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河北低山丘陵区自建国以来封育及被反复砍伐利用的栎林结构及其经营情况。仅山海关林场保存了一些30~50a生的栎林,阳坡为麻栎、栓皮栎及柞栎林,阴坡为蒙古栎林。林内幼树更新良好。萌生栎林早期生长迅速,10a后高生长逐渐减缓,50a生林分平均高才10m.1a生萌生栎林,每亩产枝干干重28.5~425kg不等。在土壤为中层-厚层厚度的条件下,栎林矮林作业轮伐期以3~5a为宜。采伐35~40a生栎林,每年每亩平均产值要略高于短轮伐期的栎林。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还可采用选留木法的矮林作业,形成轮伐期不一致的具有2个林层的栎林。  相似文献   

2.
土壤是森林植物生命活动的基质.该文研究了冀北山地6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养分的等级.结果表明:6种森林土壤的全氮均属于极贫乏程度,全氮含量排序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白桦阔叶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蒙古栎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6种森林类型土壤磷均属于极贫乏程度,全磷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速效磷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落叶松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蒙古栎纯林;速效钾含量排序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白桦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的栎林种类主要有蒙古栎林、辽东栎林、槲栎林、栓皮栎林和槲树。其中,蒙古栎林又包括杜鹃蒙古栎林、胡枝子蒙古栎林和榛子蒙古栎林。它们的分布情况、群落结构、生态习性等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4.
蒙古栎地理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蒙古栎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河北省北部,为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蒙古栎林在大兴安岭占其林总面积的13%,达153万hm^2;在河北省栎林占全省森林面积的8.5%,而蒙古栎林在栎林中面积最大。东北三省的蒙古栎林面积至少可占次生林总面积的35%以上,如黑龙江省森工系统的蒙古栎林270hm^2,占次生林总面积的40%。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燕山山地栎类次生林的林分结构特征,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栎类次生林的林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栎林按优势树种可分为槲树次生林、蒙古栎次生林、松栎混交林和阔叶杂木林4种类型,林分伴生树种多样,但以同龄单层林纯林为主,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蓄积量较低,森林质量较差,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森林经营中应根据不同类型栎林的结构特征,采用补植、疏伐和人工促进实生更新等措施促进森林发育。  相似文献   

6.
一、大兴安岭栎林资源現状栎林,是指天然的蒙古栎林和辽东栎林。人工少量引种的栎树不包括在內。据森林资源部门统计,全区栎林有220多万公顷,其中呼伦贝尔盟的蒙古栎林有169万公顷,约占全区栎林的77%。而呼盟的蒙古栎林,又集中地分布在大兴安岭的东南坡,即东北起甘河中下游,西南至扎兰屯市的绰尔河沿岸,形成长400多公里、宽约100公里的断续“林带”。这条“林带”分布  相似文献   

7.
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物质基础。以冀北山地油松林、蒙古栎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林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由大到小排序为:油松林(1.30g/cm~3)、蒙古栎林(1.14g/cm~3)、油松蒙古栎混交林(1.10g/cm~3);土壤总孔隙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蒙古栎林(48.04%)、油松蒙古栎混交林(42.58%)、油松林(33.58%);土壤最大持水量由大到小排序为:蒙古栎林(40.32%)、油松蒙古栎混交林(38.81%)、油松林(33.58%);地表土壤稳渗速率由大到小排序为:油松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蒙古栎林,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存在明显的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比较我国北方两种主要天然栎林生态系统-栓皮栎和蒙古栎林蛾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揭示其生境与时序变化特征,为栎林蛾类害虫监测与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北京门头沟区九龙山栓皮栎林、河北滦平县蒙古栎林和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蒙古栎林3个典型样地,2019年6—9月利用灯诱法进行定期采集,比较不同样地和时间内蛾类组成与多样性差异。 结果 3个样地共获得蛾类成虫21科293种,夜蛾科和尺蛾科数量及种类最丰富;蛾类群落种类组成空间与时间差异明显;河北蒙古栎林蛾类组成结构与北京栓皮栎林相似性高于同为蒙古栎林的内蒙古样地;蛾类成虫出现期时序变化显著,种类和个体数量均在7月份达到最高。多样性结果表明北京栓皮栎林和内蒙古蒙古栎林生境内的蛾类群落Marg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河北蒙古栎林,群落表现稳定。其中Marglef丰富度指数在科级指数变化与属、种级指数变化表现明显差异,而其它指数变化呈一致性。 结论 栎林蛾类昆虫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呈现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格局,环境因素直接影响蛾类生物多样性,不同阶元丰富度指标可判别类群地理分布与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黑松蒙古栎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评价了其水土保持效果。结果显示:混交林的土壤物理性质比纯林有显著的改善。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采用营林技术措施提高人工林和次生林混交度,能防止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火干扰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素之一,尤其在北方森林生态系统中火干扰的作用更为明显。但是关于火干扰到底如何影响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以及计划火烧开展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程度目前研究非常有限,相关科学问题尚不能给出准确答案。因此,本文选择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的典型3种森林类型白桦林、兴安落叶松林和蒙古栎林,通过小范围控制火烧试验采用LI6400测定火后不同时间(5~9月份)的土壤呼吸,研究计划火烧对3种林型土壤呼吸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火后5~9月份中,3种林型火后样地与对照样地相比,白桦林土壤呼吸速率上升了10%,蒙古栎土壤呼吸速率下降了30%,落叶松土壤呼吸速率上升了14%。白桦林、蒙古栎林、落叶松林对照样地与火烧样地的Rc值均呈现出显著的动态变化,但并无一定规律,3种林型中白桦林火后短期内Rc的变化规律并不显著,而蒙古栎林与落叶松林火后短期内Rc的变化规律非常明显,蒙古栎林的Rc值的变化显著降低为34.98%,而落叶松林的Rc值变化却显著升高为13.77%。因为本次小范围计划控制火烧试验对环境温度改变最大,因此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试验控制土壤呼吸的因素中,温度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以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杂木林和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林3种天然次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生长季节内表层土壤(0~30 cm )淀粉酶、蔗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测定,探讨了辽东山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呼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东山区蒙古栎林、杂木林、胡桃楸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呼吸具有一定的季节波动,但相关性不显著。除胡桃楸林微生物呼吸与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具有显著关系外,蒙古栎林和杂木林微生物呼吸与4种酶活性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系统了解辽东山区次生林植物群落土壤碳循环过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清楚阐明蒙古栎林的群落分级及其在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分级中的地位,我们收集了东北亚201个蒙古栎林和日本的153个栎林的资料.将其综合于一个简表中.并应用Braun—Blanquet方法对这些森林植被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群落分级系统中。蒙古栎林与水青冈纲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共同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纲群(Class-group)。不同生境下的蒙古栎的20个群集或群落被归纳成为2个目、3个群团和3个亚群团。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根据三年的调查研究(共调查了约1000块标准地)和造试验林所取得的材料写成的。研究了油松林、栎林、刺槐林、灌丛和杨树林等的更新、造林以及经营方面的技术和营林体系问题。提出了在不能修筑窄带梯田发展干鲜果树的地段,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地生产力的育林措施。在林种搭配和营林体系选择方面,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封山育松栎林,营造刺槐薪炭林和小径材用材林,进行栎类播种造林和封养灌木林等。这是适应低山丘陵生态条件、经济有效的恢复森林植被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生态学原理及太行山南端自然、经济特点,利用聚类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该区划分为5个森林生态类型区:低山丘陵侧柏纯林、灌木林生态类型区(Ⅰ),低山丘陵经济林生态类型区(Ⅱ),低山丘陵刺槐、栎类落叶阔叶林生态类型区(Ⅲ),中山油松、栎类针、阔叶林生态类型区(Ⅳ),中山天然栎林生态类型区(Ⅴ)。并根据各生态类型区特征,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太行山南端林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临安市水涛庄水库集水区森林地表土壤和林下枯落物的取样分析,分别对11种森林类型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特性进行研究,从而得到该区域森林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枯落物水源涵养总量为9.17×10~4m~3,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17.10 m~3/hm~2,单位面积持水拦截量表现为马尾松-白栎-短柄枹栎混交林青冈栎林麻栎林短柄枹栎林山核桃林灌木林毛竹林金钱松林马尾松林高节竹林杉木林;土壤水源涵养总量为2108.41×10~4m~3,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3931.06 m~3/hm~2,单位面积持水量表现为马尾松-白栎-短柄枹栎混交林青冈栎林毛竹林麻栎林短柄枹栎林金钱松林高节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灌木林山核桃林。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蒙古栎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北京地区蒙古栎林主要分布区的野外实地调查为基础,在完备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应用性原则指导下,采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整合蒙古栎林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北京地区自然条件和森林植被的具体情况,以生物多样性指标为主,结合活力,恢复力和土壤指标,建立了评价蒙古栎林健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研究区域的蒙古栎林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蒙古栎林的合理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172块典型样地调查资料,分析了太行山区主要天然栎林中辽东栎林、蒙古栎林、栓皮栎林的分布、生长、群落结构,此外,还就栎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有关建议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栎类树种是重要的森林树种,在用材、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美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试验选用从辽宁省宽甸县引进的蒙古栎变种的粗齿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var.frosseserrate Rehd.)和大果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var.macrocarpa H.W.jen etL.M.wang)与本地区的蒙古栎、槲树进行对比试验,观测了苗期和幼林期的生长、适应性等性状。实验结果表明,蒙古栎变种比本地其它栎类树种生长量、抗冻能力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辽东蒙古栎林及杂木林实施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这2种林分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密度较大的蒙古栎林和杂木林进行适度间伐抚育,能显著地提高林地生物量,相应提高了凋落物归还于土壤的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土壤密度变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的增加;化学性质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性氮、磷和钾的养分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辽东地区蒙古栎适生立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影响蒙古栎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促进蒙古栎林分质量提升,以清原县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林龄、坡向、坡位等条件建立68块标准地,利用数量化方法研究蒙古栎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辽东地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以坡度为主导因子可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40个立地类型;以坡度15°以下的平缓坡、下坡位、阳坡以及土壤A层较厚的地段为最适宜蒙古栎生长的立地条件。研究结果为辽东山区天然蒙古栎次生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