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沙漠化现状和危害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半以上的国土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全国现有沙化土地面积达 1 68.9万 km2 ,占国土总面积的 1 7.6% ,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西部。我国沙化土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目前 ,我国每年土地沙化扩展面积已从 70年代的 1 5 60km2 /年 ,增加到 80年代的 2 1 0 0 km2 /年和 90年代的 2 4 60多 km2 /年 ,相当于一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内蒙古阿拉善、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河北坝上等地区 ,沙化土地年均扩展速度达 4%以上。土地沙漠化 ,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1 .1 缩小了原本就不充裕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建国以来 ,全国已有 1 0 0 0万亩耕地、35 2 5万亩草地和 95 85万亩林地变成流沙地。风沙的步步进逼 ,使成千上万的农牧民被迫迁往他乡 ,成为“生态难民”。1 .2 导致了土地生产力的严重衰退沙区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高达5 5 5 90万 t,折合化肥 2 .7亿 t,草场退化面积占到了沙区草场总面积的 5 9.6% ,耕地退化面积占到沙区耕地总面积...  相似文献   

2.
前言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它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而且导致各种自然灾害 ,并严重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地域辽阔 ,气候和地貌类型多样 ,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同时存在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 2 62 .2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总面积的 2 7.3 % ,并且以每年 2 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因此 ,防止土地荒漠化、改善和治理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先锋草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农业部 2 0 0 0年国债专项支持的“沙拐枣等旱生牧草引进驯化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而启动的以生态环境治理为目标的基本建设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对旱生、超旱生牧草品种的引进、驯化和繁育 ,以改善我国西部日益恶化的荒漠化和恶劣的生态环境 ,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奠定良好的基础 ,并为西部地区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三年来 ,在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关怀和支持下 ,通过项目组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与辛勤探索 ,克服重重困难 ,该项目已取得...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荒漠化无论从发生类型、分布面积 ,还是从危害程度看 ,都以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为集中和严重。尤其是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库姆塔格、柴达木盆地、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毛乌素、科尔沁等几大沙漠或沙地广布在西部大地上 ,提供着丰富的沙源 ,使得该区域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点的土地荒漠化问题更为突出。1 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从荒漠化的定义可以看出 ,荒漠化的成因不外乎两种 ,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一般认为荒漠化是人类活动和气候波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在近代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引起各类荒漠化的最主要动因。1 .1 人口增长迅速 ,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是荒漠化扩展的内在动因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空间 ,也是人类用以从事物质生产的一切自然资源的载体。但是 ,资源是有限的 ,生态环境可容纳的人口数量和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也是有限的。联合国曾在 1 977年建议 ,人口密度在干旱地区不应超过 7人 / km2 ,半干旱地区不应超过 2 0人 / km2 ,并提出在这些地区进行适度开发的原则。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它...  相似文献   

4.
从甘肃奶业发展的趋势看草业发展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蒙新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 ,山地、荒漠面积很大 ,是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土壤侵蚀面积达38.9万km2 ,占总土地面积 85 .6 % ,其中水蚀面积14 .8万km2 ,风蚀面积 2 2 .36万km2 ,融冻侵蚀面积1.74万km2 。境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11.11万km2 ,每年流失土壤 5 .18亿t ,占黄河泥沙输入量的 1/ 3;河西内陆河流域风蚀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 90 %以上 ,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危害严重 ,沙尘暴时常发生。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还草给甘肃省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2 0 0 0年 ,国家给甘肃省…  相似文献   

5.
王武龙 《草业科学》2007,24(1):97-97
据青海省水土保持局消息,有关资料显示,青海省已成为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类型较多、侵蚀程度严重且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大省之一,沙漠化程度仅次于我国的新疆、内蒙古、西藏,位居第四.严重的土地沙化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孙筱平  杨再 《家畜生态》2002,23(3):61-61
20 0 1年以来 ,我国北方地区已出现十几次大规模的沙尘暴现象 ,通过对卫星图片的分析 ,冲击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沙尘暴来源有二 :一是 ,“内尘”,来源于新疆和内蒙古 ;二是“外尘”来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蒙古人民共和国目前荒漠面积为 65万km2 ,占其总领土面积的 40 % ;沙漠面积为 4.37万km2 ,占其总领土面积的 3%。那么 ,什么原因造成如此严重的危害呢 ?主要是近些年来 ,由于蒙古国的牧场和树木毁坏程度严重 ,草原沙漠化越来越突出 ,这样不仅给本国的畜牧业经济带来了损失 ,破坏了生态环境 ,同时也殃及中国的气候变化。具体来源 :1 .…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沙漠化概况、沙区地貌与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沙漠及土地沙漠化概况我国北方 1 1省沙区共有沙漠 (包括风蚀沙地 )、戈壁及沙漠化土地 1 33.84万 km2 ,占沙区总面积 30 8.1 3万 km2 的 43.44%。其中沙漠 (沙丘、风蚀沙地 ) 5 9.2 5万 km2 ,占全国沙漠与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44.2 7% ;戈壁 5 6.95万 km2 ,占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的 42 .5 5 % ;已沙漠化土地1 7.64万 km2 ,占沙漠及沙漠化土地的 1 3.1 8%。根据朱震达先生等研究把我国东、中部沙地列入为历史时期由于人为利用植被不当而形成的沙漠化土地 ,笔者据此原则对有关省区沙漠面积作了调整。解放后由于人畜压力加大 ,对沙区植被利用过度 ,而沙区东、中部水热条件好 ,农牧业发展迅速 ,草地被广泛开垦为农田、牲畜的超载过牧与樵采植被作薪柴等越趋严重 ,故我国东、中部沙区成为全国土地沙漠化发展迅速地区 ,见表 1。表 1 我国沙区沙漠、戈壁及已沙漠化土地面积 省、区名称总面积面积(万 km2 )占总面积( % )沙漠面积(万 km2 )占总面积( % )戈壁面积(万 km2 )占总面积( % )已沙漠化土地面积(万 km2 )占...  相似文献   

8.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 ,党和政府对荒漠化防治工作非常重视 ,我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荒漠化地区的风沙治理、草原建设、水土保持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创造了生物固沙、铁路固沙、引水拉沙造田、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合理轮牧、以草定畜等许多成功的实用技术和经验 ,并在全国不同自然条件地区创立了一批治理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的典型模式 ,在一些沙漠边缘地区已经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 ,许多地区的区域生态环境已经明显改善 ,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 ,三北风沙区 2 62个县 (旗、市 )共营造人工林 5 67.6万 hm2 ,加上天然林和 1 977年以前的人工林 ,整个沙区内现有林面积 1 5 69.6万 hm2 ,占沙区总面积的 5 .1 %。三北地区约有 1 2 %的荒漠化土地已经得到治理 ,有1 0 %的荒漠化土地得到控制 ,毛乌素和科尔沁沙地的植被盖度已由 1 977年的 7%和 1 0 %分别提高到 1 6.1 %和 1 8.8%。我国的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始于 5 0年代末期。这期间中国科学院成立治沙队(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前身 ...  相似文献   

9.
共和盆地的土地荒漠化是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塔拉滩和木格滩,共有荒漠化土地126.67万公顷.土地荒漠化的迅速扩展,不仅影响本区生态环境,同时直接影响着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恢复植被与防治荒漠化相结合,建立新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和恢复共和盆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新疆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荒漠化及沙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也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桑具有抗干旱、抗风沙、耐严寒、耐贫瘠;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寿命长,根系发达。生态桑是一个无污染、无公害、清洁、节能、高效既有脱贫致富、富国富民的沙区新兴产业,如果新疆防沙治沙事业与桑产业相结合,可以作出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相统一的新路子。本文就生态桑在新疆地区沙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及建设方案做了初步探讨,以期在今后的实践中有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钢 《草业科学》2006,23(3):91-91
“十五”期间,陕西林草覆盖率已由38%提高到了45%,再加上一系列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措施的开展,水土流失状况已明显改善。陕西省曾是全国水土流失、沙化、荒漠化、生态环境问题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来自陕西省水保局的统计表明,“十五”期间,陕西省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 000多k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4万km2,入黄泥沙年均减少1.3亿t。在水土流失曾十分严重的靖边县,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先在黄河中游七省区实现了泥沙基本不入黄河的目标。陕西省在黄土高原地区全面推进具有“拦泥造地”作用的淤地坝建设。“十五”期间全省新建淤地坝5 …  相似文献   

12.
业界信息     
吉林西部实施生态草建设荒漠化趋势呈现逆转据吉林省林业部门的消息,通过实施生态草建设,吉林省西部荒漠化趋势出现逆转,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所谓生态草建设,是指在荒漠化土地上,以恢复和改善植被为目的,采取封原育草、植灌种草、林草结合等综合性生物措施治理荒漠化土地的活动。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过度负载,吉林西部200万hm2草原盐碱化、风沙化和草原退化问题相当严重。生态功能日益弱化,荒漠化逐年扩大,盖度在30%以下的严重荒漠化土地达到66·67万hm2,而且以年均1·4%的速度扩展。为扭转这一趋势,吉林省实施了生态…  相似文献   

13.
郭志霞  刘任涛  赵文智 《草业学报》2022,31(10):206-216
在荒漠生态系统中,以人工灌丛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是土地荒漠化防治最有效、最经济、最持久、最稳定的措施之一。土壤动物是荒漠生态系统土壤生物的重要组分,在物质循环、养分流动和信息传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荒漠灌丛和土壤动物互相作用能够促进灌丛“肥岛”演变,有利于灌丛生态功能发展和退化生态系统有效恢复。降水变化条件下,基于“荒漠灌丛和土壤动物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在总结荒漠灌丛分布特征、荒漠灌丛和土壤动物分布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荒漠灌丛土壤动物分布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内在机制。在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从荒漠灌丛土壤动物对地上的反馈效应、研究方法与先进技术应用及荒漠灌丛土壤动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探索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荒漠灌丛土壤动物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科学问题,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建设及响应气候变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神东矿区属世界八大煤田之一,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少雨,植被稀少,风沙危害剧烈,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流域风饰沙化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占土地总面积的85%,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多年来集团先后以沙棘文冠果欧李侧柏樟子松野樱桃蒙古扁桃沙枣葛等品种进行了试验示范,但是很多品种成活率并不理想。创建一个适合人居的环境,在神东矿区沉陷区显得尤为重要,希望相关部门考虑到沉陷区的地质特殊性,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治理力度,早日恢复沉陷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王利  陈钢 《草业科学》2002,19(9):15-15
在第九届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 ,国家林业局防治沙漠化管理中心副主任罗斌透露 ,中国将通过实施三大工程防治土地荒漠化趋势 ,力争到 2 0 1 0年基本遏制沙漠化的扩展趋势。罗斌在题为《中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对策》的演讲中说 ,土地荒漠化是中国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荒漠化趋势已在局部地区得到遏制 ,但一些重点荒漠化省区和经济落后地区 ,仍在加速扩展。为此 ,中国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内 ,分 3个层次 ,重点实施三大工程防沙、治沙 :一是重点抓好 2 0 0 0年启动的“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四期、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地域东西长385km,南北宽263km,总土地面积43578km2。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270km,长城横贯东西700km。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58%。平均海拔1000至1500m。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是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和重点流域治理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地区。境内主要河流有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佳芦河,北部沙区有200多个内陆湖泊,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93~2914h。是养殖业发展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已出现十几次大规模的沙尘暴现象,通过对卫星图片的分析,冲 击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沙尘暴来源有二:一是,“内尘”,来源于新疆和内蒙古;二是“ 外尘”来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蒙古人民共和国目前荒漠面积为65万km2,占其总领 土面积的40%;沙漠面积为4.37万km2,占其总领土面积的3%。  相似文献   

18.
我国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活动近日在京启动。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监测活动启动会上说 ,此次监测活动将历时 1年半 ,范围涉及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 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85 1个县 (旗、市 ) ,面积达 331万km2 。 1万余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参与监测 ,人数为历次之最。此次监测还将沿用以往的技术手段 ,采取地面调查和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领导小组将于 2 0 0 5年向社会公布此次监测结果 ,提供截至 2 0 0 4年全国各类沙化和荒漠化土地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面对我国土地沙化、退化、荒漠化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连续发生沙尘暴天气的状况,有人提出“不养山羊”、“杀掉山羊”、“不穿羊绒衣料”等等,以此来保护生态环境。他们把土地沙化、退化、荒漠化和草原生态恶化归罪于山羊,说山羊四只蹄子像镐头,嘴像钳子,刨草根,啃树皮,草原是在山羊啃食下变成了荒漠。把山羊说成是破坏生态的罪魁祸首。山羊真是破坏草原生态的元凶吗?其实并非如此。殊不知山羊的超载,首先是人的超载;草原生态的破坏,首先是人类有意识和无意识趋利行为造成的破坏。山羊不应该被认为是破坏草原生态的“替罪羊”。绒…  相似文献   

20.
禁牧休牧是阿拉善荒漠草地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善荒漠草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亚洲荒漠区最东部,总面积27万km^2,天然草地面积17534700hm^2。针对阿拉善草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通过长期大量的科学试验得出:在阿拉善荒漠草地特定的自然、地理、气候和水资源的制约下,实施禁牧、休牧是恢复和保护这一地区草地生态平衡的唯一途径。将阿拉善地区植被覆盖度在5%、年降水量在80mm以下的天然草地;贺兰山、龙首山;梭梭林分布区;飞播区;三大沙漠内分布的湖泊区及其沙漠周边直径10km地带一律进行禁牧。阿左旗的中、南部;沿贺兰山、雅布赖山、龙首山冲积平原;额济纳河沿岸等一律进行休牧或季节性轮牧,第一次休牧时间不得少于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