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检查现有疫苗与山西北部舍饲羊群所患病是否匹配,以及更好地研究羊痘病毒和研制新型疫苗,对2009年山西北部绵羊群发生的疑似绵羊痘进行了病毒分离及ELISA检测研究。取疑似绵羊痘病羊的皮肤丘疹、水泡或脓泡组织的病毒悬液,接种2月龄绵羊睾丸细胞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病毒悬液接种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未出现痘斑。收获产生病变的细胞培养物,继而利用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羊痘病毒,并确定其病毒含量。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为绵羊痘病毒,样品OD值平均为0.156,浓度为2.5 IU.L-1,接近于标准品(2号)。本研究为今后研制新型羊痘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羊痘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纯化的山羊痘病毒分别免疫家兔和豚鼠,制备高效价的抗血清.经方阵滴定测定捕获抗体、检测抗体、酶结合物和标准抗原的稀释倍数.通过对阴性样品的检测,确定阴阳性的判定标准,初步建立羊痘病毒间接夹心ELISA 诊断方法.用建立的ELISA 方法对31份已知背景样品进行检测,总符合率为93.5%.经特异性试验、批内重复试验和对比试验,说明建立的夹心ELISA 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对田间样品的检测表明,该ELISA 诊断方法可应用于对羊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为山羊痘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对2010年2月贵州省龙里县醒狮镇某养羊户饲养的疑似山羊痘发病羊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例剖检病变观察、山羊痘ELISA血清抗体检测和山羊痘病原核酸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例具有明显的山羊痘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未免疫羊群山羊痘血清抗体ELISA检测结果阳性率达40%;山羊痘病毒...  相似文献   

4.
羊痘是一种重要的动物痘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导致的,本病具有流行性,只会感染羊,而且本病的致死率很高。羊痘在发病的时候会在皮肤、粘膜等地方出现痘疹。在初期的时候,痘表现为丘疹,之后会变成水泡,再之后会变成脓疱,脓疱干后就会结成痂,痂脱落后羊痘就会痊愈。根据感染羊群的不同,羊痘可以分为绵羊痘和山羊痘,其中山羊痘的发病比绵羊痘缓慢。  相似文献   

5.
山羊痘病毒增殖与沉淀抗原制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取山羊痘分离野生强毒H—GZ株通过Vero—E6细胞传代增殖,经硫酸铵盐析与Sephadex G-200层析制备了山羊痘病毒沉淀抗原。该抗原在琼脂扩散反应和对流免疫电泳的试验中能够与山羊痘参考阳性血清、山羊痘免疫阳性血清出现沉淀线,所形成的沉淀反应能够被山羊痘参考阳性血清特异性地抑制,与其它常见的动物病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本次制备的山羊痘病毒沉淀抗原和山羊痘免疫阳性血清,可以用于兽医临床诊断、免疫效果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绵羊痘病毒当地流行毒株的分离和其结构蛋白P3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进行分析,明确引起新疆本地绵羊流行痘病的病毒种类,掌握当前流行毒株的变异情况,为绵羊痘的预防控制及将来研制高效安全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两例疑似患有羊痘的绵羊肺脏组织病料接种于MDB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细胞病变组织经处理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分离病毒.以分离病毒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绵羊痘病毒结构蛋白P32基因,并对目的基因进行克隆和基因序列和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两例病料组织接种MDBK细胞后均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到约200 nm大小、椭圆形有囊膜的典型痘病毒粒子.对两株病毒表面膜结构蛋白P32基因PCR扩增均可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约972 bp片段,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毒株SPV/Miquang/2013和SPV/Kuche/2013病毒P32基因与绵羊痘病毒参考株同源性分别达96.9;~99.4;和97.5;~100;,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PV/Miquang/2013株P32蛋白有两个关键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即第78位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第293位异亮氨酸突变为苏氨酸.[结论]从疑似病例中分离到两株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及P32基因扩增测序,与其他羊痘病毒比对后鉴定分离毒株为绵羊痘病毒,分别命名为SPV/Miquan/2013和SPV/Kuche/2013.SPV/Miquan/2013的P32蛋白同其他绵羊痘病毒的两个氨基酸位点发生明显突变.  相似文献   

7.
根据羊痘病毒基因组设计引物,建立了检测羊痘病毒P32基因的PCR方法,并扩增了疫苗毒株、标准毒株、贵州分离株的P32基因;应用生物学软件对山羊痘和绵羊痘病毒P32基因的酶切位点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对P32基因进行酶切.结果表明,以SDS-蛋白酶K法提取的病毒DNA在含量和纯度上均高于Trizol法,更有利于PCR扩增;所建立的PCR方法对细胞感染物及山羊痘疹样本均能扩增出特异性的目的DNA条带;软件分析选择限制性内切酶Hinf I对羊痘病毒P32基因的PCR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可以有效区分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  相似文献   

8.
从山东某地区发生呼吸道症状的奶牛场中采集样品,按常规方法处理后,接种牛肾细胞(MD-BK),分离病毒,盲传3代后,接种病料的MDBK细胞出现细胞圆缩、聚集成葡萄串样群落、在单层细胞上形成空洞等病变,且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病变更加规律。对所分离病毒进行TCID50测定,其TCID50值为108/ml;用IBRV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病毒进行PCR扩增,获得与设计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的特异性条带,序列测定分析结果确认所分离病毒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9.
山羊痘、绵羊痘和牛结节性疹块都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对羊痘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基因组学、诊断技术、免疫与疫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羊痘病毒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羊痘是绵羊痘和山羊痘的统称,是由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羊痘属于急性、热性以及接触性疾病,发病率很高,传染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患有羊痘病症的羊只,主要症状为发热、身上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出现丘疹或者疱疹,是所有动物痘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羊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很多国家都有发生,我国很多地区都曾经呈现暴发流行趋势,我国将羊痘列为Ⅰ类动物疾病。为了提高对羊痘的预防水平,必须要加强对羊  相似文献   

11.
鸭肿头败血症是一种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为特点的新型、烈性鸭病毒性传染病。从这一新型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诊断方法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研究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猪萎缩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萎缩性鼻炎(Porcine atrophic rhinitis,PAR)是猪的一种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猪肉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介绍了PAR的致病因素,综述了近年来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的研究现状,并对PAR的防治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新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发病仔猪的肺脏和淋巴结内体内分离到1株PRRSV病毒.该病毒能直接在Marc-145细胞上生长,继代培养72 h后产生细胞病变(CPE).经特异性荧光抗体和ELISA检测均为阳性,RT-PCR方法能扩增出该病毒的400 bp的特异性片段.从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病原的生物学特征来看,该分离株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的变异株.这一结果提示PRRSV毒株变异是引起新疆地区猪场母猪、仔猪大量发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必须引起各级兽医部门和猪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中医症状的描述由定性化向定量化发展,使之客观化、标准化,是临床和科研的现实需要。通过对相关研究整理发现,目前对中医症状的量化方法可归纳为三大类,即:(1)对症状轻重的量化(包括分级赋分法、likert等级法、量表法、视觉模拟刻度法等);(2)对症状诊病辨证主次地位的量化(包括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及主客观联合赋权法等);(3)对症状轻重主次的联合量化(包括症状加权积分法等)。本文对以上的量化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述评,以及对相关方法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做了相关描述。目前中医症状量化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还不够广泛,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应该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前提下,与多学科相结合,并利用现代科技,寻找出更合适的量化方法,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与科研。  相似文献   

15.
疑似猪水泡病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诊断疑似猪水泡病,提出猪水泡病的防治措施。[方法]根据在工作期间所遇到的3起猪口、鼻、蹄等部位出现水泡性症状的疾病,通过对病猪采集水泡皮病料,进行了口蹄疫、猪传染性水泡病反向被动红细胞凝集试验,并对病猪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猪水泡病。根据诊断结果,严格按照口蹄疫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处置,迅速扑灭。从感染宿主范围、耐酸性、乳鼠人工发病3个方面,对口蹄疫和水泡病进行了鉴别。[结论]对猪水泡病的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诊断,为预防该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灸盒灸结合拔罐治疗功能性腹泻虚证、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功能性腹泻虚证、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温灸盒灸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易蒙停口服给药治疗,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73.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症状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起效较快。结论温灸盒灸结合拔罐治疗功能性腹泻虚证、寒证疗效确切,起效时间快于口服易蒙停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醒脾升陷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IB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5例,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治疗组口服醒脾升陷汤加味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IB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量表(IBS bowel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BSS)、IBS生活质量量表(IBS quality of life scale,IBS-QOL)及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和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54%(P<0.05);治疗组可以降低临床症状积分、IBS-BSS积分,升高IBS-QOL积分(P<0.05),且治疗组改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可以降低血清5-HT、VIP、SP水平(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脾升陷汤加味治疗IBS-D临床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肠肽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大豆花叶病毒症状反应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对SMV不同株系分别表现抗病(免疫或无症状)、坏死以及花叶的品种,配置花叶×抗病,花叶×花叶、花叶×坏死,坏死×坏死、坏死×抗病5类杂交组合。各组合的F1、F2和部分B1、F3世代在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a, SC8和N3株系的条件下,研究了大豆花叶病毒症状反应的遗传。结果表明,花叶×抗病组合接种SC8株系后,F1表现抗病,F2和B1群体分别发生3抗∶1感以及1抗∶1感的表型和基因型分离,说明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大豆对SC8 的抗病和花叶症状,其中抗病表现显性,花叶表现隐性。花叶×坏死组合接种SC8和Sa后,F1表现坏死,F2群体发生3坏死∶1花叶分离,说明控制坏死和花叶症状的基因是等位的,坏死基因对花叶基因表现为显性。坏死×抗病组合的F1表现抗病,F2出现3抗∶1坏死分离,说明抗病对坏死为显性。坏死×坏死,花叶×花叶两类组合后代接种不同株系后均没有发生症状分离,说明不同品种间控制花叶的基因是等位的;控制坏死的基因也是等位的。根据以上遗传试验推断,大豆对SMV的抗病(无症状)、坏死以及花叶3类症状由1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对应的等位基因可分别表示为S R、s N和s m,其中S R对s N和s m均表现显性,s N对s m表现显性。  相似文献   

19.
2007年4月洛阳市某猪场发生一例猪圆环病毒病.根据猪圆环病毒ORF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对病死猪的血液和脾、肺、肾和淋巴结等内脏组织进行PCR扩增,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确诊为猪群发生猪圆环病毒Ⅱ型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至2008年7月年间收治的36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发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80.6%(29/36)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首发症状以腹痛最为常见,共19例(52.8%),其次为黄疸14例(38.9%)。B超、CT及MR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2.9%、57.1%及52.9%;3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前确诊率仅为58.3%(21/36)。结论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非常困难,CT诊断准确率较高。提高对原发性胆囊癌发病的认识,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监测随访,联合运用B超和CT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