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降解膜覆盖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土壤养分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设置平地全覆盖(M1)、垄沟半覆盖(M2)、连垄全覆盖(M3)与传统平地种植(CK)4种种植方式,通过2013—2014年2年夏玉米大田试验,分析降解膜覆盖下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养分变化、土壤硝态氮分布以及作物对养分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种覆盖种植方式均提高了表层0~50 cm土壤养分,其中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增加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不同处理下土壤0~200 cm平均硝态氮含量均在播种后20~60 d明显减少,且在不同时期硝态氮含量峰值随着播种后天数的增加逐渐向下运移;M1、M2和M3处理的植株体内氮素累积量与CK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播种后20~40 d累积量最多。3种覆盖处理2年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其中,M3氮素利用效率最高,比M1、M2处理分别提高了49.30%、33.10%。综合而言,覆盖降解膜有利于改善作物生长的水肥环境,促进作物对氮素的有效吸收,其中连垄全降解膜覆盖种植方式(M3)在保护土壤环境、提高耕作层土壤养分以及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等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农田生态平衡,在辽中县不同类型耕地抽取170个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指标的测试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辽中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稍缺,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很丰富;中微量元素含量均很高,能够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耕地总体肥力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农田生态平衡,在辽中县不同类型耕地抽取170个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指标的测试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辽中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稍缺,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很丰富;中微量元素含量均很高,能够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耕地总体肥力较高。  相似文献   

4.
沼液沼渣对改善农村土壤质量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评估了沼液沼渣对农村土壤质量改善效果,可为农村沼液沼渣综合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沼气户和非沼气户土壤中速效钾、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含量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沼气户土壤中的速效钾、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平均含量均高于非沼气户,且"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沼气户土壤中四种营养成分含量高于"三位一体"生态模式。可见,沼液沼渣对于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响应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笔者采集高县种植区农田土壤样品,对土壤主要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并客观评价土壤肥力状况,为高县农业种植区土壤改良及精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笔者对四川高县19个农业生产乡镇进行土壤调研取样,共采集0~20 cm土层样品95份,测定了土地pH、天然有机质(organic matter)、全氮(total nitrogen)、碱解氮(alkali-hydrolyzable nitrogen)、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ous)、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缓效钾(slowly available potassium)浓度,并采用土壤养分等级综合指数法和主成分肥力评价法评价了土壤的肥力等级。【结果】高县酸性、碱性土壤占比较大,中性土壤较少;高县19个乡镇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四烈乡的土壤最肥沃,其次为胜天镇,双河乡的土壤最贫瘠。【结论】建议种植户重视土壤酸碱化的治理,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加大有机肥的使用量,防止工业污染,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
对台安县不同利用类型耕地189个土壤样品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5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分别从整体和不同利用类型方面评价台安县耕地土壤肥力状况,以期为台安县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马铃薯品质与根区土壤养分间的复杂关系,从而为西北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精准灌水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该地区常种植的57个不同品种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取各块茎品质和根区土壤养分。采用变量重要性投影法(VIP)筛选出影响马铃薯品质的重要土壤养分因子,同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马铃薯品质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回归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西北地区马铃薯品质的主要养分因子为土壤电导率、速效钾、硝态氮和含水量。土壤硝态氮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维生素C的首要土壤养分因子。土壤电导率是影响马铃薯淀粉、粗蛋白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首要土壤养分因子。土壤速效钾与马铃薯的还原糖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可溶性总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通过调控土壤电导率,适量增施钾肥和氮肥是提高西北地区马铃薯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鞍山市耕地土壤地力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鞍山市耕地的地力状况,选取24962个土样进行养分含量检测,与1979年第2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含量平均值进行比较,土壤中除微量元素、有效磷、全氮、碱解氮含量较高外,有机质、速效钾的含量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江苏省沿海黏土地区稻麦轮作下耕作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20-2021年在江苏省盐城市的典型黏土地稻麦轮作区进行了定位跟踪试验。共设置稻茬旋耕麦茬水整、稻茬旋耕麦茬旱整、稻茬耕翻麦茬水整、稻茬耕翻麦茬旱整4个处理,在2022年小麦收获后检测了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土壤pH等养分值,并在每季作物成熟时实收实测作物产量。试验结果表明:稻茬耕翻与稻茬旋耕对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的影响差异性显著(P <0.05)。稻茬耕翻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速效钾含量有下降趋势。稻茬耕翻麦茬水整轮作周期稻麦产量最高,达1 124.79 kg/667 m2。总体而言,在整个轮作周期,稻茬耕翻麦茬水整方式下土壤保肥能力最好,水稻、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所属的农场中的6个管理区,31个作业站为研究区域,探讨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较为丰富,有机质的平均含量达到了45.046g/kg,超过了国家一级标准;碱解氮占全氮比例达到8.20%、有效磷占全磷比例达到4.30%、速效钾占全钾比例为0.9%,且平均含量均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能够有效地为栽培作物提供所需养分。土壤中各类养分的整体分布较为均匀,存在区域性含量突然变化的可能性较小,且各类养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含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根据分析结果可以为黑龙江省的土壤养分管理以及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渭北黄土高原坡地建立24个径流小区,对玉米苜蓿间作、玉米单作、苜蓿单作、裸地降雨后侵蚀泥沙各养分含量进行测量和监测,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损失量表现为裸地>玉米单作>玉米苜蓿间作>苜蓿单作;不同带宽间表现出随着玉米带宽的增大,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损失量也增大;不同坡度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硝态氮、铵态氮的损失量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间作下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硝态氮、铵态氮的损失量均小于玉米单作和裸地,但大于苜蓿单作。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南地区三熟制套作模式下,以常规平作(T)为对照,连续2a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垄作(R)、平作+秸秆覆盖(TS)、垄作+秸秆覆盖(RS)、平作+秸秆覆盖+腐熟剂(TSD)和垄作+秸秆覆盖+腐熟剂(RSD)等5种处理对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T相比,RSD,TSD,RS,TS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钾含量和pH值.在3-7月份,RSD与TSD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比RS与TS处理要高,但在10月份RSD与TSD处理的土壤碱解氮要低于RS和TS.与对照T相比,在不同时期,R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碱解氮和全氮的含量,其它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说明了这5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均在不同时期很好地调节了土壤养分的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岐山县新增耕地土壤养分现状,本研究对岐山县新增耕地的14个土壤样品进行了酸碱性、有机质、全氮含量等指标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岐山县新增耕地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呈弱碱性。有机质含量最大值为57.5 g/kg,最小值为9.40 g/kg,平均值为25.6 g/kg,处于中高水平;全氮含量为0.27 g/kg~2.50 g/kg,平均1.23 g/kg;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4.6 mg/kg、275 mg/kg,其中低水平占比分别为50%、42.8%。2)土壤酸碱性偏碱性,均需通过浇施化学酸性肥料、生理酸性肥料或有机肥等改良土壤酸碱度以达到小麦、玉米等的种植适宜酸碱性;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区域,需通过增施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和种植豆科植物固氮、秸秆还田的途径提高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4.
以陕南秦巴山区典型小流域坡面为例,研究了分布在不同坡住的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特征、物理性质和养分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层厚度及其受坡度的影响与地表植被高度呈负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地表植被高度也呈负相关,与坡度成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地表植被高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结合辽宁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严重、养分失衡的情况,开展水稻留高茬还田技术对比试验,研究其对水稻生育性状和耕地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留茬还田技术模式增产4.17%,增收72.23元/667 m2,且产投比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层加深,容重下降,耕地质量得到...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叶城县为研究区,选取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四种主要养分,基于GIS运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拟合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内梅罗指数法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得出的主要结果有: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1.68 g/kg、52.19 mg/kg、6.59 mg/kg、131.51 mg/kg,相较于第二次土壤普查,除速效钾含量降幅较大外其他三种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各养分整体变异系数的范围在2207%~68.19%之间,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且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均呈现较强空间变异性,其中有效磷与速效钾块基比为0.08、0.06,由结构性因素主导,有机质与碱解氮块基比为0.71、0.61,由随机性因素主导。耕地土壤主要养分综合质量指数为1.73,比1982年提升0.4,整体呈优化态势。综合发现:总体呈现“缺氮、少有机质、少磷、丰钾”的格局,有机质由中部中山地带向东北呈减少趋势;碱解氮呈现出由西南、东北方向内逐渐增加;有效磷高值区表现为斑块状分散嵌入;速效钾在方向上没有较强规律性。根据叶城县的土壤母质特征注意少量多次施肥,在整体加大有机肥、磷肥、氮肥的同时根据养分含量空间分异调整区域性施肥结构,伯西克热乡等可适当增加钾肥投入,对依力克其乡等可加强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与维护。  相似文献   

17.
峡江水利枢纽库区抬田土壤肥力及水分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的库区抬田研究课题开展库区多元结构抬田土壤肥力及水分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四年的水稻种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抬田示范区水稻耕作层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指标大部分比未抬田对照区低,水稻土壤耕作层受到抬田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水稻生长所需土壤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采取秸秆还田配合化肥施用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也起到调节土壤中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培肥土壤的作用。其次,抬田区耕作层土壤的干容重较抬田前有所降低,田间持水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结构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不同模式对盐碱地土壤环境改良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陕西卤泊滩盐碱地在传统排水和生态蓄水处理下土壤容重、孔隙度、水分、全盐量和养分特征,分析说明不同治理模式下土壤理化特征的差异性,从而为治理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及论证治理模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在陕西富平设置盐碱地模型试验,分别设置传统排水和生态蓄水2种处理,测定分析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电导率、全盐量、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及分形维数;分析0~1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及贮水量,并综合分析在0~30 cm土层,土壤分形维数平均值与土壤养分平均值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2种模式下,土壤容重与孔隙度呈现趋势一致,生态蓄水模式较传统排水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同等水量下,在0~160 cm土层,生态蓄水处理下土壤平均湿度和平均贮水量较传统排水处理分别高4.47%和2.57%;在0~30 cm土层,传统排水和生态蓄水处理较试验前显著降低土壤pH值、电导率和全盐含量,且生态蓄水处理减少显著;在0~30 cm土层,各处理下各养分含量表现趋势一致即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减小,且生态蓄水处理下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平均含量较传统排水处理分别高18.96%、4.76%、10.67%和9.35%,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在0~30 cm土层,不同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干筛和湿筛的分形维数呈现相反趋势,且与土壤平均容重、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 800 6~0.949 9),差异性显著(P0.05)。综上所述,生态蓄水处理较传统排水处理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稳定性及土壤质量,可良好地实现盐碱地治理。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朝阳市龙城区的耕地质量状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进行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等16项养分指标的测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朝阳市龙城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稍缺,碱解氮含量较缺,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中量元素含量不缺;有效硼和有效铁含量缺乏,其他元素含量不缺;旱田土壤肥力高于果园土壤。  相似文献   

20.
康平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与施肥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康平县大田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并与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呈下降趋势:水解氮含量中等或略丰,全氮含量增加;有效磷含量大幅度上升;速效钾从略丰变为较缺;土壤有效锌的含量水平较低。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的高低,提出了相应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