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播种方式和灌水量对春小麦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与新疆春小麦匀播技术配套的适宜灌水量,以春小麦品种新春34号为材料,进行二因素盆栽试验,设置匀播(U)和条播(D)2种播种方式,以及W75(拔节水)、W150(拔节水+扬花水)、W225(拔节水+扬花水+灌浆水)和W300(起身水+拔节水+扬花水+灌浆水)4个不同灌溉水平(每次灌水量75mm),研究了播种方式和灌水量对春小麦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匀播促进了小麦出苗20d后的分蘖,增加了有效分蘖,其中W75、W150、W225和W300条件下,匀播小麦的穗数分别提高25.62%、41.79%、43.39%、46.10%,分蘖成穗率分别提高20.15%、30.15%、30.68%、33.63%;匀播提高了小麦旗叶、倒二叶的SPAD值,延缓了叶片衰老,增强了群体生育后期的光合作用,且匀播方式下增大灌水量更有利于延长小麦叶片的功能期;匀播促进了小麦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及其在花后向籽粒中的转运,有利于产量形成;在W75、W150、W225、W300条件下,匀播小麦产量较条播分别提高2.76%、4.41%、3.77%和3.42%,两种播种方式下W225处理产量均最大。因此,匀播方式下W225灌水模式最有利于春小麦生长发育和高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北疆灌区春小麦光合和干物质转运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对照(不施氮,CK)、常规施氮(300 kg·hm-2、N1)、单施生物炭(20 t·hm-2、B)、常规施氮+生物炭(N1B)、减氮15%(255 kg·hm-2、N2 )、减氮15%+生物炭(N2B)、减氮30%(210 kg·hm-2、N3)、减氮30%+生物炭(N3B)8个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间春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相比,减氮(N2、N3)对春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均无显著影响,但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配施生物炭后上述各指标均显著提升。综合表现以减氮15%配施生物炭处理(N2B)效果最优。该处理下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处于较高水平,成熟期单茎干重、籽粒占单茎重比例、花前同化物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01 g、51.31%和18.03%;籽粒产量为8 301.35 kg·hm-2,较 CK及N1处理分别增产38.09%和18.11%;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最高,为12.40 kg·kg-1。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减量15%配施20 t·hm-2生物炭最有利于春小麦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适宜水氮管理模式,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乡开展大田试验,测定分析不同灌水量(W1:50 mm,W2:100 mm,W3:150 mm)和不同时期追氮(N1:孕穗初期追氮40 kg·hm-2,N2:灌浆初期追氮40 kg·hm-2,N3:孕穗期初期和灌浆初期各追氮20 kg·hm-2)下春小麦各生育时期根、茎、叶的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春小麦生长发育,根系C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茎和叶C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各器官P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灌水量和追氮对春小麦根茎叶的C、P含量影响均不显著;同一追氮方式下,春小麦N含量、N/P值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C/N值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C/P值不随外界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强烈的内稳性。在同一灌水量下,孕穗期和灌浆期分两次追施氮肥处理的N含量、N/P值最大,春小麦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与N含量、N/P值呈正相关。因此,在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小麦地,在灌水150 mm时,孕穗期和灌浆期各追施氮肥20 kg·hm-2,更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保持化学元素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氮肥和生物质炭配施对北疆灌区春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春小麦品种新春37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施氮(N1:300 kg·hm-2)、减量施氮(N2:255 kg·hm-2)]和4个生物质炭水平[不施生物质炭(B0:0 kg·hm-2)、低量生物质炭(B1:10×103 kg·hm-2)、中量生物质炭(B2:20×103 kg·hm-2)、高量生物质炭(B3:30×103 kg·hm-2)],分析了不同处理下春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籽粒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可增加春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花前同化物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促进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改善加工、营养品质。对小麦生长、品质及产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减量施氮配施中量生物质炭(N2B2)...  相似文献   

5.
水分是影响果实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水分通过影响植株生长直接或间接来调控果实品质的形成。季节性干旱严重制约菠萝植株生长发育,但旱季灌水对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尚不明确。为了探明季节性干旱期菠萝产量和品质对水分输入的响应特征,以金菠萝‘MD-2’为研究对象,在监测旱季实际降雨量的基础上,设计4个增加灌水量梯度水平(W1 20 mm、W2 50 mm、W3 100 mm、W4 150 mm)的试验,并以不灌水为对照(CK 0 mm),分析测定菠萝产量、品质指标以及糖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旱季增加灌水可显著增加金菠萝果实产量、平均单果重及商品果率,其中产量最高和最低的梯度水平分别是W4和CK(W4比CK增加了45.56%);随旱季灌水量的增加,金菠萝果实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度均逐渐减小,可溶性总糖和糖酸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其整体表现为W2>W1>CK> W3>W4,其中W2的可溶性总糖和糖酸比最高为12.94%和26.95,显著大于CK,其增幅分别为87.26%、64.6%;金菠萝果实的蔗糖含量随旱季灌水量的增加呈现一元二次曲线函数增加(P<0.05),其比例由CK的38.8%提高到W4的65.1%,整体表现为W4>W3>W1>W2>CK;而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随旱季灌水量的增加呈线性函数降低(P<0.01),二者比例的整体表现均为:CK>W2>W1>W3>W4。可见,旱季灌水促进金菠萝果实果糖和葡萄糖转化为蔗糖,且改变了其糖种类比例,进而改变了菠萝果实风味品质。随着旱季灌水量的增加,柠檬酸和奎宁酸含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一元二次函数关系(P<0.05),苹果酸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函数增加(P<0.001),且旱季不同灌水量处理间,柠檬酸比例相对稳定均达到50%,而苹果酸比例仅在W4处理时显著增大,奎宁酸比例在W4处理时显著减小。综合考虑产量及果实风味品质,旱季进行灌水是非常必要的,且根据实际自然降雨量的多少,适当调整灌溉,使其总供水量保持在300 mm左右可实现雷州半岛地区菠萝果实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对强筋春小麦氮素代谢、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为给春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肥力中等的土壤上设置了不同施氮水平的春小麦肥料试验,对东北地区春小麦氮素代谢特性、氮素与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呈二次曲线关系,y=2024.2+24.095X-0.0958X^2(R^2=0.9856,P=0.0039)。获得春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125.8kg/ha,产量达3539.3kg/ha;最佳经济施氮量为107.5kg/ha,产量这3507.3kg/ha。在一定氮肥用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均呈增加趋势,小麦品质特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处理间相比,以施氮量120kg/ha处理的小麦籽粒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表现较好,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湿面筋含量及沉淀值分别为17.3%、64.7%、42.5%和65.2mL。因此,在肥力中等的土壤上,为获得春小麦的最佳产量与品质,氮肥施用量应控制在120kg/ha左右。  相似文献   

7.
胡溶  胡田  陈光辉  易镇邪  秦丹 《作物研究》2023,(6):551-555+569
为探讨生物碳与氮肥配施对米粉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米粉稻品种湘早籼32号为材料,设置3个处理(不施氮肥,CK;施纯氮180 kg/hm2,T1;施纯氮180 kg/hm2+生物炭,T2)在湖南浏阳开展两年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主要通过显著增加有效穗数实现水稻增产,生物炭与氮肥配施通过提高有效穗数和结实率进一步显著提高产量,增产幅度为7.92%~11.80%;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显著提高出糙率和精米率,并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提高直链淀粉与各蛋白质组分的含量,尤其是清蛋白含量;生物炭与氮肥配施降低了稻米淀粉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对峰值黏度时间、糊化温度无显著影响,整体上改善了米粉稻稻米黏度特性。可见,生物炭配施处理对米粉稻具有较好的增产与提质作用。  相似文献   

8.
PP333和施肥对春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多效唑和施肥对春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蘖期叶面喷施PP333,在各种施肥处理下均较对照提高籽粒蛋白含量,沉降值及干、湿面筋含量。除个别组合喷PP333产量高于对照外,多数施肥组合喷PP333均较对照减产,高肥尤甚,表面PP333不仅抑制春小麦营养生长而且也不利于其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9.
基因型与地点对河西灌区春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3个春小麦新品种(系)种植于河西灌区7个不同生态点,以研究小麦子粒蛋白质、湿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主要品质性状在不同地区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测品质性状受基因型、地点及基因型X地点互作效应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13个品种品质性状在地点间存在较大差异.民勤点和武威点小麦蛋白质、湿面筋、形成时间和延伸性等主要品质性状值均较高.而黄羊点和民乐点的品质性状值相对较低。基因型影响表明,瑞春1号、1486和宁春4号的蛋白质、湿面筋、形成时间、延伸性在7个地点平均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11.
灌水对不同春小麦品种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6个春小麦品种(宁春4号、宁春50号、宁春47号、宁春39号、H2038和H2127)为材料,研究了二棱水(W1)、二棱水十拔节水(W2)和二棱水十拔节水十开花水(W3)3种灌水条件下春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灌水较少条件(W1、W2)下,宁春50号、宁春4号、H2038籽粒产量的主要物质来源于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在花后的转运,而H2127、宁春47号、宁春39号则主要来源于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增加灌水(W2、W3处理)有利于各春小麦品种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促进花后光合产物累积.增加灌水可明显增加H2038、宁春4号叶绿素含量,而后期适度灌水(W3处理)能增加宁春50号、宁春39号叶绿素含量;6个品种中,宁春47号、H2127受灌水影响较大.在生育中后期缺水条件(W1处理)下,宁春50号、宁春47号、H2127能保持较高叶面积系数;H2038、宁春4号叶面积系数随着生育后期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升高.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为W1>W3>W2;同一灌水条件下H2038、宁春4号、宁春50号、宁春39号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水利用效率、抗旱指数均显著高于宁春47号和H2127,收获指数亦较高.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水利用效率,H2038、宁春4号、宁春50号、宁春39号是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及节水品种,二棱水十拔节水是春小麦获得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膜下滴灌条件下水氮供应对北疆春玉米产量、水氮利用效率以及子粒品质的影响,设计3个灌水量水平和4个施氮量水平共12个处理的双因素测坑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灌水量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春玉米子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地上部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以及总淀粉和粗蛋白含量,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耗水量无显著变化,氮素利用效率(NUE)和粗脂肪含量分别表现出递增和递减的趋势。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灌水量的增加,耗水量、子粒产量、NUE和总淀粉含量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与氮素吸收量,均表现出递增趋势,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相反,而WUE先增后减。通过CRITIC和TOPSIS综合评价排序,与试验地肥力相近的北疆膜下滴灌春玉米适宜的灌水量为5 100 m3/hm2、施氮量为460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新疆小麦抗倒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两种种植密度(100×104和600×104株·hm-2)下40份新疆自育春小麦品种资源的抗倒性,分析了抗倒性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低密度(100×104株·hm-2)相比,高密度(基本苗为600×104株·hm-2)条件下小麦抗倒伏能力、第二节间机械强度、壁厚、茎粗、充实度及地上部鲜重极显著降低,第二节间长度及重心高度极显著增加,茎秆机械强度的降低是小麦抗倒伏能力下降的关键因素。低密度下抗倒性与第二节间长、株高、重心高及第二节间壁厚的关系密切。其中,第二节间长度与小麦抗倒性关系最密切,第二节间越短,抗倒伏能力越强。高密度下第二节间机械强度与抗倒性的关系最密切,茎秆强度越高,抗倒性越强。壁厚可作为评价茎秆机械强度的可靠指标。依据倒伏指数的大小,将40份品种分为高抗型、普抗型、中间型、风险型和易倒型5个级别。供试材料中,80.0%的品种抗倒性较好,其中新春22号为高抗型品种,是较为理想的抗倒伏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14.
滴灌量对新疆高产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设置不同灌溉量处理,研究新疆滴灌高产玉米(≥15 000 kg/hm2)的需水规律及其灌溉量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两地(伊宁县、奇台)均表现为玉米产量随着灌水量增大而显著增加,灌水量显著影响穗粒重,而对收获穗数无显著影响;相同灌水量不同基因型间的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同一基因型不同灌水量处理间的耗水量均表现为随着灌水量增大而显著增大;同一灌水量不同基因型的水分利用效率有差异,不同基因型间均表现出较低灌量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现行高产田灌溉量减少10%或20%,可在不影响产量的同时达到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耐老化小麦品种,采用高温高湿(41 ℃,95% RH)人工老化法对64份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品种资源进行老化处理,测定老化前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种子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含量,根据各指标的耐老化系数,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法对参试材料的耐老化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老化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湿面筋含量显著降低,而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将6个单项指标转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其贡献率分别为59.760%、18.160%和15.260%,代表了全部数据93.190%的信息量。运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老化值(D值),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按照耐老化性强弱,将64份材料划分为3类。第一类高耐老化型材料10份;第二类普通耐老化型材料37份;第三类老化敏感型材料17份。宁春4号、宁春10号、宁春11号、宁春20号、宁春26号、宁春29号、宁春34号、宁春43号、宁春53号、宁春68号为耐老化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并为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以强筋小麦品种皖麦38为材料,按小麦叶龄指标设计了9个时期的灌水试验,研究了灌水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皖麦38主穗的籽粒粗蛋白含量随灌水时期的推迟逐渐降低,主要分蘖穗籽粒粗蛋白含量随灌水时期的变化趋势与主穗一致;皖麦38各主要分蘖(1蘖~3蘖)穗的籽粒粗蛋白含量高于主茎穗。春4叶前的灌水处理对穗数的增加有利,春5叶至孕穗期的灌水处理对提高穗粒数有利,孕穗期至灌浆前期的灌水处理更有利于千粒重的提高,灌水时期推迟至灌浆中期会对籽粒产量造成不利影响。籽粒产量随灌水时期推迟呈增加趋势,但灌水推迟至灌浆中期会对籽粒产量造成不利影响。灌浆期进行灌水处理会使沉降值和干、湿面筋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灌水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为研究水分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择鲁麦22和烟农15两个品种,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设置了“越冬水+拔节水+挑旗水”(处理A)、“越冬水+拔节水+挑旗水+灌浆水”(处理B)和“越冬水+拔节水+挑旗水+麦黄水”(处理C)三种灌水处理,研充不同处理下的冬小麦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灌水处理对两个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趋势一致。浇灌浆水的(处理B)对两品种的籽粒容重、出粉率、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粉质仪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但浇麦黄水(处理C)后两品种籽粒的容重、出粉率、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均显著降低,粉质仪指标也显著变劣;(2)不同灌水处理对两个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鲁麦22的粒重和籽粒产量均以处理B最高,处理A次之,处理C最低;烟农15粒重和籽粒产量表现为处理A与处理B无显著差异,处理C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