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室内土壤盆栽条件下,探讨了黄顶菊对附近生长的萝卜、玉米、黄瓜和小麦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黄顶菊对供试4种作物种子的萌发以及株高和鲜重增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黄瓜、萝卜的抑制作用更强。研究还发现,生长在黄顶菊附近的萝卜、玉米、黄瓜和小麦根系活力明显低于对照,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活力均低于对照,而丙二醛含量高于对照。结果预示黄顶菊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对附近的作物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外来植物黄顶菊的化感作用,利用乙醇回流法萃取了黄顶菊叶片中的类黄酮,将得到的类黄酮按照0.5%、1%、2%和3%的浓度配成溶液,对白菜种子进行萌发实验并测定了一些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类黄酮浓度的增加,白菜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下胚轴长、苗高、叶绿素a、总叶绿素以及保护酶活性显著降低,根长及活力指数为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3.
黄顶菊化感物质释放途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以萝卜、小麦、玉米和棉花为受体,研究了黄顶菊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旨在了解黄顶菊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结果显示:黄顶菊自然挥发物对受体植物不表现化感作用;黄顶菊淋溶物对棉花幼苗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棉花幼苗高度和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29%和10.42%;黄顶菊枯落物浸提液和根系分泌物浸提液对4种受体植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除了黄顶菊根系分泌物浸提液B3处理外,其它处理的综合效应均显著大于淋溶物处理,如黄顶菊枯落物浸提液(A1、A2、A3)、根系分泌物浸提液(B1、B2、B3)以及淋溶物等各处理对受体植物的综合效应分别为44.74、29.37、14.5、31.54、16.52、3.55、1.48。结果表明,黄顶菊主要通过植株残体和根系分泌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其次是通过雨雾的淋溶对受体植物产生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4.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的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明确黄顶菊对其他植物的化感作用,利用黄顶菊茎叶的不同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的生长影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顶菊茎叶水提物对玉米、小麦、棉花、大豆、花生、马唐和反枝苋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对棉花的化感效应最强,在其浓度为0.2 g/mL时,对根长和茎长的化感指数分别为-0.85和-0.88,而该水提物对水稻的生长则表现为促进作用。黄顶菊茎叶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的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的化感效应要高于水提物,其中以丙酮提取物的化感效应最强。利用重结晶法从黄顶菊茎叶的丙酮提取物中得到了一个具有除草活性的物质,该物质的熔点为192.5℃~193.5℃,最大吸收波长为220 nm,初步判断该化合物是一种碱性有机物,该物质在浓度为1000,500,100,50 mg/L时,对马唐,反枝苋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对本地植物危害大,挤占原有生物生长空间,产生化感物质抑制农作物生长,破坏生物多样性,甚至还有可能产生更具侵染力的杂交后代,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危害。对黄顶菊进行适时有效的综合防除非常必要,可通过萌发期清除、苗期化学防除、生长期人工铲除、秋冬早春防除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黄顶菊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顶菊是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多数入侵植物均有化感作用。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黄顶菊的花、根、茎、叶提取液对其他植物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顶菊的花、根、茎、叶提取液对几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均有化感作用,且与提取液浓度有关,表现在黄顶菊的提取液能降低种子的发芽率、胚根的长度。证实了黄顶菊具有化感物质,它能抑制其它植物种子的萌发,并对其它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黄顶菊对其他植物生长的抑制,有利于它迅速繁殖,在大面积内形成单一的群落并成功入侵。  相似文献   

7.
外来植物黄顶菊水浸提液对绿豆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就外来植物黄顶菊水浸提液对绿豆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黄顶菊水浸提液对绿豆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的根长、茎长及生物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绿豆种子发芽率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1%浓度浸提液抑制作用较弱;绿豆幼苗的根长随浸提液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变短,1%、10%浸提液对根长的抑制作用较弱;对绿豆幼苗茎长的影响,与对照比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但10%浸提液抑制作用最强;各处理的绿豆幼苗整株干重与对照比均下降,50%、100%浸提液处理差异极显著,10%浸提液处理差异显著,1%浸提液差异不显著。这些试验结果表明黄顶菊水浸提液对绿豆存在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顶菊水浸提液对玉米种子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黄顶菊新鲜植株为材料,用蒸馏水浸提活性物质,得到100%、50%、10%的植株各部位浸提液,以蒸馏水作对照,用培养皿滤纸法对玉米种子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黄顶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水浸提液均对玉米表现他感作用,不同部位不同浓度浸提液的他感作用效果、强度存在差异;(2)不同部位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率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为100%的花和50%的根的浸提液,总体上花的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强;(3)不同浓度的不同部位黄顶菊浸提液对芽长影响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均为抑制;(4)不同浓度的不同部位黄顶菊浸提液对根长的影响是抑制作用大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白三叶草鲜株和外来植物黄项菊干株为材料,用蒸馏水做活性物质浸提,得到0.100g/ml、0.075g/ml、0.050g/ml三个不同浓度的地上部分的水浸提液.以蒸馏水作对照.用培养皿法对二者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黄顸菊水浸提液对白三叶草种子发芽率、根长、根茎比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抑制强度随浓度升高而升高;不同浓度的白三叶苹水浸提液对黄顶菊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但抑制了黄顶菊幼苗的根长、根茎比;0.1g/ml黄顶菊浸提液化感抑制作用最强,0.05g/ml、0.075g/ml白三叶草浔握液化感抑制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黄顶菊(Flavera bidentis)的化感效应,研究了不同浓度黄顶菊的落叶水浸提液对绿豆、红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顶菊落叶水浸提液对绿豆和红豆种子发芽率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但对绿豆和红豆的抑制作用是有差异的。因此,黄顶菊也可通过其叶片凋落物释放化感物质,从而为防控黄顶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顶菊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光照、温度、土壤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等方面,研究了其对黄顶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促进黄顶菊种子萌发;适于黄顶菊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5~40℃;土壤含水量在30%~90%时,有利于黄顶菊种子萌发;空气相对湿度对黄顶菊种子萌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工播种,研究了黄顶菊的开花和成熟特性。结果表明:出苗期早的黄顶菊开花期较早,从出苗到开花需120~50 d,7月下旬开始开花,花期持续到10月下旬;8月之前出苗的黄顶菊均能产生种子,出苗越早,黄顶菊的单株生物量越高,单株生物量与单株种子数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990 7。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黄顶菊在山东省的分布和发生情况,实地调查了毗邻黄顶菊初发地河北省的山东省西北部。结果表明,与河北省毗邻的聊城、德州、济南均见黄顶菊疫情,其中聊城灾情最重,在夏津已发现黄顶菊侵入农田。调查还发现,黄顶菊主要沿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之间的主要干道传播,且动物和交通工具都是其传播媒介。黄顶菊在山东的分布调查,为山东黄顶菊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黄顶菊苗期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探究黄顶菊适应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基础,为进一步预防其入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黄顶菊种植在塑料桶中,并放于全透光的遮雨棚内,设3种土壤水分处理,即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CK)、60%(T1)、30%(T2),对苗期黄顶菊的光合参数及相关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处理间的差异。[结果]在CK条件下,黄顶菊的Pn日变化曲线基本呈"双峰"型,但在T1和T2处理条件下Pn呈"单峰"曲线;CK在上午11:30左右达到第1个峰值,为31.83μmol/(m2.s),13:30午休,下午15:30再次达到峰值,为23.34μmol/(m2.s)。而T1、T2在13:30达到峰值;3个处理黄顶菊叶片的Tr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CK与T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T1处理的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和T2处理。[结论]干旱胁迫降低了黄顶菊叶片的Pn、Tr、Sc等生理指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既有气孔因素又有非气孔限制因素;干旱胁迫推迟了净光合效率峰值出现的时间;适度干旱能够有效提高黄顶菊的水分利用效率引起其抗旱性响应。  相似文献   

15.
王秀彦  阎海霞  黄大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653-7655,7819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黄顶菊苗期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探究黄顶菊适应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基础,为进一步预防其入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黄顶菊种植在塑料桶中,并放于全透光的遮雨棚内,设3种土壤水分处理,即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CK)、60%(T1)、30%(T2),对苗期黄顶菊的光合参数及相关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处理间的差异。[结果]在CK条件下,黄顶菊的Pn日变化曲线基本呈"双峰"型,但在T1和T2处理条件下Pn呈"单峰"曲线;CK在11:30左右达到第1个峰值,为31.83μmol/(m2.s),15:30再次达到峰值,为23.34μmol/(m2.s)。而T1、T2在13:30达到峰值;3个处理黄顶菊叶片的Tr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CK与T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T1处理的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和T2处理。[结论]干旱胁迫降低了黄顶菊叶片的Pn、Tr、Sc等生理指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既有气孔因素又有非气孔限制因素;干旱胁迫推迟了净光合效率峰值出现的时间;适度干旱能够有效提高黄顶菊的水分利用效率引起其抗旱性响应。  相似文献   

16.
黄顶菊是中国近年来新记录的一种外来入侵恶性杂草,入侵后迅速蔓延并造成大面积危害.综述近年来对黄顶菊的分类学地位、生长、光合及遗传特性、防控措施及其分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黄顶菊具有喜光喜湿、耐盐碱贫瘠、生长繁殖迅速、结实量大等特点,环境适应性极强,其种子易于随气流传播和混在农产品中人为传播扩散.预期黄顶菊在未来10~20年内将可能扩散到更大范围危害,对该杂草应加强研究,创制出经济安全而有效的持续控制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顶菊根围AM真菌与土壤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河北中南部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Kuntze]9个入侵地为样地,2008年10月上旬在各样地随机选取5株黄顶菊,采集根围0~30 cm土层土壤样品,调查和研究了黄顶菊根围AM真菌生态分布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顶菊根系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I-型丛枝菌根,AM真菌平均定殖率和孢子密度分别为94.89%和306 ind/10 g;泡囊、丛枝定殖率和孢子密度样地间差异显著,AM真菌泡囊、丛枝定殖率和孢子密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深州市、鹿泉市和新乐市样地。泡囊定殖率与土壤脲酶显著负相关;丛枝定殖率与土壤速效N极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P、脲酶和磷酸酶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速效N、有机C和蛋白酶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