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三疣梭子蟹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和舟山4个采样地点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12项形态性状的测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12个形态性状均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揭示了多元分析中多个自变量与依变量的真实关系。全甲宽、甲长、体高、第1侧齿间距、第2侧齿间距、大螯不动指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8826,说明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指标已经找到;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全甲宽(X1)、甲长(X2)、体高(X4)、第一侧齿间距(X5)、大螯不动指长(X7)对体重(Y)的回归方程,为三疣梭子蟹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疣梭子蟹微卫星标记与生长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磊  李健  刘萍  赵法箴  高保全  杜盈  马春艳 《水产学报》2012,36(7):1034-1041
选用35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三疣梭子蟹人工选育快速生长自交家系F2代(以2008年莱州湾群体雄蟹为父本和海洲湾群体雌蟹为母本交配产生F1代,随机选取F1代后代进行交配产生F2代自交家系)的11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35个位点共检测出87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为2~4个不等,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2个,观测杂合度平均值为0.646 5,期望杂合度平均值0.513 0,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值0.449 1。经卡方检验,多数位点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采用SAS 9.1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对微卫星标记与生长相关性状(全甲宽、甲宽、甲长、体高、体质量、第Ⅱ侧齿间距、第Ⅰ步足长节长、大螯长节长)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Pot08位点与体质量、全甲宽、甲长、体高、第Ⅱ侧齿间距显著相关(P<0.05),Pot42位点与体质量、甲长、大螯长节长、第Ⅰ步足长节长显著相关(P<0.05),Pot53位点与全甲宽、甲宽、大螯长节长显著相关(P<0.05),与第Ⅱ侧齿间距极显著相关(P<0.01),Pot57位点与第Ⅰ步足长节长显著相关(P<0.05),PTR8a位点与第Ⅰ步足长节长、体高、甲长显著相关(P<0.05),与体质量、第Ⅱ侧齿间距、全甲宽、甲宽极显著相关(P<0.01),PTR30位点与体质量和甲长显著相关(P<0.05),PTR131位点与体质量、全甲宽、甲宽显著相关(P<0.05)。其中,位点PTR8a可作为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的首选标记。  相似文献   

3.
三疣梭子蟹生长相关 SNP 位点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发掘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与生长相关的SNP,本研究基于三疣梭子蟹比较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出生长相关候选基因片段19条,利用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总长为17 387 bp的DNA片段;通过直接测序法发现74个SNP位点,分布频率为0.43/100 bp,其中转换突变的比例为80%,颠换突变的比例为20%,转换的比例远远大于颠换,符合"transition bias"原理。C/T(G/A)突变所占比例为60%,G/T(C/A)突变占20%,A/T突变占9.33%,G/C突变占10.67%,C/T(G/A)突变所占比例最大。内含子上突变发生的频率为1.34/100 bp,外显子上仅为0.17/100 bp,说明外显子上的碱基更加保守。通过飞行质谱法,在三疣梭子蟹生长性状分离群体中成功分型了10个SNP位点;通过卡方检验和多元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性状关联分析,发现3个SNP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P0.05),并且comp58070-R31位点与生长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一般线性模型的多元方差分析显示,comp58070-R31位点与体重、全甲宽、甲宽3个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与体长、体高2个性状为显著相关(P0.05);comp46623-F49位点与甲宽显著相关(P=0.05);comp49193-R333位点与甲宽显著相关(P0.05)。通过对SNP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发现,三疣梭子蟹SNP标记观测杂合度(Ho)范围为0.162 8~0.833 3,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189 6~0.591 2,并且显示SNP标记的信息量低于微卫星标记。该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推进三疣梭子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4.
张志伟  栾生  郑波  张庆文  孔杰 《水产学报》2010,34(2):213-219
为探究中华卤虫不同生长阶段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以确定合适的选择时间和目标性状,2008年收集来源于中国不同地区的3个两性生殖品系卤虫卵,SIN品系(山西运城解池盐湖)、YIM品系(内蒙古伊克昭盟)和ALXZ品系(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利用人工静水孵化技术进行孵化,每个品系随机选取50尾个体单独养殖30d,每5天测定卤虫个体的全长(TL),并在第25日龄、第30日龄测定全长(TL)、体长(BL)、体宽(BDW)和体重(BW)性状值。中华卤虫3个品系6个生长阶段的各性状值测定数据显示,25d是卤虫生长的最高峰。不同生长阶段间全长表型相关分析表明,两个生长阶段间隔时间越长,相关系数越小。SIN、YIM和ALXZ3个品系第5天和第25天的相关系数仅为0.073、0.091、0.026。特别是15d前和15d后的生长阶段间,生长性状值甚至存在着负相关。对于卤虫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早期选择特别是15d之前进行选择,可能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方案。中华卤虫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第25日龄、30日龄全长、体长分别与体宽、体重性状间的表型相关虽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相关系数较小。在选育生长快、体型大的卤虫新品种(系)时...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消毒剂漂白粉和生石灰对三疣梭子蟹存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消毒用生石灰最好,幼蟹规格为720只/kg时,放养37500只/hm2,平均单产高达2134.35 kg/hm2,成活率高达25.30%;其次是漂白粉,平均单产1669.8 kg/hm2,成活率21.75%;而对照组最低,平均单产462 kg/hm2,成活率6.96%。  相似文献   

6.
以1~6月龄三疣梭子蟹"中宁1号"为材料,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3种模型分别拟合了体质量、体长、全甲宽、甲宽、体高、大螯长节长、大螯不动指长及第一步足长节长共8个形态性状的生长特征,旨在寻找各性状的最佳生长模型,并对其增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体质量性状生长过程以Logistic生长模型(R2=0.999)的拟合效果最佳;除体质量外的其它7个性状则均以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R2为0.990~0.994)拟合效果最好;各性状模型经ANOVA检验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各性状的最佳生长模型得出各性状的极限值分别为体质量231.44 g、体长84.45 mm、全甲宽164.44 mm、甲宽128.47 mm、体高43.69 mm、大螯长节长59.96 mm、大螯不动指长90.89 mm、第一步足长节长37.20 mm。体质量的快速生长区间及拐点分别为2.14~3.91月龄及3.02月龄;其它7个性状快速生长区间的始速点为0月龄,终速点为2.05~2.35月龄,拐点在1月龄左右。各性状间的生长速率、生长加速率、相对增长率与绝对增长率存在一定差异。总之,体质量性状生长过程符合"慢-快-慢"的特征,其它性状则表现为"快-慢"的特征。以上结果可为三疣梭子蟹"中宁1号"选择育种及养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通过定向交尾技术构建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全同胞交近交家系。在生长季节, 通过对相关形态学指标的测定, F1–F6家系的生长、存活以及与存活相关的产量进行评估,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相比于F1家系, 近交系数每增加10%, 就会引起全甲宽–2.4%~–5.1%的衰退, 体质量–0.8%~–3.5%的衰退, 存活–34.4 %~–69.9%的衰退, 与存活相关的产量–14.1%~–35.4%的衰退, 可以发现全甲宽和个体平均体质量的衰退程度较低, 存活以及与存活相关的产量的衰退程度较高。近交系数为37.5%F3无论在生长、存活还是产量上都没有出现近交衰退, 150日龄时各个指标的差异系数明显较F1F2, 表明其整齐度比F1F2; F2F4F5F6相比于F1在生长、存活和与存活相关的产量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近交衰退, 差异显著(P<0.05); 150日龄收获时, 分析各代家系的整齐度发现, F6的变异系数最大, 整齐度最差, 但与其他各代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6代家系近交衰退的一致性表明近交确实降低了三疣梭子蟹的生长、存活和产量, 尽管一些衰退的差异性并不显著。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 应当尽量避免近交的发生, 近交应当在动物育种工作需要时才使用, 只适宜在培育新品种、建立新品系、种群提纯与保纯的过程中采用, 在无目的或目的性不明确的情况下应避免近交。本研究通过观察连续近交的三疣梭子蟹在生长、存活及相关的产量方面的变化, 旨在为三疣梭子蟹选择育种的研究与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三疣梭子蟹是靠蜕壳方能快速生长的。据资料介绍,三疣梭子蟹幼蟹变态、发育过程要经历门-18次蜕壳,每蜕壳1次,体长增加显著。仔幼蟹蜕壳周期较短,生长迅速,成蟹蜕壳周期较长,生长速度较慢。蜕壳的周期变化还取决于水环境和管理水平。但是在近几年的养殖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三疣梭子蟹蜕壳不遂而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的生长规律和雌雄差异,本研究对1~6月龄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各生长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Logistic模型分别拟合三疣梭子蟹的体重(BW)、体长(BL)、体高(BH)、全甲宽(FCW)、甲宽(CW)、大螯长节长(MLC)、大螯不动指长(FFLC)、第一步足长节长(MLFP)等8个形态性状的生长特征。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雌性和雄性的生长存在差异,早期雄性生长较快,后期雌性生长较快,而雌雄混合分析介于二者之间。三疣梭子蟹各生长性状的Logistic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除雌性MLC和MLFP以及雌雄混合分析的MLFP之外,其余性状R2均达到0.990以上;雌性和雄性体质量的极限生长值分别为290.27和195.91g,快速生长区间分别为2.74~5.10月龄和2.33~4.14月龄,拐点分别为3.92和3.24月龄。研究表明,三疣梭子蟹的生长过程均符合“慢-快-慢”的特征,雄性比雌性更早进入快速生长期,但是快速生长期的持续时间不及雌性。本研究对三疣梭子蟹不同生长指标的规律特征,以及各指标在混合养殖条件下雌性和雄性的优势阶段进行了研究,为实现三疣...  相似文献   

10.
在近几年的养殖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三疣梭子蟹蜕壳不遂而停止生长或死亡的现象,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体质较差;二是水质较差;三是投喂饵料搭配不当;四是受敌害生物和同类的侵袭;五是蜕壳期间温度变化太大。针对上述原因和几年来的生产实践,笔者认为采取以下措施可有效促进三疣梭子蟹正常蜕壳,避免蜕壳不遂而导致的死亡。一、调节好水质水质各理化因子是三疣梭子蟹蜕壳生长的重要因素,适宜于三疣梭子蟹蜕壳的的水质要求pH值在7.5~8.5之间,氨氮应控制在0.1~0.4毫克/升以内,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控制在…  相似文献   

11.
刺参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体重、体长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单标记分析法分析了10个微卫星位点与控制体重、体长数量性状的QTL的连锁关系。10对微卫星引物在8月龄具有生长性状差异的60个刺参个体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50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数3~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个数5.0。10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268 0~0.825 6不等,观测杂合度为0.083 3~0.666 7。采用SPSS软件对刺参的体重、体长生长性状和微卫星位点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微卫星位点AjSSR02基因型AB、AD、CD与体重和体长相关,AjSSR04标记中等位基因A对生长性状有正面影响,位点AjSSR06基因型FF个体仅平均体重与其他基因型个体显著差异,AjSSR09标记的A和B等位基因分别对生长性状具有正面和负面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三疣梭子蟹蜕皮周期的分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沈洁  朱冬发  胡则辉  亓一舟  汪春建 《水产学报》2011,35(10):1481-1487
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法对三疣梭子蟹蜕皮周期的划分进行了研究,并将三疣梭子蟹蜕皮周期划分为蜕皮后期、蜕皮间期、蜕皮前期和蜕皮期。结果显示,根据甲壳硬度变化蜕皮后期被分成A期(身体各部位很软),B期(背甲边缘变硬,腮区、心区尚软);根据游泳足趾节末端新旧表皮基线间距/旧表皮厚度的比值(R值)结合解剖后新壳的生长状况,蜕皮前期被细分为D0亚期(0<R≤0.4)、D1亚期(0.4<R≤0.65)、D2亚期(0.65<R≤0.9)、D3亚期(R≈1)和D4亚期(R≈1,新旧壳可完全分离)5个亚期;头胸甲腹面和螯足长节背面蜕皮缝的裂开是进入蜕皮期的先兆。  相似文献   

13.
三疣梭子蟹钙调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在蜕皮中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转录组数据库信息,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钙调蛋白基因(PTCaM)。该基因cDNA全长1981 bp,包含45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16.8 k D,理论等电点为4.09。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TCaM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序列,具有EF家族典型的EF-hand钙离子结合域。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PTCaM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果蝇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Ca M氨基酸序列覆盖率高达100%,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和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覆盖率高达99%。系统进化表明,PTCaM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中华绒螯蟹和克氏原螯虾聚为一支。通过分析不同蜕皮时期各个组织中PTCaM的表达情况得知,该基因在蜕皮时期的各个组织中均出现差异性表达,并且差异显著,说明该基因参与蜕皮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近交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氧化磷酸化代谢的影响,首先克隆了三疣梭子蟹线粒体呼吸链4个复合体关键亚基基因的c DNA全长,分别命名为pt Ndufv2、pt SDHC、pt Cytochrome c1与pt COX6B。pt Ndufv2基因c DNA全长1005 bp,编码234个氨基酸,该蛋白是复合体Ⅰ的核心亚基Ndufv2;pt SDHC基因全长915 bp,编码由179个氨基酸组成的复合体Ⅱ关键亚基SDHC;pt Cytochrome c1基因全长2371 bp,编码由313个氨基酸组成的亚基Cyt c1;pt COX6B基因全长1171 bp,编码由105个氨基酸组成的COX6B亚基。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这些复合体亚基基因进化上比较保守。酶活检测及RT-PCR结果表明,随着近交系数的增加,三疣梭子蟹肝胰腺中复合体Ⅰ、复合体Ⅲ活力分别从F4、F2开始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F10复合体Ⅳ酶活力显著低于其余各代(P0.05);4个复合体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降,且各代表达量显著低于F0(P0.05)。在心脏中,复合体Ⅰ、Ⅲ、Ⅳ活力分别从F2、F2、F6开始显著下降(P0.05);pt Ndufv2与pt Cytochrome c1基因表达量分别从F2、F4开始显著下降(P0.05),这一结果证实近交衰退已出现在三疣梭子蟹氧化磷酸化代谢通路。  相似文献   

15.
路允良  王芳  高勤峰  董双林 《水产学报》2012,36(9):1392-1399
为了探讨三疣梭子蟹对不同盐度水平的生理响应以及成熟前后的生理变化,实验采用水化学和酶学方法,研究了盐度(15、20、25、30和35)对成熟前后三疣梭子蟹耗氧率、排氨率、氧氮比(O∶N)以及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4种呼吸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盐度与规格的交互作用对三疣梭子蟹呼吸代谢无显著影响(P>0.05);2.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耗氧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影响其排氨率(P<0.05);成熟前后的三疣梭子蟹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显著(P<0.05);3.盐度对三疣梭子蟹O∶N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三疣梭子蟹成熟前O∶N显著高于成熟后(P<0.05);4.除LDH外,盐度对三疣梭子蟹呼吸代谢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除鳃中SDH和LDH外,三疣梭子蟹呼吸代谢酶活力随生长发育发生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规格对三疣梭子蟹呼吸代谢的影响高于盐度,长时间盐度驯化可能减弱甚至消除三疣梭子蟹在不同盐度水平下代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日本沼虾五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影响日本沼虾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以便确定人工选育的理想测定指标,以太湖、鄱阳湖、白洋淀、微山湖及淀山湖的野生日本沼虾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各群体90尾虾测定19个形态指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群体对体质量作用较为突出的形态性状,并进行聚类分析。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太湖群体体长、头胸甲宽、第二步足长、头胸甲高、尾扇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逐步回归建立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回归截距及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9.878、0.075、0.314、0.011、0.320、0.222;鄱阳湖群体头胸甲长、尾扇长、尾节宽、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尾节高、体长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618、0.392、–0.280、0.703、0.524、–0.359、0.688、–0.061;白洋淀群体体长、头胸甲宽、第二步足长和尾扇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其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4.796、0.082、0.222、0.007、0.136;微山湖群体头胸甲长、腹节高、第二步足长、腹节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其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7.644、0.248、0.329、0.025、0.301;淀山湖群体体长、第二步足长、头胸甲宽、尾节宽、腹节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其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为–6.257、0.019、0.018、0.164、0.264、0.162。体长与头胸甲性状在不同群体中都对体质量的作用十分明显。聚类结果显示,地理位置越接近,形态上越相似。研究表明,各个地区被保留的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为0.965、0.904、0.902、0.971、0.955,为影响各自群体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SMART RACE方法克隆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Dnmt2(Pt Dnmt2)基因。该基因c DNA全长为1291 bp,开放阅读框为1203 bp,编码400个氨基酸。结构域分析显示,PtDnmt2基因有典型的C5-DNA甲基化酶结构域。同源分析表明,PtDnmt2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PtDnmt2氨基酸序列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Dnmt2关系最近。qRT-PCR结果显示,PtDnmt2基因在三疣梭子蟹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卵巢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PtDnmt2基因在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随发育时期而变化,其在受精卵和多细胞时期无表达,从囊胚期开始出现,随着胚胎的发育表达量逐渐上升。在性腺发育不同时期PtDnmt2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在卵巢II期表达量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在精巢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随着精巢的发育逐渐上升,在IV期达到峰值。本研究结果表明,PtDnmt2基因参与了三疣梭子蟹胚胎、幼体和性腺发育调控。  相似文献   

18.
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心激肽(CCAP)基因。该基因全长606 bp, 5¢端非编码区72bp,3¢端非编码区108bp,开放阅读框426bp,编码14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15.6kD,理论等电点9.55。同源性分析表明,三疣梭子蟹CCAP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和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的CCAP同源性较高,分别为85%和82%。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与蓝蟹首先聚为一支,之后再与拟穴青蟹相聚。组织表达分析发现, CCAP基因在胸神经节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脑和眼柄组织。通过分析CCAP基因在低盐胁迫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发现,低盐可显著改变CCAP在胸神经节中的表达模式,在24 h, 48 h和72 h实验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1.73, 2.16和2.19倍。体外注射CCAP多肽可降低三疣梭子蟹在低盐条件下的死亡率,并诱发钠钾ATP酶(Na~+/K~+-ATPase)和V型ATP酶(V-ATPase)酶活力显著提高。本实验结果暗示CCAP通过调控Na~+/K~+-ATPase和V-ATPase活力以达到盐度适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检测缢蛏新品种"申浙1号"不同月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随机选取4、9、11月龄缢蛏个体60个以上,测量其壳长(SL)、壳高(SH)、壳宽(SW)、活体质量(W),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壳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与4、11月龄质量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壳长,分别为0.911、0.631,与9月龄活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壳高,为0.65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4、9、11月龄活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的分别是壳长(0.562)、壳宽(0.433)、壳高(0.394),决定系数与以上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别建立4、9、11月龄缢蛏活体质量(W)的最优回归方程:W4=–0.756+0.039SL+0.112SW,R2=0.849;W9=–10.622+0.095SL+0.404SH+0.644SW,R2=0.631;W11=–23.772+0.207SL+0.805SH+0.587SW,R2=0.909。研究结果为缢蛏人工选育过程中的亲贝选择和产量预测等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