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绵羊染色体Ag-NORs分布位置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凉山半细毛羊、山谷型藏绵羊为研究对象,以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Howell和Black(1980)的方法获得染色体Ag-NORs带,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存在分歧的4、6号染色体间,依据染色体相对长度对染色体进行排序,将染色体NOR位点定位于4号染色体上;两品种羊NORs位点除分布在已报道的1p、2q、3q和4、25号染色体末端外,还分布在1、2号中着丝粒染色体的染色体臂上以及另外1或3条端着丝粒染色体臂上;并就Ag- NORs数目的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我国云南中部的中国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染色体组型、G-带及高分辨G-带带型。染色体数目2n=82。性染色体雄性为ZZ、雌性为ZW。40对常染色体中,1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5号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余皆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Z为中着丝粒染色体,W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全部染色体进行测量分析,计算相对长度和双臂染色体着丝粒指数。根据相对长度和着丝粒指数,绘制了染色体组模式图。制作了1—20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Z的中期G-带以及全部染色体的高分辨G-带,并进行了两种G-带带型特征的描述和比较,绘制了两种G-带比较模式图。  相似文献   

3.
对花生、大豆、玉米、芝麻和丝瓜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DAPI荧光显带并比较它们DAPI带纹模式的差异。研究发现,DAPI染色能在花生、玉米染色体上显现清晰的带纹,可进行染色体识别;与花生和玉米相比,芝麻和丝瓜染色体上DAPI带纹反差较弱,能进行部分染色体识别;在大豆染色体上则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带纹。这说明染色体DAPI荧光带纹模式存在明显的物种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片方法,并结合C分带技术,对C_(57)BL/6N和BALB/C近交系小鼠的染色体组型特征及Y染色体在染色体组中的位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鼠品系间组型无明显差异;C_(57)BL/6N的第19号染色体为该品系的标志染色体;Y染色体在两个不同品系中的相对位置不同。  相似文献   

5.
兵豆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兵豆的核型进行了研究,观察了25个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并选其中5个分散良好的显微照相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如下:核型公式为K(2n)=14=2M(2SAT)+6m+6sm;染色体中等大小;第4号染色体具有一对小随体;核型属于2A类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中华鳖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和核型分析方法,观察并比较中华鳖性染色体与染色体G带的特征,为进一步探索中华鳖的性别决定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秋水仙素的注射量对中华鳖的染色体定型有很大的影响,腹腔注射1μg/g(体重)秋水仙素,作用时间1 h比较适合中华鳖染色体标本的制备。用荧光显微和Photoshop CS3软件对染色体配对分析,按LEVAN等标准进行染色体分类,发现中华鳖存在异形性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2n=66=4m+4st+34sm+22T+ZZ/ZW;雄性臂数为104,雌性为105;对比发现,雌雄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差异不大。33对染色体中,1-6号为大型染色体,其余均为小型染色体。用胰蛋白酶处理法制备了染色体G带,并绘制了1-6号染色体的G带模型图。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家鸡(Gallus domesticus)和中国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的染色体组型和G-带带型.其结果是,二者的染色体数目2n=78,性染色体均为ZZ(雄性)和ZW(雌性)型;测量和计算了两种动物全部染色体(包括微小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双臂染色体的臂比和着丝粒指数,二者各对染色体形态和相对长度基本相似,据此绘制了两种动物染色体相对长度、着丝粒指数比较模式图.对家鸡和原鸡1-19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Z进行了G-显带,并比较和分析了二者染色体G-带带型特征,发现家鸡1号、2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浅染,而原鸡1号染色体长臂区域为浅染,短臂区域及2号染色体整个着丝粒区域均为深染.3-19号及性染色体Z的G-带无明显差异,据此绘制了家鸡、原鸡1-19号染色体G-带比较模式图.根据家鸡和原鸡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相似,1-19号染色体G-带同源这一事实,讨论了家鸡和原鸡的核型进化关系,进而为家鸡起源于原鸡的说法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染色体C 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分析的方法 ,从普通小麦中国春与中国春 百萨偃麦草双倍体回交BC1F5 代中选育出 5份纯合易位新种质 ,分别为 :含 1对易位染色体并添加 1对百萨偃麦草完整染色体的Tj0 1和Tj0 2 ;添加 1对易位染色体的Tj0 3 ;含 1对易位染色体并添加 1对百萨偃麦草某一染色体臂端着丝粒染色体的Tj0 4和含 1对易位染色体并添加 2对百萨偃麦草完整染色体的Tj0 5。这些易位染色体的易位断点均不在着丝粒处 ,能稳定传递 ,且所涉及的植株生长和结实均正常。推测在该回交后代中小麦与百萨偃麦草染色体之间发生了自发的部分同源重组 ,这将有利于百萨偃麦草优异基因向普通小麦的转移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木薯染色体数目的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的根尖、茎尖为材料,对木薯的染色体的镜检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8-羟基喹啉预处理根尖2 h、盐酸溶液解离15 min、改良苯酚品红染色10~15 min,效果理想;染色体缩短变直,分散均匀,并均匀地染上了蓝紫色,较易进行染色体的观察和计数.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知母(Anerrmrrhena asphodeloides Bge.)染色体核型.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并进行显微摄影.知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2;核型公式K(2n)=2x=22=16m+6sm.11对染色体中8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3对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未发现非整倍变异和多倍现象,核型不对称上属于为"2B".  相似文献   

11.
海门白山羊染色体核型研究及C-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海门白山羊的染色体核型与C-带。结果表明,海门白山羊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60,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的大小介于1号和2号染色体之间,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公羊核型为60,XY,母羊为60,XX。大部分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着丝粒部位显示阳性C-带,但不同染色体的阳性C-带区域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2.
山羊与绵羊的染色体核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 ,对关中奶山羊和同羊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关中奶山羊染色体数 2 n=60 ,其中有 2 9对常染色体和 1对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都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为第二对最大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Y染色体为唯一的、最小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同羊二倍体染色体数 2 n=5 4,其中包括 2 6对常染色体和 1对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中有 3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 ,2 3对为端着丝点染色体 ,X染色体为最大的近端着丝点染色体 ,Y染色体为最小的亚中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秦瑞云  邓传良  杨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60-11760,11763
对石蒜C带的初步研究表明,其染色体2n=33,由T型染色体组成。带纹不丰富,仅第3号和第5号染色体出现带纹。第3号染色体出现的是着丝点带,为线状;第5号染色体出现的是中间带,带纹出现在长臂上,为斑点状。结果表明,石蒜为同源三倍体。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珍珠鸡染色体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以珍珠鸡和贵州黄家鸡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法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分别制备珍珠鸡和家鸡的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种雄性鸡均为同型染色体(ZZ),Z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为(9.31±0.50)%~(9.84±0.85)%,介于4号与5号染色体间,为中着丝粒染色体;两种雌性鸡均为异型染色体(ZW),Z染色体的大小、类型均与雄性鸡相同,珍珠鸡的W染色体相对长度较长,为(4.19±0.23)%,介于7号与8号染色体间,家鸡的W染色体相对长度为(4.12±0.23)%,介于8和9号染色体间,两者的W染色体均为中着丝粒。2)家鸡与珍珠鸡前10对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差异不大,但染色体形态存在一定差异,主要集中在2号和5号染色体上,家鸡的2号和5号染色体为中着丝粒和端着丝粒,珍珠鸡对应的染色体分别为亚中着丝粒和中着丝粒,其余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相同。结论:属于珍珠鸡科的珍珠鸡与家鸡的染色体核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用植物凝集素、秋水仙素预处理的方法,取河南产中华大蟾蜍股骨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标本制作,并对其核型进行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骨髓细胞分裂指数平均达到1.71%,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2=9m+2sm,含6对大染色体和5对小染色体,各对染色体之间在形态上可区分,且各具特色。与甘肃产中华大蟾蜍染色体相比,各染色体着丝点类型一致,除第4及第9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随体位于第6染色体末端。  相似文献   

16.
延边黄牛及利延杂交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技术,对延边黄牛及其利延杂交牛染色体核型和C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牛二倍体染色体2n=60,公牛核型为2n=60,xy;母牛为2n=60,xx,其中29对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性染色体为较大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性染色体为较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17.
从染色体显微分离与显微克隆、染色体连锁图谱、染色体原位杂交、染色体涂染、染色体的基因定位以及染色体的片段转移等几个方面,分别综述了染色体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进展,并展示了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关中马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 ,对关中马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关中马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 2 n=6 4,公马核型为 6 4,XY;母马核型为 6 4,XX,包括 31对常染色体和 1对性染色体。 31对常染色体中 ,13对为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18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1对性染色体中 ,X染色体为 1条第二大的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Y染色体为最小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建立3种毛色貉生物学特性数据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褐色乌苏里貉、野生乌苏里貉和吉林白貉为研究对象,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3种毛色乌苏里貉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比较。[结果]红褐色乌苏里貉和野生乌苏里貉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56的细胞频率分别为86%和83%,表明红褐色乌苏里貉和野生乌苏里貉种群体细胞的染色体众数为56。吉林白貉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56的细胞频率为70%,低于其他2种貉。[结论]红褐色乌苏里貉和野生乌苏里貉的染色体众数相同,均为56;吉林白貉的染色体众数为56或57,其染色体数目存在多态现象。  相似文献   

20.
采用脾脏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生活于近海沿岸的滩涂鱼类鸡冠鱼尉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其染色体数目2n=48,NF=78,其中有9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9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6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未发现随体染色体和异形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