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斑东风螺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索方斑东风螺的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室内人工育苗试验。采用降温干运法将亲螺从湛江水产学院运回试验基地,控制培育池水深25-30cm,海水比重1.017,水温28-30℃,保持充气和流水刺激,投喂新鲜的蟹肉和鱼肉。收集亲螺产出的卵囊,冲洗消毒后放入孵化池孵化。培育单细胞藻类作东风螺幼体的饵料,用蟹肉和鱼肉培育稚螺。试验共孵化出幼体550万粒,培育出5.5-17.5mm的稚螺40万粒,培育成活率为8%。  相似文献   

2.
2010年5月,本溪绍文特种渔场进行了哲罗鱼发眼卵孵化和稚鱼培育试验,水源为冷泉。发眼卵孵化和仔鱼培育的水温为9-12℃,发眼卵孵化率96.9%;稚鱼培育水温12-15℃,培育成活率82.5%。  相似文献   

3.
鱼种培育是一项基础工作,是夺取成鱼养殖高产、高效的重要保证。一龄鱼种是指将3cm左右的夏花,经过4-5个月的培育,使其长成体质健壮、规格达10-20 cm的鱼种,以供商品鱼养殖之用。现将相关技术简介如下,供参考。1培育池条件培育池呈东西向的长方形,面积以(3-5)×667 m^2为宜,水深为1.5-2.0m,土质以壤土为佳,池埂坚固,池底平坦,保水性好。  相似文献   

4.
蟹种强化培育水化学因子周年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河蟹产业主干中的蟹苗和商品蟹养殖均已形成规模化生产,但做为承前启后的蟹种阶段始终无法达到规模化生产的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蟹种培育风险较大,蟹种培育技术还不成熟,致使蟹种培育成活率平均只有5%-10%左右。本工作通过摸清池塘蟹种规模化强化培育阶段池塘主要水化学因子的周年变动规律,探索蟹种产业化培育技术和模式,寻找蟹种强化培育比较合适的水化学指标,为提高蟹种培育成活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细鳞鱼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在水温14~18 ℃、微流水培育条件下,采用不同规格的挤压膨化饲料和不同的放养密度进行了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20 d的培育,放养密度为80尾·m-2时,取得了苗种成活率82 %、终末体质量37.72 g、特殊生长率为4.12 %·d-1和饲料系数1.66的良好效果。控制适宜的水温,合理的放养密度,使用配方科学的优质饲料,防治病害的发生等是苗种中间培育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河蟹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渔业》1978,(6):1-7
我所在河蟹人工繁殖获得小试成功的基础上,于1978年投入中试,以深入研究河蟹幼体饵料及有效控制培育池水质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完善河蟹人工繁殖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幼体培育成活率,达到试验池平均亩产蟹苗126-140万只,幼体培育成活率5-7%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利用温室水泥池,在充气条件下进行幼虾培育试验.在合计面积为44.8m2的7口水泥池中放养虾苗35.6万尾,经16-32天培育,共培育出体长为1.5-3cm虾苗28.9万尾,成活率平均为81.2%.文中还总结了幼虾培育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8.
小球藻工厂化人工培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通过多年来对小球藻(Chlorela spp)工厂化人工培育,总结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培育方法。接种密度为400万-450万个/毫升藻液,经过3天的培养,藻细胞密度可达800-1000万个/毫升,为贝类育苗、南美白对虾育苗、大黄鱼育苗生产中小球藻工厂化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 3口 300 m~2的池子中进行南美鲱鱼鱼种的培育试验,鱼苗放养规格为全长 2-3cm,放养密度为2200尾/口,采取微流水培育。投喂自制的团状饲料,粗蛋白含量25-30%。经过113天养殖,平均全长21.3cm,平均体重165.2g:其中最大个体全长26.2cm,体重261g;最小个体南美鲱鱼全长14.3cm,体重49.4g;.日平均增重1.46g.成活率95%,饵料系数1.7-1.8。  相似文献   

10.
以成熟的3龄泥鳅为亲本(1500kg),采用注射激素催产、室内产卵池产卵、室内孵化槽孵化、室外池塘培育苗种的方法,在水温20-25℃的条件下,共获得泥鳅水花1亿尾,3-5cm鳅苗4000万尾。介绍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1.
斑点叉尾鲴苗种培育从卵黄苗培育开始,包括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卵黄苗以枝角类为开口饵料,以后逐渐增加投喂罗氏沼虾仔虾料,鱼苗生长发育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鱼种培育用出膜10-15天,全长2.0cm的鱼苗,按7742尾/亩,10551尾/亩,14981尾/亩三种密度放养,投喂粗蛋白含量32%以上的配合饲料,经99-133天的培育,分别获得43.7克/尾、18.8克/尾、10.9克/尾三种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12.
于2001年3-4月在浙江乐清进行了泥蚶亲体工厂化人工促熟培育,前期饵料以小新月菱形藻,微绿球藻为主,后期待温度升至25℃以上时,投喂微绿球藻,金藻,扁藻,室内培育时间30-45d即能达到生产标准,比自然成熟提前20-30d。  相似文献   

13.
梭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苗种培育 1.池塘条件 梭鱼苗种培育池的面积一般在1-5亩之间,水深1.0-1.5米,底质为泥砂土结构,池底平坦,要求保水性能好,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善,以利于进行池塘水体交换。养殖用水要求无污染,水质清澈,pH值7.2-8.5,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  相似文献   

14.
红螯螯虾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育出全长2cm以上虾苗百余万尾,每只抱卵虾每次能出苗100-300尾。介绍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抱卵虾孵幼培育及幼体培育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轮虫高密度循环水培育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虫是工厂化鱼类育苗、虾类育苗必不可少的生物开口饵料,轮虫的数量和质量往往是育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介绍了轮虫的高密度培养技术及营养强化技术,研究设计了一种轮虫高密度循环水培育装置,其设计指标为轮虫培育密度>5000个/mL,轮虫培育温度为20-38℃恒温可调,培育水氨氮含量<0.6mg/L。  相似文献   

16.
三、苗种培育技术1.鱼种培育美国鮰的鱼种培育是将当年繁殖的鱼苗(含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苗),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经过100~120天的养殖,培育至体长10~15厘米、体重50克/尾以上、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鱼种培育池以2~5亩为宜,水深1.5~2米,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调节水质及控制pH为6.5~8.5;在7-8月高温季节或阴雨低气压天气,如发现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或发现鱼有浮头征兆,应减少投喂量并加注清新水,及时开启增氧机增氧。  相似文献   

17.
鳜鱼是水产养殖的名贵品种,本文作者把1.7-2.0cm鳜鱼种移入池塘大规格鱼种培育,经过1个月左右精心培育,平均亩产3.5-7.0cm的大规格鳜鱼种2374尾,亩获利8643元,取得良好成绩。现将培育方法和体会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鳜鱼养殖(三)苗种培育鳜鱼苗种培育包括夏花培育和一龄鳜鱼种培育。一、夏花培育刚出膜的苗体柔软细嫩,体长仅4毫米左右。经50—60小时的培育后,体长即达4—5毫米,心动次数平均为3次/秒,此时的鳜鱼苗开始摄食,便进入夏花培育阶段。目前生产中常采用流水和...  相似文献   

19.
满红 《齐鲁渔业》2012,(11):44-44
淡水白鲳的苗种培育期约5个月。自下塘鱼苗至全长3.5cm左右的夏花称为鱼苗培育阶段,约需20天,之后为鱼种培育。至秋末,鱼种可达10cm。  相似文献   

20.
<正>夏花鱼苗培育是鱼种生产的关键时期,水花从入池培育20~30 d,长到3~5 cm时,称为夏花培育阶段。为了科学合理在池塘中培育夏花鱼苗,结合笔者多年指导池塘养殖户生产实践,笔者总结技术要点如下。1合理选塘培育夏花鱼苗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3×667 m2~5×667 m2较为适中,塘埂坚实不渗水,排灌方便,水质良好,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要求。鱼池坐南朝北,东西走向,长宽比1∶3或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