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欠发达省份,如何有效地实现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对于促进本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文章首先从实证的角度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了现状描述和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宏伟大业,也是一个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大课题目前,尚缺乏宏观政策引导和强有力的法律保护,致使盲目转移,势必削弱了农业基础地位.同时剩余劳动力转出后的再配置不合理,加剧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扭曲.为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以立足农村、就地转移为主,并相应加大农业投资力度;城镇建设应与城市分流相结合: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进行多维输出,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董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2):379-380,404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指出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收入等 3个因素。同时 ,笔者又针对成因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 ,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云刚 《农业展望》2012,8(6):26-27,32
中国是农业人口大国,每年农村剩余劳动力新增约600万,能否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和新农村的建设,而且也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从分析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着手,在调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展望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并日益严重,主要原因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本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基数大,在向工业大国转变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产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结果。为此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进行解决:提高农村的社会福利,大力推广农村社会保险;大力拓展农村产业保险事业;在农村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在不断实现现代化生产的过程中"解放"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及转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需要我们给与关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及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乌当区农村劳动力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如何组织引导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科学、有序地转移,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对乌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措施。1乌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2004年乌当区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05 103人,外出务工农民总计19 909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8.9%,涉及农户15 895户。外出务工农户中,全家外出户有1 390户,占外出务工总户数的8.74%;因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笔者指出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收入等三个因素,同时,笔者又针对成因,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分析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98-5299
从5个方面论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对策。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拓展农业就业规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推动小城镇建设则增加农村地区当地就业机会;加强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关键;同时应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剩余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转移,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往只主张大力发展小城镇,限制农民进入大、中城市,进而以"城镇化"取代"城市化 ",致使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化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转化,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数量也多.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不仅是制约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如何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文章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非农产业的就业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化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及转移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平  彭建强  闫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74-13877
利用官方的统计数据,分别阐述了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总体现状,并根据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及转移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分析指出,农村女性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农村中老年妇女大量滞留农业、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是制约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及转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①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②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③发展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促进我国劳动力有序转移和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配置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三牧”问题基本思路和重要措施之一。文章就内蒙古锡林郭勒(以下简称锡盟)地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情况及就业培训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总结该盟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现状并与全区水平进行了对比,接下来从五个方面对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五点解决措施,对今后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优化是保证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重要条件。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治本之策。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3者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职业教育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网络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社会网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影响,同时通过实例研究社会网络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方面的作用,进而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敏  康博  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69-20070
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3种模式:就地务农就业模式、小城镇非农异地就业模式和长距离非农异地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涌现出数以亿计的过剩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文章在客观描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以及转移对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和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扩大时外劳务输出等一系列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艳颦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79-180,321
以高淳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实例,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的就业效应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