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发展的必然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发展的必然性任勇,高志义(国家环保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035)(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100083)防护林是人类与自然灾害斗争的产物,其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人类对环境危机和森林巨大的生态经...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林学会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6月3日至6日在我校举行。大会由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志义致开幕词,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陈陆坼代表吴仲伦理事长宣读了林学会的贺词。出席会议的代表和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的记者等有关人员共80余人。林学会副理事长王恺、我校党委书记阎树文、副校长贺庆棠等倾导也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3.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关专家主持,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科研课题“南部高原台塬过渡区(淳化)高产型林果粮发展研究”专题,2001年4月26日通过农业部组织的课题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专题研究成效显著,其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专题属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中低产田治理与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研究”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课题,专题所在的淳化试区是“七五”期间建立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研究试验示范基地之一,经过前后15年连续开展结合当地自然生产状况进行农村经济发展和水土保持型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AHP法在防护林体系优化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黄土高原渭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结构与配置优化进行判断。结果表明,“三北”防护林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防护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结合,主要林种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的比例分别为411%、31.9%、19.1%、7.9%。可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提供优化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东北林业大学“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子专题课题组完成的《小径木削边制材工艺及设备研究》于1996年8月5日在北京通过由林业部科学技术司主持的鉴定(林科鉴字[1996]第030号).该子专题负责人为朱国玺、马岩.评审专家主任委员由林业部林产工业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薛培安担任.该子专题及生产线工艺设计由东北林大学“八五”制材技术攻关课题组完成.主机由威海木工机械集团公司试制,攻关课题组鉴制.主机试制成功后由林业部科技示范局大兴安岭地区呼中林业局承担生产性中试工作.该机已于1995年5月通过国家木工机械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践和试验研究情况,提出了加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则与采取的相应措施,对恢复和建造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日,由我国著名植物营养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生秀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科技项目“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氮素循环与氮肥合理施用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在陕西杨凌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8.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关专家主持,多学科联合攻关的“九五”黄土课题“黄土台源区(乾县)粮食高产型农业综合发展研究”,2001年4月26日通过农业部组织的课题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专题研究成效显著,其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专题属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中低产田治理与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研究”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课题,专题所在的乾县试区是“七五”期间建立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研究试验示范基地之一,经过前后15年连续开展结合当地自然生产状况进行农村经济发展和水土保持型农业模…  相似文献   

9.
如何对黄土高原植被建设进行空间配置?如何实现旱作果园的增产增收?北京林业大学朱金兆教授主持的林业推广项目“防护林体系高效配置及可持续经营技术”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有效、实用的技术支持.这个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新近通过了国  相似文献   

10.
翟明普,1942年6月7日生于山西省大同市.中国共产党党员,1968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林业系林业专业,同年分配在宁夏六盘山林区管理局从事技术行政工作.1978年考入北京林学院造林学科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1984年赴意大利佛罗伦萨进修培训.1988年晋升副教授,1993年晋升教授.现为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森林培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林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高等学校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农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委员,原林业部普通高等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林业部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与森林生态系统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 翟明普教授竭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讲授《造林学》、《森林培育学》、《林学概论》、《高级森林培育学》等课程.在教学中,能坚持因材施教,认真备课,及时补充国内外最新的科技进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科和所授课程的特点,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坚持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不断探索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翟明普教授注重教材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编写了《森林培育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森林培育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目前作为教育部确定的面向21 世纪教材《森林培育学》的副主编,正在加紧该书的统稿出版工作,有望在2001年度第2学期出版.截止目前,已培养博士生7名,硕士生6名,指导博士后1名,指导本(专)科生毕业设计数人次.翟明普教授认为,成人高等教育也是林业与生态环境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林业与生态环境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完成普通高校各类学生教学任务的同时,为成人高等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主编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材《森林培育学》、全国高等学校自学考试教材《林业生态环境管理综合实践》,参编了《林学教程》等教材,并为各类成人教育授课.由于翟明普教授为我国林业和生态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显著贡献,被国家教育部和国家环境保护局授予“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在科学研究方面,翟明普教授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混交林与树种间关系、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理论与技术、迹地更新.先后主持(或主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或面上)项目、中国工程院科技咨询专题、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或子专题)、国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北京市林业局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10项,已完成7项.他长期坚持深入实际,深入林区、山区和沙区,对我国林业发展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他及时地把研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该地区.他的科研成果获科技进步奖5项:“太行山石质山地造林技术研究”获原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特大森林火灾迹地更新研究”、“影响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立地因子”、“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混交林的研究”、“北京地区樟子松华山松白皮松引种造林试验研究”等4项成果分别获原林业部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混交林与树种间关系的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混交林中树种间的营养关系研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便携式植物微弱光测定仪,推动了以物理手段研究混交林中树种间相互关系的发展进程.他曾主持召开我国首届混交林与树种间关系学术讨论会,对推动我国混交林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兴安岭火烧迹地人工更新研究成果为世界所关注. 由于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勤于笔耕,目前已在《林业科学》等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70 余篇,出版专(译)著8部. 学术交流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翟明普教授热爱学会工作,能根据国内外科学研究、学科发展动向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等实际需要,积极策划与组织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促进我国森林培育学科的发展.在任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第三、第四届秘书长职务期间,基本上每年组织1次全国性大型学术活动,例如: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造林质量研讨会、全国高等院校造林学教学研讨会、全国首届混交林与树种间关系学术研讨会、林业生态建设学术讨论会等.计划在2001年内召开“全国退耕还林学术讨论会”.因他在学会工作中做出成绩,受到中国林学会的表彰.翟明普教授还注重与国外的学术交流,有计划地组织国内森林培育科技工作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国际示范林网络会议等);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实用育林学》(The Practice of silviculture)第8版出版当年,就组织力量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完成该书的翻译与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1.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4):637-637
根据江西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江西农业大学共有四项科技成果获得2004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奖。由江西省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黄路生教授主持完成的“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应用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由国土学院刘经荣教授主持完成的“绿肥-猪-沼肥-水稻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由农学院和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早稻品质改良育种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由动物科技学院和江西省集味堂绿色仪器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无公害白耳黄鸡生产技术开发”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防护林体系,推动防护林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生态条件.我国防护林体系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防护林在调节气候、水土保持、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固碳释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防护林建设存在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扶持力度有待加强、科技支撑体系亟需完善、林种结构与多样化功能需求不相适应、防护林退化老化等突出问题.建议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完善防护林工程管理,依法建设与保护防护林,构建防护林激励导向机制,实现防护林科技突破.  相似文献   

13.
科研信息     
我校一九九六年科研立项:1 “高寒半干旱区农牧综合治理与适度开发技术体系研究”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专题,由河北农业大学和我校共同主持,负责人:河北农大张立峰教授,我校徐长金教授。  相似文献   

14.
<正> 由林业部下达给我校的“华北主要树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北京西山地区油松人工混交林的研究”项目,于1986年10月30日通过技术鉴定。鉴定会由林业部科技司主持,我国著名造林学专家候治溥研究员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共有九名专家、教授参加鉴定。林业部造林经营司的负责同志也出席了会议。该课题的研究由沈国舫教授主持,北  相似文献   

15.
靳钟 《农村科技》2004,(10):42-42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专题“绒山羊种质特性利用与舍饲半舍饲养殖技术研究”以及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子专题“绒山羊预混料配方技术”,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贾志海教授主持完成。最近。该成果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项成果系统研究了绒山羊绒羊毛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6.
我校动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路生教授主持的“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应用研究”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26日,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我校主持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化学杂交剂BAU-9403的研究与开发”进行了成果鉴定。我校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陈万义教授和黄铁城教授提出化学杂交剂的研究课题,并组建跨学科(化学与育种)的研究小组,从事化学杂交剂的仿制和应用研究。90年代初,在陈万义教授、王道全教授、张爱民教授的主持下,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基金的资助下,开展了新化合物的合成和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活性的筛选研究,并于1994年发现具有优良的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化学杂交剂BAU-9403”。  相似文献   

18.
<正> 《手提式挖坑机在石质山地造林中的应用及其钻头的研制》课题是“七五”国家攻关项目《太行山造林绿化技术》中《太行山石质山地造林技术的研究》专题的一部分。于1989年12月28日在北京林业大学主持召开的鉴定会上通过鉴定。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农机院、林业部、中国林科院、北京市林业局及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教授、专家组成。鉴定意见中指出,该项研究为实现石质山地造林整地机械化开创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19.
杨树是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栽培面积最广、木材产量较高的树种。中国杨树人工林占全国人工林总面积的 1/5,是世界各国杨树人工林总面积的 4倍。杨树是环境绿化、改善生态的主要树种之一,又是优良的造纸原料,且适合于胶合板材和包装箱材的加工利用。目前,杨树栽培在我国正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欧美杨 107号是国家“七五”攻关诞生的杨树优良纸浆材和生态防护林新品种,曾获 1993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今年欧美杨 107号产销两旺,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以假充真的“欧美杨 107号”。为了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  相似文献   

20.
造林类型研究的实践性很强。本文通过图解的方式,直观地总结出针对渠江流域各种地貌类型的造林设计。围绕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目标功能,以小地形为依据,用点、线、带、网、片相结合的防护林结构和布局,体现因害设防的原则,形成将森林多种功能和效益纳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