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花椒锈病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1983—1989年在陕西花椒产区进行此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病年流行规律与气象条件有关,发病温度13—25℃;每年6—8月连续有两个月降雨量大于57毫米,必发生病害;病害的流行程度与7—8月份的降雨量成正比,病害的季节动态符合罗辑斯蒂方程。不同花椒品种之间存在抗病性差异,以苟椒抗病性较强。位于山脊上的椒园较山谷椒园发病重。采用粉锈宁防治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花椒锈病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锈病的流行规律与气象条件尤其是5~9月份的旬平均降雨量密切相关,感病指数预测模型为Y=0.5059X 0.3945(X为5~9月份连续3旬的降雨量均超过12.6mm时的三旬平均降雨量).在发病初期交替使用粉锈宁、甲基托布津和退菌特进行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防治花椒锈病,筛选出高效药剂,选用目前生产上使用和市场上新推广使用的4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2.5%氟环唑悬浮剂、30%己唑醇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种药剂后7d平均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85.35%、84.73%、84.51%,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花椒锈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锈病是危及花椒生产的严重病害之一。对西北主要产椒区的调查,其发病率均在60%以上,最高可达90~100%;病情指数一般都达到30~75。病害发生的空间动态符合逻辑斯蒂曲线。病害的发生程度与降雨、花椒品种有关,而与树龄、海拔高度关系不大。该病菌为害叶片、叶轴,引起叶子大量提前脱落,致使椒树再次萌叶。锈菌在花椒上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不经休眠阶段而萌发,萌发最适温度18~25℃。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花椒锈病寄主抗病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陕西省宝鸡、韩城、凤县和富平等市县的6个花椒Zanthoxylum bungeagum Maxim品种进行了花椒锈病Coleosporium zanthoxyli Diet.et Syd.寄主抗病性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常见栽培花椒品种抗锈病性序列为:米椒油椒大红袍豆椒;野生品种较栽培大红袍抗病。花椒锈病的发生发展与8-10月份气温及秋季降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枣锈病是乐陵枣区的主要病害。上年病叶上越冬的夏孢子和树体带菌是初侵染来源。病叶上的越冬夏孢子可存活到6月中旬。病菌潜育期平均为11—12天,流行程度与当年气候条件密切相关。5—7月份的露、雾次数和8月份的雨次、雨量决定当年流行病的程度。据此可以预报防治适期和次数。  相似文献   

8.
对合欢锈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在5月上旬和7月底8月初,使用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和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涂干和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的方式,进行1.8%阿维菌素乳油、10%啶虫脒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不同倍液对花椒棉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和7 d, 1.8%阿维菌素乳油对花椒棉蚜的防治效果最好,其中100倍的防效最高,分别为85.99%、90.05%, 200倍和300倍的防效次之。10%啶虫脒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在药后1、7 d均出现显著差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在药后1 d和7 d都显著低于以上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10.
于文喜  王岳 《林业科技》1989,(5):31-31,27
落叶松褐锈病Triphragmiopsis laricinum(chou)Tai是落叶松人工林和苗圃的重要病害,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广为流行。1986~1988年我们对东京城林业局、江山娇林场等地的部分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其发病率达60~100%,病情指数平均为30.7%,严重者达66.7%,严重地影响了树木的生长,为控制该病蔓延,我们对其发病规律进行了观察,并在垂病区进行了药剂防治,其结果如下。上、暗棕壤、透水性比较好的地段的林分,发  相似文献   

11.
胡杨锈病(Malamapsora pruinosae Tranz)是我区西部胡杨栽植区普遍发生的一个毁灭性病害,严重地块,发病株率达100%,死亡率达80%,秋季枯梢严重。给人工营造胡杨林造成很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胡杨锈病发病情况、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防治沙棘锈病的有效药剂,开展不同浓度梯度药剂对沙棘锈病的防治效果试验。选择20%三唑酮乳油和田梦金乳油2种药剂,采用叶面喷雾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酮对沙棘锈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田梦金,三唑酮1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可达81.34%;其次是三唑酮1 500倍液。三唑酮1 000倍液或1 500倍液均可应用于沙棘锈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4.
枣锈病对小枣产量影响很大,国内对其侵染规律尚不清楚。经研究该病有冬孢子和夏孢子,无转主寄主。冬孢子5月下旬出现,6月上中旬盛期;夏孢子7月下旬出现,8月上、中旬盛期。初侵染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上旬至8月中旬是侵染高峰期。该病的发生与6~8月降雨量、次数成正相关。开花后7~10天用粉锈宁或25%多菌灵;7月上旬至8月初使用1:2:200波尔多液,防效均达100%。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花椒虎天牛(Clytus Valiadus Fairmaire)生物、生态学的研究结果,该虫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各虫态均在树体内完成。初龄幼虫群集于树表皮下的韧皮层中生活,4月份以后幼虫分别蛀食木质部或髓心。初龄幼虫集团的空间分布服从负二项式分布;幼虫个体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型。该虫为害5年生以上的成年花椒树,被害率与花椒树的树龄呈正相关。 在以“二次敲击法”为主的防治基础上,加强经营管理,清除老弱病株,提高单株花椒树的抗病虫害能力以期使花椒虎天牛的种群数量长期处于经济为害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16.
枣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枣锈病症状,病原和发病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间作物及枣树品种等有密切关系。在病害传播感染和再侵染期,分别选用25%粉锈宁、50%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灵等3种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粉锈宁对该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而对照区的病害自然控制率仅为5.4%,防治区红枣株产量由8kg提高到36kg,樯长350%,投入产出比为1:82,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2010年~2011年,对藤椒锈病的发病规律与化学防治进行了调查及研究。田间定点观察结果表明,藤椒锈菌孢子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藤椒锈病的发病情况与温度、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关系密切;该病的始发期为7月~8月,发病期为8月份,9月~10月份为发病盛行期。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自然发病状况下感病植株在不同时期的生理指标及其与锈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与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叶绿素含量与病情指数成呈显著负相关,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之无相关性。预防实验中,15%粉锈宁700倍和70%代森锰锌700倍预防效果达到93%,而最差的波尔多液预防效果也达到50%;治疗实验中,相对防治效果最好的70%代森锰锌700倍才为53.5%,最差的波尔多液仅为9.3%。  相似文献   

18.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进行了花椒黑胫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 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10%药液防治花椒黑胫病Ⅰ-Ⅱ级病株效果十分显著,平均治愈率达83.85%。从经济考虑,在生产中可以应用10%药液防治花椒黑胫病。  相似文献   

19.
柳干锈病是一种新的病害,经调查在山东沿海一带发生比较严重,山东西部、河北、河南也比较常见.本病原菌能感染柳树的干、侧枝、芽、叶片、叶柄等器官.在柳树上只产生夏孢子,夏孢子在柳树的嫩枝上可无伤口侵入,在老枝上只能伤口侵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