抑制稻瘟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最高抑制率达100%,2.5%的发酵滤液能明显导致稻瘟病病原菌菌丝膨大或异常扭曲、甚至自溶,5%~50%的发酵滤液能明显抑制孢子的萌发,最高孢子萌发抑制率达74.27%。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真菌M1的种类,明确其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真菌M1的ITS测序,序列比对鉴定真菌种类.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M1发酵液培养稻瘟病菌,分析真菌M1对稻瘟病菌菌株Y92-66b的拮抗作用,计算抑制率.[结果]ITS序列比对确定该真菌M1为蜜环菌(Armillaria novae-zelandiae),对稻瘟病菌菌株Y92-66b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密环菌与稻瘟病菌平板对峙培养其抑制率为48.80%;当发酵液浓度达50%时,稻瘟病菌菌株Y92-66b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78.79%.[结论]蜜环菌对稻瘟病菌菌株Y92-66b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可作为稻瘟病生防菌的候选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