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茶叶科学》1966,3(2):63-66
我站现有茶园424.4亩,病虫种类很多,发生为害期及为害习性各不相同,如果只采取单一的防治方法或只在某阶段或某一时期进行防治是不行的,而必须根据不同害虫的发生为害习性,抓住防治关键,采取系统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省工又高效。几年来,我们针对几种主要害虫的发生为害习性,结合不同季节的茶园培育管理的特点,把病虫防治工作分为越  相似文献   

2.
黑刺粉虱寄生菌韦伯虫座孢在茶园发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Aleurco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是我省茶树主要害虫,近年来相继在邵武、福鼎、福安、寿宁等地发生、蔓延,为害面积达30多万亩。为了控制其继续发生为害,我们开展了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治理研究。结合课题工作。进行了该虫寄生菌韦伯虫座孢(Aegerita  相似文献   

3.
我县小麦套种夏棉已有10年的历史。两熟面积一直稳定在20万亩左右。夏棉品种已由中棉所10号更换为中375。目前麦套夏棉仍处发展趋势。夏棉的生育特点既不同于一熟春棉,也不同于麦套春棉。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简述如次。1、适期播种。据山东省气象局农气研究室分析,夏棉播种至初霜≥0℃积温为  相似文献   

4.
虞城县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黄河故道南侧,耕地面积142万亩。年平均气温14.1℃,大于10℃的积温4670.9℃。自1980年发展麦套夏棉两熟种植,到1990年麦套夏棉两熟面积达25万亩。前茬小麦平均亩产270公斤,棉花65公斤。总结我县近10年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随着转 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 ,提出了“以防治棉蚜为主 ,注意查治棉叶螨 ,兼治棉铃虫等其它害虫”的间作套种棉田害虫防治新策略。坚持“对二代棉铃虫不喷药防治 ,作物共生期间尽量少用药 ,必须选用高效低毒药”的用药原则。各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 麦棉套种田小麦与棉花间作套种分为麦套春棉和麦套夏棉两种类型 ,麦套春棉小麦与棉花共生期长 ,因此 ,病虫发生为害较麦套夏棉重。小麦病虫害主要有麦蚜、红蜘蛛、锈病、白粉病、丛矮病等。棉花主要病虫害有苗病、棉蚜、棉叶螨 (红蜘蛛 )、地老虎、蓟马、棉铃虫、玉…  相似文献   

6.
我大队现有茶园150多亩,由于以前对病虫不够重视,没有治虫习惯,因此,茶园病虫发展很快,特别是前一、二年,害虫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据调查,目前为害我队的主要害虫有茶蚜、小绿叶蝉,长白蚧,茶红蜘蛛等。尤以茶红蜘蛛发生更为普遍,全队100多亩茶园均有不同程度的为害。被害茶园,茶丛短小,未老先衰,大量落叶。七二年有80亩成为光  相似文献   

7.
长白蚧(Leucaspis japonica Ckll)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等茶区,为害的时期长,当虫口稠密时,连续为害两年,即造成茶树枝条枯死,严重地影响茶树生存,已成为上述茶区茶树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如余杭茶叶试验场建场初期,长白蚧就在老茶园中寄生为害,到1960年已蔓延到个别的新茶园,当时的发生面积为330亩,为害较重的面积仅55亩;1962年发生面积扩大到700亩,重害面积达150多亩;1963年发生面积达1000亩,占总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8.
茶丽纹象甲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目前已发展到10万余亩,有成千上万户茶农在从事武夷岩茶产业. 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又名茶叶小象甲、小绿象鼻虫,属鞘翅目,近年来,由于剧毒、高毒农药在茶园上的禁用和茶农对茶丽纹象甲发生为害特性不甚了解,选用农药品种不对,防治不适期,使茶丽纹象甲在我市茶园发生为害逐年严重,2002年全市发生面积3.8万亩,2003年发生面积达8.5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85%,一般茶园每平方米有成虫50~80头,多的每平方米成虫达154头,已成为我市茶树上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为此,笔者自2002年开始对茶丽纹象甲在本市发生为害特性进行调查观察,同时开展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示范,取得较理想的防效.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指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末期以来,假眼小绿叶蝉已上升为我县茶区的头号害虫。全县8.1万亩茶叶普遍发生了该虫的为害,其中为害程度超过5级(9级分级法)的面积在4万亩以上,占总面积的50%;全县每年因此损失的干茶在600t以上,相当于总产的9%~15%。 1990年以前,我县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技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除了没有找到高效适宜药剂和施药方法不当等问题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科学的防治指标,盲目施药。有的茶场见虫就施药,有的则要  相似文献   

10.
害虫复合危害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棉花害虫为害损失的研究,已有过不少报道。然而,以往的研究多注重于一种害虫。这与棉田害虫的发生与为害规律——整个生育期中多种害虫重叠发生,甚至同一生育期中几种害虫同时为害——并不一致。而事实上多种害虫复合为害对棉花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花生种植栽培模式对花生地上害虫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春花生和夏花生主要地上害虫发生特点的差异,在山东花生主产区进行了不同播期花生主要害虫发生情况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春花生和夏花生上发生的地上害虫优势种和为害盛期有明显不同。危害春花生的主要害虫是花生蚜、花生叶螨、2代棉铃虫、甜菜夜蛾和蓟马,且不同播期为害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危害夏花生的主要害虫是3代棉铃虫、甜菜夜蛾和蓟马。  相似文献   

12.
袁镛 《茶叶通讯》1993,(2):39-40
国营茶铺茶场地处洞口县境内,属臣陵地区,场内土层深厚,pH值中性偏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茶树生长。茶场现有茶园2700余亩,但近三四年来,害虫连年猖獗发生,造成成片茶园被毁,产量不断下降,1990年产干茶20万kg;1991年产干茶19万kg;1992年干茶产量为15万kg,较1989年以前减产46.4%左右。茶铺茶场茶叶减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边界村民的哄抢也是原因之一,但害虫为害猖獗是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喀什植棉面积20万公顷,自1987年棉蚜大暴发至今,每年均有面积不等的发生与为害。轻发生年份,为害面积约为13万公顷,大发生年份,发生为害面积与植棉面积相等,成为该棉区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的第一害虫,给棉花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1棉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棉叶螨是棉花苗期和蕾铃期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随着植棉水平的不断提高,耕作制度的变化,棉叶螨的发生为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就棉叶螨发生为害新特点、原因及相应的防治对策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期,条锈病等小麦主要病虫害正在部分粮食产区为害成灾,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正在加紧防治。记者从农业部获悉,截至4月29日,小麦条锈病全国累计发生面积4192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2032万亩,累计防治面积4508万亩,初步遏制了病害大面积暴发成灾的势头。  相似文献   

16.
安溪县不同海拔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全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茶园总产量达到4万吨.全县24个乡镇438个行政村都有种植茶叶.随着茶叶面积的不断扩大,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有严重的趋势,全县常年发生面积达到25~30万亩,特别是夏茶为害最重,暑、秋茶次之,低海拔茶园春茶也常发生,严重茶园损失率达到10~25%.为了更好地摸清掌握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开展综合防治,把该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从2003年起,在全县根据不同海拔高度设立了10个测报网点进行定点定期调查和观察.  相似文献   

17.
2008-2012年历时5年对河南省三门峡市行道树害虫发生种类进行了全面调查,基本探清了主要行道树害虫的发生种类.就楸树、国槐19种害虫的越冬习性、为害时期及为害状进行了简要描述,为楸树和国槐害虫的鉴别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三明稻区是福建省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水稻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在26.7万hm2以上。2012年早春气温总体偏高,全年雨季早、雨水多,水稻两迁害虫仍然发生较重,近年为害突出的南方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等水稻病毒病仅零星发生。介绍了2012年三明稻区各种水稻病虫发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茶树上的害虫种类很多,为害性大。如广东省已记载的茶树害虫就有120种。近年来,随着栽培制度和技术的改进,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茶园中害虫的种群相已发生了显著变化,较为突出的就是一些新种类的出现,一些原来不为害茶的种群转而为害茶树,且数量日益上升,为害猖獗;一些原先在茶园发生很少的,属次要的害虫变为优势种群,对茶叶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报道的是广东茶区当前发生较多、威胁性较大的几种茶树新兴害虫。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是花生的主要害虫之一,莱西县花生栽培面积每年都在30万亩以上,自1977年以来为害逐年加重,除为害叶片外,还吃花蕾,咬花,啃果针,对花生产量影响很大。为了摸索防治指标,搞好测报工作,笔者于1979-1987年对花生田二代棉铃虫卵量与幼虫虫口密度的关系作了一些探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