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平板对峙法从香草兰根际微生物中筛选出对香草兰根(茎)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香草兰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和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均有良好抑制效果的生防菌10株。通过16S r D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中7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2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s),1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methylotrophicus)。提取脂肽类化合物进行抑菌分析,发现10株生防菌脂肽类提取物对香草兰根(茎)腐病菌和香草兰疫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有4株的脂肽类粗提物对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对其中2个菌株脂肽类粗提物进行MALDI-TOF/TOF-MS检测,发现菌株VX2R11产生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伊枯草素A(Iturin A)2种脂肽类化合物,菌株VX2S02仅产生伊枯草素A,推测产生伊枯草素A是菌株VX2R11和VX2S02拮抗香草兰根(茎)腐病菌和疫病菌重要机制;产生表面活性素是菌株VX2R11拮抗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香草兰根(茎)腐病是香草兰上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基于r DNA-ITS序列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报道。本研究从海南省万宁市的兴隆、长丰和南林等地的病样中分离获得了9个菌株,经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病原菌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表明海南省万宁市地区的香草兰根(茎)腐病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然后,基于r DNA-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对菌株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9个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中被聚类为遗传距离明显的2个分枝,而且分枝Ⅱ的致病性要高于分枝Ⅰ。本研究为香草兰根(茎)腐病病原物快速鉴定提供依据,对香草兰根(茎)腐病防治决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芽孢杆菌(Bacillus sp.)产生的脂肽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生防效果。针对广谱生防菌株B. subtilis VD18R19,采用酸沉淀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脂肽类化合物,并通过MALDI-TOF/TOF-MS进行鉴定,田间生防试验分析该菌株及其脂肽类化合物对胡椒花叶病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B. subtilis VD18R19发酵液中可以提取到脂肽类化合物,粗提物和提取物的平均产量分别为5.92、3.13 g/L;质谱结果发现,提取物中主要含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大侧柏素(Plipastatin) 2种脂肽类化合物;田间试验表明,生防菌VD18R19及其脂肽类化合物均能有效防控胡椒花叶病,防效分别达79.49%和87.18%;且2处理均能促进胡椒冠幅和果枝生长,尤其生防菌VD18R19的促生效果达显著水平。说明B. subtilis VD18R19及其脂肽类化合物在防控胡椒花叶病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是从山茶叶片内部分离得到的1株内生拮抗菌株,通过研究该菌株在山茶叶片表面和内部的定殖规律及其对山茶灰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新型生防制剂的开发及山茶灰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结合比较标记菌株和非标记菌株的形态特征、拮抗能力、防病效果,筛选出最佳标记菌株;分别采用喷施和针刺法研究接种浓度、病原菌对生防菌在山茶叶表面及内部定殖动态的影响,并测定生防菌对山茶灰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从含500μg/mL链霉素抗性平板上得到最佳标记菌株,标记菌株与未标记菌株在形态特征、拮抗能力、防病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定殖试验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能够高效定殖于山茶叶表面及内部,且叶表面的定殖较叶片内部更为高效、持久,其定殖量与接种浓度呈正相关,并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当数量,病原菌仅与叶表面定殖密切相关,与生防菌的叶内定殖无关。田间防治试验表明,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悬液对山茶灰斑病有显著生防效果,预先接种生防菌菌悬液后再接种病原菌的生防效果最好,防效为75.35%,先接种病原菌后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悬液处理的防效为73.89%,同时接种生防菌菌悬液和病原菌时的防效最低,为72.95%。【结论】生防菌株B.amyloliquefaciens能够有效定殖于山茶叶片表面及内部,且对山茶灰斑病具有显著的生物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玉米青枯病生防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界分离到细菌菌株1 193株,通过对峙培养筛选出5株对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禾谷镰刀菌、禾生腐霉、肿囊腐霉)具有强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抑菌圈直径达到6~16 mm。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当接种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时,生防菌G28-6、K11-9、K18-5的防治效果都达到66%以上;当病原菌为禾生腐霉菌时,生防菌K3-3的防治效果达到54.29%;当病原菌为肿囊腐霉时,生防菌K18-5的防治效果为35.71%。生防菌还对玉米根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另外,生防菌G28-6和K18-5在玉米根部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具有研制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施用生物炭对香草兰(Vanilla planifolia Andrews)生长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是不添加生物炭(CK)和干土中添加生物炭10 g/kg(C1)、30g/kg(C2)、50g/kg(C3)、100g/kg(C4)。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促进了香草兰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与CK相比,C2处理的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分别增加50.0%和74.7%。C2处理的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分别较CK增加28.7%和12.9%。香草兰连作土壤中施入生物炭增加了香草兰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以C2处理的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多,分别为CK处理的1.49倍和1.75倍。并且生物炭处理的根际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降低。总之,施用生物炭可以促进香草兰生长,改善连作土壤的微生物环境,且以干土中添加生物炭30 g/kg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从墨西哥引进大花香草兰在海南兴隆试种,以海南主栽品种墨西哥香草兰为对照,观察了2个香草兰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大花香草兰在海南能够正常开花结果,与墨西哥香草兰相比,大花香草兰的年均茎蔓生长量较小,茎蔓较粗、节间较短;年长叶数少、最大叶较短宽且较厚、叶面积较大;植后开花结荚时间推迟2年,开花期晚10 d左右,每个花序的花朵数较少,花朵较大;果荚发育期与墨西哥香草兰相同,果荚短且较粗,单果重较重;加工后,干果荚含微量香兰素(<0.05%).香气、香味特征与墨西哥香草兰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供试微生物菌剂和生防木霉菌对甘蓝黑腐病的大田防治效果及其对甘蓝植株的促生作用,为甘蓝黑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盆栽灌根法测定4株生防木霉菌(GYXM-1p1、GYSW-3m1、KLSD-8m3和GYYC-15p2)对甘蓝植株的促生作用;采用田间灌根、根部穴施和叶面喷施等方法评价4株生防木霉菌(GYXM-1p1、GYSW-3m1、KLSD-8m3和GYYC-15p2)和4种微生物菌剂(抗重茬微生态制剂+绿康威微生物肥、淡紫拟青霉微生物肥、沃丰康—复合微生物菌剂和沃丰康—克线散粉剂)对甘蓝黑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对甘蓝植株的促生作用.[结果]盆栽促生试验结果表明,4株生防木霉菌中GYXM-1p1菌株对甘蓝的促生作用最明显,处理后甘蓝植株的株高、根长、茎叶鲜重和干重、根鲜重和干重、植株总鲜重和总干重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P<0.05),其中植株总鲜重和总干重分别较清水对照增加417.60%和762.69%.大田促生试验结果表明,4株生防木霉菌中GYXM-1p1菌株对甘蓝叶球的促生作用最明显,叶球鲜重为1758.89 g/个,较清水对照增幅为23.19%;4种微生物菌剂中沃丰康—克线散粉剂对叶球的促生作用最明显,叶球鲜重为1882.22 g/个,增幅为31.83%,其次是抗重茬微生态制剂+绿康威微生物肥,叶球鲜重为1818.89 g/个,增幅为27.39%.大田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株生防木霉菌中GYYC-15p2菌株对甘蓝黑腐病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达79.16%,其次是GYXM-1p1菌株,防效为63.62%;沃丰康—复合微生物菌剂、淡紫拟青霉微生物肥、抗重茬微生态制剂+绿康威微生物肥和沃丰康—克线散粉剂对甘蓝黑腐病的防效分别为67.77%、67.77%、66.29%和57.41%,4者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生防木霉菌GYXM-1p1菌株可作为生防资源应用于甘蓝黑腐病防治,抗重茬微生态制剂+绿康威微生物肥可直接应用于大田甘蓝黑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利用有益微生物降解根系自毒物质、缓解香草兰连作生物障碍,并储备有益菌种资源,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筛选香草兰根际土壤酚酸类自毒物质降解菌株,并测定其在液体培养基和连作土壤中对酚酸类物质的降解效果及其对病原菌的平板抑制能力。结果表明:从香草兰连作种植园根际土壤筛选到6株可降解酚酸类自毒物质的菌株,分别为真菌BM-5、FD-21、BD-8和细菌ZD-4、ZH-19、ZH-20。菌株FD-21在摇瓶培养72 h时对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的降解率分别为78.87%、89.5%和93.62%;但在香草兰连作土壤中接种该菌株恒温培养7 d后降解率分别为43.5%、34.2%和67.28%。平板抑菌效果试验表明,该6株菌对香草兰土传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nillae)具有一定拮抗作用,其中菌株ZH-19、ZH-20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82.87%和82.94%;FD-21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45.49%。16S rRNA和ITS序列比对结果表明,ZD-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ZH-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并鉴定对苦瓜枯萎病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明确其在苦瓜植株上的定殖特性。【方法】从山东省淄博市耕作地采集土壤样品,以苦瓜枯萎病菌为靶标,通过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获得1株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纯培养细菌,命名为ZB36。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和gyrA保守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抗生素抗性标记法获得遗传特性和拮抗活性稳定的利福平标记菌株ZB36R,并对其在苦瓜上的定殖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菌株鉴定结果表明,ZB36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ZB36不仅对苦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高达74.76%,而且对苦瓜植株也具有显著促生作用,接种ZB36后苦瓜地上部鲜重和株高分别提高了28.65%和22.48%。定殖试验结果表明,ZB36在苦瓜根、茎和叶中均能定殖,且在接种后28 d仍能在这些组织中稳定定殖。【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ZB36不仅对苦瓜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和促生效果,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具备作为苦瓜枯萎病生防细菌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生防细菌D93菌株在小麦根部定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限菌条件下通过琼脂平板播种和温室盆栽试验,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计数,研究了荧光假单胞菌遗传工程菌株D93在小麦根部定殖的规律。D93菌株在小麦根和根之间定殖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在单一条根上的定殖分布从根基到根尖逐渐直线下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D93菌株定殖小麦根系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兰花茎腐病是由镰刀菌(Fusarium sp.)引起的兰花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利用生防菌株Bacillus pumilus 223和Bacillus subtilis A30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提取物进行兰花茎腐病的防治试验,结果发现,生防菌株Bacillus pumilus 223及其提取物对兰花茎腐病的防效可达80%以上,同时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是有潜力的兰花茎腐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追施不同量的液态氨基酸有机肥对香草兰生长发育、土壤养分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对照相比,喷施不同量的液态氨基酸有机肥(常规化肥施肥量的25%、50%和100%)均可促进香草兰茎蔓生长,增加花序数、花朵数及果荚产量,但增幅不同;施肥量为常规施肥量50%和100%处理的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数量高于化肥对照。因此,生产上建议追施常规化肥用量50%的液态氨基酸有机肥以提高香草兰产量,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拟石莲花属(Echeveria)多肉植物黑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防效果。

方法

从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根部分离和鉴定了1株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OMR1-7菌株,测定其对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品种血色罗密欧黑腐病菌F. oxysporum KMEARM-2菌株和静夜黑腐病菌F. oxysporum KMJY6菌株的拮抗效果、产铁载体和生物膜能力、定殖能力以及温室防效。

结果

OMR1-7菌株对2种黑腐病菌菌丝抑制率分别为57.15%和74.29%,菌体抑制率分别为84.82%和86.15%。该菌株可造成2种黑腐病菌的侵染结构畸形,产孢量减少。该菌株产铁载体相对量为80.98%,具有较强的铁元素竞争能力,且能够产生生物膜,在血色罗密欧和静夜植株的根、茎、叶内稳定定殖,预防黑腐病菌的侵入和蔓延。OMR1-7菌株对血色罗密欧和静夜黑腐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温室防效分别为80.08%和78.89%。

结论

研究结果将为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黑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微生物菌种资源,为相关生防菌剂及制剂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平板混合培养试验和浸种、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Papiliotrema flavescens)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小麦苗期的定殖特征及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在平板混合试验中,浅黄隐球酵母菌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显著,抑菌率达84.1%;2)盆栽试验中,浅黄隐球酵母菌的定殖数量随时间推移呈减少趋势,浸种和灌根处理定殖数量均表现为叶鞘叶。与浅黄隐球酵母菌浸种处理相比,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处理的叶鞘浅黄隐球酵母菌定殖数量显著增加,并在接种后14d达到最大;3)盆栽试验中,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对禾谷镰刀菌的相对防效为22.7%,对假禾谷镰刀菌的相对防效为25.3%,均显著高于根灌生理盐水处理(P0.05),对小麦株高无影响。本研究表明通过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可以在小麦苗期实现定殖,并且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有一定防效。  相似文献   

16.
生防菌株MT-06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及定殖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株MT-06是从草莓炭疽病标样上分离获得的对草莓炭疽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黄蓝状菌(Talaromyces flavus)菌株,草莓繁苗期田间试验表明:菌株MT-06的10倍稀释、100倍稀释菌液的防效分别为78.3%和71.3%,高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防效(63.9%);测定了菌株MT-06在草莓苗上的定殖力,结果表明:菌株MT-06在草莓匍匐茎上的定殖力最强,达1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供试生防放线菌Act1、Act8和Act11与生防真菌C、D、M1和M2混合接种对辣椒根系生长、生防菌定殖能力及辣椒叶片和根系诱导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皿内拮抗试验确定适宜的生防真菌与生防放线菌组合,以甜椒和线椒幼苗为供试材料,蘸根接种处理后,于30和31 d时测定生防菌在辣椒根部的定殖量及辣椒叶片和根系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研究不同接种处理对生防菌在辣椒根部定殖能力及辣椒叶片和根系PPO活性的影响。【结果】(1)4株生防真菌与3株拮抗性生防放线菌形成的12个组合中有7个组合混接菌种之间无相互拮抗作用。(2)生防菌混合接种时甜椒叶片PPO活性的增率大于生防菌单独接种,混和接种处理的最大接种增率约为单接处理的5倍。(3)生防菌单独接种可使甜椒根系PPO酶活异常升高,但生防菌混接(除Act1+C、Act11+C、Act11+M1和Act11+M2外)会导致甜椒根系PPO活性降低。(4)Act1与生防真菌C、M1、M2混接和Act8与D、M1、M2混接均可明显促进甜椒根系生长。(5)在混接处理中,供试生防真菌不能促进生防放线菌在甜椒根内定殖,但M1可促进生防放线菌在甜椒根表的定殖;供试生防放线菌均能促进真菌M2在甜椒根内的定殖。【结论】生防真菌与生防放线菌混合接种(除Act8+D、Act11+D外)对辣椒叶片PPO活性的提高幅度大于单独接种,混合接种(除Act11+C、Act11+M1、Act11+M2外)对根系PPO活性的降低幅度大于单独接种;混合接种不能促进生防放线菌在辣椒根内定殖,但能显著促进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海洋来源生物样本中筛选对金线莲茎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展开生防能力研究,为开发相应的生防菌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稀释涂板法,从福建东山珊瑚自然保护区的珊瑚样本中分离、纯化菌株.利用菌落对峙试验筛选出对金线莲茎腐病病原菌具有较明显抑制效果的菌株,并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区域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人参内生菌B69菌株在人参根、茎、叶及其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规律,以及B69菌株对人参根腐病的防效,以期为新型人参根腐病生防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筛选出最佳标记菌株;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测定自然土与无菌土处理下B69菌株在人参植株内和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标记菌株与未标记菌株在形态特征、拮抗能力、防病效果等方面无显著差异;B69菌株能够高效定殖在人参根部;B69菌株对人参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处理后的病情指数为25.41,对根腐病的相对防效为58.56%。说明B69菌株是有防治人参根腐病潜力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20.
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赤腐病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时可导致甘蔗产量严重损失。为探求赤腐病有效的生防措施,从热带牧草台湾草叶片上分离到一株生防菌TWC2。经形态观察、16S r 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平板对峙试验结果发现,TWC2菌株对甘蔗赤腐病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香蕉黑星病菌(Macrophoma musae)、橡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柱花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甘蔗环斑病菌(Leptosphaeria sacchari)、王草茎点霉叶斑病菌(Phoma herbarum)、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等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离体叶片接种试验发现,TWC2菌株对甘蔗赤腐病菌的抑制率达72.01%,盆栽试验与离体叶片接种结果一致,表明TWC2菌株对甘蔗赤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结论为开发甘蔗赤腐病生防方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