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巴林左旗碧流召乡东营子村,四年造林七千多亩,全村有林面积达一万五千五百亩。过去,东营子村在造林上存在着重造轻管的偏向,结果年年林造不少,成活率和保存率却很低。一九八一年全村有天然林六千五百亩,人工林仅二千亩,覆盖率为百分之二十多。一九八二年以来,村党支部和管委会组织群众利用春秋两季进行机械造林,有时一天造  相似文献   

2.
翁牛特旗广德公公社,近几年来在林业生产上坚持个体、集体、国家一齐上的方针,放开手脚大搞个体造林,加快了绿化速度,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发展。全公社现有林二十万亩,其中个体林就有九万亩。一九七八年以前,这个公社共有林九万亩,其中国营林五万亩,集体林四万亩,社员个人只有少量的零星树,没有成片林。过去执行以集体造林为主的方针,每年都组织社员造林一两万亩,按照这样的速度,到一九七八年就应把全公社的宜林地全部栽上树。但是,由于过去造林主要是搞“大兵团会战”,粗植滥造、重造轻管,  相似文献   

3.
聂生有同志曾长期在伊金霍洛旗担任旗长.他非常重视林业,在任期间制定过一系列振兴林业的措施。1983~1985年,全旗共完成计划造林任务的184%。目前,全旗人工林保存面积达268万亩.人均有林20余亩,林木覆盖率达26%。改变了过去沙害肆虐、生态环境恶劣的面貌,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1983年,这个旗跨入了全国造林先进旗县行列. 1984年,聂生有调任伊克昭盟林业  相似文献   

4.
<正> 封山育林是一种多快好省地恢复森林生态平衡的好办法,据浙江经验,林地一般封禁五年左右便可收到好的效果。一、封山育林的主要效益1.封山育林能加快荒山绿化,控制水土流失。浙江省兰溪市灵洞乡洞源村有1.8万亩山地,过去山穷水尽,缺材少柴,水土流失严重。1968年开始采取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方法,封山育林6,000亩,人工造林2,123亩。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51%,形成了针阔混交的复层林,树木种类多,根系分布均匀,深根、浅根交错,地表又有植被保护,基本控  相似文献   

5.
敖汉旗双井公社西邦差地小学实行科学造林,取得了显著成果. 西邦差地是个自然条件恶劣的“沙窝子”,1954年,这里的一位老师带领30名学生,造了3亩红领巾林,以后逐年发展,现在有林面积已达260亩,木材蓄积量达200立方米。实践中,他们总结了一套在沙窝里从树造林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林业体制改革以来,资源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总结过去造林重造轻管,不讲质量,保存率低的教训,因地制宜,采取高标准、高质量集约经营,良种壮苗造林的办法。1985年至1991年7年间,全县有45个村、一万户人家,联合贷款营造工程林17.6万亩,其中杉木17.25万亩,马尾松0.35万亩。经检查验收共保存16.10万亩,保存率由过去23%提高到91.5%,平均达标率62.3%,当年杉木平均高65cm,马尾松平均高35cm,均达到速丰林技术指标。其主要措施是: 1.适地适树规划设计,开展集约经营:县委、政  相似文献   

7.
永福县堡里乡拉界村群众,八年来共造杉木林1670亩,成活率达百分之百,平均每户有杉木林104亩,多次受到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和奖励。拉界村是一个边远的瑶族山村,全村有16户人家,2000亩宜林荒山,农村建立生产承包责任制后,群众很想造林,但又怕政策  相似文献   

8.
田阳县自81年以来,加强对本县森林资源的管护,实行以法治林,严厉打击毁林的犯罪分子;认真落实管护责任制,规定管护权限、分成明确办法,调动了群众护林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据统计目前全县有林面积1叨万亩,复被率达24.6多,森林总储积最达267万立方米;在全县森林资源三大支住(即飞播林、囚营林场、乡布J林场)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共3卫000多亩。飞机造林成效而积2695。。亩,保存率达61 .6憾。这个县过去由于管护政策不  相似文献   

9.
过去我市造林工作落后。近两年来我们把发展林业生产、大搞农田林网化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态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大事来抓。1984、1985年每年造林都突破了10万亩,两年造林成活面积近21万亩,相当于建国后三十四年间造林保存面积的总和。到1985年,全市有林面积达37.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3年的6.2%提高到10.8%。农田防护林完成12.53万亩,比1983年增加5.27万亩,林带长度  相似文献   

10.
1982年至1988年,西林县平均每年造林5万亩,然而1982年有林面积269万亩,1988年有林面积却减少到229.8万亩,7年间有林面积减少39.2万亩。为什么年年造林不见林?除了群众毁林烧窑、开荒造田地外,林业部门和木材公司的营林意识和销售措施也出现过误区。过去,西林人自认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因而采伐规划性不强,限额采伐措施不力,伐大于植,覆盖率越来越低。面对越来越稀疏的林木,西林县木材公司开始作出反思,认为林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创建林木基地与木材加工销售结合,适地适树调整结构,集资集约规模营造。”他们开始造林。  相似文献   

11.
商都县二道洼乡政府有这样几个统计数字,从1984年到去年雨季造林结束,全乡造林2.93万亩,四旁植树17万株,育苗120亩。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全乡有林面积净增1.88万亩,造林面积相当于1982年以前造林总和的90%。面对这一迅速变化,人们很自然地联想起原乡党委书记王恒同志。1984年4月,西井子乡管委会主任王恒同志肩负县委的重托,来到二道洼乡担任党委书记。人们猜想,西井子乡是自治区造林先进单位,王恒同志的任职.一定会使二道洼乡的植树造林有一个新飞  相似文献   

12.
敖汉旗新惠乡扎赛营子村,从一九八○年以来,平均每年造林保存面积达三千三百亩。这五年的造林面积比前三十年造林总面积还多一点三倍,平均每人每年造林十五亩。森林覆盖率已达44%。这个村绿化步伐快的主要原因有四条。第一是造林有苗木。原来这个村绿化速度慢,造  相似文献   

13.
哲盟科左后旗铁牛乡七棵树村地处科尔沁沙地,总面积3.8万亩,沙丘面积2.85万亩,其中流动和半流动沙丘达1.6万亩。农牧业生产上不去,群众生活困难。从1964年起,二十年来他们坚持治沙造林,现在全村林地面积已经发展到17211亩,占总面积的45.3%,林木覆被率达34.7%,自然面貌和经济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大面积的治沙造林,使1.6万亩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基本固定,变成了绿洲,林地中的动物和鸟类逐渐增多,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全村有4千多亩农田,1972年营造农田防护林带27条,总长达2.4万多米,粮食产量由过去的亩  相似文献   

14.
鼎城区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区总人口82.93万,国土总面积31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0.35%。鼎城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自2009年全面开展以来,经过近3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彻底还权,林业生产热情空前高涨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鼎城区造林出现"争山争苗"的喜人景象,由过去的"要我造林"转变为"我要造林"。林农联合造林、大户造林积极性高涨。林改以来,全区林农联合造林、大户造林面积达15,000余亩,造林面积200亩以上的有38宗。黄土店镇青龙井村12组,全组群众在组长的带领下营造杉木林300余亩。周家店镇蜘蛛山村民梁子君租赁山林,营造樟树近300亩,这些都大大地带动了周边林业的发  相似文献   

15.
我所有石头山宜林地2,000多亩。林地土质属砂岩或砾岩。过去,由于没有掌握当地的气候和石头山土质特点,结果年年造林,不见林。1968年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我们认真地总结了过去造林失败的经验教训,根据我县早春有雨,4-5月份和秋后干旱的特点,把过去当年采种,当年(春节前后)育苗,隔年造林的方法,改为隔年采种,秋播(中秋节后)育苗,当年或次年初造林。由于提前造林,使植株在干旱期到来之前,已形成了比较发达的根系,有了一定的抗旱能力,因而能顺利地渡过4、5月和入秋后的高温、干旱季节,造林得到成功。现在2,000多亩石头  相似文献   

16.
七棵树村以林致富孙海鹏哲盟科左后旗铁牛乡七棵树村地处科尔沁沙地,3.8万亩的总面积中,沙丘沙地就占2.85万亩,其中流动和半流动沙丘达1.6万亩。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农牧业生产上不去,群众生活困难。1964年以来,在党支部书记于友的带领下,全村劳动力年...  相似文献   

17.
伊金霍洛旗从1974年开始压缩耕地,大兴林草业,十二年治理流沙216万亩,收到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历史上,伊金霍洛旗曾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好地方,但经过解放初的四次大开荒,到1973年底,沙化面积达到300万亩。从1974年起,伊金霍洛旗人民狠抓林草植被建设,每年造林不低于20万亩,年人均造林二亩。现在全旗有林面积达到了2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7%。种柠条保存面积105万亩,人工种草23万亩.总耕地面积由1968年的144万亩缩减到现在的40万亩.  相似文献   

18.
秧坝村是贵州省西南部一个边远的布依族山寨。20年前,该村山无树,田无肥,仓无米,袋无钱,到处是光秃秃的荒山,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生活十分艰苦。秧坝村人不甘贫穷,一直在寻求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脱贫致富路子。时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覃仕坤带头承包荒山,营造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迅速掀起了家家出动、人人参与的植树造林热潮。一些家住该村的机关干部、经商人员也来投资造林,一片片荒山渐渐披上了绿装。秧坝村坚持造林20年,迎来了满目葱绿。现该村森林面积已达27960亩,户均有林面积100余亩,人均有林…  相似文献   

19.
呼图壁大丰镇的树窝子村,以树多而得名.但是过去实际上只是个榆树窝子,到处长着腰弯背驼的老榆树,既难看,也不防风,又难以成材.1985年以来,树窝子村把植树造林作为农村五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连续不断地掀起群众性的植树造林热潮,年造林近百亩,累计达727.5亩,林网化程度已达82%.现在的树窝子村,村内浓荫蔽天、村外绿树成行,到处呈现一片安居乐业林茂粮丰的兴旺景象.  相似文献   

20.
溧阳县黄岗岭林场于1972年春营造了杉木林250亩,以后逐年发展,迄今共有杉木林600余亩.目前林分均郁闭成林,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650立方米,平均每亩约2.8立方米.近几年来,为了促进杉木生长,又在大面积栽杉基础上,进行了速生丰产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小结如下:试验地面积4亩,于1972年3月上旬造林.造林地为缓坡荒地,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质地中至重壤.造林前一年全面整地深翻15—20厘米;开大穴栽植.株行距为0.83米×1.7米,每亩约480株左右.造林当年成活率达95%以上.造林后第一年间作太子参,次年间作西瓜.每年松土除草2—3次,并及时除萌定株壅土,造林后第三年林分即郁闭成林.1974年胸径生长已呈峰值生长,年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