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20、24、28、32、36℃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Beardsley)]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组建相应温度条件下新菠萝灰粉蚧实验种群生命表。实验结果表明,在20~32℃温度范围内,新菠萝灰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若虫期、产虫前期和世代历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47、11.36、10.61℃;有效积温为531.29、748.35、1128.72日度。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1,内禀增长力(rm)均大于0,新菠萝灰粉蚧种群呈增长趋势。该虫发育适宜温度为24~28℃。  相似文献   

2.
菠萝粉蚧是为害菠萝的粉蚧的统称,是菠萝凋萎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本文对我国菠萝粉蚧的种类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为害菠萝的粉蚧主要是菠萝洁粉蚧,仅在海南乐东菠萝园发现有新菠萝灰粉蚧危害;菠萝洁粉蚧目前仅限在菠萝上为害;新菠萝灰粉蚧主要为害剑麻,也为害菠萝和粉蕉;我国暂未发现2种粉蚧混合发生的现象.秋季是雷州半岛地区菠萝洁粉蚧自然种群快速增长期,12月下旬菠萝洁粉蚧自然种群数量进入高峰期;气温和降雨量是影响菠萝洁粉蚧自然种群增长的重要因子,高温、低温均不利于菠萝洁粉蚧生长和繁殖,降雨量对菠萝洁粉蚧的自然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菠萝无公害食品生产的要求,达到安全合理地施用化学农药的目的,对几种常用的杀虫杀螨剂对菠萝洁粉蚧的防治效果及其在菠萝上的安全间隔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噻嗪酮、吡虫啉、杀扑磷(速扑杀)等对菠萝洁粉蚧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种苗浸泡对于菠萝洁粉蚧的防治效果尤为明显,吡虫.噻嗪酮、吡虫啉、杀扑磷等药剂浸泡处理的菠萝植株种植4个月后未发现菠萝洁粉蚧为害,对菠萝洁粉蚧的防治效果达100%;氧化乐果、噻嗪酮、炔螨特、吡虫啉等药剂在菠萝上的降解速度慢,安全间隔期长,杀扑磷、毒死蜱、哒螨灵等药剂在菠萝上降解速度快,安全间隔期短。菠萝种前进行种苗浸泡处理,收获时果实未检出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4、26、28、30、32℃),建立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温度对丽草蛉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丽草蛉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22、7.47、8.69、7.04、7.52℃和72.40、302.21、240.86、140.49、793.16日度。丽草蛉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丽草蛉发育速率与温度为显著相关性;内禀增长率(rm)均大于零,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1,丽草蛉实验种群呈增长状态;在26、28、30℃时,丽草蛉内禀增长率(rm)及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0.095 0、0.116 3、0.113 9及48.363 5、66.610 0、48.069 3。26~30℃为丽草蛉种群生长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5.
在16、20、24、28、32℃5个温度梯度下,观察油棕象甲(Elaeidobius kamerunicus Faust)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组建油棕象甲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6~32℃温度范围内,油棕象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28℃时,油棕象甲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产卵量最大。在16~32℃温度下,油棕象甲全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33.68、22.30、15.10、10.30和12.01 d。卵期、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预蛹期、蛹期、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13、13.38、11.59、10.97、4.56、9.84、10.96和13.38℃;有效积温分别为13.57、13.44、18.79、25.53、79.11、47.62、25.98和214.09日度。种群趋势指数(I)在16~32℃温度范围内均大于1,内禀增长率(rm)均大于0,这说明油棕象甲的种群呈增长趋势。油棕象甲在28℃时种群趋势指数和內禀增长率最高,分别为18.944 2和0.285 6;其次为24℃,其生长发育及其繁殖的最适温区为24~28℃。  相似文献   

6.
不同温度条件下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 16、20、24、28 和 32 ℃5 个温度条件下,观察温度对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各虫态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组建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 16~28 ℃条件下,三角新小卷蛾各虫态及世代生活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4.92、3.91、8.54、11.14 和 4.30 ℃,有效积温分别为 55.8、194.4、167.7、49.9 和 544.9 日度。卵孵化率都在92 %以上。内禀增长力(r m )均大于 0,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 1,在 16~32 ℃温度下该虫种群呈增长趋势。 三角新小卷蛾发育适宜温度为 24~28 ℃。  相似文献   

7.
8.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5、18、20、23、25、27、30、32、35℃),观察温度对橡副珠蜡蚧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橡副珠蜡蚧世代发育历期开始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5℃最短,为84.3d,之后随温度升高其略有延长,到32、35℃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存活率以25℃最高,为57.24%,高温和低温均不利于存活;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0℃,有效积温为1483.5日.度;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及周限增长率均以25℃最大,分别为358.41、0.0533、1.0548。综合可知,橡副珠蜡蚧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3~27℃,此温度下,该种群数量增值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9.
新菠萝灰粉蚧是一种多食性昆虫。在恒温(25℃)条件下,研究并组建了新菠萝灰粉蚧在剑麻(Agavesisalana)、金边龙舌兰(Agave americana var.marginata)、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和香蕉(Musa balbisiana)4种寄主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上述4种寄主上新菠萝灰粉蚧发育历期及产仔量均有差异。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73.313、65.378、41.689、65.262。综合比较4种寄主植物,剑麻、金边龙舌兰和香蕉3种为新菠萝灰粉蚧的适宜寄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室内28℃恒温条件下饲养二斑叶螨,组建其中群生命表及生殖力表,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28℃的恒温条件下,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的种群趋势指数为30.96,内禀增长率为0.2351,次代种群数量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和糖是实蝇生长发育过程中2个重要的营养源,研究不同营养条件对实蝇实验种群的生殖力及生命表的影响。生殖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条件下,种群产卵量差异显著(p<0.05),当蛋白质 ∶ 糖为1 ∶ 3时,种群产卵量大,10 d的产卵总量为1.61 mL。种群生命表的研究结果表明:22日龄前,取食蛋白饵剂的实验种群前期的存活数量和生命期望高于取食糖的种群,但在产卵后15 d,种群死亡速度迅速增加,25~28日龄间死亡数量高达76头;相反,虽然取食糖的种群的前期死亡数量较多,但死亡过程总体上较为平缓。两组同生群的存活曲线均呈凸型,在22日龄前相对平坦,22~40日龄间迅速下降,40日龄后减缓,两组种群中个体的最长存活时间分别为49和52 d。此结果为探讨蛋白饵剂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2019年由缅甸开始入侵我国的一种迁飞性农业害虫,具有取食范围广、极强的迁飞性、适应性及繁殖能力等特点.选育抗性品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防治手段,而评价不同玉米品种的危害级别对后续利用多组学分析筛选出特定的抗性基因,培育抗性品种具有指导作用.本...  相似文献   

13.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力分析理论为基础,应用径级法及匀滑技术,编制深圳坝光古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其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和生存率函数曲线,同时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坝光银叶树种群以幼苗和幼树个体数量居多,老龄个体数量较少,表明现阶段银叶树整体为增长型种群,考虑未来潜在干扰影响时种群仍处于稳定状态;(2)银叶树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死亡率和消失率均在第Ⅰ龄级和第Ⅲ龄级出现2个峰值,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种群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生存率函数曲线呈单调上升趋势,累计死亡率函数曲线单调下降,且前期上升或下降的幅度高于后期,种群死亡密度函数曲线较为平缓,危险率函数从第Ⅲ到第Ⅻ龄级随龄级的增大不断增大,死亡密度和危险率函数在第Ⅱ龄级最大。  相似文献   

14.
二斑叶螨在5种寄主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组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室温25℃、光照时间16h、湿度80%的条件下,组建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试验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在四季豆、棉花、苹果、茄子、辣椒上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634,0.1788,0.2098,0.2280,0.1538,次代种群数量显著增长;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中,未成熟期在5种植物上分别占总量的88.3364,85.3054,84.9365,87.3782,86.8402%,成熟期相应的分别占总量的11.6636,14.6946,15.0635,12.6218,13.1598%;对致死率为99%的不良环境的反应时间都小于30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水稻矮缩病毒(RDV)是水稻普通矮缩病的病原。该病害主要依赖于黑尾叶蝉经卵以持久增殖方式传播,危害水稻。本研究旨在明确RDV对黑尾叶蝉存活、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分析病毒对介体昆虫的间接影响。【方法】 采用室内实验比较了黑尾叶蝉在健康水稻及感病水稻上的发育繁殖情况,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并调查了RDV对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 与健康水稻相比,感病水稻上叶蝉若虫期存活率更高,雌若虫发育历期显著缩短,雄成虫寿命显著延长,产卵量显著增加,其他生物学参数无显著差异。五个生命表参数仅净生殖率(R0)存在显著差异,感病水稻上叶蝉R0显著高于健康水稻。饲喂感病水稻的养虫笼内叶蝉种群增长更快,总成虫数量更多,在接虫后的第4、5和6月显著高于健康水稻上的数量。【结论】 水稻矮缩病毒可以提高黑尾叶蝉的存活率和产卵量,并促进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