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仙生 《花木盆景》2003,(4):18-18
胡乐国先生在本刊2002年第9期发表的《谈“传统”》一,提出了很独特很大胆的见解。他认为中国以往规则式盆景“属民间艺术”,唯有自然式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的正统,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传统”。此前还未见过此种提法。  相似文献   

2.
自盆景大师胡乐国先生《谈“传统”》一在本刊刊出后,盆景理论界的反响很大,近来边疆拜读了相关议论章,遂想就“传统”、“规则式”、“继承传统”与“创新”作一些诠释,试图理清概念,并就教于识。  相似文献   

3.
胡光生  璞子 《花木盆景》2013,(12):46-49
2013年10月25日-10月27日,安徽省盆景艺术精品展在合肥市举办,这是安徽省盆景艺术协会自今年7月成立以来举办的首个大展,展会共展出140盆盆景精品,艺术造型突破了徽派盆景历史上的“游龙式”和“三台式”的传统,凸显徽派文化的特色,大气、优雅.体现了当代盆景创作者的创新精神,为徽派盆景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方志鹏 《花木盆景》2003,(12B):16-17
在当代盆景界,上至名家巨匠,下至后学稚子,都是以追求符合自然规律的“自然式”盆景为创作目标。“自然式”盆景已形成一股主导潮流。对“自然式”的追求,给盆景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盆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盆景艺术由边缘艺术或“准艺术”走向高等艺术的必由之路。笔作为一名盆景爱好,在与盆景友人的交流、创作实践和对盆景理论的学习当中,获得了一些一知半解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5.
胡一民 《花木盆景》2000,(1A):69-70
中国盆景发展史中有关元代的盆景技艺是一个研究断层。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著述的盆景专著,对元代的盆景技艺几乎都没有深究.仅提及元代高僧韫上人的“些子景”而已.其根据是蒙族入主中原,崇尚武功.不重视文化艺术的原因所致。笔者查阅了有关史料,经对比分析.得出了与上述传统观点不同的结论。历时近百年的元代,在花卉盆景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盆景创作中,常常可见“参照画意”之做法。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周瘦鹃先生在《盆栽趣味》、《花木丛中》等著作中曾经说过:“我的盆景一方面是自出心裁的创作,一方面是取法乎上、仿照古人的名画来做”,并且他认为”从古今名画中挑选合适的构图”要比自己凭空想象高明得多。这是因为名家的山水画作,常常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再经过概括、提炼而成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汉时就有了盆景,可说是历史悠久。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至今出现了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动式盆景等各类盆景。各类盆景又有许多艺术形式,而又以树木盆景出现的艺术形式最多,诸如云片式、游龙式、三台式、掉拐式、六台三托一顶式、风吹式……以上诸式,现在称为“规则式”。另有不可名状的“自然式”。  相似文献   

8.
对于我国从事盆景艺术的工作者而言,2008年称得上是一个空前的盛年,仅国庆期间就同时迎来了在南京举办的有“中国盆景界奥运会”之称的“第七届中国盆景展览会”,在西安举办的“首届中国唐风盆景展”及在常州举办的“海峡两岸盆景业峰会暨盆景精品展”。三大展览中涌现出的众多精品盆景,让人眼前一亮,新人、新技术、新工艺、新艺术形式层出不穷,较集中反映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盆景艺术从衰微走向繁荣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梦柯 《花木盆景》2000,(1A):59-59
盆景艺术创作.必须重视意境.已为当今盆景界所公认,本人想就这方面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张钧和 《花卉》2012,(6):36-37
(一)丛林盆景 丛林式盆景,广州人称“并林”.日本人叫“寄植”这是由三株树木以至多株并合于一盆,表现丛林野景的艺术造型。这种丛林盆景的成败关键在布局,  相似文献   

11.
《花木盆景》2014,(5):18-18
朱宝祥,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通派盆景代表人物,江苏南通人,生于1914年,因病于1994年9月13日在南通逝世。享年81岁。朱宝祥自12岁开始学艺,在盆景艺术领域辛勤耕耘近70个春秋,一生致力于通派盆景艺术发展,并在传统“两弯半”造型上,总结出“满、残、清、奇、古、怪”的选材六字诀,推出独树一帜的“贴骨棕”棕法。在盆景创作中,他继承传统,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创作出《源远流长》、《听涛》、《金蛇狂舞》、《五本同源》、《峰峦叠翠》等盆景精品。他还十分注重通派盆景艺术理论研究,对通派盆景艺术特色与剪扎技艺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1989年,建设部城建司、中国园林学会、中国花卉盆景协会联合授予朱宝祥先生“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福建是榕树之乡,龙海是盆景岂术的摇篮”.这是很多到过福建龙海的朋友发出的感慨。在龙海,一提起榕树盆景,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黄财福这个名字。黄先生的盆景作品独具风格,艺术精湛,这在福建盆景界早已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13.
朱宝祥一生致力于通派盆景艺术的发展。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深思传统盆景存在着造型呆板、姿态单调、千篇一律的格局,已不能满足于人们的审美观念,现有的盆景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他决心在通派盆景“两弯半”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4.
也谈盆景的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景是艺术早已得到世人的认知。“意境是艺术的灵魂”,中国盆景因讲求意境而有着极其丰富和精深的形式与内容,讲求意境已成为中国盆景的民族特色。但对如何更加有效地创造盆景的意境,仍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探讨的课题,笔者也对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王金贵 《花木盆景》2000,(1A):79-80
盆景题名是个老话题.也是中国盆艺界较敏感的话题。有些人把它看得特重.与中国画的题款相提并论.视为“异工同曲”.奉为中国盆景艺术的“闪光点”。对此观点.本人颇有异议.现就盆景题名与国画题款问题略抒浅见.仅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盆景中.扬州盆景独树一帜.被称作“扬派”,传统的树木盆景以“云片”为特点。“云片”是仿效高山上风急雾漫环境中,树木作适应性变化所形成的树干虬曲、枝叶平展的姿态。扬州盆景往往自幼培养,采用棕丝“精扎细剪”的造型方法,将枝叶扎成严整平稳、层次分明的平展薄片,叶面片片朝上.小枝一寸三弯,树十虬曲苍劲,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盆景源远流长,流派纷呈,近年来,在湖北乃至华中地区出现一种盆景造型风格,给人以“动”感,展现了“自然的神韵,活泼的节奏,飞扬的动势,写意的效果”的艺术风格,先后在许多地,市出现,并得到海内外一些志同道合之士的赞同和参与探讨、制作,形成动势盆景作群,并将在深化单体造型的基础上“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  相似文献   

18.
尤建玉先生在花木之乡长大,从小就对花卉盆景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中国传统盆景艺术有较深的研究。为提高盆景制作水平和创新能力,他不断冲电,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经常参与各项盆景观摩交流活动。其制作的盆景作品构图新颖、古朴自然、动静相宜,在作品表现形式上善于师法自然、不拘陈式,作品中既能体现传统盆景艺术精髓“诗情画意”,又融入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参悟,把人生的各种境界表现在盆景之中。在制作手法上灵活多变,技法细腻,对盆景形式美和内在美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尤建玉盆景作品另见第58、59页)  相似文献   

19.
你了解现代盆景吗?砚式盆景状如自然式石砚,根据唐代“砚山”加以变化发展而成。“砚山者,取有山峰形状之石,置于砚之一端,似始于南唐之李后主”(摘自《中国美术史》)。  相似文献   

20.
盆景艺术在当今的中华大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已经大力普及。如何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技艺,提高我们的养护与制作管理水平呢?这使我想起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之方针,我觉得我们盆景艺术工作应牢记这个方针,对传统,对外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