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大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大豆各生育时期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胁迫系数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2个大豆品种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大豆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均下降,可溶性糖含量(WSS)升高,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逐渐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多数逐渐增加,过氧化物酶(POD...  相似文献   

2.
以剑麻(H·11648)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剑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试验对剑麻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每隔15d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脯氨酸(Pro)和根系活力(TTC)的变化,共处理90d.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片含水量有所下降,下降最大幅度为8.64%,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却明显上升,最大增幅分别为86.22%,80%和41.54%,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分别为1326.33u/g.Fw和2.66g/g.h.  相似文献   

3.
按Griffing双列杂交(Ⅳ)方法,分析了8个玉米自交系的LWP、RWC、LR、REC、MDA、RS、Pro和Chl与玉米抗旱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在雨养地和水分胁迫下的GCA、SCA及遗传变量。结果表明:生理生化指标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RWC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其它均以非加性基因占主导,狭义遗传力低。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对旱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志荣 《中国马铃薯》2004,18(6):330-332
为探讨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生理机制的影响,以抗旱性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台湾红皮、会-2和早大白为试材,研究干旱胁迫下马铃薯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增加,而抗坏血酸(AsA)含量降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抗旱性强的品种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增加的幅度较小,Pro含量增加幅度较大,AsA含量降低的幅度较小,SOD和POD的活性也较高,而抗旱性弱的品种则相反,这些指标及其变化可以作为鉴定马铃薯抗旱能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苗期干旱-复水的生理响应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称重控水法模拟干旱胁迫,设对照和胁迫两个处理,在3叶期对24个玉米自交系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游离脯氨酸(Pro)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研究玉米的抗旱机理及复水补偿效应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和叶绿素含量(Chl)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氧化物酶(POD)明显上升,复水后不同基因型自交系各生理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补偿效应。利用隶属函数法将D17982、郑H71、PH4CV、昌7-2和L269等14份自交系归为抗旱性较强的自交系,PH4CV、HCL645、D17982、郑7314、郑H71和郑9712这6份自交系归为复水恢复能力强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6.
在干旱胁迫下,苎麻叶片萎蔫程度加剧、相对含水量下降,ABA含量增加,与抗旱性较弱的品种相比,抗旱性强的品种叶片萎蔫程度较轻,相对含水量较高,ABA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在小麦抗旱性育种项目中,除产量外哪些参数还可能作为选择指标仍不清楚.本研究比较了一个抗旱的冬小麦基因型(TAM W-101 品种)和一个对干旱敏感的基因型(Sturdy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气体交换参数,以确定是否这些生理参数有助于提高TAM W-101的抗旱性.植物生长灌水良好的生长室内,在开花期或营养生长期限制供水进行干早胁迫.在两个生长阶段试验中,与Sturdy相比,TAM W-101在轻度至严重的干旱条件下保持了较高的RWC和表观光合作用(A),在两个生长阶段内的胁迫条件下,同Sturdy相比,TAM W-101植株也保持了较高的光合能力(在一个给定的细胞间CO_2浓度〔Ci〕下的A值较高).在达到非常严重的胁迫水平之前,光合水分利用率(pWUE=A/气孔传导力)通常也随胁迫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轻度至严重干旱条件范围内,TAM W-101比Sturdy具有较高的pWUE(在RWC基础上),但在灌水良好的条件下并不如此.高的叶片RWC、A和光合能力可能有助于提高TAM W-101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为拓宽抗旱春小麦花培育种的亲本资源,明确干旱胁迫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对甘肃省主栽的7个抗旱春小麦品种的花药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筛选出的兼具较强抗旱性和优良花药培养特性的品种陇春27号及其他三个优良花培材料,通过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20mg·L~(-1)的PEG及旱地种植,进而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小麦基因型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均受到抑制,但受抑制的程度不同,其抗旱系数排序在两种干旱胁迫处理下高度一致;田间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4个基因型材料的抗旱性强弱不同;其愈伤组织的抗旱系数与抗旱性之间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鉴定大豆品种抗旱性的简易方法,依据吸水后48h的发芽率对109个大豆种质材料进行抗旱性分级。继而在萌发期、营养生长期(V3)和生殖生长期(R4)进行盆栽控水试验,根据抗旱等级验证大豆植株的抗旱性。结果发现,大豆品种间抗旱性存在显著差异。种子吸水量与抗旱性无关,吸水后48h发芽率与抗旱性密切相关。幼苗侧根数量、主根长度和根系干重与抗旱性呈显著(P0.05)相关。对萌发后幼苗供水24h后,随即停水24h,反复干旱处理,抗旱品种存活率显著高于普通品种。在V3期对盆栽植株进行暂时萎蔫(土壤含水量为9%~11%)的水分胁迫处理,发现停水后普通品种叶片首先发生萎蔫,且株高、茎直径及叶面积下降的程度均高于抗旱品种。水分胁迫下,抗旱品种株高、茎直径和叶片面积均显著(P0.05)高于普通品种,其中茎直径和叶片面积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R4期暂时萎蔫的水分胁迫下,抗旱品种根的生物量和分枝的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普通品种。鼓粒期(R6)普通品种发生永久萎蔫、植株死亡,而抗旱品种仍能保持生长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48h发芽率可作为大豆品种抗旱性的鉴定和筛选方法,鼓粒期大豆对水分胁迫最敏感。  相似文献   

10.
在玻璃日光温室条件下,以花生品种鲁花11号为供试材料,系统研究了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COR对花生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0.01μmol·L~(-1) COR浸种对花生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游离氨基酸含量、保护酶活性和细胞膜相对透性无明显影响;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COR浸种可显著提高SOD、POD、CAT活性,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细胞膜相对透性,提高幼苗叶片RWC,从而降低干旱胁迫对花生幼苗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云南省5个甘蔗主栽品种(粤糖93-59、新台糖10号、粤糖86-368、新台糖22号、云引3号)的抗旱性以及选择合适的抗旱性鉴定方法,在大棚桶栽条件下对5个处于伸长期的甘蔗品种进行干旱胁迫15d。处理期间调查参试品种叶片衰老情况、株高伤害度、叶面积伤害度等形态指标及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综合各种生理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评价法比较客观,是一种较合适的抗旱性鉴定方法;结合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抗旱性鉴定来看,粤糖86—368为抗旱性最好的品种,其次为云引3号,适宜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海南山栏稻品种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筛选优质抗旱山栏稻种质资源为研究目的,利用陆稻全生育期综合抗旱性鉴定体系对22个海南山栏稻品种进行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山栏稻品种不同生育期间所表现出的抗旱能力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山栏糯(黄壳)(编号1、4、6、18、22)等5个品种在全生育期均表现出高抗旱能力。此结果为开展山栏稻抗旱新品种选育及优异抗旱基因挖掘等工作提供重要的实验材料,同时说明海南山栏稻群体中蕴含丰富的抗旱遗传种质资源,应加强山栏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及评价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3.
6个枇杷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枇杷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不同枇杷品种的抗寒能力,本研究以6个枇杷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枇杷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枇杷品种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REC呈现“小-大-小”的“S”型曲线变化,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不同枇杷品种种胚的半致死温度介于-4.759 ~ -2.73 ℃之间,其中,WT(白肉芽变)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低,大五星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高;6个枇杷品种的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随低温胁迫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倒“V”型变化趋势,但增幅和达到峰值的时间点不同;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均在-5 ℃时达到最大值;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6个枇杷品种材料的抗寒能力表现为WT(白肉芽变)>冠玉>宁海白>龙泉5号>早钟6号>大五星。综上所述,WT(白肉芽变)对低温的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寒能力强;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能准确鉴定枇杷品种的抗寒性。本研究为枇杷抗寒种质的筛选及寻找提高抗寒性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叶面喷施海藻提取物对干旱胁迫下甘蔗叶片生理参数及植株形态指标的影响,以‘YT159’和‘ROC22’两个品种甘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设置正常灌溉组(C)和干旱胁迫组(D),分别通过喷施不同用量(SE1、SE2)海藻提取物,测量分析植株形态指标株高、茎径、植株鲜重以及叶片生理参数,包括水分参数、抗氧化酶活性等。结果表明:正常灌溉组喷施海藻提取物的处理(C+SE1、C+SE2)甘蔗叶片生理参数以及形态指标与不施用海藻提取物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组喷施海藻提取物(D+SE1、D+SE2)与不喷施海藻提取物的C相比,叶片脱水速率、电导率、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相对含水量、植株鲜重显著增加,同时抗旱系数显著提高,2个品种中‘YT159’提高幅度较大,‘ROC22’提高幅度相对较小。因此,叶面喷施海藻提取物能显著改善干旱胁迫下甘蔗叶片生理参数和植株形态指标,提高植株鲜重,从而缓解干旱胁迫对甘蔗造成的伤害,提高甘蔗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燕麦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燕麦抗旱生理机制,以抗旱性不同的燕麦品种蒙燕1号和坝莜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拔节期和抽穗期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燕麦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地上部各生理指标在水分处理间与品种间均无显著差异。在抽穗期,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燕麦叶片相对含水量升高,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下降,保护酶(POD、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先降低后升高。中度水分胁迫下,与蒙燕麦1号相比,坝莜3号的丙二醛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保护酶活性升幅较小;在其他水分处理下各生理指标在品种间差异不显著。适度控水下,蒙燕1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小于坝莜3号。在拔节期,重度水分胁迫下,坝莜3号的根系活力降幅大于蒙燕1号;两个品种分别在适度控水和中度水分胁迫下根系活力最大。在抽穗期,两个品种根系活力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表明,抗旱性强的蒙燕1号在水分胁迫下能保持相对较优的生理状态,其代谢功能和保水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高产大豆新品种东生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产大豆新品种东生1号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于1992年以合丰25系选为母本,以北87-1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选育而成的。该品种适于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主要特点是株型合理、高产、稳产,抗倒伏、耐旱、耐涝、中抗大豆灰斑病。2003年通过黑龙江省作物品种省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东生1号。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生育后期干旱复水对双季早稻产量补偿效应及其生理机制,选择淦鑫203和淦鑫206为材料,于抽穗期干旱7 d,然后复水处理,分析了其结实和产量、剑叶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MDA)和内源激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等。结果表明,干旱复水处理后供试品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结实率和单株产量降幅均达显著水平;抽穗期干旱7 d复水不存在产量补偿效应;两个品种剑叶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为干旱处理显著高于CK,以复水0 d后相差最大,复水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但处理与CK之间至复水12 d后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总体上,淹水条件下抽穗期两个品种剑叶IAA、GA3含量随生育进程呈现上升趋势,而ABA、ZR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干旱复水处理下两个品种剑叶ABA、IAA及ZR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GA3含量则表现出先降后升趋势。抽穗期干旱处理将启动稻株体内抗衰老机制,复水后将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稻株体内生长促进因子并抑制生长抑制因子,但其效果十分有限,且与品种产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