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小孢子叶球的发育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平  余象煜 《林业科学》1992,28(2):115-121
  相似文献   

2.
1978年我们在浙江省首次发现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雄性不育株。本文对杉木雄性不育株的小孢子叶球进行了有关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的雄性不育属于无孢子型。造成雄性不育的直接原因是绒毡层的过早解体和小孢子母细胞不能完成减数分裂。雄性不育株的雌球花发育正常,并能正常开花、授粉和结籽。在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不育株小孢子叶球的呼吸强度明显低于可育株的小孢子叶球,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不育株与可育株之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具有明显差异,前者的酶带数始终多于后者。作者认为,杉木不育株中可能存在雄性不育细胞质基因,通过影响或调节编码过氧化物酶的核基因的表达,或影响核基因遗传功能的正常发挥,引起核质之间的不协调而导致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3.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力的比较*吕洪飞余象煜李平何福基关键词杉木、雄性不育株、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力、发育时期硝酸还原酶(NR)活力被认为是判断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生...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杉木种子园母株为试验材料,观察春季雄球花和小孢子叶球外部形态发育与小孢子发育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同一个小孢子叶球上的小孢子叶发育基本同步;小孢子叶的颜色和长度与小孢子发育极其相关,小孢子叶球整体呈青色、长5?mm时,其内部小孢子基本处于四分体时期;当小孢子叶之间的鳞片失水变黄、小孢子囊壁变为淡黄色时,其内部小孢...  相似文献   

5.
2008-2009年冬春季,在云南保山潞江坝,对香料烟云香巴斯玛1号经6次回交转育的雄性不育系与云香巴斯玛1号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云香巴斯玛1号与不育系在生育期、植物学形状、农艺性状、田间自然发病情况上差异不大,但是云香巴斯玛1号上部叶叶数多,上等烟比例高,产值、产量低;不育系上部叶叶数少,上等烟比例低,产值、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银杏花粉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成年银杏花粉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内容包括不同优树间小孢子叶球和花粉的形态变异,短枝直长对小孢子叶球数的影响,不同树冠部位条上花量的差异,花粉中有机养分和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异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油松小孢子叶球性反转现象的观察,结果表明:已经完成分化的正常小孢子叶球发生了性反转,从其顶端的小孢子叶开始向基部逐渐转变成大孢子叶,直至整个小孢子叶球转变成异常的大孢子叶球;异常大孢子叶球具有接受花粉的能力,并在枝条上发育成为蔟状着生的小球果。  相似文献   

8.
9.
以烟台市栽培的绿化树黑松为材料,观察正常和异常幼果与近成熟球果着生状态,并对异常球果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本属于小孢子叶球着生的当年生枝条基部着生着异常幼果(最多者为11枚)和近成熟异常球果(最多者为12枚),它们由小孢子叶球发生性反转途径转变为异常大孢子叶球进而发育为异常球果(不规则上下排列)。黑松正常幼果(球果)由大孢子叶球发育而来,着生在当年生枝条顶芽周围,呈环周式不等距同心圆水平排列;长椭圆形,中下部鳞脐平滑,上部略有凸起;一个枝条着生1~7枚不等,以4~5枚为主,稀1枚和7枚;与油松幼果有本质性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0.
1988~1990年,在福建省洋口林场等地对杉木种子园害虫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在杉木种子园中的常见害虫有26种,隶属于7目20科,其中对杉木结实影响较大的害虫有杉木球果麦蛾、杉木扁长蝽和杉梢小卷蛾等3种,杉木球果麦蛾属我国新记录种,其在各地的平均球果虫害率为13.6%(1.8%~43.1%)。本文报道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为害情况。  相似文献   

11.
对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米槠林分与杉木人工林分的燃烧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米槠林分比杉木林分林内日均光照强度小,日均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林下植被含水量高,可燃物的水分贮量大,易燃危险物负荷量占总负荷量的比率低,其有效潜在能量占总潜在能量的比率亦较低,因此米槠林分的燃烧性低于杉木林分,米槠林分具有较强的抗御火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邱建华 《绿色科技》2019,(11):173-174,177
以福建省长汀楼子坝国有林场三种不同栽培方式林地(杉木-13年马尾松、杉木-3年杉木、杉木-10年马尾松-3年杉木)为研究对象,以杉木-13年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作为对照,分析了杉木连栽和杉木林短期轮作两种栽培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杉木连栽导致的土壤退化治理以及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杉木轮作的土壤质量相对较好。因此,土壤质量较差的林地,采取轮作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13.
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俗称板栗红蜘蛛、杉木红蜘蛛,属叶螨科(Tetranychidae),小爪螨属(Oligonychus),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的众多国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比较红心杉与普通杉的化学官能团.结果表明:两种木材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位置、数目及形状相似.差异出现在波数1 800 ~ 600 cr-之间,红心杉中1 736 cm-吸收峰/(I1736)变得不明显.红心杉中超过50%特征峰吸收相对强度大于普通杉.红心杉的I1510/I1 736和I1 510/I1 372比值均小于普通杉.红心杉I1270/I1230,I1425/I96,I1372/I667和I1372/I2917均大于普通杉.据此,红心杉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低于普通杉,而综纤维素含量大于普通杉.红心杉木质素中愈创木基单元比例较高,且纤维素结晶度大于普通杉.  相似文献   

15.
经杉木连栽与头栽林地13对配对样地的研究表明,连载林分直径、树高、密度和蓄积量明显下降,地位指数平均下降2.41。由于连栽,引起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增加2.22%,毛管孔隙、毛管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自然含水量分别下降2.61、6.45、9.15和9.57%;土壤pH值增加5.77%,全N、有效P、速效K和有机质分别下降8.16、7.25、21.41和16.26%;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呼吸强度分别下降30.21和37.94%;连载林地植被常见有檵木、映山红等旱生灌木和酢酱草、一年蓬等旱地草本。研究认为,提高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减轻经营强度是改善连栽林地质量、恢复地力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人工林的密度,影响到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树冠形状指数和生长空间指数。从综合分析结果看,在湖南丘陵区营造杉木林,初植密度宜大,以在每亩280—300株为宜,但8—10年生时应进行间伐,主伐时每亩株数应在180—220株。  相似文献   

17.
李长华 《绿色科技》2021,(23):165-167
衫木是我国 目前重点关注的一种林木,其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土壤肥力以及种植密度对纯杉木以及楠木林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对不同地区的杉木楠木林采用不同的种植比例,观察了这些杉木以及楠木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以4 ∶6的比例建造杉木和楠木混交林(杉木4,楠木6,条带混交)是最适合杉木楠木林...  相似文献   

18.
分株紫萁孢子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株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var.asiatica),别名:牛毛广、桂皮紫其、老虎牙等。多年生草本,高80~100cm。根状茎粗壮,直立或斜生,无鳞片。叶二型,幼时密被锈色绒毛;叶柄长;营养叶簇生,长圆形或狭长圆形;二回羽状深裂,羽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基部截形,先端尖锐。裂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基部汇合,先端钝圆,全缘;孢子叶短于营养叶,羽片紧缩,裂片线形,孢子囊圆球形,密生,棕褐色。孢子7月中下旬成熟(地域不同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梁庆新 《绿色科技》2023,(19):139-141+146
为探究混交造林对杉木与楠木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地区的杉木-楠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混交模式下杉木与楠木的生长状况、林内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指标。结果显示:杉木在杉木∶楠木=1∶1混交模式下,平均胸径与平均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纯林模式,效果最显著;楠木在杉木∶楠木=1∶1混交模式下生长状况优于杉木∶楠木=1∶2混交模式;杉木∶楠木=1∶1混交模式下的林内气候条件最佳,土壤状况最好,最有利于杉木与楠木的生长发育。此结果可为杉木-楠木混交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六株木法的杉木蓄积量估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林场杉木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布点,共布设样地110块,其中杉木有效观测样地97块.样地内调查以距离样地中心位置最近的6株木为对象,观测每株杉木的胸径、树高及最远杉木到样地中心的距离,并计算这6株杉木样圆的覆盖面积,来估测样地蓄积量.结果表明:在95%的可靠性下,平均胸径估测精度为90%,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