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1991年作者在云南省昭通地区绥江县进行玉米螟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中,发现桃蛀野螟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peach bore) 严重为害玉米,该虫在云南主要为害桃、李、苹等,本文记录了桃蛀野螟在绥江为害玉米及其发生消长情况,为省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玉米螟过去在京津河北一带平原地区,主要以第一代为害春玉米等作物;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发展到第二代严重为害二套玉米,又成为套种玉米穗期的重要害虫。目前在二套玉米上进行防治,各地仍以药剂防治为主,但存在不少问题;近几年北京市从外地引进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防治二代螟卵,效果也不理想。无论是进行化学防治还是生物防治,都必须掌握玉米螟自然种群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预测预报办法,以正确指导防治。要正确调查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必须首先了解玉米螟自然种群的田间分布型。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正确的田间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3.
连续多年对天水地区玉米螟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研究,探明了为害天水玉米的主要虫害为玉米螟,初步掌握了该虫在天水地区的发生情况、危害程度及生活史。在掌握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试验了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提出了在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化蛹前,采用白僵菌封垛,减少虫源基数;在玉米螟成虫发生期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在成虫产卵初期、盛期连续2次释放赤眼蜂的绿色防控措施。通过绿色防控方法适期集成应用,达到绿色防控玉米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玉米螟是昌图地区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可以导致减产幅度为10%~30%,对玉米生产存在很大的威胁,有必要进行防治。一、发生规律及特点在昌图地区发生的玉米螟为亚洲玉米螟。玉米螟1年发生多代,在玉米各生育时期都可以为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叶片、果穗、雄穗、钻蛀茎秆,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受害  相似文献   

5.
张海军  李政  李娜 《农技服务》2007,24(6):73-74
介绍了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在鲜食玉米上的为害特征,及其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谷子是山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省为害谷子的蛀茎害虫主要有:玉米螟、粟灰螟、粟杆蝇和谷跳(虫甲)等。这几种蛀谷害虫的为害程度常依地势、气候等环境条件而异,但据几年的调查了解,玉米螟和粟灰螟则是分布广、为害重的主要种类。这两种蛀茎螟虫虽然全省普遍发生,但其为害的程度则依气候和地势等环境条件显然有异。概括说,粟灰螟主要发生于山地、旱坡地以及常年比较少雨的雁北川地和山区,而在本省的几个主要盆地,如忻定盆地,忻县和雁北西部一些地区、晋中盆地、以及晋南盆地等,在谷田常年多以玉米螟居于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我国除西藏、青海尚未见报导外,其余各地均有发生。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有玉米、高粱等200多种。但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初龄幼虫蛀食嫩叶成排孔状花叶,3龄以后蛀入茎秆。为害花苞及雌、雄穗,受害植株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1、生活习性(1)发生代数。玉米螟在我国1年可发生1~7代,年平均气温高的地区发生代数比年平均气温低的地区多。如东北地区每年发生1~2代,河南、河北每年3代,云南、贵州每年2~4代,四川每年3~4代,广东、广西每年5~7代。同一地区地势和气候的…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在我国以亚洲玉米螟为优势种,其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综述了我国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分别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对玉米螟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菜田套种玉米模式下亚洲玉米螟发生动态及为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菜田套种春玉米模式下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和为害程度,于2007年6—8月对秦皇岛春玉米地玉米螟田间落卵量和为害玉米的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全年共发生两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712粒和344粒,田间花叶率、百株蛀茎孔数、蛀茎株率和蛀穗株率分别达到了58%、312个、90%、62%。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在昌图县一年发生二代,2008年昌图县二代玉米螟大发生,为害较重,据秋季调查,果穗被害率达66.5%。由于二代玉米螟在预测预报和防治手段上都不能象一代玉米螟那样准确和有效,并且对二代玉米螟的控制也只是采取  相似文献   

11.
皖北地区亚洲玉米螟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杰 《农技服务》2013,30(4):352-353
总结了皖北地区亚洲玉米螟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赤峰地区玉米螟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玉米螟是赤峰市玉米的主要害虫,田间被害率为13.2z%~86.5%,为制定玉米螟相应的防治策略,1999-2002年赤峰市植保植检站组织旗县区植保站对玉米螟在赤峰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玉米螟的发生危害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烟粉虱的生物型及其种群发生为害动态,分别于2016和2017年对雄安新区及其周边5个县级辖区的烟粉虱的生物型(隐种)、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地区主要蔬菜作物上发生的烟粉虱均为Q型(MED隐种)烟粉虱;整个调查期间,均发现烟粉虱发生为害情况,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种群动态不同,每年9月中下旬,烟粉虱在茄子和棉花上的种群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绝大多数情况下,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属聚集分布。上述研究结果为烟粉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玉米螟为害棉花虽早有记载,但作为棉花现蕾期的主要害虫,则是近年来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 棉田玉米螟发生的新特点 玉米螟在本地一年三代,过去以第三代幼虫为害棉铃为主,重者30%以上,一般1%以下,第一、二代幼虫为害茎叶仅零星发生,因而并不视为主要棉花害虫。但据1984、1985两年  相似文献   

15.
辽南地区玉米螟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辽宁南部地区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一个代表地点进行玉米螟发生规律的调查。通过调查1、2代玉米螟卵、幼虫、成虫的发生,明确了其成虫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见期。1代玉米螟成虫在7月31日、8月6日出现高峰期;2代玉米螟成虫在8月24日出现高峰期,玉米螟的发生与当地的湿度、降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指导黑龙江中西部地区的玉米螟综合防治,通过调查玉米秸秆垛中越冬代亚洲玉米螟的化蛹、羽化进度,田间落卵和卵的孵化进度以及幼虫发生情况,明确了黑龙江省中西部(大庆)地区亚洲玉米螟蛹和卵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见期及幼虫的发生规律。大庆地区玉米螟一年发生一代,化蛹高峰期出现在7月3日,羽化高峰期为7月11日,落卵高峰期为7月23日。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又叫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也是世界性大害虫,玉米螟食性杂,为害寄主种类较多,除为害玉米外还可为害谷子、高粱等农作物,其中以玉米受害最重。在我县玉米产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生严重区域可使玉米减产10%左右,发生严重地块可使玉米减产20~30%,根据上一年秋季调查,我县玉米螟发生较重,全县调  相似文献   

18.
一、玉米螟的发生及为害情况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箭杆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分布广、食性杂、为害大,为害的植物有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20多种,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害虫,几乎遍及全球,世界上凡有玉米栽培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秀山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为害严重。对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玉米螟是一种食性复杂、分布广泛、对农作物为害严重的世界性害虫。1985年以来,北疆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日益加重,为了获得主动、有效的灭螟方法,1987~1989年在昌吉地区对玉米螟生物学特性和防治试验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