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防雷接地技术是保证住宅建筑用电安全的重要技术。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除了防直击雷还需防感应雷,并应与接地、等电位联接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使住宅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该文阐述了防雷接地在住宅建筑工程中的主要作用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每年新建住宅成为主要建筑项目,建筑物的电子信息设备的防雷接地系统日益规范化,本文结合实际建设的一个高层住宅工程,分析住宅的防雷计算,与接地和总等电位联接的实际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几种雷击对建筑物及电气设备的危害;并介绍了几种防雷建筑物的设计规范和执行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民用住宅建筑的防雷分级,防雷装置、接地装置,以及高层住宅、多层和中高层住宅的防雷设计,阐明了防雷接地设计必须严格依据设计规范,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移动通信系统基地站地网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介绍了一些关键点的防雷与接地方法,并就防雷与接地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高层建筑物的防雷要求、钢筋砼基础接地体的应用及如何处理好跨步电压三大方面论述了搞好高层建筑物防雷接地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孙聪 《林业科技情报》2021,53(2):100-1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从而使得我国高层建筑工程发展迅猛.通过在高层建筑电气工程设备加入更多高智能的技术,可以避免在高层建筑遭受雷击后对建筑内电气设备造成损坏,或者发生火灾.所以可以结合不同建筑的实际情况,在高层建筑的电气工程中,优先选用防雷接地技术,但是由于目前电气工程设备的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建筑防雷技术的介绍(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阐明了防雷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指出防雷技术已进入规范化阶段,综合防雷技术及其应用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致使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日趋增多,信息设备的使用也被大范围推广。但在建筑物越来越多的运用这些电子设备的同时也使其遭受雷击的危害几率在逐渐增加。本文就雷击带来的几点危害和如何改善与调节的一些措施做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雷电的危害形式有直接雷、感应雷击、反击、电磁脉冲辐射等四种形式,针对这些雷电危害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避免或减轻雷电的危害。一个完整的避雷系统必须包括防直接雷的避雷针(带、网)、防雷电反击的等电位连接、防雷电波串入的线路避雷器和防电磁感应的屏蔽网。等电位连接可以减少雷电流引起的瞬间高压对其他金属管线的反击,但无法避免对相线的反应,因而即使在防雷要求不高的一般建筑中,采用电源避雷器是必要的,电源避雷器不仅可以分流浪涌电流(LEMP)减轻雷电波对电器的危害,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电压反击。传统做法中避雷引下线会引起很大电磁场,产生很大的感应电压,放置在引下线附近的没有屏蔽保护的电器,即使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被破坏。原有的避雷做法被证明在防止直接雷上是有效的,但也存在雷电 陡度大的缺点,这在微电子产品日益增多的今天,它的副作用也日益明显,有改进的要求。这有待于科技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水乃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命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国家,加之我国人口众多且每年在不断的增加,造成水供需不平衡。本文依次介绍了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居民生活中节水举措、建筑给排水措施等,从中为我国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节约用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人工引雷技术的原理,结合2008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松岭地区进行的人工引雷实验情况,具体介绍了利用火箭拖带细金属导线进行人工引雷的专门技术,包括场地布局、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部分试验结果。通过电场变化的同步测量和光学观测,揭示了人工引雷的放电特征与自然闪电有极大的相似性,提出了人工引雷技术在研究雷击效应和引燃林火机理方面的具体应用以及主动防御森林雷击火灾的潜力,探讨了近距离同步测量云地闪电回击电流、量化分析雷击火机理的物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建筑向来别具一格,温文尔雅,其在重视美学的同时也注重风水。风水,这种及自然于一体的说法,一直褒贬不一。建筑与风水,当这两种本来就是十分微妙的事物相互碰撞时,自然也就产生了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建筑在传承地方文脉的基础上,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具有现代化气息、又不失传统文化的建筑设计。这种充满个性化的创新设计,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还充分体现了当代生产力技术和生活方式及消费观念。本研究分析了乡土建筑的文化内涵,提出继承传统、并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住宅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认识,生态水利成为新世纪人类文明进步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生态型护岸的理论与技术,在确保该工程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水利工程中,通过对河流护岸工程的生态化设计,使河流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