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转抗真菌基因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和酶活性测定的方法,研究转入几丁质酶基因等1~4个抗真菌基因的13个转基因水稻株系对纹枯病的抗性和几丁质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个转基因水稻株系的抗性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亲本.母本抗性水平不同或者导入单个及多个抗真菌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中均可筛选出抗性优良的株系;转基因水稻病情指数的变异系数为21.93~69.32,高于非转基因亲本的14.37~47.00,表明转基因水稻的抗病性更容易变异.对转基因水稻几丁质酶的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除1个转基因水稻株系的酶活性与非转基因亲本相同外,其它转基因水稻酶活性均高于非转基因亲本,但酶活力高低与转基因水稻株系间抗病性的高低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杂种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双列式杂交方法,观察了以IR26、IR36等为代表的抗性品种的杂交优势。结果表明:杂交组合F1代在分蘖末期抗性无优势,穗期抗性优势明显;F2代两期鉴定正负向均有优势;F1和F2代均表现出正负向完全显性,部份显性,少数组合无显性。其中大都属于部份显性。优势指数分析也证明,对抗性亲本,优势指数d ≥ 1;对感病亲本,优势指数d<1。抗感品种杂交,其子代的抗性一般界于双亲值之间。这种优势可依亲本的抗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南方稻区水稻骨干亲本纹枯病抗性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改进的纹枯病菌接种法,对当前我国南方稻区17个骨干亲本纹枯病抗性进行了田间鉴定,测定和分析了各材料的纹枯病病级(RD)、相对病斑高度(HR)及株高(HP)。通过试验,将17个骨干亲本分为抗病、中等抗病、中等感病和感病4种类型;筛选出了3个抗病亲本(明恢63、蜀恢527、广恢128)和3个中抗亲本(绵恢725、珍汕97B和协青早B);供试亲本的平均RD为4.78,平均HR为0.52;通过分析,发现纹枯病病级(RD)和相对病斑高度(HR)呈极显著正相关(y=8.373x+0.435,y=RD;x=HR)、株高和病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7.
乙烯(ET)信号在植物抵抗各种逆境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乙烯信号在调控水稻纹枯病抗性中的作用仍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以感纹枯病水稻品种Lemont和抗纹枯病水稻品种YSBR1为材料,分析了纹枯病菌接种后乙烯合成关键基因及信号传导途径中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纹枯病菌侵染可显著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激活乙烯信号。进一步采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和信号激活剂处理水稻并进行接种鉴定,结果显示,两种化学剂分别可抑制或激活乙烯信号;无论是Lemont还是YSBR1,激活其乙烯信号均可显著增强抗病性,而抑制该信号均显著降低抗病性。对3个乙烯受体突变体(ethylene response2, etr2; ethylene response3, etr3; ethylene response sensor2, ers2)进行温室接种鉴定,发现突变体的病斑长度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以上研究表明乙烯信号在水稻对纹枯病菌的防卫反应或基础抗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果将为进一步解析“水稻-纹枯病菌”间的互作机制、制定合适的病害综合防控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9.
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1H)诱发水稻产生对纹枯病的抗性。离体条件下,1.0mmol/L BTH对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BTH叶面或灌根处理四叶一心期水稻幼苗,并将植株第2、3和4叶离体接种纹枯病菌,水稻叶片纹枯病病斑长度明显下降,BTH诱发苗期水稻产生抗性的最佳诱导期在处理后的3—5天,最佳浓度为0.1mmol/L,BTH灌根处理诱发抗性的效果较好。用BTH溶液叶面喷雾处理成株期水稻倒二叶后离体接种纹枯病菌,倒二叶、倒一叶和剑叶上病斑长度显著低于对照,最佳诱导期在处理后3—5天。用BTH处理苗期水稻第2叶或成株期倒二叶,可使未经处理的苗期水稻第3和4叶以及成株期水稻倒一叶和剑叶上纹枯病病斑长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叶瘟抗性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用水稻7个不育系、7个恢复系及其按NCⅡ设计配制的49个杂交组合,在4个指标上研究了杂交水稻叶瘟抗性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的叶瘟抗性不仅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而且在组合间变异很大;叶瘟抗性遗传力高,其受加性和非加性遗传共同控制,但加性遗传明显较为重要,源于恢复系的加性效应明显相对重要于不育系的加性效应;亲本叶瘟抗性与其一般配合力效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缙恢1号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可作为优良抗病亲本加以利用,K42A、K40A、多恢1号、成恢149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较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在抗稻瘟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讨论认为:在抗叶瘟育种中,对亲本的抗性评鉴和选育抗病亲本尤其是恢复系至关重要,但不能以此忽略对杂交组合的抗性评鉴。 相似文献
11.
12.
水稻抗纹枯病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控温室中进行水稻苗期抗纹枯病接种试验,并与田间相应的成株期抗性试验进行比较,研究水稻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结果表明:85%的相对湿度为纹枯病菌侵染危害水稻苗期植株的适宜湿度;苗期5个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差异极显著,可将其分为相对感病(Lemont、武育粳3号)和相对抗病(YSBR1、Jasmine85、特青)2大类;接种叶龄对发病程度有显著的影响,5个品种在四叶期接种时的平均病级显著高于五叶期接种的平均病级;苗期水稻品种间抗感差异小于田间鉴定试验结果,但两者间品种抗感趋势基本一致。苗期快速鉴定技术可用于大规模水稻品种(组合)的抗性筛选或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3.
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其病原物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真菌。前期我们通过立枯丝核菌侵染水稻后转录组测序,发现多个水稻内源miRNA响应R. solaniAG1-IA的侵染,其中Osa-miR535-3p的表达在R. solani侵染后被抑制。为明确Osa-miR535-3p在水稻应答R. solani侵染中的功能,本研究分别构建了Osa-miR535-3p在感病品种Xudao3背景下的敲除和过表达材料。发现与Xudao3相比,Osa-miR535-3p敲除系的纹枯病发病程度显著加重,而其过表达系的发病程度明显减轻。 Osa-miR535-3p敲除系的二级枝梗数目增多、穗长增加、分蘖数减少、千粒重增加,而其过表达系的株高降低、二级枝梗数目减少、穗长变短、分蘖数增多、千粒重下降,表明Osa-miR535-3p也参与调控水稻的农艺性状。通过RNA-seq通路分析,发现Osa-miR535-3p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激素信号通路如乙烯(Ethylene,ET)、吲哚乙酸(3-Indoleacetic acid,IAA)等信号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解析水稻抗纹枯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将为抗纹枯病水稻品种培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筛选适应水稻秸秆还田的抗水稻纹枯病的拮抗菌株.[方法]从土壤中分离出4株芽胞杆菌和9株木霉,测定其对水稻秸秆的降解能力,对具有较好降解能力的菌株测定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和对水稻秸秆的适应性.[结果]芽胞杆菌B4菌株和木霉T3、T5、T6和T9菌株对水稻秸秆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其中木霉T5和T9的降解效果最好;芽胞杆菌B4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达40.48%,而且抑菌带能持久地保持,木霉T3、T5、T6和T9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较高,抑制率分别为46.48%、45.63%、50.99%和53.38%,这5种拮抗菌的代谢物都能抑制菌丝的生长和完全阻止菌核的形成,而且这5株菌株对水稻秸秆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结论]木霉T5和T9具有较好的秸秆降解和抑制稻纹枯病菌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