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椒锈病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锈病的流行规律与气象条件尤其是5~9月份的旬平均降雨量密切相关,感病指数预测模型为Y=0.5059X 0.3945(X为5~9月份连续3旬的降雨量均超过12.6mm时的三旬平均降雨量).在发病初期交替使用粉锈宁、甲基托布津和退菌特进行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花椒锈病寄主抗病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陕西省宝鸡、韩城、凤县和富平等市县的6个花椒Zanthoxylum bungeagum Maxim品种进行了花椒锈病Coleosporium zanthoxyli Diet.et Syd.寄主抗病性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常见栽培花椒品种抗锈病性序列为:米椒油椒大红袍豆椒;野生品种较栽培大红袍抗病。花椒锈病的发生发展与8-10月份气温及秋季降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展不同尺度景观格局下银白杨锈病危害调查,探讨景观格局对病害发生、流行以及扩散的影响,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北京延庆地区选取78个样点调查杨树锈病,计算病情指数,并基于研究区遥感影像分类图设置以样点为中心,半径分别为250、500、750、1 000m的缓冲区,运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各尺度缓冲区内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的景观指数。采用R软件进行病情指数的统计分析以及各尺度下景观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病情指数与景观指数的逐步回归分析,通过生态学统计分析软件Canoco进行类型水平景观指数的RDA分析。【结果】杨树锈病在研究区内广泛发生,病情指数在5. 6~94. 1之间,其危害程度受景观格局特征、生境环境和人工管理状况的影响。在景观水平上,不同尺度缓冲区内景观格局对杨树锈病危害程度具有不同响应,影响显著的因子也有所差异。在类型水平上,耕地及草地斑块对杨树锈病发生具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斑块密度(PD)、散布与并列指数(IJI)等共性指标。【结论】景观结构中行道路廊道和草地、耕地基底为病害传播提供便利条件,可促进杨树锈病发生;在本研究选取的尺度中,500 m缓冲区是该病害管理的最佳尺度,在此尺度下,景观指数与病情指数的拟合度最佳;结合杨树锈病发生的病理学特点,可通过面积-形状指标、景观聚集度指标及多样性指标解释病害的发生情况,景观内部斑块形状较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会抑制病害发生,景观单元内斑块类型越分散、景观结构越细化且细化的斑块之间分布越均匀,则病害流行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花椒锈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锈病是危及花椒生产的严重病害之一。对西北主要产椒区的调查,其发病率均在60%以上,最高可达90~100%;病情指数一般都达到30~75。病害发生的空间动态符合逻辑斯蒂曲线。病害的发生程度与降雨、花椒品种有关,而与树龄、海拔高度关系不大。该病菌为害叶片、叶轴,引起叶子大量提前脱落,致使椒树再次萌叶。锈菌在花椒上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不经休眠阶段而萌发,萌发最适温度18~25℃。  相似文献   

5.
在椒园内设样地进行分级调查,测定不同病级花椒黑胫病所对应的产量损失,建立了感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Y=0.796 8+0.98x(R2=0.999 9)。依据回归方程及花椒生产实际情况,确定出花椒黑胫病的经济阈值为病情指数5.62,成灾水平因子为病情指数29.80;绝收水平因子为病情指数80.82。  相似文献   

6.
枣锈病流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枣锈病的流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枣锈病夏孢子5月底开始飞散,降雨和微风能提高孢子飞散的数量,枣锈病发生以后,空中夏孢子一直保持在较高的密度,10月中旬夏孢子数量才逐渐降低;通过接种试验说明越冬夏孢子与新鲜夏孢子在叶片反、正面均能侵染成功,但以叶反面为主,潜育期为11~15d;该病首先在根蘖苗及离地面较近枝条上发生,逐渐向上传染,在水平方向上,东、南、西3个方向发病较重,内膛和北方发病较轻;通过连续调查标准树的病叶率与病情指数,利用罗辑斯蒂曲线、理查德曲线建立了以病叶率推算病情指数的模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982;利用灰色GM(1,1)模型,摸拟了枣锈病病叶率与病情指数的进展速度,并建立了模型。  相似文献   

7.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因为生长迅速,木材纹理致密通直,所以是经济建设大地园林化的重要树种。但在近30年来,随着大面积人工林栽植与成林,油松松针锈病亦相继普遍发生。即如1958年本溪达贝沟、草河口、凤城通远堡、清原及新宾一带油松、赤松发生不同程度松针锈病的危害。至1965年凤城通远堡12年生油松林发生较严重的松针锈病发病率为40%;同年章古台地区8—9年生,数十亩油松林发生严重的松针锈病,发病率为100%,病情指数为58—91。1979年清原辽宁省林校数百亩油松、赤松林发病率为40—  相似文献   

8.
<正> 近30年来,随着大面积油松人工林的栽植与成林,油松松针锈病亦相继普遍发生。如1958年本溪县达贝沟、草河口、凤城县通远堡、清源及新宾县一带油松、赤松发生不同程度松针锈病的为害。1965年凤城通远堡12年生油松林发生较严重的松锈病,发病率为40%,章古台地区数十亩8、9年林发病率为100%,病情指为58—91。1979年清源辽宁省林校数百亩油松、赤松林发病率为40—50%,吉林省辉南县青顶子林场1200亩13—26年生油松林发病率分别为60%和20%,幼龄林病情指数为40。为了有效地防止该病的蔓延及危害,应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花椒锈病在秦巴山区和渭北等地危害日趋严重。此病病原菌以冬孢子堆越冬,6月下旬开始发病,7月发病缓慢,8—9月发病迅速,发病率高。旬平均温20℃左右,旬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夏孢子侵染。7月下旬和8日下旬喷洒15%粉锈宁的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尖峰岭地区营造的5-6年生海南红豆行道树,严重发生了由红锈藻引起的红锈病,在500株幼树中,发病株率高达97.5%,Ⅲ-Ⅳ级病株率80%,病情指数75.5,导致部分叶片干枯或脱落,嫩枝枯死,树势衰弱,生长严重受阻。文章对该病的症状、病原、危害及发生规律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1.
新疆杨锈病近年来在原平市呈现加重流行趋势,特别是在雨水较多年份发病更是严重。通过对新疆杨锈病发生规律以及流行条件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了新疆杨锈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杨树和柳树均属于杨柳科植物,两者在经济林及绿化行道树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锈病在杨树和柳树高栽植密度苗圃地和成片用材林的发生极为严重。本研究比较杨树和柳树锈病的发病症状、流行特点及病原菌特征,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际指导依据。以川东北地区4区(县)(南充市高坪区和西充县,广安市前锋区和武胜县)患发锈病的杨树和柳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显微观察技术等方法。杨树锈病和柳树锈病大都侵害叶和幼苗,引起树叶早期脱落,幼苗枯萎。但杨树锈病的病原菌为锈菌科栅锈菌属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s),柳树锈病的病原菌为锈菌科栅锈菌属拟鞘锈栅锈菌(Melampsora coleosporioides Diet.)。杨树锈病和柳树锈病虽有共同的发病特征,但在为害症状、病原类型和发生规律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建议在防治时根据寄主的不同选择针对性强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系统观察方法对红河流域木薯主产区木薯褐斑病发生和流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害在木薯生长前期5月份开始发病,生长中、后期的7月份后病情呈明显上升,9、10月份达到最高峰,危害率达100%,病情指数20.50~30.77;下游区域的病情中游上游,病情的周年消长和区域性差异主要是降雨量和湿度的影响;高海拔区域(350~400 m)病情高于低海拔区域(250~300 m),这与高海拔区域气温相对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2010年~2011年,对藤椒锈病的发病规律与化学防治进行了调查及研究。田间定点观察结果表明,藤椒锈菌孢子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藤椒锈病的发病情况与温度、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关系密切;该病的始发期为7月~8月,发病期为8月份,9月~10月份为发病盛行期。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自然发病状况下感病植株在不同时期的生理指标及其与锈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与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叶绿素含量与病情指数成呈显著负相关,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之无相关性。预防实验中,15%粉锈宁700倍和70%代森锰锌700倍预防效果达到93%,而最差的波尔多液预防效果也达到50%;治疗实验中,相对防治效果最好的70%代森锰锌700倍才为53.5%,最差的波尔多液仅为9.3%。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耐涝性强的花椒种质资源材料,通过人工淹水试验,对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前期优选出的6种花椒种质材料的生长量和涝害情况等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川植-3在涝渍胁迫下,仍维持较大的株高、基径生长量胁迫指数,并且在涝渍胁迫至66?h时才出现涝害症状,涝害指数仅为5.56%,涝渍胁迫至96?h时其涝害指数为55.56%...  相似文献   

16.
随着自然灾害的增加,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凸显。本文以四川省东部为例,以人口、土地类型、气候、植被等数据为基础,构建了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四川省中东部的生态脆弱性状况进行分析,从而评价该区域的生态风险。旨在揭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区域生态保护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成都和区域的中心城市所在地区生态风险指数较高,遂宁和内江西部地区生态风险指数较低,而其他地区的生态风险指数处于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17.
<正> 德宏地区种植的小粒种咖啡以色浓、味香、品质优良而著称,但极易感染叶锈病。这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世界上所有种植咖啡的国家及地区均有程度不同的锈病发生。德宏州热带作物试验站一九五七年因锈病流行,干豆损失68%。芒市农场二年生咖啡幼苗因锈病侵袭,加之冬季干旱,在一块九百余株的重病区内,全株枯死的树占12.2%,其余树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瑞丽附近另星栽植的咖啡也都有严重的锈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从2017年4月中旬至12月上旬调查了南京城北地区银杏叶枯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南京城北地区银杏叶枯病发病高峰期的叶片症状可分为边缘黄化型、斑点型、焦枯型、均匀黄化型4类,其中边缘黄化型发生比率较高;南京城北地区银杏叶枯病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始发时期为5月中下旬,至7—9月是危害高峰期,病害迅速发展,10月中旬左右危害逐渐停止,病情指数达65. 28,11月后叶片逐渐枯黄脱落;不同的养护管理条件对该类病害的发展也有影响,至10月中旬,在有养护管理措施的新庄地区,该病害的发展较轻,病情指数为39. 3,而无养护管理的晓庄幕府校园内的银杏树的病害发展较重,病情指数达到85. 4;南京城北地区银杏雌雄株叶枯病发生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雄株发病较早,5月病情指数为14,而雌株为5. 4,但雄株病情发展缓慢,至10月中旬,雄株比雌株个体表现更为抗病,雄株和雌株病情指数分别为40和56. 4。  相似文献   

19.
花椒的采后管理直接影响树体的营养积累,花芽分化和来年的开花结果。因此,花椒采后: 1.保护叶片。首先要防治锈病和褐斑病,9月中旬喷一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100倍液,或者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另外,可给叶面喷施0.1~0.3%的尿素溶液或0.1~0.3%硫酸亚铁溶液,以增强叶片的光合性能,生产和积累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有机态氮。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红松根腐病防治时,利用打穴撒石灰方法,林分被害株率下降4.7%,病情指数下降8%;利用打穴喷药方法,林分被害株率下降48.0%,病情指数下降63%;利用直接喷药方法,林分虽然病情指数下降了24%,但被害株率却上升了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