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5 毫秒
1.
秦趣  杨琴  冯维波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2):162-164
重庆都市区两江四岸滨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分析“两江四岸”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参考旅游资源评价的国家标准,根据滨水旅游资源吸引力因素、开发潜力因素、旅游条件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评价模型.对重庆都市区两江四岸滨水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两江四岸”滨水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为综合评价因子,筛选出17个与保护区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项目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均为优良等级,综合评价得分为84.4,等级为优,说明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利用AHP法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其他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为例,采用AHP法构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模型,从生态旅游及历史文化资源要素、环境特征和开发条件3个方面筛选出生态旅游区的休闲娱乐价值、教育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生态环境、配套设施、交通条件、市场环境等22个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获得各指标权重,进一步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资源类型多样、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良好,旅游开发潜力较大,但是存在知名度不高、资源聚集度较低、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尚不完善等问题;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地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是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旅游生态资源开发的依据,澳大利亚农牧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稀有动植物的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本文以澳大利亚农牧生态旅游资源为对象,对澳大利亚农牧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澳大利亚农牧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澳大利亚农牧生态旅游资源中资源的独特性、生态型、多样性等指标权重相对较大,属于第一层次;开发潜力、适游期、绿化率等一些外部因素权重相对较低,属于第二层次。这就说明澳大利亚生态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价值非常大。  相似文献   

5.
郑晓英  赵向豪  陈彤 《新疆农业科学》2018,55(12):2343-2352
【目的】开展塔里木河流域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价,为红柳生态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莎车县为实证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结果】莎车县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值为75.53,对应的潜力等级为Ⅳ级,表明开发潜力水平较高,适宜开发红柳生态旅游。红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地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贡献度较大,分别为32.72%、27.63%和21.52%,并成为红柳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支撑条件;而红柳旅游开发前景和旅游地社会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柳生态旅游开发。【结论】加强红柳的生态化、资源化与商品化利用;设置生态扶贫与旅游扶贫专项资金;打造红柳文化游精品路线;分层次、多渠道加大红柳生态旅游宣传。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升王家寨民俗村的旅游品位,对该村的景观进行了修订性的规划,并运用AutoCAD绘制了景观现状平面图和景观规划平面图,然后分析规划前后景观指数变化,结果表明:规划后各类型斑块数量和密度绝大部分有所增加,景观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变化较大,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有大幅提高,总之,规划后景观类型集中程度加强,景观更加丰富多彩,旅游设施更为完善,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盐城市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但现有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对资源现状认识,对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考虑较少,往往导致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不够客观和全面,生态旅游资源潜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潜力系统,在综合分析生态景观资源、客源市场、生态环境和外在开发条件4个子系统及其协调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潜力价值进行分析,提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开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喀纳斯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振兴  张永福  杨涵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61-163,175
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从生态旅游资源价值、旅游开发条件、旅游条件3个方面16个评价因子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喀纳斯景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对这一区域的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进行了系统评价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规划、开发和管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
熊伟  胡希军  桂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89-2690,2771
文化生态旅游是未来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益阳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文化与生态的角度,对益阳市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以此对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了构想,以期对益阳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光市地处皖东,生态环境良好,山、水、林等自然景观兼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为了缓解未来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明光市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明光市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生态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并对明光市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森林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公益林和商品林为基础。对森林质量进行了评价。公益林选用3项标准9个指标评定;商品林选用4项标准评定。最后按得分多少评定林分质量优劣,并举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结合高校改革中出现的绩效管理问题,以模糊数学中模糊综合评判为理论指导,提出一套解决绩效考评行之有效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阳泉市郊区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的主要产煤区之一,但是随着近年来采煤行为的扩张,人地关系处于一种紧张对立的局面。为了客观准确地掌握全区土地利用水平,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进行了评价,发现经济的过快增长给全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恶化带来了潜在的危机,这是土地利用决策者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数学评价模型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剖析,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模型,结合所选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案例分析表明:经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属优级,经济效益属于良好,该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结果为良好。在此基础上,分析该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西部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余敦  付永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65-2066,2070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耕地质量的等级.结果表明,武宁县总体耕地质量较差,大部分乡镇的耕地质量等级为差或一般,只有少数乡镇耕地质量较好.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模糊综合评判法适宜用于耕地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17.
试图运用柯氏评估模型的方法和基本原理,结合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的特点,建立一套适合于读者培训效果的评估体系,这对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做好各级各类读者培训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In "Evaluation of instruction" by Peter K. Gessner [11 May 1973, p. 569], sentence 4, paragraph 2, column 1, should read as follows: "It would seem likely that such an evaluative device would not differentiate between students able to solve the first problem presented to them and those who, although they may have been able to solve the fifth problem variant presented to them, failed to solve the first four."  相似文献   

19.
建筑工程评标是招投标活动的关键环节,而评标方法又是评标活动的核心.综合评估法在我国建筑工程评标方法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是目前适合我国建筑工程评标市场特点,并激励投标者竞争的评标方法.建筑工程综合评估法包括符合性评审、技术评审、商务评审、信用评审四部分评价指标体系,且各项指标的权重不同.  相似文献   

20.
广西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03年广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西生态环境质量为中等,处在好与差的临界状态;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和森林植被减少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关键因子。因此,建议采取控制工业企业废水和二氧化硫排放、保护和扩大森林植被面积、加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确保生态、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