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桐尺蠼(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在我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省发生,是主要食叶害虫之一,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油桐、柿、梨、桃等果木。幼虫体大,食叶量多,暴发成灾时,往往将茶树叶片吃尽,仅留秃枝,给茶叶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该虫的生活习性等以往已有过研究,但其发生规律及预测技术尚缺乏研究,因而在防治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作者总结1982~1988年进行的研究,拟探明该虫的发生规律及提出可靠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40—1菌防治茶尺蠖和油桐尺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茶树害虫,苏云金杆菌是最有竞争能力的。在国外,苏云金杆菌虽大量生产和应用,但未见防治茶树害虫的报道。1983年以来,从已有和新分离的菌株中,筛选出对茶毛虫和茶尺蠖毒力较高的40—1菌。1985~1986年,在茶园中应用40—1菌进行了防治茶树主要害虫茶尺蠖、油桐尺蠖的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材料菌剂:40—1粉剂,含40亿芽孢/克  相似文献   

3.
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粗提物对茶尺蠖3龄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以95%的酒精为溶剂的辣蓼提取物效果最佳。在触杀试验中,95%酒精提取物处理后3d和7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了44.22%和52.40%,乙酸乙酯提取物在3d和7d后校正死亡率也达到了29.25%和31.97%;非选择性拒食作用结果表明,95%的酒精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拒食效果,12h和24h的拒食率分别达到了90.29%和84.15%。  相似文献   

4.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DNA在3株昆虫细胞系中的转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 DNA 磷酸钙共沉淀方法,把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DNA 导入3株昆虫细胞株。结果表明,同源细胞株的被转染率显著高于非同源细胞株。用间接免疫酶技术检测细胞中病毒多角体蛋白的存在来确定转染率的方法,可在转染21小时后就获得结果,该方法快速、简便。同时,还研究了吸附时间和病毒 DNA 浓度对转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茶斑蛾和油桐尺蠖是大吉岭茶区的两种主要的食叶害虫。有两种寄生蜂(Comsia sp.膜翅目、茧蜂科和Argyrophylax sp.双翅目、寄蝇科)在抑制茶斑蛾和油桐尺蠖的种群上具有效果;在34月间有很高的寄生率,Cotesia茧蜂的寄生率达47.7%,寄生蝇的寄生率为42.45%。茶斑蛾被寄生蝇寄生的机率很高,在有机茶园和不喷农药的茶园中寄生率可达80%。文章还讨论了在综合治理中应用这两种天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Prout)是华东茶区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安徽茶园中的茶尺蠖普遍被真菌感染,经分离鉴定为圆孢虫疫霉(Erynia radieans(Brefeld)Humber et al)。它在该地区的大面积流行,有效地抑制了茶尺蠖的种群数量。本文对真菌的形态特征、精细结构、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和引起流行病的因子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六种杀虫剂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苍涛  胡秀卿  吴珉  李振 《茶叶》2006,32(3):148-149
本文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2.5%楝素.烟碱乳油等6种药剂防治茶树茶尺蠖效果进行评价:其中2.5%楝素.烟碱乳油20gai/ha(20gai/ha即表示有效成分为20克/公顷)、10%烟碱乳油40gai/ha、16000IU/mgBT可湿性粉剂96亿IU/ha、1%联苯菊酯水剂18gai/ha、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gai/ha对茶尺蠖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第7天防效均在84%以上。其中2.5%楝素.烟碱乳油、16000IU/mgBT可湿性粉剂、10%烟碱乳油又为生物源农药,应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英德市茶园土壤昆虫病原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昆虫病原真菌的重要贮存库,本文利用选择性培养基标准平板技术,对广东省英德市4个茶园土壤中昆虫病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茶园土壤中共分离出了4个属8个种的昆虫病原真菌;其中以淡紫拟青霉最多,占90.20%;金龟子绿僵菌其次,占5.60%。昆虫病原真菌多样性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夏两季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0.7148和0.6918;秋冬两季多样性指数较低,分别是0.4940和0.4302。茶园植被类型越复杂,土壤中昆虫病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也越高,分离总数也越多。单一茶树品种但有乔木层遮蔽的茶园,其多样性指数为1.0651,远远高于没有乔木层遮蔽茶园的0.3393。增加茶树的种植品种,可以增加茶园土壤中昆虫病原真菌的多样性与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也可以提高。调整茶园植被类型对于茶园土壤中昆虫病原真菌群落结构的丰富与多样性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松毛虫赤眼蜂是目前农林害虫种群生物防控中的主要天敌,但迄今为止能否寄生茶尺蠖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米蛾卵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并将获得蜂种对茶尺蠖进行田间卵的寄生研究,结果表明,经杀胚处理的茶尺蠖卵被寄生后颜色由浅绿色变成黑色,寄生率平均达到27.27%±4.90%。  相似文献   

10.
利用球孢白僵菌与赤眼蜂联合控制亚洲玉米螟已被证明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防治效果,但未见其他昆虫病原真菌与赤眼蜂共同施用下的相容性研究报道。本研究从田间采集的斜纹夜蛾幼虫僵虫中分离并鉴定出4株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较高毒力的昆虫病原真菌菌株,分别为诺米曲霉(Aspergillus nomiae)、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和糙孢蓝状菌(Talaromyces trachyspermus),对亚洲玉米螟2龄幼虫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4.37、4.11、3.69和5.19 d。采用0.1%(w/v)的淀粉溶液作为吸附助剂可实现赤眼蜂单头蜂载菌量超过3.29万个孢子。进一步研究发现,这4种昆虫病原真菌对松毛虫赤眼蜂羽化及其对亚洲玉米螟虫卵寄生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对螺旋粉虱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最佳发酵基质筛选的基础上,研究几个因素对固体发酵产孢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分析法和正交设计(L943)进行组合基质筛选。结果表明,单因子分析法筛选出花生饼单一基质和花生饼+小米+磷酸盐组合基质为最佳发酵基质,选取花生饼、小米、磷酸盐和稻壳作为4个组分因子;正交设计优化组合筛选出产孢量最高的组合为2号配方,分生孢子产量达2.96×1010个/g,该菌固态发酵最适温度为30℃,发酵适宜时间为14 d,增长光照处理时间对蜡蚧轮枝菌产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正交2号配方固体发酵基质用量最少,且固体发酵成本低,为蜡蚧轮枝菌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昆虫化学信息素诱集绒茧蜂控制茶尺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主要依赖化学防治,许多茶园每年施药5~10次,只少量茶园偶尔使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制剂。但NPV制剂的防效易受环境温湿度、紫外线、制剂质量、虫口密度和虫龄等因子的影响。殷坤山等[1]分离鉴定了茶尺蠖性信息素,经生物测定,发现主要组分(Z,Z)-3,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红树林来源真菌Xylaria sp. HNWSW-2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综合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学与理化常数分析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分别采用液体浸泡法和Ellman比色法对化合物的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从Xylaria sp. HNWSW-2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异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为 (S)-(+)-8-O-methylmellein (1),(3S,4S)-(+)-4-hydroxy-8-O- methylmellein (2),(3S,4R)-(+)-4-hydroxy-8-O-methylmellein (3),(3S,4S)-(+)-4-hydroxymellein (4),(3S,4R)-(+)-4- hydroxymellein (5),(3R,4R)-(-)-4-hydroxy-5-methylmellein (6)和(3R,4S)-(+)-4-hydroxy-5-methylmellein (7)。其中,化合物1具有较强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化合物1~3、6和7具有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本研究首次发现化合物(S)-(+)-8-O-methylmellein具有较强的抗线虫活性,为相关杀线虫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株茶大灰象甲寄生真菌的分子鉴定及其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分离自茶大灰象甲(Sympiezomias citri)自然羅病死亡成虫僵虫的一株寄生真菌Bbr4941菌株的具体分类归属及其生防潜力,对该菌株的rDNA-ITS序列和Bloc序列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明确了它为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在此基础上,利用浸虫法研究该菌株对茶大灰象甲成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高浓度(每毫升5.0×107孢子)孢悬液处理时,第7天累计校正死亡率为100%,LT50为3.916βd。以上研究表明Bbr4941菌株对茶大灰象甲成虫具有很强的杀虫毒力,有望在今后茶大灰象甲的生物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玉柳 《福建稻麦科技》2011,29(3):74-76,73
介绍了昆虫病原的主要类群及其治虫特点,重点阐述昆虫病原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印楝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及控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系统地研究了印楝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乳油对二化螟有胃毒、拒食、忌避、内吸等多种作用方式。0.75和0.50 mg/L印楝素乳油处理茭白饲喂3龄幼虫,幼虫分别于3、6 d内全部死亡;0.375、0.300和0.250 mg/L印楝素乳油低剂量处理茭白饲喂3龄幼虫,幼虫拒食率分别达94.38%、88.74%、80.07%;成虫产卵量分别下降80.70%、62.05%、40.86%。6、3和2 mg/L印楝素乳油处理初孵蚁螟,24 h内死亡率达100%。印楝素乳油对成虫产卵有显著的忌避作用。稻田喷施0.3%印楝素乳油62.5和125 mL/667 m2防治二化螟,21 d保苗效果分别为88.14%和94.13%,防治效果分别为85.36%和90.76%。表明印楝素对二化螟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链霉菌30702和壳聚糖对淮山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的影响,采用比色法和滴定法观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Trimmomatic等软件,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和真菌的发展变化。结果表明,链霉菌、壳聚糖、土壤原始微生物和培养时间等4个因素对淮山土壤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壳聚糖浓度在0~10.0 g/kg内,土壤酶活性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大而提高;随时间的延长,先升再降;壳聚糖与链霉菌之间存在交互效应。链霉菌和壳聚糖能增加淮山土壤细菌的物种丰度,减少细菌的多样性,增加艾德昂菌属(Ideonella)和纤维弧菌(Cellvibrio)等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而对真菌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优势菌属为腐质霉属(Humicola)、枝孢属(Cladospor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uncultured_bacterium_ c_Subgroup_6。其中,链霉菌与2.5 g/kg壳聚糖复合处理的细菌物种丰度最大,细菌多样性最少。  相似文献   

18.
陈有弟 《中国稻米》2008,14(1):60-61
本文根据对水稻进行水分控制的结果,说明了水稻在水分控制情况下,其产量会比未进行水分控制的增加。主要是因为通过水分控制,能有效控制水稻分第,提高分蘖成穗率。水稻在采用强化栽培技术的情况下,搁田时间以出苗后45~55d为宜。  相似文献   

19.
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椰心叶甲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了假药、菠萝蜜、含羞草、飞机草、白花篙、腰果等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椰心叶甲各龄幼虫和成虫的拒食活性、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的影响,以及对实验种群增长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所试植物乙醇提取物中假药乙醇提取物对椰心叶甲的拒食活性最好,在0.01g血L浓度下,1~5龄幼虫及成虫的拒食率分别为91.52%、71.34%、60.98%、48.98%、43.75%和67.38%。植物乙醇提取物处理后,椰心叶甲发育历期延长。0.01g血L假药乙醇提取物处理后,椰心叶甲完成1代所需时间为73.58d,明显长于对照的43.34d;而同浓度腰果乙醇提取物处理,椰心叶甲完成1代所需时间为48.6d,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对实验种群的作用因子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各植物乙醇提取物主要影响了椰心叶甲生殖力下降、卵不孵化和广2龄幼虫死亡,导致种群增长趋势下降,其干扰作用指数分别为0.0108、0.0386、0.1764、0.2458、0.3437和0.5179。  相似文献   

20.
多效唑对水稻的生物效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多效唑(Multi-Effect Triazole,MET)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物质,对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于减缓稻苗生长速度和抑制节间伸长;其伴生效应有:促进秧苗分蘖与根系生长,减轻水稻移栽后败苗,增进稻株本田期早发增蘖以及防止水稻成熟期间倒伏。可应用于控制连作晚稻秧苗徒长,调节稻作茬口安排;以及减轻因倒伏引起的产量与品质的下降。多效唑对水稻生长的控制效应受气温、氮素施用量以及土壤水分影响;多效唑具有增强气孔抗阻、降低叶面蒸腾等生理作用,并增强稻苗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