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经过30多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定西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5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由局部治理向大范围整体推进的转变,二是实现了由人工治理向机械化治理的转变,三是实现了由防护性治理向开发性治理的转变,四是实现了由单一追求生态效益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转变,五是实现了由主管部门主导治理向党委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同台唱戏的转变,目前已步入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的新阶段。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定西乃至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应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紧紧抓住小流域综合防治、坡面径流调控理论与实践和水土保持经济等关键部分,并力争有所突破,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7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规划体系基本健全,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监测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符合自然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之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得到全面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实现了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进入新时代,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按照"把工作重心切实转变到监管上来,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的水土保持工作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狠抓责任落实,以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为核心,以完善政策机制为重点,以严格督查问责为抓手,充分依靠先进技术手段,全面履行水土保持职责,着力提升管理能力与水平,真正做到基础扎实、监管有力、治理有效,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审批改革的深化,对建设单位自主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积极贯彻落实"放管服"政策,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由原来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调整为"项目法人自主验收",同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将更加重视事中、事后监管。依据当前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形势及多年从事铁路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了铁路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意义、关键点和流程,以期促进铁路建设管理者提高责任意识,规范工作流程,切实做好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实现铁路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地保护水土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使水土保持法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应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向事前预防与事中事后监管并重转变,从惩戒违法为主向惩戒违法同指引预测教育并重转变,从对建设单位进行监督执法为主向对建设单位和下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执法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5.
加快水保信息系统建设 适应现代管理新要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部署和应用"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前加快水土保持信息化的紧迫工作,根据中央要求和水利部总体部署,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水土保持监测与数据发布等工作将由传统管理方式向"天、地一体化"、全行业统一工作平台、全过程动态跟踪、精细化监管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加快各子系统的基本信息、数据录入是地方各级水土保持部门需尽快完成的基础工作。只有提高对水土保持信息化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扎实开展信息化具体工作,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土保持》2008,(9):59-59
<正>福建长汀县认真总结回顾近30年来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今后一段时期主抓拓展与提升,纵深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一是在治理目标上,完成山头"由红变绿"向"让绿色变成财富"的转变,推进以果业、经济林为主体的水保产业发展;二是在治理举措上,由减少  相似文献   

7.
2003—2007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现了项目区基本农田、粮食产量和群众收入"三增加",农业生产条件、群众生活水平、生态环境"三改善",水土流失量、坡耕地、贫困人口"三减少"。其主要经验是:坚持综合治理,注重治理理念和模式创新;坚持"八片"精神,注重治理机制创新;坚持政府领导,注重创新部门协作机制;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注重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坚持示范带动,注重突出规模效益;坚持制度建设,注重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在新一期(2008—201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精心组织实施;进一步创新治理思路和模式,做好工程建设"五结合";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根据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和优势,把依靠政府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群众参与机制;高度重视资金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把宣传工作作为发挥工程建设示范作用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营造良好的水土保持氛围,加大工程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山东省按照"强监管、补短板"的水土保持工作总思路,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坚持向标准要能力、向规范要合力,全面从严查处生产建设活动中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水土保持强监管全面起势、高效推进。主要做法有:筑牢防线,打好水土保持强监管防御战;拉长战线,打好水土保持强监管运动战;夯实基线,打好水土保持强监管阵地战。  相似文献   

9.
根据在云南昆明召开的2011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今后要努力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实现"三个转变",即:管理方式由人为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工作内容由项目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工作重点由抓项目的数量规模而管理粗放向抓科技示范、抓精品转变。实现"三个转变"是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新水土保持法的具体行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也是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提出了"三个转变"的内涵以及实现的必要性、途径、载体、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走访部分渔业基地方式,收集整理重庆市渝北区休闲渔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个方面的发展建议:思路转换,以绿色行动推进休闲渔业发展;产业转型,促进渔业由一产业向一三产业转型;产品转化,促进水产品由大宗型向精品型转化;方式转变,加快渔业由"吃鱼养鱼"向"养水护水"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论资源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审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统领发展的指导思想。国家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应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手段。在新形势和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应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产业发展政策、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从注重单个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战术层面向注重流域或区域的资源环境保护的战略层面转变,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审批、暂缓审批或不予审批,发挥水土保持调节经济发展的作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水土保持方案的技术评估机构建设,强化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为国家掌握水土资源、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调整经济发展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经初步统计,2016—2020年青海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90.14km2,为《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近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任务(6000km2)的1.33倍。“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多举措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明显加快,初步实现由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由防护型治理向开发型治理、由粗放型治理向集约型治理开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信息体系必须改革传统运行方式选择实施新的发展战略,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单一部门型向综合集团型转变;由 功能型转变;由层层上报体制,向新型信息网络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14.
水利部在分析新时代治水矛盾转变的重大判断基础上,提出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的工作要求。水土保持监测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支撑和服务太湖流域水土保持强监管方面,需要结合流域实际,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重心,具体思路是要紧紧围绕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紧紧围绕"水利行业强监管"开展水土保持监管监测、紧紧围绕"在监管上强手段"开展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提升支撑能力夯实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明确生态清洁小流域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对生态屏障型、农业生产型和清洁宜居型等三种类型的5条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模式、治理成效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通过保障生态安全、建立生态屏障、助推"治理有效",生态经济并行、培育"产业兴旺"、助推"生活富裕",以及生态融入生活、培育"乡风文明"、助推"生态宜居"等途径,可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在今后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应强化以下几方面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政府重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建立坚强有力的群众基层组织;加大资金投入和生态补偿力度;进一步加强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浅谈水土保持工作的五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高要求,作者认为:在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在理论、体制和科技上应不断创新,实行五个转变:①认识上,从传统的以“人是自然主人”向“人是自然成员”转变;②小流域治理观念从小而全的封闭型治理向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因地制宜开放型转变;③水土流失治理方法由以小流域治理、人工治理型为主向生态修复为主,重点治理为辅转变;④水土保持投资体制由单一的国家投资为主向征收水土保持建设基金为主转变;⑤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由重编报方案轻实施的表层、静态管理向以实施为主的深层、动态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虽然相关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较为重视,但因其建设周期过长,涉及的挖填作业面多,往往存在过程管控不力的现象。目前,国家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而水土保持工作作为践行生态文明战略的主要抓手,其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严格落实是水电站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初步探讨了新形势下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咨询的思路和想法,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只有以全局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做好水土保持设计咨询工作,将水土保持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使水电开发由"重开发"向"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建设与生态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并行"转变,才能推动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绿色水电站。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农业工程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赋予了农业工程新的职责和使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和发展机遇。大学面临着科技发展的新挑战、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未来的教育将更加开放、适合、人本、平等、可持续。农业工程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我们思考应如何培养高度智能化的未来农业的创造者、引领者和支撑者;思考如何聚焦本学科专业,坚守农业工程主体地位,使学科专业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该文分析了国际农业工程学科专业的发展,表明国际农业工程人才培养已凸显农业、工程、生物、信息的交叉,交叉融合的核心课程体系已成为专业学生不可替代性的标签。该文认为,强化本专业学生的不可替代性是强化学科专业主体地位和推动学科专业声誉形成螺旋式上升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建议通过4个转变(从注重知识本位向提升素养本位转变,从专业教育向专业+通识教育并重转变,从高度专业化培养向宽专交融合转变和从偏重职业技能向注重全面成长转变),推动"新农业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切实提高对重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高效监管,切实加强测管协同的有效衔接,按照国务院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的精神,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转变,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工作。《国家水土保持监管规划(2018—2020年)》不仅明确了加强流域监测机构的监测能力建设,而且安排了部管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的任务,还要求充分发挥监测对监督管理的技术支撑,增强监督检查能力,促进监管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促使政府主管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政治任务作出政治宣示,提出总体目标、工作部署和领导要求。对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任务目标,紧紧围绕水土保持"把工作重心切实转变到监管上来,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的总要求,分析我国水土保持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和行业能力的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尝试提出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建设途径与方法,以期与本行业及有关部门同仁交流,激发大家的金玉良言,为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