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正在培育的大通牦牛新品群进行牦(犊)牛肉生产的幼、青年牦牛的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背最长肌)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6月龄大通牦牛的肌肉纤维密度550.13±35.33/mm2已达到峰值,1.5岁为312.29±18.69 n/mm2,到2.5岁时285.72±17.66 n/mm2仅为峰值的50%左右;肌肉纤维的直径(μm)6月龄1.5岁、2.5岁分别为37.16±0.86、41.35±1.18和46.87±1.40,即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其增加的幅度主要由营养状况、年龄和体重决定;肌肉内肌纤维与结缔组织含量6月龄、1.5岁、2.5岁分别为80.55%与19.45%、76.78%与23.22%、70.23%与29.77%,随年龄的增长,肌肉肌纤维的含量有所下降,而结缔组织的含量有所增加.这不仅说明了幼、青年大通牦牛的肉质细嫩,品质良好,而且反映了利用正在培育的大通牦牛新品群进行牦(犊)牛肉产业化生产的优势,同时可为牦(犊)牛肉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通牦牛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大通牦牛新品群的幼、青年牦牛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背最长肌)的研究表明6月龄大通牦牛的肌肉纤维密度(n/mm2)达到峰值为550.13±35.33,1.5岁为312.29±18.69,到2.5岁时为285.72±17.66,仅为峰值的50%左右;肌肉纤维的直径(μm)6月龄、1.5岁、2.5岁分别为37.16±0.86、41.35±1.18和46.87±1.40,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由营养状况、年龄和体重决定;肌肉内肌纤维与结缔组织含量6月龄、1.5岁、2.5岁分别为80.55%与19.45%,76.78%与23.22%、70.23%与29.77%,随年龄的增长,肌肉肌纤维的含量有所下降,而结缔组织的含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牦牛低海拔舍饲是解决藏区草畜矛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冷季牦牛生长发育,改善牦牛肉品质。旨在探讨低海拔区域开展牦牛舍饲模式对牦牛生长发育、屠宰性能、肌肉品质以及血清指标的影响,初步探索低海拔舍饲影响牦牛肌肉品质的可能因素。选用10头36月龄体重、体况相近的健康公牦牛,随机均分为舍饲组与放牧组,舍饲组于广汉农区(海拔:600 m)进行全舍饲育肥,放牧组于红原县牦牛科技园区(海拔:3500 m)按传统模式天然放牧,试验期150 d。结果表明,舍饲牦牛增重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其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和净肉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背最长肌食用品质显著改善:亮度(L~*)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熟肉率和肌内脂肪(IMF)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剪切力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舍饲组背最长肌营养品质显著改善:粗脂肪(EE)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反式脂肪酸(TFA)含量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鲜味氨基酸(FAA)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血清指标分析结果显示,舍饲组血清中血糖(GLU)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β-羟基丁酸(BHBA)含量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活性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由此可见,通过冷季低海拔舍饲可达到牦牛生长肥育的效果;可激活牦牛血清中脂沉积相关酶活性,促进肌肉中脂肪的合成与沉积,改善牦牛肉食用品质及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4.
牦牛低海拔舍饲是解决藏区草畜矛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冷季牦牛生长发育,改善牦牛肉品质。旨在探讨低海拔区域开展牦牛舍饲模式对牦牛生长发育、屠宰性能、肌肉品质以及血清指标的影响,初步探索低海拔舍饲影响牦牛肌肉品质的可能因素。选用10头36月龄体重、体况相近的健康公牦牛,随机均分为舍饲组与放牧组,舍饲组于广汉农区(海拔:600 m)进行全舍饲育肥,放牧组于红原县牦牛科技园区(海拔:3500 m)按传统模式天然放牧,试验期150 d。结果表明,舍饲牦牛增重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其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和净肉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背最长肌食用品质显著改善:亮度(L*)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熟肉率和肌内脂肪(IMF)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剪切力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舍饲组背最长肌营养品质显著改善:粗脂肪(EE)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反式脂肪酸(TFA)含量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鲜味氨基酸(FAA)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血清指标分析结果显示,舍饲组血清中血糖(GLU)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β-羟基丁酸(BHBA)含量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活性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由此可见,通过冷季低海拔舍饲可达到牦牛生长肥育的效果;可激活牦牛血清中脂沉积相关酶活性,促进肌肉中脂肪的合成与沉积,改善牦牛肉食用品质及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研究冬季室内饲养的藏牦牛日粮中添加经过热处理的油菜籽对干物质摄取量、体重变化和肉质的影响。试验选择18只3年的牦牛[平均体重为(115.3±4.28)kg],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普通菜粕日粮和热处理油菜籽日粮。在经过14 d的预饲试验后,牦牛进行为期120 d的正式试验。结果 :处理组末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6.29%(P 0.05),料重比显著降低5.26%(P 0.05)。热处理菜籽组肌肉剪切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34.73%(P 0.05),同时热处理油菜籽组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较均显著提高(P 0.05),但对照组肌肉C15:0脂肪酸浓度较处理组显著提高107.14%(P 0.05)。结论 :日粮添加热处理的油菜籽可以改善牦牛末重和饲料转化率。此外,热处理的菜籽可以降低肌肉剪切力,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6.
饲养方式对卢氏鸡肌肉纤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别选取放养和笼养条件下49周龄的卢氏鸡各10只(公母各半),研究其肌肉纤维特性.结果表明:放养鸡胸肌纤维直径较笼养鸡提高了8.8%~15.4%(P<0.05),腿肌纤维直径提高了2.9%~3.8%,并存在性别差异,表现为公鸡肌纤维直径大于母鸡.肌纤维密度分析表明,放养条件较笼养显著降低了卢氏鸡胸肌纤维密度17.7%~...  相似文献   

7.
选择甘肃天祝牧区的鲜牦牛乳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滤的分离方法获得牦牛乳酪蛋白,研究了在pH 6.4、6.6、6.8、7.0及80、100、120、140℃处理后牦牛乳酪蛋白的热稳定性、疏水性、粒径大小和分子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 6.8时,不同温度处理后各个功能性质均为最差,而在远离变性温度(140℃)的条件下,酪蛋白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在酸诱导和热处理后,蛋白质分子发生了极化,维持空间结构的疏水作用力遭到破坏,引起蛋白分子的解离或聚集,导致蛋白分子自身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性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肌肉纤维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和肉质性状具有密切相关关系。肌纤维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肌肉的特性,因此,关于肌纤维特性的研究也日趋增多,并且,步步深入,更加完善。本文对该方面研究情况作一点综述。一、肌肉纤维基本特性研究概况肌肉组织包括横纹肌、平滑肌和心肌,而与肉品特性和制作关系最密切的,一般是横纹肌。所以,其特性也决定着一些肉质特性。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肌肉纤维,其粗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对牦牛发酵肉制品中肌肉蛋白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牦牛肉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对肌肉蛋白的降解作用,以青海大通牦牛肉为原料,嗜酸乳杆菌作为发酵剂,经1.5%食盐干腌后,进行发酵肉的制作。在发酵过程中分别对蛋白质水解指数、发酵肉的p H值、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总数、风味物质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牦牛肉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水解指数发酵第13d达到最大值;p H值第5d降到最低值,此后p H值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菌落总数先缓慢上升,后趋于稳定,在8.00lg(CFU/g)上下波动;大肠菌群数均在发酵第5d达到最大值,从发酵第5d开始均呈下降趋势;乳酸菌总数变化菌落总数变化保持一致;风味物质发酵组与未发酵组相比,烃类物质种类减少了,醇类、醛类、酸类、酮类和芳香族类的种类都增加了。  相似文献   

10.
用瘤胃尼龙袋法测定经微波处理后秸在牦牛瘤胃内酸洗纤维消失率,有灰、无灰酸洗纤维4min处理样比对照样分别提高了61.17%和73.15%,差异显著,有灰、无灰酸洗纤维8min处理样比对照分别提高了63.83%和68.40%,差异显著;4、8min处理样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用瘤胃尼龙袋法测定经微波处理后的麦秸在牦牛瘤胃内酸洗纤维消失率,有灰、无灰酸洗纤维4min处理样比对照样分别提高了61.17%和73.15%(P<0.01),差异显著;有灰、无灰酸洗纤维8min处理样比对照分别提高了63.83%和68.40%(P<0.01),差异显著;4、8min处理样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求和制订一种新的选种方法和定向培育猪的方法,来提高产肉力,研究了猪体肌肉纤维的生长规律。利用了9头在标准培育条件下的、平均日增重达600克的2、4、6月龄大白猪,研究了它们的13种肌肉纤维直径增长情况。猪宰后用常规法制成组织切片,每张切片测定肌纤维直径100根,计算其生长系数。测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低海拔舍饲对牦牛和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6月龄、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健康雄性麦洼牦牛[(169.85±13.69)kg]10头和犏牛[本地黄牛×麦洼牦牛,(142.60±26.18)kg]5头作为试验动物,将10头麦洼牦牛随机均分为2组(舍饲牦牛组与放牧牦牛组,每组5头),5头...  相似文献   

14.
环境因素对牦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环境因素是制约青藏高原牦牛繁殖性能的关键 ,这些因素不但对牦牛产生直接影响 ,而且通过天然草场牧草的生长、营养和能量供应发生季节性变化 ,而间接影响牦牛的行为、生长、繁殖和生产性能。本文简述了环境因素 :海拔、气温对母牦牛发情和受胎的影响及季节、年龄与公牦牛采精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放牧强度对牦牛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董全民  马玉寿  李青云 《草地学报》2003,11(3):256-260,276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牦牛在冬季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但夏季则呈极显著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关系。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体重、日增重随着时间的变化分别呈极显著线性回归和高次多项式回归关系;在试验期间,牦牛的增重、每公顷增重与放牧强度均呈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牦牛平均总增重差异显著(F=5.03>0.05=3.68),新复极差测验结果表明,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和重度放牧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充分挖掘补饲对牦牛生长发育潜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月龄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斯布牦牛20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公母各5头共计10头,在相同放牧条件下,试验组晚间自由采食草料精料比7:3混合饲料,对照组不补饲,试验分3个阶段共计18个月(每6个月为一阶段)开展牦牛生长发育潜力挖掘研究.[结果]结果表...  相似文献   

17.
玉树牦牛心肌肉孢子虫调查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玉树州肉联厂屠宰的牦牛心肌组织做切片观察,发现该地区牦牛肉孢子虫的感染率为99.3%,平均感染强度29个/cm~2(157个/克肉样),每克肉样中,虫体在350个以上的占11.2%。侵犯心肌的肉孢子虫有细长浓染、两端稍尖及短粗淡染、两端钝圆呈椭圆形的两种。侵犯蒲金野氏纤维的均为大型、淡染的肉孢子虫。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将199头长白猪×大白母猪杂交后代用来评估在妊娠中期追加母猪营养对肌肉组织、生产性能、猪肉品质的影响。设置2个重复,第1组是对照组,母猪每天饲喂2.5~3.0kg饲料(ME:12.1MJ/kg,0.62%lysine),第2组为试验组,妊娠母猪每天追加饲喂1.5~2.0kg饲料(妊娠45~85d)。结果表明:追加妊娠中期母猪的营养对所产仔猪直到屠宰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保育期体重除外),但对猪肉品质有一定好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肌肉理化指标和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选取60头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192.66±3.64)kg的3周岁左右的舍饲育肥麦洼公牦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饲喂粗蛋白质(CP)水平为14.81%,增重净能(net energy for gain,NEg)分别为4.17(低能量组,LE)、4.48(中能量组,ME)、4.79 MJ/kg(高能量组,HE)的3种日粮。试验期共9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牦牛肌肉的pH、熟肉率和滴水损失3个理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牦牛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钙和磷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除ME组牦牛肌肉中的脯氨酸(Pro)和组氨酸(His)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外(P<0.05),总氨基酸和其他种类的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ME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LE、HE组(P<0.05),HE组总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LE、ME组(P<0.05)。对于各种类脂肪酸,ME组的C15:1 n-3、C16:1 n-2和C18:1 n-8 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大于其余两组(P<0.05);而HE组的C17:0含量则有显著高于其余两组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舍饲育肥牦牛日粮中适宜的NEg水平为4.48 MJ/kg(日粮DM),适宜日粮NEg水平能提高牦牛肌肉中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5岁林芝牦牛20头公牛和25头母牛背部、腹部毛绒纤维的物理特性.结果表明:背、腹部粗毛伸直长度在公、母牦牛分别为(8.82±3.40) cm、(23.23±8.20) cm、(5.62±1.19) cm、(18.95±4.84) cm,母牛腹部绒毛的伸直长度为(4.74±0.72) cm,背、腹部粗毛的细度在公、母牦牛分别为(52.99±10.72) μm、(73.32±7.20) μm、(54.63±10.02) μm、(65.96±6.78) μm,母牛腹部绒毛的细度为(17.35±2.22) μm,背部、腹部粗毛的强度在公、母牛分别为(41.16±9.32) g、(38.82±3.28) g、(31.19±7.87) g、(33.88±5.84) g;母牛腹部绒毛的强度为(15.28±2.96) g;背部、腹部粗毛的伸度在公、母牦牛分别为(41.84±4.58)%、(46.73±2.52)%、(41.21±3.32)%、(45.76±2.35)%;母牛腹部绒毛的伸度为(43.91±4.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