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燕麦品种产量及其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内蒙古土默川山前洪积平原水肥条件不同的土壤上,对引进不同燕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差异。株高只在水肥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与草产量显著相关。在两种条件下,燕麦的草产量与子粒产量均呈显著相关;子粒产量主要取决于穗重、穗粒数。而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千粒重、穗数、穗重、穗粒数与子粒产量均显著相关。不同品种间,皮燕麦坝莜4号和科燕1号产量较高,坝莜4号的抗逆性较强;裸燕麦比皮燕麦对水肥条件敏感。  相似文献   

2.
坝莜 1号是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以皮、裸燕麦种间杂交培育成的裸燕麦品种冀张莜 4号为母本 ,以皮、裸燕麦种间杂交培育成的高代裸燕麦品系 80 61 -1 4 -1为父本 ,于 1 987年进行有性杂交 ,培育而成的中熟优质裸燕麦新品种。 2 0 0 0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坝莜 1号。1 特征特性 坝莜 1号幼苗直立 ,苗色深绿 ,生长势强 ,生育期 86~ 95d ,属中熟型品种。株型紧凑 ,叶片宽大而上举 ,株高为 1 0 2 .4cm。周散型穗、短串铃 ,内颖为白色 ,化稍率低 ,结实率高 ,穗部经济性状好 ,平均主穗小穗数 2 0 .7个 ,穗粒数 5 7.…  相似文献   

3.
莜麦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坝莜六号是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利用皮裸燕麦种间远缘杂交、裸燕麦品种间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备荒救灾型的莜麦新品种.省级区试和生试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122 d,千粒重27.4 g,穗粒数64.6粒,穗粒重1.78g.平均产量5 230.5 kg/hm2,高产抗倒,适宜在湟中县山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种子》2021,(6)
本研究综合利用GGE双标图方法和AMMI模型对2017年江苏省杂交中粳稻区域试验的12个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杂交中粳稻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杂中区03和杂中区12是丰产稳产的广适性品种,可在粳稻适区进行推广。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试点代表性最强,而江苏欢腾农业有限公司试点的鉴别力最强。AMMI和GGE双标图的综合运用,可准确直观地评价各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各试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冀北坝上适宜种植的饲草燕麦品种及刈割时间,于2017-2019年以20个不同类型的皮、裸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气候对燕麦发育进程的影响,比较不同年份和不同刈割期下产草量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气温对燕麦生育期影响较为明显,气温升高燕麦生育期缩短,尤其对晚熟品种的影响较大;降雨对燕麦生物产量影响较为明显,降雨量增加生物产量提高,苗期干旱对饲草生产相当不利。刈割试验明确了冀北坝上饲草生产中最适宜种植的品种是GL381、坝莜18号、远杂1号、定燕2号、坝莜3号和草莜1号,开花期前刈割仅是定燕2号最好的选择;开花期后刈割首选远杂1号、GL381和坝莜18号,其次,选择坝莜3号和定燕2号;早熟和中早熟品种青引2号和白燕2号等8个品种可在二季作区和有生长期时间限制时选用。产量试验表明,成熟后生物产量高的品种首选远杂1号和GL381,生物产量达到10 819.5~10 920.0kg/hm2。籽粒产量由高到低的前9位品种籽粒产量水平为4269.0~5185.5kg/hm2,其中裸燕麦GL381和远杂1号籽粒产量分别为4765.5kg/hm2和4269.0kg/hm2,表现较好。兼顾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表现均较好的品种是GL381、蒙燕1号、远杂1号和Haywire。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了2017—2018年度国家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下游地区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各试点的试验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4组试验平均环境效应占处理平方和的44.23%,基因型效应占19.24%,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占36.53%。中油600、越优1510、合油杂2705、秦油1703、16 HY 1、秦优42等6个参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比较优秀。上海市奉贤区、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芜湖市、浙江省湖州市、江苏省南京市等试点综合评价值较高,有较强的试点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  相似文献   

7.
选取河北北部坝上主要裸燕麦栽培品种,研究拔节期追施氮肥对不同品种生产性能、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使裸燕麦秸草产量提高10.95%(P<0.01),子粒产量提高11.41%(P<0.01),单位面积穗数增加17.54%(P<0.01),千粒重增加5.28%(P<0.05)。从不同品种对追氮的响应来看:追氮后,各品种秸草产量均增加,坝莜8号秸草产量增产率最高,为18.80%;子粒产量除坝莜6号倒伏减产之外均增加,坝莜13号增产率最高,达到24.94%;各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增加,坝莜18号增加最多,为27.52%;坝莜1号、坝莜6号和坝莜8号千粒重分别减少3.14%、7.85%和4.06%,其余品种千粒重增加,坝莜13号增加最多,为10.35%。追施氮肥后除坝莜6号净效益降低外,其余品种效益均增加,净收益在623.68~1 392.97元/hm2。坝莜18号、冀张莜4号可作为粮饲兼用及马铃薯轮作倒茬用品种,坝莜13号、坝莜1号、坝莜8号、坝莜6号、坝莜3号、坝莜9号适宜生产子粒。  相似文献   

8.
陈富 《中国种业》2016,(12):74-74
<正>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世纪70年代初成立燕麦课题组,开展种质资源搜集、引进、筛选和自育,现已有国内外种质资源1800多份,引种筛选成功皮燕麦品种4个,育成裸燕麦1~9号系列品种9个。魁北克属粮草兼用型皮燕麦,具有叶量丰富、轮层数多、壳薄、熟性好、抗旱、高产、抗倒、适口性好、营养成分含量高、适应性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莜麦新品种晋燕14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燕14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利用皮、裸燕麦(莜麦)杂种后代高代品系7801-2作母本、74050-50作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单株选育而成的莜麦新品种.该品种中早熟、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201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防雨池栽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条件下两种栽培类型燕麦白燕7号皮燕麦(Avena sativa L.)和内农大莜一号裸燕麦(Avena nuda L.)籽粒植酸、总磷、蛋白质、钙、镁、钾、锌、铁、铜、锰含量变化特征。随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内农大莜一号裸燕麦籽粒总磷和铜含量呈线性变化,籽粒产量、植酸、钙、镁、钾、锌、锰含量变化呈二次函数;白燕7号皮燕麦籽粒(去壳)锌和铁含量呈线性变化,植酸、总磷、粗蛋白、钙、镁含量呈二次函数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田普除草剂对燕麦的胁迫及燕麦除草剂胁迫下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燕麦在不同田普除草剂浓度胁迫下的生理反应和不同燕麦品种对于除草剂胁迫的反应,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田普处理燕麦根尖,观察根尖有丝分裂状态;并通过田间播种6个品种燕麦,观测除草剂对于植株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田普除草剂处理下,燕麦分生组织细胞会出现染色质凝集、染色体移动滞后、染色体加倍、出现双核细胞几种不正常分裂现象;当处理浓度高于0.01μg/mL时,不正常分裂细胞的比例会急剧增加。2250mL/hm2田普除草剂对坝莜6号、坝莜9号两个品种株高没有影响,对坝莜1号、坝莜3号、白燕2号、坝燕4号四个品种的株高有影响,且不同品种的产量变化也不一致;1650mL/hm2、3000mL/hm2两个处理4种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燕麦在田普除草剂的胁迫下,根尖分生组织会出现不正常分裂现象,不同燕麦品种对于田普除草剂的应答程度不同,在田普除草剂胁迫下,燕麦的抗氧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燕麦通过这些变化来降低、组织田普除草剂对于燕麦自身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应用GGE双标图分析甘蔗品种(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GGE双标图分析7个甘蔗参试品种在7个试点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 云蔗05-51(YZ05-51)为单茎产量高且稳定性强的品种, 福农39(FN39)和柳城03-1137(LC03-1137)的单茎产量较高, 但稳定性较差; 福农38 (FN38)、粤甘35 (YG35)和新台糖22 (ROC22)有效茎数较高, 但稳定性较差; 福农39 (FN39)和云蔗05-51 (YZ05-51)为蔗茎产量较高且稳定性强的品种, 福农38 (FN38)和柳城03-1137 (LC03-1137)蔗茎产量高, 但稳定性较差; 福农39 (FN39)和赣南02-70 (GN02-70)为甘蔗蔗糖分较高且稳定性强的品种, 云蔗05-51 (YZ05-51)和福农38 (FN38)甘蔗蔗糖分较高, 但稳定性较差; 福农39 (FN39)为产糖量较高且稳定性较强的品种, 福农38(FN38)、云蔗05-51 (YZ05-51)和柳城03-1137 (LC03-1137)的产糖量较高、但稳定性较差。云南瑞丽和云南临沧2个试点单茎产量的代表性和区分力较强; 云南保山和广西来宾2个试点有效茎数的代表性和区分力较强; 广西崇左和云南临沧2个试点蔗茎产量的区分力较强; 广西百色和柳州2个试点甘蔗蔗糖分的区分力较强; 广西百色和云南临沧2个试点产糖量的区分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量对裸燕麦产量品质及叶面硒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N肥对于裸燕麦产量和品质及硒吸收的影响,从而为冀北坝上裸燕麦高产优质富硒栽培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以裸燕麦品种‘坝莜1号’为试验材料,分别在三叶期和拔节期施6个不同量的尿素,并且所有处理在三叶期和拔节期2 个时期、抽穗期和成熟前10 天2 个时期分别喷施相同量的2个型号硒肥。成熟期田间取样,室内测定裸燕麦的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子实产量和生物产量。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籽粒粗脂肪含量;利用酸水解法测定籽粒粗淀粉含量;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籽粒硒含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裸燕麦的生育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裸燕麦的小穗数、穗粒重、穗数、穗粒数、籽实产量和生物产量以及籽实粗蛋白含量都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N肥增加了裸燕麦对硒肥的吸收,两年均是在三叶期施尿素210 kg/hm2拔节期施尿素240 kg/hm2时籽粒硒含量最高;N肥对于裸燕麦的穗长、粗淀粉、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两年对于裸燕麦的株高和千粒重影响不同,2013 年不同处理对于裸燕麦的株高和千粒重影响都不显著,而2014年有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向日葵种植历史,我国食用向日葵比油用向日葵有更大更稳定的市场,分析了食葵品种改良的过程,及近年内蒙古自治区审定推广的食葵杂交种和国家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多年滚动区试中冬小麦新品种产量的秩次分析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秩次分析法,对六个年度参加河北省冬麦区中北部区域试验中的冬小麦新品系产量性状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各品种表现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值S2等统计数的计算,进行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及稳定性比较。对22个可评价参试品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对作物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产量统计方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品种区域试验是作物品种评价、布局和推广的依据。在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中,由于试点间地力或管理水平不同,各试点的产量水平差别很大,往往存在一点或少数试点产量水平明显高于或低于其他试点,这些试点的产量数据在汇总时占的份额过高,导致这些试点结果对整体试验结果影响过大,甚至基本可以决定整体试验结果的情况。因而,如何使试验结果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参试品种的实际产量水平,一直是制约区域试验工作和品种审定工作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作者在多年从事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的实践中,总结出用各承试点的理论产量代替实际产量进行汇总,即将各承试点对照的产量进行平均,然后,以这一数据为基础,依据参试品种在各承试点较对照增减产的比例,计算它们在相应试点的理论产量,将各承试点的产量调整到同一水平,剔除地力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经验证,该方法统计的参试品种较对照增减产比例与各试点增减产比例的平均数基本一致,基本反映了参试品种的实际产量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区试资料的汇总工作具有较大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夏大豆多年滚动区试品种产量的秩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秩次分析法,对6个年度河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中的大豆新品种(系)产量性状及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各品种产量表现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值S2等统计数的计算,剔除了对品种产量差异区分能力弱的试验点次(试验环境),及试验点次过少的品种(系),进行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及稳定性比较。对6年滚动试验中36个可评价参试品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证明了用秩次分析法对农作物区域试验产量性状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武川县主要作物种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气候变化对种植结构的影响,已成为农业生产面对的新课题。本文利用内蒙古武川县1961-2006年间气象观测数据以及1949-2006年5个主要作物种类(小麦、莜麦、荞麦、马铃薯、油料)的粮食生产统计资料,以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1961-2006年间粮食单产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暖是武川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气温变化趋势对油料作物和马铃增产有利,对荞麦和莜麦生产不利。依据1949-2006年间武川县5种主要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情况,利用2000-2006年间5个作物种类的产出以及种植面积变化阈值进行线性规划,5种作物优化种植比例为小麦︰莜麦︰荞麦︰马铃薯︰油料=1.1616︰0.4359︰0.1930︰4.7513︰3.4582。规划后种植结构不仅可以满足市场供应与居民生活所需,也能够适应气候变暖形势,有利于提高当地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