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及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 目前,新疆农田环境质量较80年代前大幅下降,其中,地膜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农业生态环境构成了"白色污染",影响和制约着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田地膜污染问题,必须从地膜生产和使用人手,研究分析农田地膜污染现状、起因及其对农田土壤的危害机制,探讨防治对策,保障和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膜应用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地膜技术的应用带动了新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然而随着地膜使用量和使用年限不断增长,大量残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进行,而且对农业  相似文献   

3.
1新疆农田地膜现状及危害性 1.1农田地膜的现状 地膜覆盖技术的普遍运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有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残膜回收的有力措施,造成残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1980-2007年,新疆共使用地膜约145万吨。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新疆农田地膜残留量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新疆地膜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取抽样方式,五点梅花形法.[结果]地膜的大范围应用, 对农业节水、增产、增效起着重要作用,新疆地膜的使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地膜在农业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但同时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残留的农田地膜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结论]农田地膜逐年的残留积累致使土壤耕作层对水分的吸湿性降低,渗透量减少,孔隙度下降,影响了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特别对作物的前期生长影响较为严重,从而导致作物减产.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疆农业生产,但随着地膜每年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又难以收回,"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残膜不仅阻碍作物根系发育,也影响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使土壤环境恶化,棉花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势必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棉花的产量。试验以"PBS"型、"PLA"型、"PBSA"型三种可降解材料的降解膜对比普通"PE"地膜,研究可降解地膜的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盐分及棉花产量等影响,为可降解地膜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首次将农田地膜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以来,目前新疆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率已突破60%,长期困扰农田的"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2016年,新疆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地膜管理条例》,对  相似文献   

7.
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甘肃省是地膜消费大省,废旧地膜造成的环境"视觉污染"也曾一度困扰甘肃。文章基于实践探索,通过制定地膜生产地方标准率先解决地膜源头防控"最先一公里"、构建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络体系着力贯通地膜回收利用"最后一公里",创新推进了该省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切实有效改善和保护了农村农业生态环境,有力保障了以地膜覆盖技术为核心的农业永续发展,并为西北旱作农业区乃至全国重点用膜地区都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双碳"背景下协调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对实现农业碳减排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1991—2019年新疆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化肥、农药、地膜使用强度以及畜禽排泄密度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出综合指标污染指数,结合外部性理论并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判断新疆...  相似文献   

9.
地膜是农业生产重要物质资料之一,地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量和效益的提高,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力的飞跃发展,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增加,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进行,也对农业环境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如何科学使用地膜,同时加强残留地膜回收与治理,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我国重点产棉地区之一,也是农用地膜运用最普遍的地区,地膜技术除了大力运用在棉花种植外,现已开发出地膜玉米、地膜番茄等种植形式。近年来,由于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脚步的加快,地膜覆盖已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措施。但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大量地膜残留在农田中给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实施废旧地膜回收 保障农业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改变和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和效益的提升。但由于地膜的不可降解性,20世纪80年代掀起的"白色革命"地膜,已经带来了"白色污染"、"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治理"白色污染",还土地一个"清白",还生产一个清洁,已成为当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将是地膜覆盖种植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文摘     
<正>20190601新疆棉田残膜回收方式及资源化再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梁荣庆(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农业部西北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陈学庚,张炳成...//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6).-1-13.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同时,地膜残留问题也给农业生产环境及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危害,地膜使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疆作为中国棉花主产区,受种植面积增长、长年连作、地膜强度差及回收力度不够等多重因素影响,棉田残膜污染问题尤为严重。该文在实地调研  相似文献   

13.
地膜栽培技术的应用加速了生产方式变革和生产力发展,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威胁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依托农业清洁生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农田残膜的回收再利用。本文重点介绍项目取得的初步成效,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地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残留污染的有效防控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户是地膜残留污染防控的基本单元,其行为直接影响防控成效。本研究采用互联网发放调研问卷的方式,在我国新疆、山东和湖北3个地膜使用具有代表性的省(自治区),对农户的地膜购买、使用、回收和处理行为开展调研,共收集389份有效调查问卷;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农户回收与处理地膜的因素。结果表明:调研农户中有85.9%的农户地膜购买渠道为农资零售店,且购买时有68.3%的农户主要关注地膜质量,53.2%的农户关注地膜价格;调研农户中有64.5%的农户在购买地膜时通过其拉伸强度来判断质量,但只有49.5%的农户了解新国标对地膜厚度的规定。在新疆地膜主要用于棉花、瓜类和玉米,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96.3%、48.3%和96.0%;在山东地膜主要用于花生和瓜类,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72.9%和92.3%;在湖北地膜主要用于瓜类和烟草,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40.1%和100%。地膜使用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提高收入,在新疆还有增温与保水、在山东有增温、在湖北则有控草等差异化的因素。人工回收是...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几年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新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加强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阐述了新疆农业面源污染中对化肥、农药及地膜的使用量情况,并按照时间顺序对环境规制进行梳理,整理出针对农业的相关环境规则制度,分析环境规制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作用,并对此提出新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地膜的使用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同时,残膜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新疆作为地膜使用量和覆盖面积最大的地区,其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为了缓解残膜污染带来的危害,强化农业污染防治,通过研究新疆地膜的使用及回收现状,提出残膜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膜栽培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随着地膜应用面积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负面报导不断增加。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影响农业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如何合理使用地膜,尽量使用可降解地膜、增加地膜厚度、和加大地膜回收管理力度,有效保护土壤永续利用率是我们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敦煌市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给敦煌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敦煌市农作物地膜覆盖率已达到100%,2015年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57万hm2。但由于地膜的大量使用带来的残膜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称之为农业"白色革命"带来的"白色污染"。分析了农田残留地膜难以回收加工利用的原因,提出了废旧地膜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甘肃旱作农业中“白色污染”问题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用量逐年增加,残留的地膜对农田造成的"白色污染"越来越引起政府及社会的高度重视。甘肃作为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较早引进并普及了地膜覆盖技术,废旧地膜也随之大量产生,形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为推进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文章不断总结经验,采取多种措施,出台地方性法规,着力健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市场化机制,构建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使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得到改善,成功走出了一条地膜增产增收、旧膜循环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农业循环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技术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防控废旧地膜残留已经成为农业资源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废旧地膜是可再生利用资源,如何回收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对甘肃省在废旧地膜残留治理工作中形成的地膜回收机制进行整理和总结,基于工作实践,探索建立了"谁生产、谁回收""以奖代补""以旧换新""以膜易物""谁使用、谁治理"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地膜回收工作机制,实现了从"回收难"向"可回收"转变,有效破解了地膜回收难题,以期为地膜高效回收、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甘肃省从制度体系层面形成的地膜回收机制,为省情相似地区废旧地膜残留防控提供了有效路径,积累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