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油杂2号是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开发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自2000年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年销售量突破60万千克,年种植面积达500万亩以上.截至2005年累计种植面积达到3300万亩,取得单个油菜品种在全国销量排名前二位的业绩.为此,中油杂2号2003年度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4年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油杂2号的推广应用,完成了由品种营销向品牌营销的转变,提升了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鄂丰"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1参试品种(系) 中油杂2号、淮杂油1号、秦优8号、史力丰、陕油8号、苏油1号、绵油12和99T11,以我市大面积种植的双低油菜扬油4号为对照.  相似文献   

3.
中油杂 2号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云昌利用秦油 2号不育胞质 2 A培育出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 ,由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独家生产、经营、开发。中油杂 2号籽粒含油 4 1.4 5 % ,含芥酸0 .90 % ,饼粕含硫甙 2 0 .7μmol/ g(饼 ) ,三项指标均已达到国际标准 ,是我国目前杂交油菜中品质最优、含油量最高的品种。该品种 2 0 0 0年 8月通过了湖北省审定 ,2 0 0 1年 8月通过了国家审定 ,并被农业部推荐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目前 ,湖北、四川、安徽、湖南、陕西、江西均确定为本地的主推品种。中油杂 2号之所以在极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江淮地区双低油菜"油蔬两用"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淮地区推广的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优质油菜品种为材料,设计播期和密度试验,研究了品种、播期、密度及其交互效应对优质油菜菜薹、菜籽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菜薹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密度、播期×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密度对菜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2)密度对菜籽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播期、品种×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播期对菜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3)综合评价以中油杂10号、8月28日播种、密度1.2x105株/hm2时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5.
中油杂2号、淮杂油1号、秦优8号、史力丰、陕油8号、苏油1号、绵油12和99T11,以我市大面积种植的双低油菜扬油4号为对照。  相似文献   

6.
华杂 4号 (1141A×恢 590 0 )是华中农业大学油菜研究室育成的双低 (低芥酸、低硫苷 )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 ,已在湖北、安徽、河南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1998年秋我市引入试种 ,当年全市示范面积 4 0 8hm2 。 1999年秋华杂 4号示范面积达到 140 0 hm2 ,占我市油菜总面积 2 5.4 %。经两年多点试验及大面积试种表明 ,华杂 4号生育期适中 ,茎秆粗壮 ,耐肥抗倒 ,分枝节位低 ,结荚冠层厚 ,荚多粒多 ,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1 试种产量表现1999、2 0 0 0年两年共试种华杂 4号 180 8hm2 ,普遍获得高产。通过两年实产调查 ,华杂 4号平均亩产分别为 142…  相似文献   

7.
2006~2007年选用8个自育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系)与中油杂2号、秦优7号完全随机区组进行高产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未来市场对油菜的需求,推选出了3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新品种(系),其中最高籽粒产量突破300 kg/667m2.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杂交油菜杂双1号的选育及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双1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抗寒、抗倒伏、较耐茵核病、抗病毒病.在两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46.6 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1.4%.在河南省油菜生产试验中,杂双1号产量2 131.5 kg/hm2,比对照华杂4号增产0.71%.芥酸含量0.15%.硫甙含量18.55μmol/g(饼),含油量40.46%.规模化种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及时进行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是杂双1号获得优质和高产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油杂2号是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开发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自2000年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年销售量突破60万kg,年种植面积达33万hm^2以上。截至2005年累计种植面积达到220万hm^2,取得单个油菜品种在全国销量排名前二位的业绩,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为此,中油杂2号2003年度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4年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油杂2号的推广应用,完成了由品种营销向品牌营销的转变,提升了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鄂丰”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湄潭县杂交油菜杂选一号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油菜免耕栽培技术近年来在各地试验示范均有节本增效的成功报道。湄潭县农业局2004年在黄家坝镇合同村进行杂选一号免耕栽培示范13.36hm2,在湄江镇新街村村民组朱福明责任田933.8m2进行了杂选一号高产免耕栽培示范,经贵州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验收测产:黄家坝镇合同村13.36hm2获平均单产175.65kg/667m2,其中湄江镇新街村村民组朱福明责任田933.8m2单产达到263.13kg/667m2,同时通过免耕器移栽667m2节省劳力、畜力投入80~100元,节本增效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外出务工劳力不断增加、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不断减少,推广应用省工、高效农业技术是农业推广的重大课题,推行油菜免耕栽培大有前景。为了加快油菜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总结了湄潭县油菜杂选一号免耕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双低油菜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低油菜,即芥酸和硫化葡萄糖甙含量低的油菜,正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如何使其获丰产高效是广大栽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如下:一、选用优良品种秦油7号、中油杂1号、中油杂2号、湘油15号、湘杂油1号、赣油17号、华杂4号、油研7号、两优586和赣油19号等优良品种可供选用。  相似文献   

12.
黔油18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双低、高产、抗(耐)病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8号(原代号“黔杂8009”)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品种,于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1999-2001年两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两年全省16个点次的平均产量为170.56kg/667m^2,较对照油研7号增产10.22%,比对照增产8%以上的点次为62.5%,最高产量213.00kg/667m^2。通过重庆市2002-2004年度区试,平均产量127.50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8.32%;已经进入重庆市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3.
特早熟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制种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国永 《作物杂志》2013,29(2):151-154
为了提高已通过国家审定的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7号的制种产量,首先对不育系进行了遗传改良,而后利用改良的不育系进行不同生态区、亲本比例、密度及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适宜在2 500m左右的区域制种,适宜的亲本比例为2∶6,不育系合理密度为450 000株/hm2,恢复系合理密度为420 000株/hm2,化肥施用量尿素120.0~150.0kg/hm2、磷酸二铵270.0~300.0kg/hm2,利用这些技术制种产量可以提高30%以上,达到1 800kg/hm2.  相似文献   

14.
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云昌研究员利用秦油2号不育胞质2A培育出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由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独家生产、经营、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中油杂1号的生态适应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油杂1号 (原93-1,组合为92159A×BE14 )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于1999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国家和湖北省“九五”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科技成果。为了探索该杂交品种的生态适应性、高产潜力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我们于1995~1999年连续几年开展了有关试验,现将主要结果报道如下。1 生态适应性据在湖北宜昌、荆州、襄北、宜城、恩施、武穴、华中农大、中油所等连续两年区域试验,共计16点次的产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中油杂1号平均产量2486kg/hm2,居参试品种第二位,丰产性、稳产性表现较……  相似文献   

16.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主产棉县(市)之一.近年棉花种植面积在2.7万hm2左右.20世纪90年代初基本上是麦套棉.1997年后,由于棉价下跌,加之种植小麦经济效益低(产值2 250元/hm2左右).棉花前作改为油菜,一般产菜籽2 250kg/hm2左右,产值4 500元kg/hm2左右,高产年份达到3 000kg/hm2以上,从而油菜茬植棉面积急骤上升.如2004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22 712hm2,其中,油莱茬植棉面积16 487hm2,占仙桃市植棉面积的72.52%.  相似文献   

17.
陈志国 《种子科技》2017,(6):114-115
为了探索适合当地推广的高产优质"双低"油菜品种,2015年10月引进中双11号、盐油杂3号、中油杂11号、绵新油78、浙油50等5个品种,在浦城县富岭镇双田村以当家品种油研9号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双11号、中油杂11号、浙油50综合性状好、增产显著,适宜在浦城县推广种植;绵新油78、盐油杂3号与油研9号(CK)产量相当,品质优,可作后备种继续试种。  相似文献   

18.
对杭州市2000~2002年两个年度油菜区试汇总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湘杂油2号、浙杂1号、浙杂2号高产、稳产、适应性好;高产栽培措施的应用有利于沪油15、浙杂1号、浙杂2号、沪油16、中油杂2号获得高产;浙双758是适应于中低产地区种植的稳产品种。  相似文献   

19.
粳杂8优161生育特性及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粳杂8优161系上海农科院用8204A/R161育成的粳杂新组合,桐乡市自1995年起扩种,表现优势、抗性强,产量高、米质好,增产增效显著.1997年与1998年实种面积分别达到800hm2与1320hm2,两年调查平均产量每公顷为9381kg与9366kg,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0%左右,最高田块产量达1025kg/hm2.1999年种植面积达3667hm2  相似文献   

20.
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秦油2号不育胞质2A培育而成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是一个集高产、优质、稳抗、广适于一身的超优势品种,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大成果,是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确定的“十五”首批主要农作物“后补助”新品种,并被农业部指定为长江流域主推品种。自2001年迅速推广应用以来,两年累计全国种植面积60万hm2。中油杂2号得以迅速推广普及,不仅得益于该品种自身优良的种性,也同时得益于种子生产质量的高水准、高保障。我公司自1998年开始从试制逐年扩大制种面积并稳具规模。为确保生产杂交种的高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