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在我国,实行堰塘养鱼的稳产高产,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轮捕轮放。目前,用来实现轮捕轮放的渔具主要是传统的地曳网(大拉网)和竹片筛网。然而,传统地曳网因网目大小、浮沉力配备等设计参数不合理,突出的缺点是需要人工挑大留小、恶化水质和擦伤鱼体,以致引起留存鱼类死亡,竹片筛网制作麻烦,费时费工,操作不便,也需人工挑大留小,恶化水质和擦伤鱼体。  相似文献   

2.
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是指鱼种“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一、轮捕轮放的优点(1)有利于活鱼均匀上市,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轮捕轮放可改变以往市场淡水鱼“春缺、夏少、秋挤”的局面,做到四季有鱼,不仅满足社会需要,而且也提高了经济效益。(2)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数量,为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一般轮捕轮放上市鱼的收入可达到总收入的50%左右。(3)有利于鱼类生长在饲养前期,因鱼体小、活动空间大,年初多放一些鱼种,可充分利用水体。随着鱼体的长大,采用轮捕轮放方法,及时减少鱼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正> 轮捕轮放是塘堰养鱼综合高产技术措施——“八字精养法”之一。但是,由于轮捕轮放的传统地曳网(大拉网、大巴网)设计不合理,阻碍了其推广应用,只有少数具备冲水、增氧设备等条件的生产、教学和科研单位采用。为此,1985年我们在校水产试验站和畜牧站的5亩、9亩、11亩、40亩和60亩的成鱼塘中,用改革后的地曳网作轮捕轮放试验,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顾宏兵 《水产科学》1995,14(6):20-20
池塘轮捕轮放注意事项顾宏兵(江苏省如皋市水产技术指导站226500)关键词:池塘,轮捕轮放,品种轮捕轮放,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轮捕轮放不仅可以提高鱼产量、加速养鱼生产资金周转,还可以为来年套养部分大规格鱼种。此外,通过夏秋适时轮捕,又能起到...  相似文献   

5.
《内陆水产》2005,30(12):43-43
饲养食用鱼的池塘,鱼种在一次放足的基础上,1年分数批将达到食用规格的鱼捕出.同时补放一部分鱼种。这种养鱼措施可以使池塘在饲养期间保持较合理的载鱼量,避免由于鱼群密度过大而影响生长,最主要的是可以提前在夏季补放部分夏花鱼种,又可以为来年提供部分优良的1冬龄鱼种。  相似文献   

6.
鲢,鳙、草鱼是我国塘堰养殖的主要对象,其成鱼的捕捞,从古至今不外乎有2种方式:一是用地曳网(地拉网、大巴网)将鱼捕获上市;二是干池起鱼。随着塘堰科学养鱼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在塘堰养殖鲢、鳙、草鱼中推广实行轮捕轮放,以达到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时间,合理利用水体饵料生物和鲜鱼分批上市提供消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实现塘堰的稳产高产,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轮捕轮放。当前,用来实行轮捕轮放的渔具主要是传统的地曳网(大拉网、大巴网)和竹片筛网(上海、北京等)。鉴于这二种网具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恶化水质,聚集达不到起水规格的小鱼而影响留存鱼类的生长速度。尤其是选用网目不合理的地曳网,将大小鱼全部捕获后,因挑选大鱼的时间长,鱼群的相互挤压和摩擦,  相似文献   

8.
《内陆水产》1990,(4):28-28
1、实行轮捕轮放,与冬季干塘捕鱼不同,大部分时间在夏季,这时水温高,容易伤鱼,因此操作要细致,迅速,具体方法是:在池的左右各由三四个人拉住网的两端,并使网沿池塘较浅的一边放下。拉网前进时,用竹篙撑住下纲,上纲每隔6至7米套一只木盆,  相似文献   

9.
池塘养鱼高产高效应具备“水、种、饵、氧、密、混、轮、防、管”等条件和技术。南阳市白桐干渠养殖带是我市高标准开发的连片精养池塘,经过多年的完善、发展,早已具备高产高效的条件和技术。其中轮捕轮放是白桐干渠精养池塘多年来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平均每亩水面养鱼净产量在1吨以上。现将池塘轮捕轮放要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傧 《内陆水产》1985,(2):35-35
有人说:“三年不打网,鱼在塘中长”其实不然,在密养高产的池塘鱼到一定的时候不打网起鱼,成鱼不但不长反而会瘦下去。这是因为人工养殖鱼塘的生态环境条件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1.
流刺网是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之一,本试验利用渔船的冲程使渔船冲过流刺网,从而使渔船驾驶员掌握渔船航行中避免螺旋桨被流刺网绞缠的方法,确保渔船航行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方小梅 《海洋渔业》1999,21(4):163-165
通过对越冬和非越冬锯缘青蟹、脊尾白虾、弹涂鱼耐生石灰试验,证明青蟹有很强的耐生石灰能力,脊尾白虾有较强的耐生石灰能力。蟹虾围塘养殖在围塘清淤后对越冬青蟹进行生石灰消毒,养殖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泼洒,并与对照塘做对比试验,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使用生石灰能使围塘锯缘青蟹、脊尾白虾发病率显著减少,成活率显著提高,生长明显加快,蜕壳时间相对集中,饵料系数明显降低,产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石灰对围塘蟹虾健康生长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养鳗池塘的浮游生物及其与鳗摄食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迈新 《水产学报》1998,22(3):223-229
报道了养鳗池塘的浮游生物种量及其与鳗摄食的关系,论述了水质良好的养鳗池塘浮游生物优势种,养鳗池和传统家鱼池生态学特点和养鳗池水质的有效调控措施。养鳗池塘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我国传统家鱼高产池塘的游浮生物群落结构区别较大。黑仔鳗塘的浮游植物则以硅藻类和绿藻类占优势,生物量分别占浮游植物总量的40%和37%。浮游动物则以轮虫和桡足类为主,枝角类的比例很少。浮游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对鳗的摄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闽南地区灯光围网夏汛渔获量预报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群聚资源的变动趋势为依据,建立了闽南地区灯光围网夏汛(6~9月)单位日渔获量与前三年夏汛(6~9月)单位日渔获量的平均值的一元回归方程,预报复汛单位日渔获量。并以此推算汛总渔获量和单位汛渔获量的预报值。该预报可比1982年和1989年报道的两种预报法提前3~4个月发布。在1992~1995年的现场预报,准确率在76.70~99.85,平均90.85%。  相似文献   

15.
对虾池不同综合养殖系统效率和效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吉桥 《水产学报》1999,23(1):45-52
利用50个5.0×5.0×1.8m陆基围隔研究了中国对虾与台湾红罗非鱼、海湾扇贝和缢蛏投饵或施肥混养及鲈鱼与中国对虾和台湾红罗非鱼混养最佳结构的生态效率、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几种综合养殖系统最佳结构下各种养殖对象对N的绝对利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鲈鱼-对虾-罗非鱼(30.91%)>对虾-海湾扇贝(21.09%)>对虾-罗非鱼施肥混养(20.12%)>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7.81%)>对虾-缢蛏(16.93%)>单养对虾(11.52%);对P的绝对利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对虾-缢蛏(16.08%)>鲈鱼-对虾-罗非鱼(12.83%)>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2.63%)>单养对虾(10.88%)>对虾-海湾扇贝(6.01%)>对虾-罗非鱼施肥混养(4.04%);其产出投入比由高至低依次为: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99)>对虾-罗非鱼施肥混养(1.98)>对虾-海湾扇贝(1.53)>单养对虾(1.38)>鲈鱼-对虾-罗非鱼(1.30)>对虾-缢蛏(1.23)。  相似文献   

16.
池养脊尾白虾的繁殖、生长及其最大持续轮捕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李明云 《水产学报》1994,18(2):85-92
池养脊尾白虾经过3个月生长可达性成熟,抱卵亲虾占总虾数比例为3.84%-16.71%,相对抱卵量平均值为512.72粒/克体重。本试验中池养脊尾白虾的体长、体重与月龄关系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在目前的轮捕条件下,3月龄的个体可供渔具选择,年总死亡率φ=0.6270,轮捕死亡率E=0.2744,自然死亡率D=0.3526。若把首次轮捕月龄从3月龄提高到4月龄,轮捕强度控制在  相似文献   

17.
采用 Schaefer 剩余产量模式估算了闽南近海三大作业——定置网、拖网和灯光围网的渔业资源可捕量和最适捕捞力量,结果定置网的 MSY为5.55万 t,f_(opt)为33745张;拖网的 MSY 为15.92万 t,f_(opt)为2222艘;灯光围网的 MSY 为10.12万 t,f_(opt)为472组。根据评估结果就现有捕捞船(网)数量,提出了削减定置网和拖网作业的捕捞力量,发展灯光围网渔船的调整方案,以及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近海渔业资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许柳雄 《水产学报》1994,18(4):340-343
尼龙钓线颜色、粗度和钓线长度对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钓获率的影响许柳雄(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关键词太平洋褶柔鱼,钓获率,尼龙钓线EFFECTOFCOLOUR,THICKNESSANDLENGTHOFNYLONFISHINGLINEONJIGGIN...  相似文献   

19.
东海带鱼摄食习性、饵料基础及与渔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亚瞿  朱启琴 《水产学报》1984,8(2):135-145
本文对东海主要渔场中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 Linnaeus的摄食习性、饵料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数量分布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其与渔场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带鱼是一种以磷虾等甲壳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为主食,并兼食头足类、毛颚动物等的杂食性鱼类。研究结果还阐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及磷虾等的数量分布同东海带鱼渔场的位置变化和鱼群移动的关系密切,其中冬、春季浙江南部近海渔场;夏、秋季长江口及海礁、舟山等渔场,其关系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闽南渔场大黄鱼年间生殖群体组成相似程度的模糊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澄茂 《水产学报》1994,18(4):335-339
闽南渔场大黄鱼年间生殖群体组成相似程度的模糊识别张澄茂(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361012)关键词闽南渔场,大黄鱼,生殖群体,模糊识别AFUZZYDISTINGUISHABILITYONSIMILARDEGREEOFCOMPOSITIONOFSPA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