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4.
5.
6.
7.
8.
9.
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及其杂交子一代间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RAPD技术研究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及其杂交子一代(F1)间的遗传关系。筛选得到25个随机引物均在亲本和杂交子一代间呈现多态,遗传相似性指数和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显示,正交F1(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与母本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7090)高于与父本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5948);反交F1(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与母本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6301)也高于与父本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6089)。说明正反交子代在遗传关系上均偏向各自的母本,对扩增带和聚类图的分析均得到这一结果,表明F1所接受的双亲遗传物质并非完全对等的,所获得的遗传信息可能更多来自母本。 相似文献
10.
以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为母本、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为父本进行科间人工远缘杂交,对杂交子代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描述了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体节、鳃、孵化期8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形态建成以及发育特点,分为31个主要时期,卵裂阶段从2细胞期至32细胞期和桑葚期;囊胚阶段有囊胚早期、囊胚晚期;原肠阶段有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晚期;神经胚阶段有神经胚早期、神经胚晚期;体节分化阶段从2体节期到41体节期;鳃阶段又可分为消化系统形成期、肝脏形成期、鳃裂期以及脾脏和口裂形成期;最后的孵化期分为出膜前期、出膜期。在温度为(20±2)℃的孵化条件下,杂交子代的受精卵经501 h孵出仔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的精子结构。结果显示:扫描电镜下云斑尖塘鳢精子由头部和尾部(鞭毛)组成。头部近似圆形,直径1.98~2.12μm,尾部鞭毛长23.22~32.92μm。透射电镜下云斑尖塘鳢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细胞核呈扁卵圆形,前端不具顶体,染色质致密,细胞核内偶见小空隙;核膜与质膜间有间隙,其间分布有细胞质、囊泡、溶酶体,在细胞核后端,还分布有5~7个呈环形单层排列的线粒体;植入窝较浅,中段不明显,包括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精子尾部的鞭毛细长,轴丝为典型的"9+2"型结构;轴丝外侧具有较发达的侧鳍。 相似文献
15.
尖塘鳢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尖塘鳢(Oxyeleotrismarmoratus)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虾虎鱼亚目(Gob ioidei)、塘鳢科(Eleotridae)、尖塘鳢属(Oxye leotris)。泰国称为砂虾虎(SandGoby),越南称为大... 相似文献
16.
17.
云斑尖塘鳢池塘育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商业化生产的目的出发,研究池塘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仔幼鱼的培育。育苗池经清塘、培水后,当幼小轮虫生物量达10 eggs/mL以上时,按225~375尾/m2放养刚开口的仔鱼,饲养30 d,长成全长约1.5 cm的稚鱼,开始驯食人工混合饲料,再池养30~35 d,育成全长2.75~3.35 cm幼鱼。2006年共放养仔鱼434万尾,育成早期幼鱼119.7万尾,成活率27.6%。在傍晚时拉网起捕,“三网率”达95%。 相似文献
18.
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俗称褐塘鳢、尖塘鳢或褐虾虎鱼,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为虾虎鱼亚目中个体较大的种 相似文献
19.
云斑尖塘鳢(笋壳鱼)的养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98年以来笋壳鱼已成为广东大批量进口海鲜中的主要鱼类 ,目前批发价为 12 0~ 140元 /kg ,1992年广东曾试养此鱼 ,由于缺乏养殖技术 ,故一直未能推广。笔者于 1999年引进 3cm越南笋壳鱼苗在珠海市斗门县进行了试养 ,并数次赴越南、柬埔寨考察养殖情况 ,认为笋壳鱼是一种很有经济效益的淡水养殖品种 ,只要解决好前期的种苗培育技术以及后期的养殖方法 ,则可以大面积推广。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正逐步扩大 ,该鱼在我国南方、西南及华东地区极具养殖发展前景 ,对具有温室条件的养殖单位更可成为新的养殖对象。1 云斑尖塘鳢的主要生物… 相似文献
20.
云斑尖塘鳢原产于东南亚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我国,并实现人工繁育和养殖,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名特优水产鱼类品种。随着养殖规模快速扩大,原有引进品种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云斑尖塘鳢种质资源研究,培育出能够适应人工配合饲料、生长速率快、抗寒、抗病能力强的适宜本土养殖新品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半个世纪以来云斑尖塘鳢相关的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云斑尖塘鳢生殖和生长发育等生物学特征及研究进展,探讨了温度、盐度、溶解氧等环境条件对云斑尖塘鳢的影响;然后进一步总结和探讨了云斑尖塘鳢人工养殖领域的进展和面临的饲料、种质资源开发、病害防治等问题;同时也探讨了云斑尖塘鳢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