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外源添加物对咖啡果皮酒风味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本研究添加4种可发酵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和2种可发酵氨基酸(精氨酸和谷氨酸)发酵生产咖啡果皮酒。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法结合感官评价,分析外源添加物对咖啡果皮酒风味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检出9大类75种风味组分,以酯类和醇类为主;添加可发酵糖能显著增加咖啡果皮酒醇类组分(23.99%~121.24%),添加可发酵氨基酸咖啡果皮酒能增加酯类组分(25.77%~28.18%),而添加可发酵糖咖啡果皮酒酯类组分显著减少(10.81%~69.94%);方差齐性检验P=0.206>0.05,在α=0.05的水平上各外源添加物果酒风味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事后两两比较P=(0.371~0.989)>0.05,说明样品间差异不显著,但PCA分析(PC1:96.01%,PC2:3.13%)能将其完全区分;使用模糊数学法感官评判发现,添加精氨酸所酿造的果酒综合得分最高(92.40),更加适合人们的口味,整体风格显著,协调性好,谷氨酸添加次之(80.80),果糖和蔗糖所酿造的咖啡果皮酒综合评分一致(78.20),添加麦芽糖果酒得分最低(74.20)。综上所述,添加氨基酸可改善咖啡果皮酒风味和口感,发酵糖改善效果不如氨基酸。  相似文献   

2.
海南与浙江产铁皮石斛主要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标方法分别对海南产和浙江产铁皮石斛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总多糖及矿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海南产铁皮石斛中的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总多糖和水与浙江产铁皮石斛差异显著(p<0.05),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与浙江产铁皮石斛则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铁皮石斛同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矿物质,其中以K、Mg、Ca和P的含量较高,尤其是K和Ca含量较高,不过,海南产铁皮石斛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均要高于浙江产铁皮石斛。此外,两种铁皮石斛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但海南产铁皮石斛要比浙江产铁皮石斛更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人类膳食中(ω-6)/(ω-3)的推荐值。两种铁皮石斛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两种铁皮石斛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赖氨酸,且海南产铁皮石斛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均要高于浙江产铁皮石斛。因此,海南产铁皮石斛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对6个澳洲坚果品种果皮中的粗蛋白、可溶性总糖和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可溶性总糖和单宁含量在自选品种‘南亚2号’ 的果皮内均最高,分别为9.21%、3.70%和2.16%;其次为引进品种‘O.C.’,果皮内的粗蛋白、单宁含量分别为6.42%、2.00%,自选品种‘南亚3号’ 果皮内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为2.74%;自选品种‘南亚1号’果皮内粗蛋白含量最低,为5.04%,引进品种‘H2’果皮内的可溶性总糖和单宁含量最低,分别为0.90 %和1.06 %。  相似文献   

4.
不同青稞品种的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我国主要产区青稞的营养品质状况,定量分析了来自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5个主产区38个不同粒色青稞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了不同地区和不同粒色青稞品种间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参试青稞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为8.14%~15.16%,总淀粉含量为49.14%~68.62%,直链淀粉含量为14.80%~30.05%,脂肪含量为1.42%~2.40%,膳食纤维含量为1.94%~3.47%,灰分含量为0.02%~1.22%,β-葡聚糖含量为3.88%~6.78%,品种间差异显著。产区之间比较,青海的品种蛋白质含量最高,西藏的品种β-葡聚糖含量最高,四川的品种总淀粉和灰分含量最高,云南的品种直链淀粉、脂肪和纤维含量最高。不同粒色比较,黑色品种的蛋白质、直链淀粉和纤维含量最高,蓝色品种的总淀粉和脂肪含量最高,白色品种的灰分含量最高。西藏品种、蓝色籽粒品种的蛋白质营养品质较好。青稞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仍是赖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异亮氨酸,第三限制性氨基酸是苏氨酸。采用组间联接(平方欧式距离)法将38个青稞品种分为3大类,第Ⅰ类包括33个品种,第Ⅱ类包括2个品种,第Ⅲ类包括3个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中国西南花生产区黄曲霉菌分布、产毒力及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从云南广南、西藏察隅、四川蓬安采集177份花生、土壤样品,共分离鉴定出黄曲霉菌206株,分析其分布及产毒特征,并调查71份产后花生样品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四川蓬安花生产地黄曲霉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检出率和菌落数分别为50.0%、212.0 CFU/g,西藏察隅黄曲霉菌分布最少(18.1%,52.8 CFU/g)。菌株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88.6%的菌 株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产毒类型以B族毒素为主,尤其是AFB1,其含量在0~8500μg/L,平均产毒能力排序为:云南广南(4393.4μg/L)>西藏察隅(1991.0μg/L)>四川蓬(1259.3μg/L);不产毒菌株占11.4%,均来自西藏察隅。对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发现,西南地区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较轻,阳性样品检出率为7.0%,AFB1含量在0~7.2 μg/kg;四川蓬安花生样品AFB1检出率为4.2%,含量0~7.2 μg/kg,云南广南AFB1检出率为16.7%,含量0~2.1 μg/kg, 西藏察隅样品未检出AFB1。西南产区黄曲霉菌检出率越高、菌落数越多,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咖啡果皮是咖啡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约占咖啡果实的50%,测定结果显示咖啡果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总膳食纤维的含量可达64.80%,且脂肪含量低,仅为1.62%。但咖啡果皮仅有一小部分被用作堆肥和动物饲料,大部分被丢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为了探寻咖啡果皮在焙烤食品中的加工利用,本研究利用超微粉碎的咖啡果皮0%、5%、10%、15%、20%替代小麦粉来制作饼干,通过测定饼干的含水率、膳食纤维的含量、DPPH清除率、淀粉消化性能、血糖生成指数、色泽、质构及感官性状,发现与对照组(0%)相比,随着咖啡果皮粉替代量的增加,饼干的含水率从6.57%下降至5.32%,膳食纤维含量和DPPH清除率显著增加,分别从1.84%增加至10.65%,从2.89%增加至36.69%,淀粉的消化率、C和k值与咖啡果皮粉的替代量呈负相关,最终预测的饼干血糖生成指数从91.16降至66.35,但5%、10%、15%替代量的饼干仍为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色泽中L*b*值逐渐下降,而a*值在5%和10%替代量时超过了对照组,饼干呈现咖啡果皮的棕红色,另外,饼干的硬度和咀嚼性逐渐增加,但在5%替代量时硬度增加并不显著(P<0.05),脆性、恢复力、粘结力和弹性均逐渐下降,当咖啡果皮粉添加量为5%时,可获得理想的感官评分,尤其是在色泽和气味上的得分达到最高,分别为4.8和4.7分。结果表明,咖啡果皮粉可以考虑作为一种饼干的配料来增加消费者对膳食纤维、抗氧化性物质和低糖化淀粉的摄入,该研究结果为咖啡果皮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茶渣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分析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春、秋两季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铁观音等7个茶树品种茶渣蛋白质和水解氨基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茶树品种间和季节间蛋白质含量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春梢蛋白质含量27.53%~31.70%,秋梢蛋白质含量1 6.90%~24.20%。春梢水解氨基酸总量31.38%~36.46%,秋梢水解氨基酸总量21.42%~27.59%,茶树品种间水解氨基酸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季节间春梢水解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秋梢。在检出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亮氨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8.81%~41.47%。氨基酸比值系数评价结果显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SRC为57.51~68.01。  相似文献   

8.
不同燕麦品种的蛋白质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国燕麦品种的蛋白质营养品质状况,收集了2008-2010年9个产地的54个燕麦品种,采用国际通用的WHO/FAO氨基酸评分模式对其蛋白质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并比较了不同产地和不同年份样本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本试验中的燕麦蛋白质含量大多集中在16%~20%,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其次是苏氨酸、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3.14%,接近WHO/FA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不同地区所产燕麦品种的蛋白质品质存在显著差异,从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生物价(BV)等指标可反映出吉林产燕麦的蛋白质营养品质较好,甘肃地区的仅次之,且在粗蛋白含量上更具优势。基于蛋白质营养品质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收集的样品分为4类,分类结果与其样品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9.
水提醇沉法分离制备苦丁茶冬青粗多糖样品,对其进行初步分离表征(包括总糖、糖醛酸、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和红外光谱分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粗多糖中总糖含量为30.67%、糖醛酸含量为12.72%、蛋白质含量为9.35%;含有16种氨基酸成分,总含量为7.72%,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41%;红外光谱显示该粗多糖样品中含有α-吡喃糖环结构;此外,苦丁茶冬青粗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其抗氧化活性与多糖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水提醇沉法分离制备苦丁茶冬青粗多糖样品,对其进行初步分离表征(包括总糖、糖醛酸、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和红外光谱分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粗多糖中总糖含量为30.67%、糖醛酸含量为12.72%、蛋白质含量为9.35%;含有16种氨基酸成分,总含量为7.72%,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41%;红外光谱显示该粗多糖样品中含有α-吡喃糖环结构;此外,苦丁茶冬青粗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其抗氧化活性与多糖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测定31份枇杷种质资源果实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TAA)最高为单边种(519.15 mg/hg),最低为新西兰白肉(228.66 mg/hg),变异系数为17.18%;31份种质均含有17种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最主要的2种氨基酸;17种氨基酸中,甲硫氨酸的变异系数最高(47.86%),甘氨酸的变异系数最低(12.71%);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94.95 mg/hg,占TAA的29.10%;鲜味氨基酸平均含量144.44 mg/hg,占TAA的43.04%;药用氨基酸极高,占TAA的71.94%;野生种质人体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比值显著高于栽培种质;来自日本的种质芳香族氨基酸含量较高;红肉种质与白肉种质各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南省的92份鹧鸪茶种质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和氨酚比等5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鹧鸪茶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丰富。游离氨基含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氨酚比。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70%,能够反映5个品质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基于各种质在5个品质性状上的差异,对92份鹧鸪茶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第Ⅰ、Ⅱ、Ⅲ类3个类群,第Ⅲ类群综合表现最好,抗氧化的保健功效突出,且咖啡碱含量最低,可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本研究结果可为鹧鸪茶的开发利用以及优良无性品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周琦  祝遵凌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1):2296-2303
本研究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 4 种不同颜色的香水莲花茶的水解氨基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并对 香水莲花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同时测定香水莲花茶中矿质元素含量,从而了解香水莲花茶氨基酸及矿质元素营养价 值。研究结果表明:香水莲花茶中氨基酸种类丰富,4 种不同颜色的香水莲花茶均含有 17 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 27.19%~31.69%,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Glu)及天门冬氨酸(Asp);香水莲花茶含有人体所需各种必需氨基酸, 占氨基酸总量的 28.76%~36.60%,鲜味氨基酸占总量的 25.02%~32.44%,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总量的 60.65%~ 64.39%;香水莲花茶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 SRC 值为 77.67~79.94,第一限制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半胱氨酸(Met+Cys), 其他氨基酸含量均与模式蛋白含量相当;花茶中矿质元素含量丰富,Na、K、Ca、Mg 含量较高,且重金属元素含量在 安全范围之内。因此,香水莲花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绿咖啡油是一种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功能性油脂,贮藏过程中极易氧化酸败影响产品品质。本文以海南地区兴隆咖啡为原料提取绿咖啡油,系统研究在60 ℃加速贮藏36 d内氧化指标、生物活性成分及表征氧化的光谱特征峰变化。结果表明: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总氧化值初始值分别为0.97±0.04 meq/kg、4.19±0.14、55.08± 1.98 nmol/mL、8.05±0.06,经过36 d的氧化分别显著升高到28.56±0.15 meq/kg、19.19±0.13、102.38±2.18 nmol/mL、133.43± 0.45。本研究中共鉴定出11种脂肪酸,在绿咖啡油氧化过程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值由1.14上升至1.4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绿咖啡油中的二萜类物质和生育酚,咖啡豆醇、咖啡醇的初始含量分别为21.01±0.31 mg/g、23.44±0.52 mg/g,在氧化24 d后升高至8.21±0.10 mg/g、8.99±0.02 mg/g,随后含量趋于稳定。共定性出α、δ和γ-生育酚,总生育酚含量由初始的49.75±0.88 mg/100 g在氧化18 d达到最大值53.70±1.72 mg/100 g,在氧化结束时降至34.58± 0.05 mg/100 g。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从特征官能团的角度分析绿咖啡油的氧化过程,油脂在3008、2927、2854、1745、1461、1375、1238、1164、721 cm-1处有特征吸收峰。采用拉曼光谱技术表征绿咖啡油加速贮藏中的氧化变质,在1000~1800 cm-1波段的峰强度有明显减弱趋势。本研究表明绿咖啡油在热诱导下的贮藏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氧化反应,可为提升绿咖啡油贮藏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咖啡果皮中矿质养分含量较高,可作为潜在的有机肥源用于农业生产,但果皮直接还田会抑制咖啡幼苗生长,需腐熟后还田。本研究设置咖啡果皮、咖啡果皮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粉碎咖啡果皮、粉碎咖啡果皮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4个堆沤处理,研究不同堆沤处理的养分含量及对咖啡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果皮的肥料化利用提供依据。室内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咖啡果皮粉碎或粉碎后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堆沤处理对果皮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果皮粉碎后添加酶的处理有机质含量与果皮直接堆沤腐熟相比下降7.90%。温室盆栽试验显示:施用不同堆沤腐熟处理后的咖啡果皮均可显著促进咖啡幼苗生长,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氮平衡指数,但促生效果有差异。与对照相比,施用腐熟果皮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处理,植株生物量、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氮平衡指数分别增加了50%以上,促生效果最好。因此,建议生产上采用果皮粉碎后添加一定比例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堆沤,以利于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6.
橡胶种子活性物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海南省各地42个品系的橡胶种子,用乙醚提取其种仁,得油状物含量在38%~52%之间,经高效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随机分析12个品系的油状物,平均含有饱和脂肪酸25.24%,非饱和脂肪酸74.52%。饱和脂肪酸是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非饱和脂肪酸中油酸21.55%、亚油酸35.25%、α-亚麻酸17.72%。分析了30个品系种子中的豆甾醇和谷甾醇,结果有27个含甾醇类化合物高于大豆,最高含量达12.02%,是大豆含量的29倍多。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s variations among flaxseed varities in terms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phytochemical profile,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determined by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ORAC),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 and ferrous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 assays.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phenolic acids and lignan were observed in flaxseed varietie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mong them,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ccounted over 4/5 of total fatty acid content. The highest ratio of linolenic acid of total fatty acid was observed in USPEA, whereas the lowest one was found in Yexiao. USPEA showed the highest content of total phenolics, as well as flaxseed lignan. In general, total phenolics appeared to be the main contributors of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flaxseed, which present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Our study revealed that both cultivar and origin of seed significantly affecte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phenolic acids, lignans and subsequent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laxseed. These results provided new aspects of breeding resources of flaxseed cultivars by presenting their quality specification and possible commercial value.  相似文献   

18.
以海南兴隆地区咖啡豆(Coffea robusta)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烘焙方式(即快速烘焙、中速烘焙以及慢速烘焙)对咖啡豆理化性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鉴定3种烘焙速度下产生的挥发性成分,再以电子鼻技术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进一步分析不同烘焙豆样品整体风味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烘焙方式下共鉴定出9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快速、中速和慢速烘焙豆中分别鉴定出82、72、76种;烘焙豆样品间挥发性成分含量相差较大,在中速烘焙豆中检测出最高的挥发性成分总含量(1080.51 μg/g);电子鼻检测发现不同烘焙方式咖啡豆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PCA结果显示三者差异明显,其中中速和慢速烘焙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有部分重叠现象,二者与快速烘焙样品差别较大。本研究可为咖啡烘焙工艺改进及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