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提高油棕木材的密度和尺寸稳定性,本研究以油棕木为研究对象,采用软化后热压密实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初含水率和压缩温度对油棕压缩木密度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初含水率(20%、35%、50%)和压缩温度(160、180、200 ℃)条件下,油棕压缩木压缩率为47.2%~48.8%,密度为0.79~0.88 g/cm 3,回弹率和压缩回弹恢复率均随着初含水率和压缩温度的增大而降低,24 h吸水率和平衡含水率同样随着初含水率和压缩温度的增大而降低,相比较于初含水率,压缩温度对压缩木尺寸稳定性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棕榈油是由油棕树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是重要的食用油及工业用油。自然状态下,油棕的产量受到授粉率的制约。将油棕花粉在适宜的条件下贮存并保持其活力,在适当时间对油棕人工授粉对于提高油棕的产量有实际的意义。本研究运用培养基萌发法研究干燥时间、保存温度、培养温度和培养基成分对油棕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棕花粉保存的最佳条件为在38℃干燥36 h后保存于-20℃;油棕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温度为35℃;适宜浓度的蔗糖和硼酸能促进花粉萌发,高浓度则抑制;硝酸钾的浓度对油棕花粉萌发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芒果干制过程的能源利用率及干制品的品质,在真空渗透脱水预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热泵干燥温度(50、55、60 ℃)及间歇时间(1、2、4 h)下对芒果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泵干燥温度越高,水分比下降越快,干燥速率越大;热泵干燥、间歇时间越长,水分比下降越快,干燥速率越大;55 ℃干燥温度下,热泵间歇干燥的水分比下降的速度及干燥速率均高于连续干燥,干燥时间显著缩短。Midilli模型为最适宜模拟芒果高温热泵干燥特性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薄层干燥方式研究糖厂滤泥的热风干燥特性。在标准隧道式热风干燥实验装置上通过改变热风温度、流速以及滤泥滤饼的厚度进行实验,测定滤泥的失水变化,获得干燥曲线。结果表明,滤泥滤饼厚度、热风温度和热风流速均对干燥速率有重要影响。其中滤饼厚度对干燥速率影响最大;高温高速有利于提高干燥速率,但是会降低恒速干燥的临界含水分,风速对临界含水分影响不大。最适热风温度和风速分别为90℃和8m/s。滤泥在热风温度为90℃、流速为8m/s,滤饼厚度为4mm进行干燥时,其临界含水量约为干基含水量0.33。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小粒种咖啡为原料,探究小粒种咖啡热风干燥特性及最佳数学模型,为咖啡热风干燥工艺提供参考。对小粒种咖啡湿豆进行热风干燥,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其在不同热风温度、风速、铺装厚度和搅拌转速下的热风干燥特性,比较10种数学模型在热风干燥特性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热风风速在干燥实验中对传热传质有催进作用;搅拌可加快热传递提高热效率,减少干燥时间;铺装厚度主要影响干燥用时,铺装厚度与干燥速率变化成反比;咖啡干燥以降速干燥为主,无明显恒速干燥阶段,热风温度对热风干燥的干燥特性影响最大;对正交试验进行极差、方差分析可知,温度40℃,风速1 m/s,搅拌转速2 r/min为最优热风干燥方案,最佳数学模型为Logarithmic模型,热风温度、热风风速与搅拌转速3个因素对热风干燥总时长影响的极差值为19、6.67、5.5,3个因素在95%置信区间下P值为0.011、0.082、0.391。主次顺序为热风温度A>热风风速B>搅拌转速C;由评价指标R2、SSE、残差均方及对比实验数据与常用干燥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结果显示Logarithmic模型拟合度最好,其中R2为0.986444、SSE为0.021734、残差均方为0.002075。该数学模型可预测云南小粒种咖啡湿豆的热风干燥特性曲线,也为实际的生产与加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天然橡胶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本课题组设计发明的微波干燥湿天然橡胶物料设备,对微生物凝固湿天然橡胶进行物料表面温度分别为358、373、388、403 K的微波干燥试验,干燥时间均为15 min,每4 s获取一组干燥过程相关数据,测试分析湿天然橡胶(微生物凝固)的微波干燥失水特性,并建立湿天然橡胶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湿天然橡胶含水率下降越快;快速干燥阶段为物料干燥的主要失水阶段;湿天然橡胶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可由多项式模型来表示.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橄榄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乙醇浸提法来提取橄榄多酚,AB-8 大孔树脂纯化后干燥,考察热风干燥温度、真空冷冻干燥及远红外干燥方式对橄榄多酚清除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 2,2′-二氮-双铵盐自由基(ABTS+?)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处理对橄榄多酚清除 3 种自由基的能力差异显著,以 80 ℃干燥效果最好;3 种处理方式对橄榄多酚清除 DPPH?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对?OH 和 ABTS+?清除能力影响差异显著。因此,在选择干燥方式时需要考虑橄榄多酚的用途。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油棕园适宜的灌水施肥技术,本试验采用L8(4×24)混合型正交试验,研究7龄油棕不同配比供水量和施肥水平对油棕叶片数量与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调控能有效促进油棕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灌溉比施肥更能增加油棕叶片数量;旱季油棕园适合的经济灌水量为1 750 L/株·周;施肥时间最好在 3、7、10、12月,但7月应提高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热风干燥温度对高良姜片品质特性的影响,以高良姜为原料,分别对60、70、80、90 ℃条件下干燥获得的高良姜片的干燥时间、色泽、总酚、总黄酮和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片的干燥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减小,60℃时干燥时间为29h,90℃时缩短为11h;高良姜片L*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值和b*值则整...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花生果干燥后的品质,采用脉冲间歇式-低强度微波、高强度微波以及高&低强度微波分别与热风 进行耦合干燥,研究不同干燥工艺下花生果的干燥特性、品质特性及干燥能耗情况。结果表明:采用脉冲间歇式- 高&低强度微波热风耦合的干燥工艺最佳,其中微波强度 0.95 W/g照射时间 16.7 min,微波强度 0.48 W/g照射时间 11.7 min,干燥总耗时198.3 min,可将花生果含水率从50.0%降至15.5%,并且其总能耗比低强度微波和高强度微波 分别降低了37.1%、8.6%,干燥后花生果的品质较佳。因此,脉冲间歇式-高&低强度微波热风耦合干燥工艺的研究 对花生果的减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炉气间接干燥窑干燥小径橡胶木,分析小径材干燥缺陷,制定干燥基准,优化干燥工艺。结果表明:橡胶木小径材在干燥过程中容易产生开裂和变形,生产中采用中温低湿工艺,可减少橡胶木小径材干燥过程中的髓心开裂和弯曲变形,干燥时间为120 h,可降低干燥成本,提高干燥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国标方法分别对番木瓜粉在不同温度(60、80、90和100℃)下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及氨基酸、粗脂肪、水分、碳水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及其物化特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不同温度下热风干燥所得番木瓜粉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番木瓜粉的色泽、褐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深;番木瓜粉的水分与蛋白质含量随干燥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则随干燥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灰分含量则受干燥温度的影响变化不明显;番木瓜粉氨基酸含量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以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变化最为显著。番木瓜粉中的酸类、醇类、酯类和烃类化合物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逐步减少,而具有不良气味的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则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多。综上所述,以60℃干燥温度为最宜。   相似文献   

13.
“胶乳法”氯化天然橡胶干燥过程水分传递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outh 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 Product Processing Research Institute, CATAS, Zhanjiang,Guangdong 524001;Ministry of Agriculture Key Laboratory for Natural Rubber Processing,Zhanjiang, Guangdong 524001  相似文献   

14.
气调干制对龙眼肉干燥速度及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CO2,N2气体置换干燥室空气作为干燥介质,采用自行研制的小型气调干燥机实验设备对龙眼肉的干燥进行对比实验,探讨了气调干制对龙眼肉干燥速度及干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眼肉采用气调干制,可显著提高干制品的Vc保存率和还原糖质量分数;在气体的O2含量降低状态下,充N2气体气调干燥具有较高的干燥速度,制品质量最好,复水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把绿茶揉捻叶在链板式茶叶烘干机内的干燥过程视作一个多薄层的干燥过程,并依据薄层叠代计算的原理,建立了茶叶烘干机多薄层干燥数学模型,在进叶叶层厚度为3—4厘米、进风温度为85—120℃和链轮转速为3—7转/分钟的干燥条件下,出叶含水率的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绝对差均值为1.49(%,湿基),烘干机干燥过程含水率变化的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均方差小于0.03145。  相似文献   

16.
The drying rate of cut diploid and tetraploid perennial ryegrasses ( Lolium perenne L.) and a diploid hybrid ryegrass ( Lolium perenne × L. multiflorum ), and associated meteo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in the field for three successive years: 1988, 1989 and 1990.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measured were: air temperature (at 0·1 in and 1·5 in height), dew point temperature (at 1·5m height), temperature within the grass sward, grass surface temperature, global radiation and wind speed (at 2 in height).
Apart from the weather, the drying depended on the grass species and the yield. Hybrid ryegrass had a lower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at cutting in the morning than perennial ryegrass. Also, the hybrid ryegrass dried faster than the perennial ryegrass. Within the same varieties a low yield dried faster than a high yield. Frequent tedding did not influence the rate of drying. The temperature within the grass swath approached the air temperature at 1·5 m. The grass surface temperature was greatly affected by global radiation. Increasing wind speed had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 drying rate of gra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