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6月3日,我所陈秋夏副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生态园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顺利通过专家评审。由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教授等9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10月15日,我所邀请有关专家,在本所召开项目验收会,对李发林副研究员主持的"琯溪蜜柚果园适用溶磷菌的筛选与应用"、谢南松高级农艺师主持的"华安坪山柚优良单株的初选"以及蔡坤秀副研究员主持的"叶底红优质盆栽技术研究"等3个省属公  相似文献   

3.
《中国稻米》2004,(6):3-3
2004年9月19日,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在杭州主持召开了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加工专用型高产糯稻春江糯2号的选育、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开发”研究项目的成果鉴定会。  相似文献   

4.
由我所承担完成的“中高档盆花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项目成果获2008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笋用丛生竹资源开发与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应用”项目成果获由温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市农业科技推广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北方水稻》2010,40(4):I0001-I0001
2010年7月5-6日,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水稻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中期汇报会在盘锦市召开。该项目由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主持。本次会议主要内容是汇报交流2010年项目进展情况,主持单位汇报了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及项目总体进展情况,项目核心区基点的代表汇报了水稻新品种的应用、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田间管理的情况。会议针对前期低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提出具体技术措施应用于项目区。  相似文献   

6.
由所林果经研究室徐文荣主持的温州市科技项目“杨梅大小年结果调节技术研究”,于9月28日通过专家评审。评审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建议加快成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整体提高我国糖料育种水平,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农业部批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于1998年10月开始筹建国家糖料改良中心。筹建工作已按计划顺利进行。根据“国家糖料改良中心边建设边开展工作”的原则,主办单位于2001年1月14日召开了国家糖料改良中心理事会筹备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杨炎生研究员、新疆农科院经作所王燕飞研究员和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所长谭裕模副研究员等国内知名糖料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农业部种植业司周普国处长主持,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陈连江所长和项目筹建小组…  相似文献   

8.
由我所药用植物与果树研究室陶正明副研究员主持选育和申报的中药材温郁金新品种“温郁金1号”,于2007年9月10日通过了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中药材专家组的现场考察审查。  相似文献   

9.
《中国稻米》2009,(1):F0004-F0004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是国内最年轻的省级农科院水稻专业研究所,由原重庆市农科所、作物研究所、再生稻研究中心和重庆市种子公司的水稻研究团队于2006年组建而成,主要从事水稻育种、栽培技术研究和新品种繁育与推广。水稻所下设资源材料、育种、再生稻、栽培、技术推广5个职能研究室。现有研究人员46人,其中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5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1人,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12人。先后主持了“九五”以来重庆水稻育种攻关重大专项,承担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3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稻米》2005,(1):7-7
20005年元旦前夕,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水稻超高产生产集成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水稻好气灌溉技术研究与示范”两项成果进行鉴定。鉴定委员会在听取项目研究报告,审阅有关资料后,一致认为两项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由我所王月英副研究员主持选育和申报的绿竹新品种——“花绿竹”于2009年5月通过了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的林木良种认定。 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竹笋糖分含量高,口感佳等特点,适宜绿竹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杂粮作物》2008,28(4):F0003-F0003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杂粮室始建于2000年4月,全室现有职工15人,其中科技人员12人,技术工人3人;有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5人,有硕士4人。全室现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中国糜子产业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国家小宗粮豆品种科技示范园、省重大科技攻关、省科技平台建设、省农业综合开发推广等项目8项;主持或承担国家和省杂粮品种区域试验及各类试验10余项。  相似文献   

13.
《垦殖与稻作》2005,(1):15-15
2005年元旦前夕,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水稻超高产生产集成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和“水稻好灌溉技术研究与示范”两项成果进行鉴定。鉴定和会在听取了项目研究报告,审阅了有关资料后,一致认为两项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2009年8月6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兼宁德综合试验站长尤志明研究员、杨如兴副研究员、王庆森副研究员等一行4人参加省农业厅召开茶叶工作座谈会,就“我省生态茶园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开展生态茶园建设,有利于确保我省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根据我省区域特点,为茶农、茶企提供切实可行的生态茶园建设技术,会议决定由我所起草福建省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朱爱国 《中国麻业》2006,28(1):23-23
麻类所三项“948”项目——“国外特优质苎麻品种的引进与利用”、“国外优异红麻种质资源的引进与鉴定利用”、“特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黄麻优良品种引进与鉴定利用”于2005年11月27日在湖南长沙通过农业部组织的验收。验收会议由农业部“948”项目官员路亚洲先生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袁学志副局长、项目与成果处李建萍处长参加了会议。验收专家由国内9名知名专家组成,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方智远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福建农林大学祁建民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崔国贤教授担任专家组副组长。  相似文献   

16.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辽河综合试验站暨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辽河生态育种试验站,依托于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站现有研究人员20人,有品种资源与转基因技术研究、抗虫棉育种、抗病棉育种、杂交棉育种、生理生态栽培技术研究、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研究7个课题组。其中副研究员以上职称10人。多年来,试验站一直从事特早熟棉花育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承担着国家、农业部和省级下达的科技攻关和重点农业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关于微生物学与茶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学科,暂且称之为茶微生物学。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诸如茶园土壤微生物,茶树生长繁殖与微生物,微生物与茶树保护,微生物与茶的综合利用,微生物与茶叶加工贮藏等方面的工作都在展开。本文拟对其在茶叶加工方面作一个简单的阐述。 1 茶叶加工中降解农残问题 “八五”期间,由我所孙椒德研究员、吴光远副研究员共同主持的省科委攻关项目“茶树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课题,就成功地应用特种微生物,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针对特定农药进行降解,应用…  相似文献   

18.
唐守伟 《中国麻业》2006,28(1):28-28
2005年12月23日-24日,受科技部委托。全国供销总社、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中的八个课题进行了会议验收。“特产资源”项目涉及茶叶、麻类、葫芦巴胶、辛香料、特种昆虫、蜜蜂、蚕桑和特种动物等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产业化技术研究。其中“麻类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化技术研究”课题,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分别为“环保型麻地膜及其制造工艺”和“一种利用欧文氏杆菌提取β-甘露聚糖酶的工艺”,建成麻类脱胶酶制剂生产线1条,选育麻类专用新品种5个。  相似文献   

19.
“涪陵苎麻高产栽培技术”通过专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云 《中国麻业》2005,27(5):268-268
2005年5月20日,重庆市涪陵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邀请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及涪陵区有关专家,对涪陵区农业局经作站主持完成的“苎麻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审核数据和质疑后,认为该项目针对涪陵区的土壤气候条件,研究形成的“苎麻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技术成熟、实用,其中“提早播种、双膜覆盖育苗、  相似文献   

20.
3月7日~11日,受低温霜冻天气影响,福建省茶园遭受前所未有的“倒春寒”灾害,茶园不同程度受冻,高海拔茶园受冻严重,直接影响春茶产量、品质和茶农收入。为了做好茶园的减灾工作,尽快恢复生产,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宁德综合试验站启动科技防冻减灾工作预案,由所长、站长尤志明研究员和刘寿国书记带队,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陈常颂副研究员、张文锦研究员、杨如兴副研究员、王庆森副研究员、游小妹助理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