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短季棉是指生育期短、生长发育进程快、开花结铃集中、晚播早熟的棉花品种类型。本文评述了短季棉早熟性的形态特征、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介绍了短季棉在改革优化种植制度和方式、推进盐碱地植棉、机械化植棉、棉花无膜栽培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短季棉育种研究和栽培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应用RAPD对短季棉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短季棉在我国未来棉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迄今为止,我国已育成近200多个短季棉品种,但却未对其进行系统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则利用RAPD标记对我国29份不同年代不同生态区的早熟短季棉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使育种工作者更全面地了解早熟短季棉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基础,并且为指导早熟短季棉育种,合理利用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短季棉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我国50多年来选育的短季棉品种,从产量性状、早熟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改良方面概括了我国短季棉的育种成效,总结了短季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早熟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介绍了短季棉品种的选育方式,及现代高技术(航天诱变育种、生化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短季棉育种中应用,提出我国短季棉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短季棉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短季棉品种遗传改良是实现麦棉两熟棉区粮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从早熟种质资源金字棉的引进,早熟短季棉品种中棉所10号的育成,抗枯萎病品种中棉所16、辽棉10号的选育,生化辅助育种技术育成早熟不衰品种中棉所24、27和36,转单价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中棉所42和鲁棉研19,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中棉所50、中棉所58的培育,到航天诱变特早熟品种中棉所64,综述了中国短季棉品种选育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短季棉育种应加强抗黄萎病材料创制、克服产量和早熟性负相关和解决特早熟品种早衰等遗传改良重点;指出借助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麦后直播特早短季棉和杂交短季棉是今后短季棉遗传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发展短季棉生产对缓解我国粮棉争地矛盾的意义。短季棉生态区的划分为短季棉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生产实际不断调整育种目标和技术路线,培育出多个大面积推广的优良短季棉品种。提出了短季棉育种的远景规划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短季棉育种中,早熟性是最主要的性状,但早熟品种容易早衰,从而影响短季棉的产量和纤维品质。以早熟不早衰品种、早衰品种、F1和F2为材料,对不同基因型短季棉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探索棉花早熟不早衰的生理学机制及其遗传性,为早熟不早衰的短季棉品种选育提供指导。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材料选用短季棉品种(系)10个,其中早衰类型品种(系)5个,即中棉所10、中450407、中652585、中619和豫早28;早熟不早衰品种(系)5个,分别是辽4086、中925383、中061723、中961662和豫1201。同时,利用以上材料配成5个早熟不早衰×早衰…  相似文献   

7.
短季棉俗称夏播棉或早熟棉,是生长发育期相对较短的棉花种植类型。其在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全区常年短季棉种植面积近60万hm^2,广泛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短季棉的发展,对提高光、温和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具有积极作用,极具发展前景。以短季棉为标志的粮棉两熟栽培,更是实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实现粮棉同步增产的必由之路。由于麦棉两熟短季棉的独特生育环境条件,形成其生育特点,须有配套的栽培技术。笔者针对黄河流域棉区持殊的气候特点,根据多年试验,提出以下关踺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短季棉50年早熟性育种成效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喻树迅  安阳 《棉花学报》2005,17(5):294-298
通过第一次收花率、生育期、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比较等性状总结了我国短季棉早熟性育种的成效。对不同年代短季棉品种的基因型值分析表明,短季棉生育期缩短9~14 d,本试验不同年代品种平均缩短2.5 d。通过对早熟性多个性状的对比,分析了辽棉系列短季棉与中棉所系列短季棉的不同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短季棉常用亲本早熟性状的遗传及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9×9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短季棉早熟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短季棉的早熟性状由加性遗传效应和显性遗传效应共同作用,同时有不可忽视的加性、显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全生育期、株高、衣分、铃重、霜前花率有较高的狭义遗传力,为0.262~0.528,特别是衣分和铃重受环境影响较小,可早代和异地选择;而果枝始节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但在同一地区,果枝始节的狭义遗传力较高,为0.244~0.652,作为早熟性的选择指标是可靠的;在研究的9个材料中,有4个短季棉的早熟性的一般配合力较好,46个组合中有16个组合的早熟性及产量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均较好,其中以3个三个组合的产量及早熟性的综合性状较优,霜前皮棉较其优良亲本增产1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地处黄河流域棉区,短季棉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种植,至80年代中期得到快速发展,这与短季棉品种的更新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地认识和了解我省短季棉品种的更新与发展及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利于短季棉品种得到科学而合理的应用。1短季棉品种的更新与发展山东省短季棉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试种,种植品种主要是聊夏棉1号、黑山棉1号、岱字棉15号等,由于这些品种生育期偏长(120天左右),生产技术不配套,推广面积不大。1981年中棉所10号开始在我省试种,该品种生育期较聊夏棉1号、黑山棉1号提前8~10天,且丰产性较好,试种较为成功,这使我…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棉区麦棉两熟短季棉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季棉俗称夏播棉或早熟棉,是生长发育期相对较短的棉花种植类型。在黄河流域棉区常年种植面积近60万hm2。短季棉的发展,对提高光、温和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具有积极作用,极具发展前景。以短季棉为标志的粮棉两熟栽培,更是实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实现粮棉同步增产的必由之路。笔者针对黄河流域棉区特殊的气候特点,根据多年试验,提出以下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短季棉50年产量育种成效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喻树迅 《棉花学报》2005,17(4):232-239
对198份短季棉材料的系谱分析和短季棉品种的基因型值分析表明:①20世纪90年代品种皮棉单产比50年代增产50.29%,比60年代增产51.44%,比70年代增产26.6%、比80年代增产20.8%。②在产量构成因素中以衣分和铃重提高为主要增产模式,提高枯黄萎病抗性也是重要增产因素。③育种技术从50年代系统选育到杂交、复交、多父本混交、辐射育种、空间技术育种、生物技术育种对品种提高取得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采用生化遗传育种解决短季棉早熟早衰,选育早熟不早衰、青枝绿叶吐白絮的早熟、优质、多抗短季棉品种行之有效。④中棉所系列品种和辽棉系列品种育种技术路线不同,辽棉以缩短棉花前期营养生长,提高早熟性,以延长铃期,增加铃重,提高产量和纤维品质。中棉所系列至90年代发展较成熟的生化遗传育种技术,在缩短生育期的前提下,适当延长前期营养生长期,增加光合产物积累,延缓棉株早衰,增加后期光合作用;通过大幅度提高衣分,增加皮棉产量;靠缩短生殖生长期、吐絮畅而集中等提高早熟性;通过提高SOD酶等抗氧化酶系统,提高抗性和延缓衰老,达到各性状综合协调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选择出适合菏泽的短季棉品种,需要进行短季棉品种对比筛选试验工作。在试验过程中,选择鲁棉241、德棉15、石早1、石早2为研究对象,开展麦后直播试验,对不同棉花品种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具体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等进行深入分析。综合分析后得出,鲁棉241和德棉15适合作为菏泽市麦后直播短季棉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4.
短季棉与中熟棉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季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与中熟棉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蕾期~盛花期,短季棉功能叶中SOD活性、叶绿素、全氮、钾含量和比叶重显著高于中熟品种,其中尤以浙506最高,使MDA积累延缓和减少,促进提高光合作用强变;细胞间隙CO2浓度显著低于中熟棉;短季棉光合作用强度的高峰提前在初花期,至盛花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促进提早并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始絮后,功能叶中MDA含量显著高于中熟棉,并伴随有叶绿素、全氮、钾含量的下降,叶片生理功能衰退较快。  相似文献   

15.
张存信 《种子科技》2003,21(1):58-59
合理密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技术,分析总结短季棉合理密植的依据,研究探讨合理密植的途径是十分必要的。1短季棉合理密植的依据短季棉合理密植,不仅是棉花生产的需要,也是其品种特征特性所决定的。1.1短季棉形态特征适宜密植短季棉株形一般较矮,较紧凑。第一果枝节位较低,通常在第4~6节或更低的节位上。主茎和果枝的节间短,主茎与果枝的夹角小。叶小而薄,叶色淡,气孔多。茎秆紫红色,中下部结铃多。铃大小适中,铃壳薄,铃期短。棉铃成熟后容易脱水,吐絮早而集中。1.2生育期短,个体发育有限短季棉在我国北部早熟棉区春播,而…  相似文献   

16.
我国短季棉品种的演变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存信 《种子科技》2002,20(4):217-219
本文概述了短季棉的基本概念,分析总结了我国短季棉品种的演变,并研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我国短季棉俗称夏播棉(或夏棉)、早熟棉(或旱棉).这三者有区别,夏播棉的基本点是播种期,即夏季播种的棉花,是夏季棉的一种播种方式;早熟棉的基本点是生育期,即棉花生育期早中晚的一种典型,都没有体现短季棉各种生态型的区别,只有短季棉的提法更确切,更有概括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短季棉品种的RAPD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王心宇  郭旺珍 《作物学报》1997,23(6):669-676
本文选用了18个随机引物,对25个我国主要的短季棉品作物了RAPD多态分析。 各品种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矛类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短季棉品种与其系谱吻合。主要从来自美国的金字棉口选育而成,它再次反映了我国现在推广的短季棉品种遗传基因比较狭窄,亟等发掘新的早熟棉基因资源。研究结果可对杂种优势利用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丁晓艳  赵娟  钱山山  阎星颖  裴炎 《作物学报》2018,44(8):1152-1158
棉花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短季棉品种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来说, 发展短季棉对棉花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提高短季棉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前棉花育种的重要课题。前期工作中我们通过时空精确调控iaaM基因, 适当增加生长素在棉花胚珠种皮中的水平, 获得了纤维产量和细度同步改良的转基因棉花材料IF1-1 (FBP7::iaaM)。本文通过回交育种, 将FBP7::iaaM基因导入低衣分、高马克隆值的短季棉品种晋棉11, 获得了衣分提高、马克隆值降低、同时保留早熟特点的回交后代JBC4。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表明, JBC4的衣分比回交亲本提高了12.8%, 小区纤维产量增加56.3%, 马克隆值降低10.7%。说明该转基因性状能在杂交和回交过程中稳定遗传, 可用于棉花产量和马克隆值的定向改良。  相似文献   

20.
环球棉讯     
环球棉讯苏丹的短季棉育种苏丹短季棉的特点是需肥、需水量少、劳力投入少、受害虫侵害的时间短。苏丹的棉花一般于7~8月播种,中绒陆地棉的生长期为150~180d,细绒棉为230~240d,粗绒棉为130~150d。短季棉的培育侧重于缩短棉花的初始生长期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