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桑叶枯病又称桑卷叶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梗孢科、树枝霉属真菌(Hormodendrum mori Yendo)侵染引起的桑树叶部病害。主要危害枝条上部嫩叶。发病初期,病叶呈现失水性褪色病斑,进而发展成叶色发黄,叶尖、叶缘及叶脉间产生不规则形褐色病斑,成块状,随着病情发展,病斑连接成片,使半叶或整叶干枯...  相似文献   

2.
对睢宁县桑卷叶枯病的发生情况及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根据桑卷叶枯病的发病因素,采取了及时清除病原、加强桑园管理、用药物进行综合防治的方法,基本控制了病情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3.
吴福安 《中国蚕业》2010,31(3):84-85
桑树真菌病是桑树病害中种类较多的一类病害。常常危害桑树的叶部(如桑褐斑病、桑赤锈病、桑卷叶枯病和桑里白粉病等)、枝干(如桑断梢病、桑树芽枯病、桑干枯病、桑拟干枯病和桑树膏药病等)、根部(桑紫纹羽病等)和桑椹(桑椹菌核病等)。现将在蚕桑生产中容易发生的主要几种桑树真菌病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桑卷叶枯病是桑树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采用常规的微生物学试验方法观察病原菌桑单胞枝霉菌(Hormodendrummori Yendo)的形态并研究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白色圆形凸状菌落,并能产生大量的暗蓝褐色分生孢子梗和淡灰色分生孢子;菌丝的生长温度为8~40℃,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为10~38℃,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55℃,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5~30℃;适合菌丝生长的pH为4.5~11.0,最适pH为6~7;相对湿度大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产生与萌发;连续光照可促进产孢。以上结果信息可供研究桑卷叶枯病病原菌的危害特点和建立病害的有效防治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魏艳  李芬 《广西蚕业》2010,47(1):14-17
桑橙瘿蚊属双翅目、长角亚目、瘿蚊科,是一种以幼虫吸食桑枝顶芽汁液的微体害虫。危害轻时每芽分布1~2虫,顶芽歪曲,生长受阻(但仍可继续生长);危害严重时,每芽分布有3头虫以上,顶芽黑枯、腐烂,枝条层层分叉,严重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该虫自1987年首次在我县发生危害以来,曾多次暴发,是我县桑树主要害虫之一,也是本地区目前为止最难预测、最难防治的桑园害虫。  相似文献   

6.
地处湘鄂交界处的修水县 ,有着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 ,现有桑园 4 0 0 0hm2 ,其中杂交桑 2 30 0hm2 。2 0 0 1年春 ,漫江、山口、征村、全丰、白岭、古市等乡镇杂交桑大面积发病 ,面积约 6 6 7hm2 ,经实地调查和室内镜检诊断 ,属桑卷叶枯病为害所致。据调查 ,发病株率一般在 15 %~ 4 0 %之间 ,严重的桑园则高达 10 0 % ,春蚕用叶影响极大。1 症状识别为害桑叶 ,以嫩叶发生较多。春季桑叶发病时 ,被害叶缘先呈水渍状 ,后生深褐色连片病斑 ,随着叶片生长 ,叶身向叶面卷缩 ,严重时最后全叶变黑脱落 ;夏秋季顶端叶片 ,先是叶尖及其附近的…  相似文献   

7.
周帅 《广东蚕业》2012,(3):24-25
桑细菌性黑枯病又名桑缩叶细菌病、桑疫病、烂头病,分布较广,是桑树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重点蚕区屡有发生,主要危害新稍和嫩叶,导致桑叶减产甚至无叶喂蚕。可通过选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进行药物防治等综合措施降低该病引起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桑橙瘿蚊属双翅目、长角亚目、瘿蚊科,是以幼虫吸食桑枝顶芽汁液的微体害虫。危害轻时(每芽1~2头虫),顶芽歪曲,生长受阻;危害重时(每芽3头虫以上),顶芽黑枯、腐烂,枝条层层分叉,严重影响桑叶产、质量。该虫自1987年首次在睢宁县发生危害以来,曾多次暴发,是睢宁县桑树主要害虫之一,也是目前为止最难预测、最难防治的桑园害虫。  相似文献   

9.
桑叶枯病是我国桑树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在国内早有记载,我国大部分蚕区均有发生。2002~2003年春季该病在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桑园连续2年发生,株发病率分别高达80%和50%,桑叶损失达35%和20%。2001~2005年我们对该病的危害病状、病原菌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流行规律开展了调查分析和实验研究并提出了防治技术措施。1发病症状通过多年田间观察,桑叶枯病在自然条件下只侵染危害叶片,大多发生在枝条先端4~5片嫩叶上。春夏季发病时,被害叶片初期叶尖及附近叶缘呈水渍状,并逐渐变褐,产生深褐色连片病斑,后扩大至前半张叶片。随着病组织的坏死,…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桑树种质资源圃保存的杂交桑和湖桑品种为材料,采用大棚盆栽自然接种桑叶枯病病原的方法,调查不同桑树品种在高Cd和低Cd浓度胁迫下桑叶枯病的发病率,以及相同Cd浓度条件下大树和建筑物遮荫(低温区)对桑叶枯病发病率的影响,发病率以发病叶片数占整株桑树叶片总数的百分比表示。结果表明:不同的桑树品种,其桑叶枯病的发病率差异较大。在调查的66个桑树品种中,育2号等9个品种的桑叶枯病平均发病率低于5%,为抗性品种;粤桑11号等16个品种的桑叶枯病平均发病率高于50%,为易感品种。高Cd浓度区与低Cd浓度区,高温区与低温区发病率差异也较大,其平均发病率分别为高温高Cd区60.75%、低温高Cd区29.50%、高温低Cd区46.43%和低温低Cd区20.00%,高温高Cd区平均发病率比低温高Cd区高31.25个百分点,高温低Cd区平均发病率比低温低Cd区高26.4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正据《果树学报》2018年第4期《苹果炭疽叶枯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作者王美玉等)报道,为了了解我国苹果主产区苹果炭疽叶枯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苯并咪唑类、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和咪唑类杀菌剂敏感性的现状,为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以及为苹果炭疽叶枯病菌抗药分子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杨凌区紫花苜蓿叶枯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在生产中的诊断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采自陕西省杨凌区苜蓿叶枯病病样进行致病菌分离、纯化、分子鉴定、离体叶片及活体致病性测定,确定了引起陕西省杨凌区苜蓿叶枯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对苜蓿叶枯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该菌最适pH值为7;黑暗条件下有利于该菌生长;可溶性淀粉是其较好的碳源,而对果糖利用效果最差;最适氮源为硝酸钾,而对硝酸铵利用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
<正> 桑瘿蚊幼虫是危害桑树嫩芽和新梢的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县危害猖獗,轻者顶芽弯曲,重者顶芽枯死止芯,被害桑树常引起黑枯性细菌病发生,特别是低洼、潮湿、阴蔽背风和杂草丛生地带发生。去年春季柏丫镇部分社、组桑树被桑瘿蚊危害,有71%的桑枝产生烂头,止芯率达95%,秋季扩展到29个乡,其中有15个乡被害面占42%以上。全县损失桑叶达30%左右。  相似文献   

14.
40%乐桑乳油对桑尺蠖毒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neata(Butler)]属鳞翅目,尺蠖蛾科.分布于各蚕区,其幼虫在桑园里常年可见,桑树生长季节都能造成为害,其中首推春季对桑芽所造成的危害最严重.桑叶生长期食害桑叶,造成桑叶损失很大,再加上各蚕区有时候防治不当,又会造成家蚕大面积中毒.生产上一般是采用甲胺磷、灭多威和辛硫磷来防治.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研究了堆蜡粉蚧的特征、习性,对桑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该虫分布具有热带性特点,海南各蚕区分布较广。主要以吸食汁液危害桑的梢端和幼芽、嫩叶。每年5至10月危害最盛。受害桑树顶端停止生长,桑叶卷缩,叶质变劣,严重减产或无收,对养蚕生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厂矿企业有害气体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引起桑、蚕危害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害气体之中的氟化物就是通过污染大气和桑叶而危害蚕的。因此,监测桑叶和大气的氟化物含量,对了解和掌握桑叶和大气被污染的程度,防范对桑蚕的危害以及检查工厂的污染排污情况,对保护环境,都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对桑园的氟污染进行了长期监测,现就接触所及,对桑叶含氟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正> 蚕螟虫俗称青虫、油虫、卷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桑螟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蚕区,是我场桑园多年来危害桑树最主要的害虫。该虫从七十年代至今发生一直非常严重。据调查统计,1985年以前,每年因桑螟虫危害,污染的桑叶在10万公斤以上,年桑叶直接经济损失5万多元。1985年至今我场对桑螟虫的测报,防治技术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每年  相似文献   

18.
桑天牛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孝龙  许平 《中国蚕业》2007,28(1):24-26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别名黄褐天牛,俗称大羊角、羊夹、蛀心虫等,属鞘翅目、天牛科Cerambycidae。桑天牛是桑树枝干的主要害虫之一,除危害桑树外,还交叉危害桃、梨、苹果、枇杷、构树、无花果、柳、白杨等多种树木。桑天牛幼虫蛀食桑树枝干,甚至深入根部,轻则使桑树发育不良,叶小质差,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重则造成枯枝或枯拳,直至全株死亡,使桑园缺株减产。成虫啮食树皮,造成断枝或枝条生长弱,严重影响桑树生长。  相似文献   

19.
<正> 氟化物对蚕的危害是由工厂排放的含氟废气污染大气,桑叶从污染大气中吸收、吸附氟化物,当桑叶中的氟化物积累到对蚕有害量时,就会对蚕产生危害。桑叶中的氟化物含量与气象因素的变化及污染源的远近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桑毛虫被害株桑叶产量的变化,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分别就被害桑株(夏伐桑树株危害率28.84%、春伐桑树株危害率32.06%)对桑叶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害桑树对桑叶产量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春季桑叶产量的影响。调查结果认为应认真做好桑毛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加大对该虫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