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橄榄皮细蛾(Spulerina sp.)在福州1a发生4代,平均各代历期:第1代45d,第2代31d,第3代46.5d,越冬代近8个月.以预蛹期幼虫在橄榄秋梢嫩茎和复叶叶轴的基部至中部上吐丝结茧越冬.越冬代成虫于5月初羽化.第1代幼虫为害春梢;第2代主要为害果实;第3代为害夏梢;第4代(越冬代)为害秋梢.其中以第2代幼虫潜食橄榄幼果所造成的经济危害最大.此虫在果上发育1个世代,其各虫态历期平均为:卵期7d,幼虫期19.5d,蛹期3.5d,雌蛾产卵前期1d.5月中旬至下旬为橄榄座果期和春梢生长期,是防治橄榄皮细蛾保果的关键时期.用特制杀虫粉炮(中国专利号90204382·X)每株大树放炮1粒,3d后重复1次,保果效果达95.22%.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饲养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对福州地区樟青凤蝶(Graphium sarpedon Linnaeue)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樟青凤蝶在福州地区的寄主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分布广泛;主要以幼虫为害香樟、肉桂等树木的嫩叶及新梢,影响新叶萌发,降低其观赏效果。该虫1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以蛹越冬,非越冬代平均历期60.5 d,越冬代平均历期136.5 d。卵期约5 d,常单卵产于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Presl.)嫩叶;幼虫共5龄,历期26~30 d,食量随着龄级增加而增大;多于香樟叶背结蛹,蛹期约16 d,越冬蛹约92 d;成虫历期8~11 d,羽化率为87.5%。依据该虫在福州的危害情况编制其生活史表,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此外,饲养过程中还发现约8%的幼虫疑似感染病原而死亡,同时发现天敌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 Walker)寄生樟青凤蝶,自然寄生率约为3%,对自然种群的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文殊兰夜蛾各个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文殊兰夜蛾以蛹在寄主周围土表蛹室中越冬,一年4代,很少3代。越冬代蛹于5月上中旬羽化,在平均室温14.67℃下,卵期平均15.64 d;在室温17.5~23℃下,1~6龄龄期平均分别为3.0 d、4.5 d、3.5 d、4.0 d、2.5 d、8.0 d,蛹期平均21.8 d。在室温14.67~23℃下,整个世代历期约60~65 d。对第4代幼虫进行过冷却点、体液冰点测定及越冬观察,结果表明该虫不能以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4.
花绒坚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20 0 0 - 0 3从陕西武功采集花绒坚甲成虫 36 0头 ,每 5头 1组放入用杨树木块凿制的人工虫道内 ,在实验室中饲养 ,观测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花绒坚甲成虫寿命 3年以上 ,3年内可连续发生 6代及 2 1对姊妹代 ,世代重叠。成虫 10月上旬开始在虫道内越冬 ,翌年 3月下旬开始活动 ,越冬成虫 1年产卵 2次 ,卵期平均 12 .7d,幼虫期平均 8.4 d,茧蛹期平均 2 5 .6 d。第 1次和第 2次产卵发育的成虫分别为第 1姊妹代和第 2姊妹代成虫。第 1姊妹代成虫部分于 8月上旬开始产卵 ,9月中旬产卵结束 ,9月下旬第 2代成虫羽化 ;第 2姊妹代成虫当年不产卵。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微电脑在预测上的应用,本研究设计了以幼虫期龄级组配换算成幼虫发育指数的方法,用以指示松毛虫种群发育动态。使用本研究结果,可以在松毛虫越冬后恢复取食期调查一次发育指数预测全年各虫态的发生期。在二、三代分化初期调查幼虫龄级组配,可以测算二、三代分化比值。 本预测方法已编制成BASIC电算程序并在APPLE-Ⅱ计算机上运行通过。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地区古毒蛾生物学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毒蛾(Orgyia antiquae)是柴达木盆地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的危害白刺的害虫,该虫在青海省德令哈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幼虫共有6个龄期。在自然条件下,幼虫各龄发育历期平均为5 d左右,蛹期平均为12 d,成虫寿命约6 d,完成1代约50 d。幼虫期防治试验表明: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0倍液和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平均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d才交配。更尾后越冬代于4—9d,第2代于3—7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d左右。  相似文献   

8.
橡胶盔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橡胶盔蚧(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近年来在西双版纳地区对橡胶树造成严重危害。本试验采用田间定株观察和人工气候箱饲养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温度对橡胶盔蚧卵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及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橡胶盔蚧在西双版纳地区没有越冬现象,1年发生4代,各代历期变化为60~110 d,每雌平均产卵1 345粒。在18~32℃范围内,该虫卵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r=-0.978 1***),36℃时卵不能孵化。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3.40℃和69.76日.度。最佳防治适期为从当年第1代初孵若虫始盛期即2月下旬到4月上旬低龄若虫高峰期结束,每10 d进行1次药剂防治,连续防治4~5次。  相似文献   

9.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 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 d才交配.交尾后越冬代于4~9 d,第2代于3~7 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10.
墨胸胡蜂(Vespa nigrithorax Buysson)在福州一年发生4—5代,3—5月是越冬蜂王开始单独营巢、产卵、哺育第1子代的时期,为防治的最佳期,8—9月(第3代)开始出现雄蜂,越冬王被交替,巢内开始多工产卵繁殖,群势逐日壮大.10—12月(第3—4代)群势趋于高峰期,并于巢上方出现多个巢口.墨胸胡蜂卵期5d,幼虫期9d,蛹期13d,成虫寿命3个月以上。1月底授精雌蜂开始离巢集结越冬,越冬期2个月左右,以“毁巢灵”处理侵袭蜜蜂的胡蜂,可达到毁巢效果,毁巢效果与用药时期、胡蜂巢大小、巢口数日和位置以及敷药蜂归巢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一个珍贵用材树种,受荔枝异形小卷蛾(Cryptophlebia ombrodelta)蛀梢危害严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生活史及各发育阶段特征,分析其各幼虫龄期特征及其在格木嫩梢的为害习性。实验室条件下,荔枝异形小卷蛾卵的发育历期平均为3.72 d,其孵化可全天发生;幼虫平均为20.43 d,可划分为5个龄期,各龄期头壳宽度和发育时间均随龄期上升呈指数增加;预蛹平均为3.28 d,蛹历期平均为8.67 d,14:00-16:00为蛹羽化高峰期;成虫寿命平均为9.38 d,雌虫寿命大于雄虫;一个世代约45.48 d。在广东省中部格木人工林内1 a可发生5代,第1代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出现,4月中旬化蛹,4月下旬见成虫;第2~4代幼虫分别出现的时间为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第5代从9月下旬持续至翌年3月,在格木人工林其通常以幼虫在其枝梢内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该虫在格木人工林内可大面积持续发生,同时为害多个嫩梢,幼虫钻蛀孔道长度平均为67.22 mm,为害高峰期为6-7月,即第2、3代为害最严重。基于荔枝异形小卷蛾生活史和格木生物学特性,探讨其防控方法及可行性,为开展格木人工林蛀梢害虫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曲纹紫灰蝶是上海苏铁上近几年发生的主要新害虫。该虫以蛹越冬,一年发生4~6代。在上海,幼虫每年7~11月发生,9~10月为高峰期。成虫产卵和幼虫危害与苏铁羽叶抽出期相吻合。在室温下(9~11月)饲养,卵期平均3 d,一至四龄幼虫平均历期各为2.5、2、5、5 d,蛹期平均为19 d,整个世代历期约36~38 d。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给梨网蝽的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通过连续观察,研究重庆市园林植物害虫梨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在室温下测定梨网蝽卵和若虫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结果]梨网蝽在重庆一年发生5代,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一年有2次危害高峰期,分别在5~6月和8~9月。卵的平均发育历期约为12.41 d,平均孵化率为84.97%;若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为13.23 d,平均羽化率为74.43%;成虫寿命平均为15.96 d。[结论]在越冬成虫活动产卵之前进行化学药剂防治,能够获得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4.
华山松球蚜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华山松球蚜是华山松的重要害虫,在昆明地区1年发生8代,春夏季平均42d1代,秋冬季51d1代,世代重叠,无明显的休眠现象,在海拔2600m以上的寒冷地区多以无翅蚜和老熟若虫在合拢的1年生针叶及松梢芽苞片内越冬,少数以卵在1年生或2年生针叶背面越冬,雌虫平均卵量(2~4月)50粒,产卵历期5~12d,卵孵化率90%以上,若虫4龄,1龄若虫经2~4d后在当年生针叶上固定直至发育为成虫,行孤雌生殖,有翅蚜于3月下旬开始分化,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有翅蚜的峰期,有翅蚜的分化是球蚜种群迁移扩散和扩大增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棉田斜纹夜蛾生物学特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斜纹夜蛾在江苏沿海地区暴发危害,为了准确预报害虫的防治适期,笔者进行了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调查.调查发现斜纹夜蛾在盐城地区一年发生6代,以4~6代危害严重,自然条件下,其卵期3~5 d(平均3 d),幼虫期20~24 d(平均22 d),蛹期7~10 d(平均8 d),成虫寿命3~7 d.卵期按发育经过,可划分为初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幼虫按发育经过划分为6个龄期,1龄幼虫又可划分为4个阶段,蛹期也可划分为前期、初期、中期、后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紫光箩纹蛾(Brahmaea Porphyrio Chu et wang)主要为害小叶女贞、金叶女贞、桂花等木犀科植物。2年的调查显示,该虫在我市年发生不完全3代,越冬代成虫始见于4月下旬,2代终见于9月下旬;幼虫为害期:1代为5月中旬~7月中旬,2代为7月上旬~9月中旬,3代为8月下旬~10月上旬,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蛹在寄主地越冬;各代的卵平均历期分别为12.5d、7.7d、和7.4d;幼虫历期为37.8d、22.0d和26.1d;蛹历期22.3d、23d和221d;成虫寿命5.5d、5.6d和12.0d;世代历期78.1d、58.3d和266.5d。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田间观察和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蜘蛛优势种黄褐新园蛛(Neoscona scylla)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年黄褐新园蛛发生3~4代,第4代不完整,以第2、3代历期最短,第4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亚成蛛或幼蛛越冬,其分布图式为聚集分布;属结网型蜘蛛。雌蛛、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最多可产卵12次,卵囊含卵量26~185粒,平均82粒。幼蛛期40~120 d,成蛛期33~176 d。除第2代外,各世代性比均为雌多于雄。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99年作者对山西省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 (Palla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虫在山西省一年发生 4代 ,以成虫越冬。完成 1代需 2 5 12d ,其中卵期 2 5d ,幼虫期 8 6 2d ,预蛹期 1 0d ,蛹期 3 0d ,成虫产卵前期 10 0d。屋檐下角落处是其主要越冬场所之一。越冬前每日以 14∶0 0到 16∶0 0活动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19.
浙南地区甜菜夜蛾发生规律与测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年研究,明确了甜菜夜蛾在浙南地区大田一年发生5~6代,第6代为不完全代,越冬蛹在设施栽培蔬菜地越冬。4月下旬~5月初陆续羽化,6月上旬~7月上旬为大田第1代,7月上旬~8月上旬为大田第2代,8月上旬~8月底为大田第3代,9月初~9月下旬为大田第4代,10月初~10月下旬为大田第5代,11月上旬~翌年4月下旬为大田第6代,为不完全代。一年中在6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9月中旬有明显发蛾高峰。研究还明确了甜菜夜蛾不同世代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并利用历期法对甜菜夜蛾发生期进行预测,利用黑光灯发蛾量对甜菜夜蛾的发生程度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20.
橡胶盔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盔蚧(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近年来在西双版纳地区对橡胶树造成严重危害。本试验采用田间定株观察和人工气候箱饲养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温度对橡胶盔蚧卵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及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橡胶盔蚧在西双版纳地区没有越冬现象,1年发生4代,各代历期变化为60~110d,每雌平均产卵1345粒。在18~32℃范围内,该虫卵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r=-0.9781***),36℃时卵不能孵化。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3.40℃和69.76日·度。最佳防治适期为从当年第1代初孵若虫始盛期即2月下旬到4月上旬低龄若虫高峰期结束,每10d进行1次药剂防治,连续防治4~5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