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设计灰树花菇房温湿度监测系统并对其进行多点监测.【方法】首先,根据灰树花菇房的结构,进行集成式温湿度传感器的多点布置,以采集温湿度实时数据.而后,借助于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温湿度实时监测下位机系统.最后,开发上位机监控软件实现对每个节点温湿度数据的实时存储、显示和查询.【结果】通过将传感器、无线传输、上位机等硬、软件系统的合理布局和设计,采集灰树花菇房多点温湿度数据,并进行实时传输和存储,实现对灰树花菇房温湿度进行有效地监测.【结论】根据该监测系统所测温湿度值与仿真计算的温湿度分布值对比分析,两者差异很小,验证所设计检测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对现今国内外粮仓内温湿度测控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括性介绍.以现在国内现存较普遍的房式粮仓为倒,针对其规模适中,地域分散的特点,设计了1套温湿度测控系统,该系统利用CAN总线技术传榆信息,实现了对粮仓内部温湿度的测量及控制.  相似文献   

3.
根据目前生猪规模化养殖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AVR单片机ATmega16的猪舍温湿度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多个温湿度监测点和中心控制点组成。温湿度监测点采用SHT15完成猪舍不同位置的温湿度采集和处理,通过RS485总线将数据输送给中心控制点的ATmega16处理器。根据温湿度的预警值,ATmega16控制风机和调温设备的工作。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测温度范围为-40~123.8℃,测温精度为0.2℃,测湿度精度为1.8%,完全满足猪舍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根据垦利县气象局本站气压、海平面气压、温度和湿度等常出现的数据异常实例,介绍了处理方法,包括非观测发报时次气压缺测、编发报时次气压缺测、温湿度缺测或异常、温湿度与本站气压缺测或异常、编发气象报告时次处理等内容,以期为自动气象站数据异常或缺测的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勇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3):145-147
在长期的林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等工作实践中,结合目前市面上的测坡仪设计原理,发明制作了一种简易的测坡仪,可以适应林业调查、建筑施工、地图测绘等野外作业条件下使用,且具有便携、使用精度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赵金燕  吴兴纯  杨丽  杨秀娟  张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630-19632
阐述了基于AT89C2051的温湿度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芯片选择、硬件电路与软件设计并对该系统进行了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是一款可以普及化的高精度温湿度参数监控仪。  相似文献   

7.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应用于苹果园中能提高苹果生产的信息化水平,但WSN温湿度传感器部署的数量及位置是WSN节点部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在北京市丰台区一个普通苹果园进行了实地试验,采用温湿度仪测量了大量点的温湿度,研究空气温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决定传感器部署策略。结果表明,对于单个冠层,空气温湿度在每个平面具有相同的走势;距离果园边缘的果树冠层空气温湿度的极差大于果园中心位置的果树,相差约3倍;果树间隙的空气温湿度极差和果园中心处的冠层极差相近。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先平面后整体,外密里疏"的苹果园中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的部署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7年吉林省玉米高产攻关田技术措施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吉林省玉米高产攻关田技术措施的调查与分析玉米大面积课题1997年高产攻关田测产组1997年9月,玉米大面积课题办公室组织专家分3组对全省11个示范县(市)的高产攻关田进行了测产。共计测了42块地,总面积35.06hm2,公顷产量为8559....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密集烤房温湿度自控仪,烘烤技师在烘烤操作上费时费力,且烘烤损失大等情况,为减少烘烤技师劳动强度,降低烘烤损失,提高烘烤质量,开展“物联网”温湿度移动控制仪在烟叶烘烤中精准应用,探索“物联网”温湿度移动控制仪在烟叶烘烤中烘烤精准应用效果,为大范围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物联网与普通温湿度自控仪对不同部位烟叶的烤后单叶重、鲜干比及烘烤煤电成本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但物联网温湿度自控仪能够在线实时监控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烘烤的劳动强度,且能一定程度预防因设备故障导致烤坏烟的情况,减少烘烤损失,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烟叶烤后质量,其烘烤后干烟的颜色相对更深一些、油分相对稍微多一些。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温湿度传感器信息采集时驱动程序多集成在仪表端的现状,设计了1种基于微型处理器在温湿度传感器端进行驱动化处理并输出帧格式数据的温湿度传感模块。此设计采用温湿度传感器SHT10,LCD1602液晶屏,并通过串口通信将温湿度数据及时送到计算机显示,同时将显示的数据与设定值进行对比,若温湿度超过设定的范围,则启动蜂鸣器及LED灯报警。通过设计原理图,焊接电路,硬件调试,证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杏麦间作环境温湿度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间作系统内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EI-USB-2温湿度记录仪及StevensPOGO便携式土壤温湿度测定仪观测杏麦间作区与杏单作区内空气和地表温度、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结果】间作区与单作区的温、湿度变化具有相同的规律,气温和地温均随太阳辐射的升高而上升,随其下降而降低,呈正比关系;相对湿度变化则呈负相关。间作区内平均空气、地表温度分别较单作区低4.53和0.7℃;间作区内平均空气、地表相对湿度分别较单作区高4.90%和3.93%。【结论】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果园有降温增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田环境温湿度采集仪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计开发了测量环境温湿度等农田信息的采集仪。在探讨该仪器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对该仪器的农田环境温湿度测量模块进行了对比试验和标定,结果表明,农田环境温度的标定值与HOBO数字化温湿度记录计的温度测量值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6.086%;该采集仪环境相对湿度测量的标定值与HOBO数字化温湿度记录计的湿度测量值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6.783%,证明该采集仪可以应用于对环境温湿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3.
环境温度对蜂巢内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环境温度对蜂巢内温湿度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在蜂群处于近乎原生态环境下的温湿度测试系统.该系统根据巢脾位置前后对称和蜂房均匀分布情况,在巢脾间隙处精确地放置微型温湿度传感器.上位计算机和下位单片机通信采用无线方式.计算机控制单片机何时采集,单片机采集的温湿度值传给计算机并显示和存储在计算机上.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可知:在环境温度较高时,蜂巢各点温湿度几乎相等,蜜蜂均匀分布在蜂巢中;在环境温度较低时,从中间巢脾向最外层巢脾温度递减湿度递增,对于单张巢脾,从巢脾几何中心区域向周边区域温度递减湿度递增,说明蜜蜂聚集在蜂巢中间.无论环境温度高低,在蜜蜂分布区域都呈现出恒温和恒湿现象,蜂巢中心温度和湿度分别是(35±1)℃和(56±10)%RH.  相似文献   

14.
环境温湿度对蚕的生长有着极大的影响,而目前市场上的温湿度控制产品价格过高,不适应于中小型农村蚕农的需求,大部分农村蚕农还在使用原始的温湿度调节方法。介绍了一种基于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和AT89C51单片机的低成本蚕室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以为蚕农养蚕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5.
针对鸡蛋孵化过程对温度和湿度精确控制的要求,应用模糊控制算法,设计了温湿度模糊控制系统.在确定了温度和湿度对应的量化因子的基础上,建立对应的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并最终建立模糊控制查询表,实现温度和湿度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6.
昆明地区保护地栽培温湿度因子与香石竹锈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昆明地区花卉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温湿度与香石竹锈病的关系.结果表明:3~4月花期保护地日均温为20.5℃,相对湿度61%,积温738.7℃,均高于露地的15.1℃(日均温)、58%(相对湿度)、542.5℃(积温);而且温度变幅都在利于病原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范围(17~28℃)内,湿度较平衡,一日间波动不大.温湿度条件利于香石竹锈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农业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东涛  鞠凤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46-20447
为了提高农业大棚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设计了一种农业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该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性价比较高的温湿度传感器,实现了对农业大棚温湿度的测量与控制。针对不同的作物,可以通过键盘设定环境温度和湿度的上、下限值。当检测到温湿度参数越限时,系统启动声音报警,并通过输出继电器控制执行机构对温湿度进行调节。系统软件采用C语言进行设计,并且实现了模块化设计。该系统具有检测精度高、运行可靠、使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非线性的理论和方法,对温室中的温度和湿度的复杂非线性过程进行了研究,以期从更精确的角度和方法来控制温室中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并运用MATLAB2008a对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采用的非线性控制器达到了有效控制温湿度的目的,说明该非线性控制器是可行的,从而实现了对目前温室内温湿度的联合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不同穗型的3个品种沈稻11、辽粳294和沈农9816为试材,研究了水稻群体间的温湿度特征。结果表明,白天不同品种水稻群体中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大气一致。水稻群体中露点温度的脉动远大于温度和相对湿度,总的趋势是中午露点温度较高。不同水稻群体中温度的差异小于湿度。从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不同品种群体中的温、湿度差异逐渐增大,弯穗品种群体中的温度低于直立、半直立穗品种,湿度大于直立、半直立穗品种,直立和半直立穗品种之间的差别不太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