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探索一种对黄帚橐吾防控效果理想,对人畜、环境影响较小,价格适宜的草地毒草防除药剂,采用紫薇清除草剂在青海草地进行防除黄帚橐吾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紫薇清用药剂量为1200ml/hm2处理区防治效果达到80%,对大部分优良牧草安全。  相似文献   

2.
应用不同药剂在高寒牧区对草地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迈士通和清橐1号防治效果均达到85%以上,并对草地植被群落及地上生物量均有明显影响,但从经济、有效、安全的角度考虑,清橐1号用药量1800m L/hm~2施药当年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放牧方式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本研究通过监测牧、自由放牧+药物防除(牧+防,G+C)、牧草生长季禁牧(禁,E)和牧草生长季禁牧+药物防除(禁+防,E+C)4种草地管理措施对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型退化草地的群落特征和产草量的影响发现:牧+防和禁+防显著降低黄帚橐吾地上生物量和密度(P<0.05);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和高度在禁和禁+防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且在牧+防和禁+防处理下,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由黄帚橐吾+垂穗披碱草变为高原早熟禾,而牧和禁处理下,植物优势种在3年内均为黄帚橐吾;只有放牧处理下物种多样性在年份间变化显著(P <0.05);牧+防和禁+防处理下,禾本科地上生物量占比显著增加(P <0.05),而黄帚橐吾地上生物量占比显著减少(P <0.05)。综上所述,牧+防和禁+防均可显著抑制黄帚橐吾生长,而禁+防显著提高禾本科牧草的产量。因此,禁+防是橐吾型退化草地恢复改善的适宜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围栏封育被认为是一种快速、有效地恢复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措施。本研究以黄帚橐吾型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分析围封3年对草地群落物种重要值、植被多样性以及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黄帚橐吾型退化草地的治理恢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短期围封可提高禾本科牧草的重要值,围封后黄帚橐吾重要值明显下降,除丰富度指数显著降低外(P<0.05),其余指数变化不显著;短期围封可显著降低黄帚橐吾的地上生物量和种群密度,提高草地生产力,其中,禾本科和莎草科地上生物量明显提高(P<0.05),0~10 cm土层的草地地下生物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黄帚橐吾是高寒草甸分布广泛的毒害草,由于自身生物特性和不合理放牧,造成优良草地退化,形成以黄帚橐吾为优势种的毒害草型退化草地。以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以天然放牧样地作为对照,开展了禁牧、施肥、防除3种处理下的草地恢复试验,以探索不同恢复措施对毒害草型退化草地中黄帚橐吾种群及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禁牧和施肥处理实施翌年对黄帚橐吾的密度和盖度影响不显著,防除措施显著降低了黄帚橐吾的密度和盖度(P<0.05),3种处理对黄帚橐吾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防除>禁牧>施肥;防除措施显著降低了黄帚橐吾在草地群落中的重要值,同时增加了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值(P<0.05);施肥和禁牧措施均提高了草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防除措施降低了草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禁牧后草地生物量和多样性变化不显著;3种措施实施1年后对草地总地上生物量、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植物地上生物量以及群落地下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但防除措施显著提高了禾本科牧草地上生物量(P<0.05)。该结果对以黄帚橐吾为优势种的毒害草型退化草地的恢复以...  相似文献   

6.
7.
应用迈士通药剂三种处理,在高寒牧区对草地毒草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进行了防除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第二年,迈士通用药剂量500ml/hm2的处理区,对毒草防控效果最好,草地牧草产量显著增加,且对优良牧草安全,并改善了其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
9.
采用3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31%氨氯吡啶酸·2,4-滴、15%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3种药剂,在青海省海晏县黄帚橐吾危害区进行防除黄帚橐吾的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用药量在1 650 g/hm2的31%氨氯吡啶酸·2,4-滴对该地草原黄帚橐吾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了80%以上,高于其他处理,其对优良牧草基本无药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苯磺隆+2.4—D丁酯混合试剂对试验地块黄帚橐吾进行喷施,2.4—D丁酯作为辅助试剂参与此次试验。通过此次试验表明,苯磺隆+2.4—D丁酯混合试剂在用药剂量为2100ml+150g时防后30d的防除效果最佳,达到85%。  相似文献   

11.
应用迈士通药剂在高寒牧区对草地毒草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进行了防除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第二年,迈士通用药剂量375ml/hm^2处理区,草地草群平均高度显著增高,迈士通用药剂量500ml/hm^2处理区,黄帚橐吾株数显著受到抑制,其高度降低,且对优良牧草安全,改善了其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2.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是一种在甘南草原上广泛分布的毒杂草,但同时其乙醇提取物有很强的生物农药活性,具备开发成为生物农药的潜力。本研究通过昆明小鼠(Mus musculus)的经皮、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对黄帚橐吾乙醇提取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黄帚橐吾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的经皮急性毒性半致死剂量LD5030g·kg-1,经口急性毒性LD50为6.983 1g·kg-1,均符合低毒农药登记的毒性标准,可以按照低毒农药进行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帚橐吾草广泛分布于退化的放牧草场中,为千里光族、橐吾属、多年生草本,叶互生、掌状、有柄茎长叶大,具有强烈的刺激味。青绿草期放牧牛羊一般不采食。在教科书中有牛羊误食黄帚橐吾草引起发病的记载,但是没有发病特点及表现等详细记载。近年来,在贵南县的贡卡、茫什多等草场多次发生牛羊因误食毒草而发生中  相似文献   

14.
胡选萍 《草地学报》2016,24(6):1283-1289
为探讨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机制,对青藏高原的优势物种黄帚橐吾的叶表皮气孔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其对气候生态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黄帚橐吾叶片上、下表皮均分布有气孔,气孔分布无规律,随机散生排列,气孔器为无规则型,气孔密度与气孔指数相对较高。地理分异变量对黄帚橐吾叶表皮气孔长度的效应极其显著(P<0.01)。8个温度因子对黄帚橐吾叶片上、下表皮气孔长度效应极其显著(P<0.01),ABT(年生物温度)、MTWM(最热月温)、MTGS(生长季温度)与WI(温暖指数)对上表皮气孔指数效应显著(0.01 < P < 0.05);水分因子会影响黄帚橐吾叶片上表皮的气孔密度与气孔指数,而对下表皮气孔密度、气孔指数以及上、下表皮气孔长度无影响。黄帚橐吾叶表皮气孔特征在形态、数量及与环境关系的这些特点,反映了其对高寒极端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5.
黄帚橐吾是高寒草甸分布广泛的毒杂草,研究黄帚橐吾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适宜条件对探索黄帚橐吾在青藏高原的扩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和水分梯度,比较黄帚橐吾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与幼苗的生长状况,以探讨黄帚橐吾种子和幼苗对温度和水分胁迫的耐受能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黄帚橐吾种子在30℃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在15℃、20℃和25℃时仍维持相对较高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胚根长在20℃时具有最高值,胚芽长则在25℃时具有最高值。随着渗透势的降低,黄帚橐吾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长均逐渐降低,其中在-0.3MPa条件下,黄帚橐吾的发芽率和胚根长与对照(0MPa)相比差异不显著,在-1.2MPa条件下,黄帚橐吾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长相比-0.9MPa而言均有少量的回升。综上所述,黄帚橐吾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可以耐受较大的温度变化范围(15℃~30℃)以及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这为其种群的维持和更新提供了保证,也部分解释了黄帚橐吾在青藏高原得到快速扩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黄帚橐吾作为指示高寒草甸植被退化的重要物种,研究其对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土壤以及微生物养分循环的影响,对揭示其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帚橐吾危害区为研究对象,用化学药剂去除黄帚橐吾的竞争优势,分析黄帚橐吾危害后植被功能群养分、土壤养分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帚橐吾危害后,提高了莎草科体内碳(C)含量,禾本科和豆科氮(N)含量显著升高,豆科磷(P)含量显著升高,而莎草科P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黄帚橐吾体内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功能群(P<0。05);各功能群C/N表现为莎草科显著高于豆科和杂类草(P<0。05),C/P为莎草科显著高于其他功能群(P<0。05),同时,植物C含量与N含量、P含量负相关,N含量与P含量正相关。黄帚橐吾危害后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升高,速效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C/N显著降低,N/P显著升高(P<0。05)。黄帚橐吾引起土壤微生物量(MBC、MBN和MBP)的升高,使土壤微生物活性上升,MBC/MBN和MBC/MBP在危害区也高于防除区,MBN/MBP略低于防除区,说明黄帚橐吾对N的需求大于对P的需求。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与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及化学计量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冗余分析(RDA)结果得到在黄帚橐吾危害区黄帚橐吾C、N、P含量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且植物的P含量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而在防除对照区内每个功能群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均匀分布,可见黄帚橐吾危害后影响了草地养分的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7.
黄帚橐吾是分布在高寒草甸的一种常见毒害草,研究黄帚橐吾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对于探索黄帚橐吾在高寒草地上的扩散机制以及有效防除黄帚橐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年份采集的黄帚橐吾种子进行不同的低温预处理,比较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和苗长等的变化,探讨低温预处理对黄帚橐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预处理24 h和-20℃预处理2 h,当年采集的黄帚橐吾种子发芽率有明显提高;经过-20℃预处理2 h,黄帚橐吾种子发芽指数无明显变化,4℃处理24 h后发芽指数也无明显变化,但经过48、72 h的4℃低温预处理后,发芽指数显著低于对照;随着4℃处理时间的延长,黄帚橐吾根长和苗长均有降低的趋势,而经过短时间(0.5 h)的-20℃预处理,储存1年后的黄帚橐吾种子苗长显著高于对照,根长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储存1年的黄帚橐吾种子的萌发活力低于当年采集的种子,但经过低温预处理后二者在发芽指数和苗长上的差距有所减小。因此,低温处理可以改善黄帚橐吾种子经过长期储存而引起的萌发活力降低的现象,但长时间低温处理会对黄帚橐吾幼苗的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  相似文献   

18.
应用200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在高寒牧区对草地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进行防除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用药量1800m L/hm~2处理区,防治效果达到83%,对大部分优良牧草安全。  相似文献   

19.
黄帚橐吾基株克隆生长对不同光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克隆植物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的生活史对策,通过田间盆栽控制试验,模拟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上由于过度放牧产生的裸地和低、矮的退化草甸的光强,研究黄帚槖吾基株的相对克隆生长速度和克隆性状对不同光照的响应,以期填补有关黄帚槖吾克隆生长领域研究的不足,并为该类毒杂草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黄帚橐吾根状茎长度与时间无线性关系;在遮阴环境下,黄帚橐吾根状茎长度与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根状茎长度随着时间延长而显著增长。光照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单位长度根状茎生物量,还可以通过影响基株大小从而间接影响单位长度根状茎生物量。黄帚橐吾根状茎的长度与单位长度根状茎生物量之间不存在权衡。光照对黄帚橐吾克隆生长相对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遮阴条件下黄帚橐吾克隆相对生长速率显著大于自然光照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因此,在遮阴下根状茎主要功能是觅食,自然光照下根状茎主要功能用于贮藏养料、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斑块植物群落维持和演替过程,本研究以不同密度黄帚橐吾微斑块为研究对象,根据密度等级设置6个斑块梯度(D0,D1,D2,D3,D4和D5),分析不同斑块草地群落结构及生产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黄帚橐吾密度的增加,禾本科和莎草科重要值明显降低,黄帚橐吾逐渐成为建群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D1~D2之间香农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为最高值;去除黄帚橐吾后的总地上生物量表现为D1显著高于D5(P<0.05),禾本科、莎草科和豆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为D4最高,杂类草生物量为D1显著高于D3~D5(P<0.05);总地下生物量和0~10 cm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为D1显著高于D4(P<0.05),10~20 cm土层的地下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因此,当黄帚橐吾的密度介于D1~D2时,对草地稳定性的维持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