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晚粳稻品种选择、精耕大田、适期稀播育秧、科学用肥、节能灌溉和主要病虫防治各技术环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夺取晚稻高产的栽培技术,在晚稻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参考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浙江省历年审定的9个晚粳稻代表性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农艺性状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及探索浙江省晚粳稻品种审定的规律。研究选取9个历年审定晚粳稻品种中表现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品种,采用催芽后撒播移栽到大田的方式,测量株高、茎粗、分蘖、剑叶长、剑叶宽、叶绿素含量等农艺性状。剑叶宽和茎粗是各农艺性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2010—2019年的3个品种茎粗和剑叶宽为3个时间段中最大的,由此可以看出,茎粗和剑叶宽是农艺性状中对晚粳稻品种产量影响最大的,且浙江省育种研究者也一直在提升晚粳稻的茎粗和剑叶宽。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江西余江地区种植的优质晚粳稻新品种,试验以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的15个晚粳稻新品系为材料,在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余江试验基地开展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越14、越15、越18、越20、越24这5个品系表现较好,尤其是越20在丰产性、综合农艺性状、抗性等方面表现突出,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江苏常规晚粳稻经济性状演变及育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15个常规晚粳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九五”以来我省选育的晚粳稻品种的产量明显提高,这主要归结于品种成穗数的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对照部颁优质米标准,品质差异主要体现在垩白率、垩白度等外观品质上,绝大多数品种的食口信不尽人意。对目前我省常规晚粳稻育种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按《2021年国家高海拔粳稻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在保山市进行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以鉴定评价新选育的粳稻品种在长江上游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粳稻区和陕西省(汉中)籼粳混栽区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它重要特征。为国家解决上述地区高海拔水稻品种耐寒、稳产稳收等问题和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应地区水稻生产提供品种支撑。结果表明,7个参试种中,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是滇禾优801、滇禾优811和云科粳5号,建议这几个品种可继续进入下一轮试验,并在适当区域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洪涝对晚粳稻产量影响及补救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受淹后常造成减产,但减产程度因受淹时间长短及不同生育阶段而异。一般苗蘖期耐水力强,水害后减产轻,中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和孕穗期是环境的敏感时期,水害后减产严重,乳熟期后水害减产又轻。但水害造成减产还与当时的水温,气温及水的清洁度有关,同时也不可忽视灾后的培育管理。晚稻水害减产常表现生长量不足,有效穗减少,实粒数下降,千粒重减轻等综合性状变差。中期水害后还伴随着空穗率的出现和大量高节位分蘖穗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为鉴定新育成或引进稻品种(系、组合)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为云南省审定和推广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弥渡县种子管理站承担了2021年云南省中海拔常规粳稻区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第1组10个参试品种中19鉴24亩产量最高为779.06 kg,比楚粳38号(CK)亩增产127.75 kg,增19.61%,经方差分析,品种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第2组9个参试品种中岫粳糯6号亩产量最高为720.82 kg,比楚粳38号(CK)亩增产49.72 kg,增7.41%,经方差分析,品种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课题组2003—2005年掌握的地处浙北地区的嘉兴市的82块大田试验结果与测产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其高产途径。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对直播单季晚粳稻产量具显著正效应,其中正效应最大的为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其次。在数据分析基础上,提出浙北地区单季晚粳稻直播栽培的高产途径为:在争取一定有效穗数基础上,应把增加每穗实粒数作为主攻方向,同时提高灌浆质量适当增加粒重。结合生产实践,在目前现有品种条件下,浙北地区单季直播晚粳稻9500kg/hm2左右产量水平的合理结构可能为:基本苗约为125万/hm2,最高苗630万/hm2,有效穗数450万/hm2,每穗总粒数>100粒,每穗实粒数90~95粒,千粒重26g左右。  相似文献   

11.
1试验目的为鉴定参试水稻新品种(系)的特征特性及其在我市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以便从中筛选适合我市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当家或搭配品种,为大面积引种栽培提供第一手技术依据。参试品种(系)分别是99-98-3、南京27114、武2302、H5-8、2239、2084、5356(CK)、99-295、练  相似文献   

12.
浙优10号是BT型不育系8204A与恢复系浙恢9816配组选育成的高产杂交晚粳新组合,其中浙恢9816由恢复系浙恢93-1与皖恢9号杂交后经5a的加代选育获得。2003年-2004年参加浙江省单季杂交粳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085t/hm2,比对照秀水63平均增产5.4%。2008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浙优10号具有植株繁茂,杆粗抗倒,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籼/粳型杂交水稻组合甬优538产量优势极显著,比粳/粳型组合嘉优5号和常规粳稻秀水134增产 40.8% 和 55.2%,主要因素是穂大粒多,根系活力强,光合效率高,这是其高产的生理基础。籼/粳型组合在秧苗分蘖期已具有极显著的生长优势,其植株高,茎基粗,群体繁茂性等生长优势亦极显著,表现为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量大;与常规粳稻比,根系伤流量齐穂期提高 46.0%、灌浆后期提高 12.5%;成熟期光合速率提高 21.6%,叶绿素含量提高 30.8%。  相似文献   

14.
进行不同播种期对晚粳稻秀水134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秀水134以6月3日播种的产量最高,达9 586.5kg/hm2,且成穗率高,穗型较大、千粒重高,丰产性好。5月27日播种产量次之,最佳播期为6月1—5日。  相似文献   

15.
直播晚粳稻栽培高产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浙北地区直播晚粳稻秀水63计66块田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进行了多角度的计算机统计分析,探讨了直播晚粳稻栽培的高产途径。结果表明,直播晚粳稻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大小依次为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粒重,其高产途径应是在确保高产所需的适宜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 1 5个常规晚粳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 :“九五”以来我省选育的晚粳稻品种的产量明显提高 ,这主要归结于品种成穗数的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对照部颁优质米标准 ,品质差异主要体现在垩白率、垩白度等外观品质上 ,绝大多数品种的食口性不尽人意。对目前我省常规晚粳稻育种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播种期处理对4个杂交晚粳稻品种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与品种的齐穂期呈正相关、与全生育期呈负相关,其中对甬优12、浙优18的影响最大;与品种株高呈负相关,其中对甬优12、浙优18、春优84的影响较明显;与每穂总粒、结实率呈负相关,其中对浙优18、甬优12、甬优538的穂粒及甬优12、浙优18的结实率影响显著;与甬优12、浙优18、春优84的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迟播减产明显;与品种总叶龄、穂数、千粒重的相关性不显著。甬优538表现高产稳产、播种期弹性较大,浙优18、甬优12稳产性欠佳,适宜5月底前早播,春优84稳产性中等,适宜6月上旬前播种。  相似文献   

18.
对8个优质晚粳品种(系)的主要性状及产量进行了比较,06-203、01-50、02-127、GD103 4个品种(系)小区产量比对照(皖稻90)增产。  相似文献   

19.
杂交晚粳稻强化栽培配套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季晚粳稻是浙江省嘉兴市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嘉兴市成功选育和推广了杂交晚粳稻“嘉乐优2号”,单产水平有所提高,一般产量约在8250kg/hm^2,高的可达9000kg/hm^2。要使水稻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只有在栽培技术上创新,才能发挥高产品种的增产潜力。为使水稻持续高产,笔者于2004年起开展了杂交晚粳稻“嘉乐优2号”强化栽培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20.
浙粳30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晚粳稻。2000年引入杭州市试种,不仅表现产量高、抗性好、易栽培,而且适应性广,青秆黄熟。2003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