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就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区试品种品质改良从品质结构和品质状况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当前冬小麦品质改良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我国小麦品种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省立体气候特点,2003年省种子站特从各省区引入一批玉米良种,在不同生态区域进行试验,目的是加快我省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的进程。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安排我县进行C组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邯郸开发区第一原种场设置冀中南水地组区域试验,选取6个冬小麦品种进行试验,以期对其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早籼稻近期区试品种(系)蒸煮品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对水稻区试中多品种(系)、多年、非平衡、无重复分析值的蒸煮品质性状数据,用作者提出的统计方法作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八五”期间参试的早籼稻品种(系)蒸煮品质较“七五”参试品种有所改善,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参试品种极显著减少,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参试品种极显著增加;软胶稠度的品种极显著增加,硬胶稠度的品种极显著减少。但多数参试品种胶稠度仍偏硬,综合蒸煮品质不佳。各蒸煮品质性状均以品种效应为主,其次是品种×年份互作效应。蒸煮品质性状的提高,首先应注意品种(系)的主效。各蒸煮品质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直链淀粉与胶稠度的负相关最明显,其次为直链淀粉与糊化温度的负相关。为克服性状相关引起的早籼稻优质育种的难度,应抓好直链淀粉与胶稠度这一主要矛盾并应广泛筛选育种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利用1999年河南省4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75%以上;强筋粉品种约占20%;弱筋粉品种不足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47,14号,宛798,豫麦4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50,6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9023、小偃54、漯育麦、陕优225、高优503等一年初步测定达强筋粉品种标准,洛旱2号达弱筋粉品种标准。④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的物理特性如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等受  相似文献   

6.
北方冬麦区主要小麦亲本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小麦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质改良已成为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我国北方冬麦区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小麦面积的一半以上,其气候适宜优质小麦生产,应当成为我国优质小麦的主要生产基地。了解现有亲本品质状况,选择优质...  相似文献   

7.
烤烟新品种(系)主要特征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吉凡 《耕作与栽培》2004,(4):30-30,38
为筛选烤烟良种,2003年省烟科所承担了全国烤烟良种区域试验,为方便各地引种示范,特对各参试品种(系)的主要特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00-2001年在新乡市安排了由11个(冬性8个,春性3个)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系)参加的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藁麦8901、新优1号对照品种高优503增产显著,增幅分别为13.05%和8.75%,居冬水组参试品种前2位,中优9507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减产达8.7%,在冬水组参试品种中产量最低,郑州9023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增产4.53%,可作为晚茬强筋优质小麦推广种植,濮优9175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减产6.14%,但成熟落黄好于豫麦34号。  相似文献   

9.
高糖甘蔗新品种(系)区试及生产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8年在贞丰、望谟坝地和坡地采用引进甘蔗新品种粤糖00/236、桂引9号、桂糖00/122、96/154、96/211进行区试和生产示范,以F 134为对照,经1年新植结果表明:5个品种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抗性均优于对照,坝坡地平均蔗糖分含量比对照增长1.79~3.43个百分点,甘蔗产量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增长52.5%~123.2%和90.8%~166.1%,增产增糖效果极显著.粤糖00/236,桂糖00/122和桂糖96/154蔗糖分含量迭16.0%以上,增产增糖55.7%~82.0%、74.5%~120.7%,可作为高糖品种应用,桂糖96/211蔗糖分含量15.0%以上,增产增糖104.8%和137.3%,可作高产高糖品种应用.生产示范面积17 hm2,蔗糖分比对照增长1.48~3.32个百分点,产量和产糖量分剔比对照增长42.3%~104.8%和56.5%~137.3%,示范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花生是莆田县主要的油料作物 ,因品种老旧 ,病虫害比较严重 ,产量一直上不去。 2 0 0 0年 ,我局进行全国南方片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 ,旨在鉴定花生新品种的长势、抗病性、丰产性和南方地区的适应性 ,为国家级品种审定和跨省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粤油 79、粤油 193、湛油 4 1、汕油4 2、辐选 3号、梧油 7号、金花 39、金花 10 12、泉花32 7、汕油 5 2 3,以汕油 5 2 3为对照。试验在莆田县良种繁育场进行 ,前作为小白菜 ,土壤结构良好 ,肥力中等以上 ,通风向阳 ,地势平坦 ,没有青枯病的园土。试验区四周开环田沟 ,不积水 …  相似文献   

11.
收集了河南主栽的20个小麦品种、20个玉米品种,分别接种玉米纹枯病菌进行抗病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未发现对玉米纹枯病免疫的小麦、玉米品种.不同玉米品种、小麦品种对玉米纹枯病的抗性程度不同: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纹枯病抗性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抗病指数介于0~0.72之间;无高抗品种;中抗类型占品种总量25%;中感类型占25%;高感类型占50%.供试小麦品种抗病性较好,其中国育3号平均发病率最低,只有20.56%,与西农889、徐麦856、新乡9718等12个品种比较,不存在对纹枯病抗性的显著差异,平均发病率均低于40%.  相似文献   

12.
南通地区8个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2009年度在江苏省南通地区5个试验点对8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和抗逆性进行了多点比较试验.扬06 G-138、扬Y 808、扬Y 708、扬06 G-5和镇05185折合产量比对照扬麦11增产4.9%~9.9%.根据5个试验点的综合表现,认为扬06 G-138、扬Y 808、扬Y 708和镇05185丰产性较好,抗寒性较强,抗倒、抗病性中等,生育期适中,可以在南通开展进一步试验.其余品种(系)因抗寒性或单产不及对照,不建议在南通种植.  相似文献   

13.
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利用好小麦资源材料,对19份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等15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13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有23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偏相关。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基本苗>千粒重>穗粒数>容重>株高>最高苗>生育期>有效穗;产量与6个品质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稳定时间>最大阻力>籽粒蛋白>面积>吸水率>湿面筋;蛋白质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最高苗>有效穗>基本苗>穗粒数>产量>容重>千粒重>株高>生育期;稳定时间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容重>最高苗>产量>生育期>有效穗>千粒重>株高>基本苗>穗粒数;面积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基本苗>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株高>最高苗>有效穗>生育期>容重。供试材料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被聚为三类,第Ⅰ2、3、4类育种时可以作为高产材料加以应用,同时Ⅰ3和Ⅰ4类群育种时可以作矮杆材料加以运用;Ⅰ1和Ⅰ4类群育种时可以作为优质品质材料加以运用。第Ⅱ类育种时可从粒重方面加以应用;第Ⅲ类从优质矮杆材料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黄淮南片新育成小麦品种(系)主要性状的综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7-2018和2018-2019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冬水组的39份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对参试小麦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主要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为1.56~2.01,平均为1.88,其中面粉吸水率H′最大,面团稳定时间H′最小。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71.93%)。主成分分析将10个性状归为4个主成分,可解释73.76%的性状信息。在欧式距离6.5处可将39份小麦品种(系)分为5大类群,每个类群各有侧重,优质小麦呈现聚类特征;小麦的性状综合评价值(D)越高,其综合性状越优秀,总体呈现出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的特点。黄淮区试小麦品种(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综合性状较好的新麦45、山农116和轮选2000等品种(系)可作为小麦育种的首选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15.
14个小麦新品种(系)的同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优化小麦品种结构,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确保粮食和食品安全,采用品种同异比较(理想值法)分析方法,对14个小麦新品种(系)的15个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从中筛选适宜宝鸡生态条件下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结果表明,‘西农167’综合同一度最大(0.9622),说明该品种在14个参试品种(系)中综合性状表现最好,15个性状中有96.22%的性状达到了育种目标要求,其次是‘漯6073’(0.9104),产量较高,抗倒伏和综合抗病性强;再次是‘新麦0401’(0.9021)、‘长河25’(0.8954),均表现为抗倒、抗病,产量三因素协调;对照‘周麦18’(0.8713),试验中产量中等,但该品种在当地多年表现综合性状较好,高产、稳产,因此,仍不失为一个优良品种。因此,在14个参试品种(系)中,‘西农167’、‘漯6073’、‘新麦0401’、‘长河25’、‘周麦18’等5个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优异,适宜在宝鸡市川塬灌区生态条件下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6.
四川冬小麦新品种(系)抗旱性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干旱是四川麦区常发的自然灾害之一,培育抗旱性品种是一条抵御干旱既经济而又有效的途径。为探究四川麦区现有品种(系)的抗旱能力,采用小麦全生育期旱棚鉴定法,对四川省15个品种(系)进行抗旱性鉴定,并与北方抗旱品种‘洛旱7号’比较分析。根据国家《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标准,以籽粒产量抗旱指数为核心指标,以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及株高抗旱系数为重要参考指标。15个小麦新品种(系)中产量抗旱指数以‘川重组125’最高,抗旱能力较强;W138、‘10间236’、N08-51、BL227、‘川11131’、BL08512、10BMY12(杂交小麦)抗旱能力为中等;‘南30-7’、‘内3416’、L08-969、GHM3、‘南04-59’、HZ10-28、ym09-6抗旱能力处于较弱水平。在干旱胁迫下小麦各农艺性状均受损,但损伤程度存在差异。以株高受损最重,抗旱系数变幅在0.652~0.778之间;其次是有效穗,抗旱系数变幅在0.662~0.830之间;再次是穗粒数,抗旱系数变幅在0.724~0.866之间;最后是千粒重,抗旱系数变幅在0.807~1.013之间。从参试的15个小麦品种(系)来看,四川小麦品种与北方小麦品种相比,抗旱能力处于整体偏弱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鉴定参试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利用价值,从中选出适合我县种植的抗病、优质、高产、综合性状好的小麦新品种(系),2003年我们在山东省平阴县良种场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  相似文献   

18.
利用SSR标记进行优质冬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遗传多样性研究对于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分布于21条小麦染色体上的59对SSR引物对48个优质冬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共检测出209个等位位点, 每对引物等位位点数在2~9之间, 平均为3.5个. 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6~0.87, 平均0.56. 8个引物组合在一起可将全部品种区分开来, 48个品种可分为五类,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潮盐土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系)间的子粒营养物质含量及其积累过程,以小麦品种连麦7号、淮麦33和小麦品系连麦抗1为材料,研究了潮盐土条件下小麦子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氨基酸积累量、淀粉含量及灌浆期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连麦7号蛋白质总量及各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系),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在3个品种(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小麦品种(系)各氨基酸积累量,以谷氨酸积累量最高。连麦7号18种氨基酸积累量均高于淮麦33和连麦抗1,以脯氨酸差异最大。连麦抗1谷氨酸和苏氨酸积累量高于淮麦33。子粒灌浆期间淀粉含量表现为连麦抗1>淮麦33>连麦7号,其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随子粒发育先升高后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不断增加。综合以上结果,在潮盐土条件下,连麦7号的子粒品质优于淮麦33和连麦抗1。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小麦品种(系)中优质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筛选优质小麦品种资源,本研究以116份贵州省小麦品种(系)、195份省外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STS分子标记方法,对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Ax2*、Bx7oe、By8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Glu-A3d、Glu-B3g进行分子检测,并利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测定311份材料的蛋白质含量,探讨了其与各个优质亚基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11份供试材料中,亚基Bx7oe、By8和Glu-B3g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0%、78.14%和39.87%,优质亚基Ax2*和Glu-A3d分布较少,频率均为2.89%,不同优质麦谷蛋白亚基及组合对小麦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性影响,亚基Ax2*和亚基组合7oe+8/A3d/B3g对蛋白质含量的贡献最大。本研究结果为改良小麦面筋质量、准确筛选优质种质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